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05379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用于涡轮翼面等设备的冷却组合件。



背景技术:

涡轮翼面的前边缘区域在发动机运作时经受一些最高头端负载。为了使翼面免遭损害,可导入冷却空气和/或将冷却空气引导到翼面上。通过冲击射流和薄膜冷却空气的组合所提供的冷却可防止对翼面的热损害。

然而,冷却已知翼面组合件的一个问题是,需要过多量的冷却剂来充分冷却涡轮翼面的前边缘。另外,归因于翼面前边缘的几何约束,存在针对冷却翼面的前边缘以及前边缘的下游的限制策略。此类改进型系统可提供改进的对涡轮组合件的关键部分的冷却、实现发动机的更高效操作以及提高涡轮机械的使用寿命。这可通过升高燃烧温度、减小冷却流或其组合来实现。



技术实现要素: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组合件包括设置在涡轮组合件的翼面内部的冷却腔室。所述冷却腔室引导翼面内部的冷却空气。所述组合件包括与所述冷却腔室流体连接的冲击孔。所述冲击孔将所述冷却空气中的至少一些引导出所述冷却腔室。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在所述冲击孔上形成罩盖。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沿着翼面的一个或多个外表面引导冷却空气通过冲击孔离开翼面中的冷却腔室。

其中,所述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与所述翼面间隔开,且通过一个或多个支撑件与所述翼面连接。

其中,所述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与所述翼面间隔开以形成一个或多个相对的槽,所述一个或多个相对的槽相对于所述冲击孔而横向定向、且被配置成沿着所述翼面的外部表面引导所述冷却空气中的至少一些。

其中,所述翼面沿着所述涡轮组合件的径向方向伸长,且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盖薄膜孔和一个或多个额外的相对槽,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盖薄膜孔和所述一个或多个额外的相对槽沿着所述径向方向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相对的槽交替。

其中,所述冲击孔被配置成将冷却空气从所述冷却腔室引导到所述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的内部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组合件包括设置在涡轮组合件的内部的冷却腔室。所述冷却腔室引导翼面内部的冷却空气。所述组合件包括与所述冷却腔室流体连接的冲击孔。所述冲击孔将所述冷却空气中的至少一些引导出所述冷却腔室。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在所述冲击孔上形成罩盖。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沿着翼面的一个或多个外表面引导冷却空气通过冲击孔离开翼面中的冷却腔室。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与翼面间隔开,且通过一个或多个支撑件与翼面连接。

其中,所述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通过第一槽和相对的第二槽与所述翼面分开,其中所述第一槽在所述翼面的滞止区域的第一侧上开放,且所述第二槽在所述滞止区域的相对第二侧上开放。

其中,所述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与所述翼面间隔开以形成一个或多个相对的槽,所述一个或多个相对的槽相对于所述冲击孔而横向定向、且被配置成沿着所述翼面的外部表面引导所述冷却空气中的至少一些。

其中,所述翼面沿着所述涡轮组合件的径向方向伸长,且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盖薄膜孔和一个或多个额外的相对槽,其中所述一个或多个盖薄膜孔和所述一个或多个额外的相对槽沿着所述径向方向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相对的槽交替。

其中,所述冲击孔被配置成将冷却空气从所述冷却腔室引导到所述双重冲击槽盖的内部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组合件包括设置在涡轮组合件的翼面内部的冷却腔室。所述冷却腔室引导翼面内部的冷却空气。所述组合件包括与所述冷却腔室流体连接的冲击孔。所述冲击孔将所述冷却空气中的至少一些引导出所述冷却腔室。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在所述冲击孔上形成罩盖。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通过在沿着翼面的前边缘或翼面的滞止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延伸的方向上伸长的相对的槽而与翼面分开。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沿着翼面的一个或多个外表面引导冷却空气通过冲击孔离开翼面中的冷却腔室。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与翼面间隔开,且通过一个或多个支撑件与翼面连接。

附图说明

通过参考附图阅读以下非限制性实施例的描述,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主题,以下在所述附图中:

图1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翼面的透视图;

图2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翼面的横截面图;

图3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翼面的前边缘的横截面图;

