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消音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单进双出阀门控制消音鼓。
背景技术:
汽车消音鼓是安装在汽车的排气通道上的降低噪声的装置,其主要用于消除汽车产生的噪音,同时排除气流,另外,消音鼓与尾咀连接后还是汽车外观的一部分。但是,现有技术中,汽车消音鼓多采用直排消音管,通过消音管管壁上的通过和管壁外的消音棉进行消音,一方面由于直排消音管的消音阻力小,消音效果不明显,噪音大,另一方面消音管中的排气流量也得不到有效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进双出阀门控制消音鼓,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单进双出阀门控制消音鼓,包括壳体、消音弯管、第二消音横管;所述壳体外轮廓采用薄壁圆柱拉伸设计;所述壳体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挡板;所述壳体内部设有第一消音横管;所述第一消音横管的两端分别贯穿壳体;所述第一消音横管的一端为进气孔;所述第一消音横管的另一端为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一出气孔一侧的第一消音横管上设有气阀;所述消音弯管设于壳体内部;所述消音弯管的竖直段与第一消音横管焊接为一体;所述消音弯管的水平段的一端采用封闭设计;所述第二消音横管设于消音弯管的下侧;所述第二消音横管的一端贯穿挡板并与第一出气孔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二消音横管贯穿挡板的一端设有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二消音横管的另一端采用封闭设计。
优选的,所述气阀通过无线信号进行驱动并采用无线遥感进行控制。
优选的,所述消音弯管、第一消音横管、第二消音横管的外壁面上紧密贴合有钢丝网;所述消音弯管与第二消音横管上皆交叉设有消音孔。
优选的,所述钢丝网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填充有消音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消音鼓通过采用气阀的设计,可以通过无线进行遥控,进而控制第一消音横管内气体的排放量,从而控制汽车尾音的大小,而消音弯管的设计可以实现气阀完全闭合时,使气体以及噪音依次通过消音弯管、消音孔、消音棉,再通过第二消音管排出,通过增大行程而大大降低了消音的质量,使得消音效果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中:1、壳体;2、消音弯管;3、第二消音横管;4、挡板;5、第一消音横管;6、进气孔;7、第一出气孔;8、气阀;9、第二出气孔;10、钢丝网;11、消音孔;12、消音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单进双出阀门控制消音鼓,包括壳体1、消音弯管2、第二消音横管3;所述壳体1外轮廓采用薄壁圆柱拉伸设计;所述壳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一个挡板4;所述壳体1内部设有第一消音横管5;所述第一消音横管5的两端分别贯穿壳体1;所述第一消音横管5的一端为进气孔6;所述第一消音横管5的另一端为第一出气孔7;所述第一出气孔7一侧的第一消音横管5上设有气阀8;所述消音弯管2设于壳体1内部;所述消音弯管2的竖直段与第一消音横管5焊接为一体;所述消音弯管2的水平段的一端采用封闭设计;所述第二消音横管3设于消音弯管2的下侧;所述第二消音横管3的一端贯穿挡板4并与第一出气孔7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二消音横管2贯穿挡板4的一端上设有第二出气孔9;所述第二消音横管3的另一端采用封闭设计;所述气阀8通过无线信号进行驱动并采用无线遥感进行控制;所述消音弯管2、第一消音横管5、第二消音横管3的外壁面上紧密贴合有钢丝网10;所述消音弯管2与第二消音横管3上皆交叉设有消音孔11;所述钢丝网10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填充有消音棉12。
本实用新型在具体实施工作时,气流由进气孔6进入到第一消音横管5内,当气阀8完全闭合时,气流会沿着第一消音横管5进入到消音弯管2,再由消音弯管2上的消音孔11扩散到壳体1内,经壳体1内的钢丝网10以及消音棉12消音削弱后进入到第二消音横管3,最后经第二出气孔9排除,大大提高了消音效率。当气阀8适当开合一定程度时,可配合消音弯管2的路径进行配合消音,即通过无线控制气阀8的开合控制尾气排音量的大小。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