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在空滤器内部的消声装置及含有该装置的空滤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06589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空滤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集成在空滤器内部的消声装置及含有该装置的空滤器。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的进气噪声问题已经引起了广大汽车厂商的重视,消声装置的使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进气噪声。目前,越来越多的消声装置安装在进气系统的管道上,如将谐振器集成在管道上,实现对进气噪声的消除。但由于发动机舱的空间有限,且发动机舱内各部件的排列越来越紧凑,因此,将消声装置集成在管道上的消声方式占用了发动机舱内宝贵的空间,已经逐渐无法满足紧凑式发动机舱的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不占用进气系统管道周边的空间且消声效果好的集成在空滤器内部的消声装置及含有该装置的空滤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集成在空滤器内部的消声装置,所述的空滤器包括壳体以及分别开设在壳体上的进气口、出气口,所述的壳体内设有滤芯,所述的消声装置包括并列设置在壳体内部的第一穿孔板、第二穿孔板,所述的第一穿孔板上开设有第一消声孔,所述的第二穿孔板上开设有第二消声孔,空滤器内部的噪声由第一消声孔及第二消声孔消除。

所述的进气口开设在壳体的侧面上,所述的第一穿孔板及第二穿孔板并列设置在壳体内部且与壳体的底面相平行,并且所述的第一穿孔板、第二穿孔板与壳体底面之间的距离均小于进气口的底部与壳体底面之间的距离。第一穿孔板、第二穿孔板与壳体底面及壳体侧面围成了两个腔体,当气体在壳体内由进气口流向出气口的过程中,由于第一穿孔板及第二穿孔板与壳体底面之间的距离较小,因此气体的流动不会受到第一穿孔板及第二穿孔板的干扰,同时噪声依次经第一消声孔及第二消声孔进入两个腔体,在第一消声孔、第二消声孔及两个腔体中被消除。

所述的第一消声孔及第二消声孔均设有多个。根据待消除噪声的频率范围选择合适的第一消声孔及第二消声孔的数量及孔径大小。

所述的第一消声孔与第二消声孔相互交错排列。根据待消除噪声的频率范围选择合适的第一消声孔与第二消声孔的排列方式,以实现对更宽频率范围的噪声进行消除。

所述的第一消声孔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菱形或正六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的第二消声孔的形状包括圆形、椭圆形、菱形或正六边形中的一种或多种。根据待消除噪声的频率范围选择合适的第一消声孔及第二消声孔的形状。

所述的第一穿孔板通过卡接或焊接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内部,所述的第二穿孔板通过卡接或焊接固定设置在壳体的内部。

所述的壳体的内部设有与壳体的底面相平行的卡槽,所述的第一穿孔板及第二穿孔板分别通过卡槽卡设在壳体的内部。采用卡接方式,不仅便于安装,且降低了成本。

所述的卡槽共设有多个,且均匀布设在壳体的侧面上。多个卡槽提供了多个穿孔板的安装位置,第一穿孔板及第二穿孔板可以根据需要安装在不同的卡槽上,便于调整第一穿孔板与第二穿孔板之间、第二穿孔板与壳体底面之间的距离,以调节待消除噪声的频率范围。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的第一穿孔板及第二穿孔板的材质均为塑料。

一种空滤器,该空滤器含有所述的消声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第一穿孔板、第二穿孔板与壳体底面及壳体侧面围成了两个腔体,由发动机传递至空滤器中的噪声,在经过空滤器时,依次经第一消声孔及第二消声孔进入两个腔体,在第一消声孔、第二消声孔及两个腔体中被消除。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

1)消声装置集成在空滤器的内部,而不会占用进气系统管道周边的空间,大大节省了发动机舱的空间,更适合目前紧凑式发动机舱的要求;

2)通过调节第一消声孔及第二消声孔的数量、孔径大小、排列方式及形状,以及第一穿孔板与第二穿孔板之间、第二穿孔板与壳体底面之间的距离,能够对待消除噪声的频率范围进行灵活调节,且调节容易;

3)第一穿孔板、第二穿孔板与壳体底面及壳体侧面围成了两个腔体,与直接在进气系统管道上单独设置两个腔体相比,不仅节省了空间,而且降低了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消声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说明:

1—壳体、2—进气口、3—出气口、4—滤芯、5—第一穿孔板、6—第二穿孔板、7—第一消声孔、8—第二消声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空滤器包括壳体1以及分别开设在壳体1上的进气口2、出气口3,壳体1内设有滤芯4,空滤器含有如图1所示的集成在空滤器内部的消声装置,消声装置包括并列设置在壳体1内部的第一穿孔板5、第二穿孔板6,第一穿孔板5上开设有第一消声孔7,第二穿孔板6上开设有第二消声孔8,空滤器内部的噪声由第一消声孔7及第二消声孔8消除。

其中,进气口2开设在壳体1的侧面上,第一穿孔板5及第二穿孔板6并列设置在壳体1内部且与壳体1的底面相平行,并且第一穿孔板5、第二穿孔板6与壳体1底面之间的距离均小于进气口2的底部与壳体1底面之间的距离。

第一消声孔7及第二消声孔8均设有多个,且第一消声孔7与第二消声孔8相互交错排列。第一消声孔7的形状为正六边形,第二消声孔8的形状也为正六边形。

第一穿孔板5通过卡接固定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第二穿孔板6也通过卡接固定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

壳体1的内部设有与壳体1的底面相平行的卡槽,卡槽共设有多个,且均匀布设在壳体1的侧面上。第一穿孔板5及第二穿孔板6分别通过卡槽卡设在壳体1的内部。

消声装置的工作原理为:第一穿孔板5、第二穿孔板6与壳体1底面及壳体1侧面围成了两个腔体,由发动机传递至空滤器中的噪声,在经过空滤器时,依次经第一消声孔7及第二消声孔8进入两个腔体,在第一消声孔7、第二消声孔8及两个腔体中被消除。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第一消声孔7的形状包括圆形和椭圆形,第二消声孔8的形状也包括圆形和椭圆形;第一穿孔板5通过焊接固定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第二穿孔板6也通过焊接固定设置在壳体1的内部,其余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第一消声孔7的形状为菱形,第二消声孔8的形状也为菱形,其余同实施例1。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