图4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翼面的正视图;

图5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图4的翼面的横截面正视图;

图6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翼面的横截面正视图;以及

图7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翼面100的透视图。翼面100可以是用在涡轮组合件(未示出)中的涡轮叶片、固定导流叶片等等。翼面100具有压力侧114和与压力侧114相对的吸力侧116。压力侧114和吸力侧116通过前边缘112和与前边缘112相对的后边缘120互连。在前边缘112与后边缘120之间,压力侧114大体上为凹入形状,而吸力侧116大体上为凸出形状。举例来说,大体上凹入的压力侧114和大体上凸出的吸力侧116提供空气动力学表面,压缩工作流体在所述表面上流动通过涡轮组合件。

翼面100在前边缘112与后边缘120之间延伸轴向长度126。后边缘120被设置成相对于前边缘112而沿着轴向长度126接近于涡轮组合件的轴。翼面100在第一端134与第二端136之间延伸径向长度124。举例来说,轴向长度126大体上垂直于径向长度124。

滞止区域(stagnationregion)130大体上与沿着翼面的径向长度124的轴线平行。视需要,滞止区域130可不与沿着径向长度124的轴线平行。举例来说,滞止区域130可不与沿着扭曲翼面的径向长度的轴线平行。定位在压力侧114与吸力侧116之间的前边缘112处的滞止区域130是分隔翼面100的压力侧114与吸力侧116之间的流体流的最大静压区域(regionofmaximumstaticpressure)。举例来说,传送通过涡轮组合件的热压缩空气在滞止区域分开,而跨过压力侧114和吸力侧116上朝着沿轴向长度126的方向流动。前边缘112的处于滞止区域130下方的部分暴露于传送通过涡轮组合件的热压缩气体的最高温度。

翼面100具有内部冷却腔室102。冷却腔室102设置于翼面100的内部内。举例来说,冷却腔室102完全包含在翼面100内,在压力侧114与吸力侧116之间。在所示实施例中,冷却腔室102大体上为圆形形状。视需要,冷却腔室102可以是任何替代形状和/或大小。冷却腔室102被配置成在涡轮组合件运作时引导翼面100内部的冷却空气以便冷却翼面100。举例来说,冷却空气被引导通过翼面100以便冷却翼面100的前边缘112。

冷却腔室102与冲击孔104流体连接。冲击孔104设置在冷却腔室102与前边缘112之间。举例来说,相比于冷却腔室102,冲击孔104位于更接近前边缘112且远离后边缘120之处。冲击孔104在朝向前边缘112的方向将一些冷却空气引导出冷却腔室102。举例来说,冲击孔104在涡轮运作时将冷却空气引导出翼面100以便冷却翼面100的外部表面。

设置在翼面100的前边缘112处的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106在冲击孔104上形成盖。举例来说,槽盖组合件106具有外部表面108和相对的内部表面110。外部表面108与翼面100的前边缘112相同(common)。举例来说,外部表面108背对翼面100而定位。内部表面110在翼面100的内部面朝冲击孔104而定位。冲击孔104被配置成将冷却空气朝向槽盖组合件106的内部表面110引导出冷却腔室102。举例来说,冲击孔104在涡轮组合件运作时将冷却空气引导到内部表面110,以便冷却滞止区域处的槽盖组合件106的内部表面110。

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106沿着滞止区域130在沿着径向长度124的方向上伸长。举例来说,槽盖组合件106在翼面100的第一端134与第二端136之间伸长。另外,槽盖组合件106沿着翼面100的前边缘112伸长。举例来说,槽盖组合件106的外部表面108和内部表面110在翼面的压力侧114与吸力侧116之间伸长。

双重冲击槽盖106可包括常用于翼面100和/或涡轮组合件中的材料。槽盖106与翼面100可包括共同材料。举例来说,翼面100与槽盖106可包括例如镍、陶瓷材料等等共同金属合金。视需要,槽盖106可包括与翼面100不同的材料。

槽盖组合件106通过一个或多个支撑件132与翼面100连接。支撑件132可以是沿着翼面100的径向长度124的多个销。视需要,支撑件132可以是沿着径向长度124的一个或多个肋片。支撑件132可沿着径向长度124与冲击孔104对准、或与其错开。支撑件132经定位、定形和设定大小以支撑用于将槽盖106固定在适当位置的机械负载。举例来说,基于涡轮组合件的机械和热要求,支撑件132可以是任何形状和/或大小。视需要,支撑件132可提高冷却剂与槽盖106之间的热传递等等。

槽盖组合件106通过支撑件132以机械方式连接到翼面100。举例来说,支撑件132可以浇铸和/或机械加工到翼面100中,且槽盖106焊接到支撑件132。或者,支撑件132可与槽盖106一起浇铸和/或机械加工,且支撑件132焊接到翼面100。视需要,支撑件132可以直接印制在翼面100上、印制后焊接到翼面100、可与翼面100一起浇铸、可与槽盖106一起浇铸,等等。举例来说,可利用第一合金浇铸翼面100,且利用不同于第一合金的第二合金一体式浇铸支撑件132与槽盖106,使得第一合金可与第二合金焊接。视需要,可使用另一机械紧固方法。

图2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翼面100的横截面图。与冲击孔104流体连接的冷却腔室102将冷却空气在方向a引导出翼面100。槽盖组合件106设置在翼面的前边缘112处,使得槽盖106在冲击孔104上形成罩盖。

第一槽202和相对的第二槽204与槽盖组合件106的罩盖下的冲击孔104流体连接。第一槽202向翼面100的压力侧114开放。举例来说,第一槽202在(图1的)滞止区域130的第一侧上向翼面100的压力侧114开放。相对的第二槽204向翼面100的吸力侧116开放。举例来说,第二槽204在滞止区域130的第二侧上向翼面100的吸力侧116开放。相对的槽202、204是冲击孔104与翼面100的压力侧114和吸力侧116之间的开放通道。举例来说,随着热压缩空气在涡轮运作时在滞止区域130的下游传送,冷却空气被引导出冷却腔室102、通过冲击孔104、通过相对的槽202、204到翼面100的压力侧114并到相对的吸力侧116。

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106通过相对的槽202、204与翼面100间隔开。相对的槽202、204朝着沿着翼面100的前边缘112延伸的方向伸长。举例来说,相对的槽202、204朝着大体上与前边缘112的伸长方向平行的方向延伸。相对的槽202、204提供接近前边缘112的在冷却腔室102与翼面100的压力侧114和吸力侧116之间的通道。举例来说,相对的槽202、204位置接近于前边缘112,且沿着翼面100的轴向长度126定位在(图1的)前边缘112与后边缘120之间。

相对的槽202、204沿着翼面100的第一外部表面208和不同的第二外部表面210引导至少一些冷却空气通过冲击孔104离开冷却腔室102。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一外部表面208在翼面100的压力侧114上,且第二外部表面210在翼面100的吸力侧116上。与冲击孔104流体连接的第一槽202将出自冷却腔室102的冷却空气中的一些引导到第一外部表面208。举例来说,第一槽202将冷却空气引导到翼面100的压力侧114上的第一外部表面208。另外,与冲击孔104流体连接的第二槽204将出自冷却腔室102的冷却空气中的一些引导到第二外部表面210。举例来说,第二槽204将冷却空气引导到翼面100的吸力侧116上的第二外部表面210。

图3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翼面100的前边缘112处的槽盖组合件106的横截面图。相对的槽202、204以流体方式将冲击孔104与翼面100的外部连接。举例来说,第一槽202以流体方式将冲击孔104与翼面100的第一外部表面208连接,且第二槽204以流体方式将冲击孔104与翼面100的第二外部表面210连接。

冲击孔104沿着纵向轴线310伸长。相对的槽202、204朝着沿着翼面100的前边缘112的方向在大体上垂直于纵向轴线310的方向上伸长。举例来说,冲击孔104结合相对的槽202、204在接近翼面100的前边缘112处形成t形。槽盖组合件106大体上以纵向轴线310为中心而设置,且在冲击孔104上形成罩盖。槽盖组合件106通过相对的槽202、204与翼面100分开。槽盖组合件106通过相对的槽202、204在沿着翼面100的前边缘112延伸的方向上与翼面100分开。举例来说,槽盖组合件106在离翼面100一定距离处沿着纵向轴线310设置,隔开相当于相对的槽202、204的大小和/或形状的距离。槽盖组合件106通过相对的槽202、204在沿着(图1的)滞止区域130延伸的方向上与翼面100分开。举例来说,槽盖组合件106在离翼面100一定距离处沿着滞止区域130设置在(图1的)第一端134与第二端136之间。

第一槽202与第二槽204围绕纵向轴线310大体上成镜像。举例来说,相对的槽202、204在纵向轴线310的相对侧上具有共同形状和大小。视需要,第一槽202可具有相对于第二槽204的形状和/或大小不同的形状和/或大小。第一槽202和第二槽204大体上垂直于纵向轴线310而延伸。举例来说,第一槽202和第二槽204相对于冲击孔104而横向定向。视需要,第一槽和第二槽204可相对于纵向轴线310而轴向定向。视需要,第一槽和第二槽204可围绕纵向轴线310成镜像而以共同轴向定向延伸。视需要,第一槽202可相对于相对的第二槽204以独特定向延伸。

第一槽202具有在翼面100的压力侧114伸长于第一表面312与第二表面314之间的开口。第二槽204具有在翼面100的吸力侧116于第一表面316与第二表面318之间伸长的开口。在所示实施例中,伸长的相对槽202、204大体上为相同的形状和大小。视需要,第一槽202可具有形状和/或大小不同的开口。举例来说,第一槽202的第一表面312与第二表面314之间的距离可大于或小于第二槽204的第一表面316与第二表面318之间的距离。视需要,第二表面314与纵向轴线310之间的距离可大于或小于第二表面318与纵向轴线310之间的距离。举例来说,第一槽202可具有在压力侧114定位得比第二槽204更接近纵向轴线310的开口。

图4是(对应于图1的翼面100的)翼面400的正视图。图5是翼面400的横截面正视图。图4和5将一起论述。翼面400沿着(对应于图1的径向长度124的)径向长度424伸长。示出翼面400被切为四区段4a、4b、4c和4d。滞止区域430(对应于图1的滞止区域130)在压力侧414与吸力侧416之间划分翼面400。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406大体上以滞止区域430为中心且沿着所述滞止区域伸长。相对的槽402、404设置在滞止区域430的相对侧上。举例来说,第一槽402是从翼面400的内部到压力侧414的开放通道,且相对的第二槽404是从翼面400的内部到翼面400的吸力侧416的通道。冷却空气在方向b上从第一槽402流出翼面400。冷却空气在方向c上从第二槽404流出翼面400。在方向b和c上流动的来自相对的槽402、404的冷却空气冷却滞止区域430的相对侧上的翼面400外部。

转而参看图5,四个区段4a到4d示出为沿着翼面400的径向长度424的沿着滞止区域430的翼面400横截面视图。区段4a具有与第一冲击孔403a流体连接的第一对相对的槽402a、402b。相对的槽402a、404a相对于第一冲击孔403a而横向定向。冷却空气从(对应于图1的冷却腔室102的)冷却腔室被引导通过冲击孔403a,且所述冷却空气中的至少一些被引导通过第一槽402a到翼面400的压力侧414,且所述冷却空气中的至少一些被引导通过第二槽404a到翼面400的吸力侧。

区段4b示出槽盖组合件406沿着翼面400的径向长度424的替代配置。区段4b具有第二对相对的槽402b、404b。槽402b、404b与第一盖薄膜孔405a流体连接。第一盖薄膜孔405a与翼面400的冷却腔室内部流体连接以将离开冷却腔室的冷却空气引导到翼面400的前边缘412。第一盖薄膜孔405a的大小和/或形状可以变化。第一盖薄膜孔405a将冷却空气中的至少一些引导通过第一槽402b到压力侧414,将冷却空气中的至少一些引导通过第二槽404b到吸力侧416,且将冷却空气中的至少一些引导通过第一盖薄膜孔405a到翼面400的前边缘412。举例来说,第一盖薄膜孔405a在方向d上将离开冷却腔室的冷却空气引导到滞止区域430。第一盖薄膜孔405a在滞止区域430划分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406。举例来说,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406由第一盖薄膜孔405a在翼面400的前边缘412处分成第一半部407a和相对的第二半部407b。

沿着翼面400的径向长度424继续,区段4c具有类似于区段4a的配置。举例来说,区段4c具有与第二冲击孔403b流体连接的第三对相对的槽402c、404c。

沿着翼面400的径向长度424继续,区段4d示出槽盖组合件406的替代配置。区段4d具有第二盖薄膜孔405b,所述第二盖薄膜孔与翼面400内部的冷却腔室流体连接以将离开冷却腔室的冷却空气引导到前边缘412。第二盖薄膜孔405b的大小和/或形状可以变化。在所示实施例中,第二盖薄膜孔405b将冷却空气从冷却腔室通过第二盖薄膜孔405b引导到翼面400的前边缘412,且不将冷却空气通过槽引导到压力侧414或吸力侧416。举例来说,第二盖薄膜孔405b并不与相对的槽402d、404d流体连接。第二盖薄膜孔405b在方向d上将离开冷却腔室的冷却空气引导到滞止区域430。

在图5的所示实施例中,区段4b示出与第一槽402b和第二槽404b两者流体连接的第一盖薄膜孔405a。区段4d示出未与第一槽402d和第二槽404d流体连接的第二盖薄膜孔405b。视需要,第一盖薄膜孔405a和第二盖薄膜孔405b可与一个或多个相对的槽流体连接。举例来说,第一盖薄膜孔405a可与第一槽402a流体连接,但不与第二槽404b流体连接。视需要,第一盖薄膜孔405a和第二盖薄膜孔405b可不与相对的槽流体连接。举例来说,第一盖薄膜孔405a可不与相对的槽402b、404b流体连接。视需要,第一盖薄膜孔405a可按任何与第二盖薄膜孔405b一致或不同的组合来与第一槽和/或第二槽流体连接。

返回到图4,第一盖薄膜孔405a和第二盖薄膜孔405b示出为交替区段4b和4d中的开放通道,其将翼面400外部的冷却空气沿着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406引导到滞止区域430。

图4和5示出包括具有交替模式的四个区段(4a到4d)的翼面400的一个实例。或者,翼面400可包括任何数目的区段和/或所述区段可按任何次序或模式(例如,交替、非交替、随机等等)配置。视需要,翼面400可具有任何替代的交替区段配置。举例来说,翼面400可具有区段次序如下的配置:4a-4b-4d-4c、4a-4c-4b-4d等等。

图6示出翼面600的横截面正视图。翼面600具有沿着翼面600的径向长度624的沿着滞止区域630的四个区段6a到6d(对应于图4和5的区段4a到4d)。区段6a具有第一对相对的定量槽(meteringslots)603a、608a。相对的定量槽603a、608a与(对应于图1的冷却腔室102的)冷却腔室602流体连接。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606在翼面600的前边缘612处形成罩盖。槽盖组合件606通过相对的定量槽603a、608a与翼面600分开。相对的定量槽603a、608a将离开冷却腔室602的冷却空气引导到翼面600的外部表面。举例来说,第一定量槽603a在方向b上将冷却空气引导到翼面600的压力侧614。另外,第二定量槽608a在方向c上将冷却空气引导到翼面600的吸力侧616。翼面600不含冲击孔。举例来说,冷却腔室602直接流体连接到相对的定量槽603a、608a以将冷却空气从冷却腔室602引导到翼面600的外部表面。

区段6b示出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606沿着径向长度624的替代配置。区段6b具有第二对相对的定量槽603b、608b。定量槽603b、608b与冷却腔室602流体连接。第一盖薄膜孔605a(对应于图5的第一盖薄膜孔405a)与冷却腔室602流体连接。第一定量槽603b将离开冷却腔室602的冷却空气中的至少一些引导到压力侧614,相对的第二定量槽608b将所述冷却空气中的至少一些引导到吸力侧616,且第一盖薄膜孔605a将所述冷却空气中的至少一些从冷却腔室602引导到翼面600的前边缘612。举例来说,第一盖薄膜孔605a在方向d上将离开冷却腔室602的冷却空气引导到滞止区域630。第一盖薄膜孔605a在滞止区域630划分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606。举例来说,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606由第一盖薄膜孔605a在前边缘612处分成第一半部607a和相对的第二半部607b。

沿着翼面600的径向长度624继续,区段6c具有类似于区段6a的配置,且区段6d具有类似于区段6b的配置。举例来说,区段6c具有与冷却腔室602流体连接的第三对相对的定量槽603c、608c,且区段6d具有第四对相对的定量槽603d、608d以及与冷却腔室602流体连接的第二薄膜冷却孔605b。

在图6的所示实施例中,区段6b示出与冷却腔室602流体连接的第一盖薄膜孔605a以及第一槽402b和第二槽404b这两个槽。视需要,区段6b可包括与冷却腔室602流体连接的第一盖薄膜孔605a和少于两个的定量槽。举例来说,冷却腔室602可与第一定量槽602a流体连接但不与第二定量槽604b流体连接。

图6示出包括具有交替模式的四个区段(6a到6d)的翼面600的一个实例。或者,翼面600可包括任何数目的区段和/或所述区段可按任何次序或模式(例如,交替、非交替)配置。举例来说,任何区段可包括少于两个的定量槽。视需要,翼面600可具有任何替代的交替区段配置。举例来说,翼面600可具有区段次序如下的配置:6a-6b-6d-6c、6a-6c-6b-6d等等。

图7示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方法流程图。在702处,设置于翼面内的冷却腔室102与冲击孔104流体连接。冲击孔104被配置成将至少一些冷却空气引导出冷却腔室102。

在704处,冲击孔104由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106覆盖。槽盖组合件106设置在翼面100的前边缘112处。槽盖组合件106通过相对的槽202、204与翼面100分开。举例来说,槽盖组合件106根据相对的槽202、204的形状和大小在离翼面100一定距离处定位。

在706处,冲击孔104将离开冷却腔室102的冷却空气引导通过流体连接的相对槽202、204到翼面100的外部。举例来说,冲击孔104将至少一些冷却空气引导通过第一槽202到翼面100的压力侧114。另外,冲击孔104将至少一些冷却空气引导通过第二槽204到翼面100的吸力侧116。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组合件包括设置在涡轮组合件的翼面内部的冷却腔室。所述冷却腔室引导翼面内部的冷却空气。所述组合件包括与所述冷却腔室流体连接的冲击孔。所述冲击孔将所述冷却空气中的至少一些引导出所述冷却腔室。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在所述冲击孔上形成罩盖。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沿着翼面的一个或多个外表面引导通过冲击孔离开翼面中的冷却腔室的冷却空气。

视需要,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沿着翼面的前边缘伸长。视需要,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沿着翼面的滞止区域伸长。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通过在沿着翼面的前边缘或翼面的滞止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延伸的方向上伸长的相对的槽而与翼面分开。

视需要,将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与翼面分开的相对的槽中的每个槽沿着所述翼面的不同外部表面引导至少一些冷却空气通过冲击孔离开冷却腔室。视需要,双重冲击槽盖通过第一槽和相对的第二槽而与翼面分开,其中所述第一槽在翼面的滞止区域的第一侧上伸长,且所述第二槽在滞止区域的相对第二侧上伸长。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与翼面间隔开,且通过一个或多个支撑件与翼面连接。

视需要,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与翼面间隔开以形成一个或多个相对的槽,所述一个或多个相对的槽相对于冲击孔而横向定向且被配置成沿着翼面的外部表面引导至少一些冷却空气。所述翼面沿着涡轮组合件的径向方向伸长,且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盖薄膜孔和一个或多个额外的相对槽。一个或多个盖薄膜孔和一个或多个额外的相对槽沿着径向方向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相对的槽交替。冲击孔被配置成将冷却(空气)从冷却腔室引导到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的内部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组合件包括设置在涡轮组合件的内部的冷却腔室。所述冷却腔室引导翼面内部的冷却空气。所述组合件包括与所述冷却腔室流体连接的冲击孔。所述冲击孔将所述冷却空气中的至少一些引导出所述冷却腔室。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在所述冲击孔上形成罩盖。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沿着翼面的一个或多个外表面引导冷却空气通过冲击孔离开翼面中的冷却腔室。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与翼面间隔开,且通过一个或多个支撑件与翼面连接。

视需要,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沿着翼面的前边缘伸长。视需要,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沿着翼面的滞止区域伸长。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通过在沿着翼面的前边缘或翼面的滞止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延伸的方向上伸长的相对的槽而与翼面分开。

视需要,将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与翼面分开的相对的槽中的每个槽沿着所述翼面的不同外部表面引导至少一些冷却空气通过冲击孔离开冷却腔室。视需要,双重冲击槽盖通过第一槽和相对的第二槽而与翼面分开,其中所述第一槽在翼面的滞止区域的第一侧上伸长,且所述第二槽在滞止区域的相对第二侧上伸长。

视需要,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与翼面间隔开以形成一个或多个相对的槽,所述一个或多个相对的槽相对于冲击孔而横向定向、且被配置成沿着翼面的外部表面引导至少一些冷却空气。所述翼面沿着涡轮组合件的径向方向伸长,且进一步包括一个或多个盖薄膜孔和一个或多个额外的相对槽。一个或多个盖薄膜孔和一个或多个额外的相对槽沿着径向方向与所述一个或多个相对的槽交替。冲击孔被配置成将冷却(空气)从冷却腔室引导到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的内部表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组合件包括设置在涡轮组合件的翼面内部的冷却腔室。所述冷却腔室引导翼面内部的冷却空气。所述组合件包括与所述冷却腔室流体连接的冲击孔。所述冲击孔将所述冷却空气中的至少一些引导出所述冷却腔室。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在所述冲击孔上形成罩盖。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通过在沿着翼面的前边缘或翼面的滞止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延伸的方向上伸长的相对的槽而与翼面分开。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沿着翼面的一个或多个外表面引导冷却空气通过冲击孔离开翼面中的冷却腔室。双重冲击槽盖组合件与翼面间隔开,且通过一个或多个支撑件与翼面连接。

如本说明书所使用,以单数形式叙述并且跟在词语“一”或“一个”后的元件或步骤应理解为不排除复数个所述元件或步骤,除非明确陈述此类排除。此外,对当前描述的主题的“一个实施例”的提及并非旨在解释为排除同样并有所述特征的额外实施例的存在。此外,除非明确地陈述为相反情况,否则“包括”或“具有”带有特定属性的一个元件或多个元件的实施例可以包括不带有所述属性的其它此类元件。

应理解,以上描述旨在为说明性而非限制性的。举例来说,上述实施例(和/或其各方面)可彼此组合使用。另外,在不脱离本说明书所阐述主题的范围的情况下,可进行许多修改以使特定情形或材料适应所述主题的教示。虽然本说明书所描述的材料的尺寸和类型旨在界定所公开主题的参数,但其绝非是限制性的,而是示范性实施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查阅以上描述后即会明白许多其它实施例。因此,本说明书所描述的主题的范围应参考所附权利要求书以及此类权利要求书有权要求的等效物的完整范围来确定。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用语“包括”和“其中”用作相应用语“包含”和“在其中”的简明等效用语。此外,在所附权利要求书中,用语“第一”、“第二”和“第三”等仅用作标记,且并不在于对其对象施加数字要求。此外,所附权利要求书的限制并未按照装置加功能格式编写,并且并非旨在基于35u.s.c.§112(f)来解释,除非此类权利要求限制明确使用短语“用于…的装置”加上不含其它结构的功能陈述。

本说明书使用实例来公开本文所阐述的主题的若干实施例,包括最佳模式,并且还使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所公开主题的实施例,包括制造和使用所述装置或系统并执行所述方法。本文所描述的主题的可获专利范围由权利要求书界定,且可包括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想到的其它实例。如果此类其它实例具有与权利要求书无异的字面措辞的结构要素,或如果它们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的字面措辞无实质差异的等效结构要素,那么它们既定在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