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力发电机叶片及包括其的风力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49361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风力发电机叶片及包括其的风力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及包括其的风力发电机。



背景技术:

在兆瓦级风力发电机叶片产业化的生产过程中,叶片的腹板、大梁的连接需要进行现场操作。通常需要借助一定量的胶将腹板和大梁胶接在一起,而腹板和大梁之间的间隙,即胶的厚度,只能够手工控制,导致间隙的可控性低,间隙的均匀性难以得到保障。当腹板的下翻边与大梁的间隙过大或者过小,则严重影响腹板的胶接性能。较好的保证腹板下翻边与大梁之间的间隙的均匀一致性,对于提升风力发电机叶片质量,进一步提升风力发电机的质量,具有较为重大的意义。同时,风力发电机叶片各处的强度也是衡量其质量的关键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及包括其的风力发电机。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风力发电机叶片,其特点在于,其包括:

大梁;

两腹板,与所述大梁相连接,所述腹板包括芯材和下翻边,所述下翻边连接于所述芯材的一侧;

角部加强件,位于所述下翻边和所述芯材所形成的角部处,且与所述下翻边和所述芯材均连接;

腹板加强件,连接于两所述腹板之间;

结构胶垫片,所述腹板通过所述结构胶垫片与所述大梁相连接;

上限位件,固设于所述芯材的远离所述下翻边的一侧,且抵接于所述结构胶垫片的外表面;以及

下限位件,固设于所述大梁,且抵接于所述结构胶垫片的外表面。

较佳地,所述腹板加强件为工字钢。

上述工字钢具有结构强度高的优点。

较佳地,所述下限位件包括互相连接的限位板以及支撑板,所述限位板抵接于所述结构胶垫片的外表面,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大梁相连接。

上述下限位件与大梁可以连接得更加牢固。

较佳地,所述芯材的下端部具有第一限位部,所述结构胶垫片具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部相适配的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卡设于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大梁具有第三限位部,所述结构胶垫片具有与所述第三限位部相适配的第四限位部,所述第三限位部卡设于所述第四限位部。

采用上述第一限位部、第二限位部、第三限位部、第四限位部使得定位更准确,进一步提升装配效率。

较佳地,所述第一限位部为凸起,所述第二限位部为用于容纳所述第一限位部的凹槽;所述第三限位部为凸起,所述第四限位部为用于容纳所述第三限位部的凹槽。

较佳地,所述第二限位部与所述第四限位部错位设置。

采用上述设置,防止第二限位部与第四限位部互相干扰,也避免由于第二限位部与第四限位部对齐而导致的相应区域结构胶垫片厚度较低的缺陷。

较佳地,所述结构胶垫片的形状为长方体或圆柱体。

采用上述设置,长方体具有加工制作方便的优点,圆柱体则具有边界为圆弧利于胶接时气泡排放、胶接性能好的优点。

较佳地,所述结构胶垫片的形状为长方体,所述结构胶垫片的长度为2cm,所述结构胶垫片的宽度为1cm,所述结构胶垫片的厚度为3~5mm。

较佳地,所述结构胶垫片沿所述腹板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所述结构胶垫片沿所述腹板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相邻的两个所述结构胶垫片之间的距离为2m。

采用上述设置,保证间隙的均匀性。

一种风力发电机,其特点在于,其包括如上所述的风力发电机叶片。

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发明各较佳实例。

本发明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本发明公开的风力发电机叶片及包括其的风力发电机,腹板和大梁之间设有结构胶垫片,通过上限位件、下限位件实现腹板与结构胶垫片的相互定位,结构胶垫片通过极少量的胶即可胶接于腹板和大梁,能够保证胶接的可靠性,同时操作方便,腹板和大梁之间的间隙可控性高、均匀性好;同时,角部加强件、腹板加强件也可以增强相应区域的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风力发电机叶片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的结构胶垫片以及下限位件的俯视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风力发电机叶片

100:大梁

110:第三限位部

200:腹板

210:芯材

211:第一限位部

220:下翻边

300:角部加强件

400:腹板加强件

500:结构胶垫片

510:第二限位部

520:第四限位部

600:上限位件

700:下限位件

710:限位板

720: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并不因此将本发明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如图1-3所示,风力发电机叶片10包括:大梁100、两腹板200、角部加强件300、腹板加强件400、结构胶垫片500、上限位件600以及下限位件700。风力发电机包括风力发电机叶片10。风力发电机的其他结构未示出,且图1中也仅示出了风力发电机叶片10的部分结构。

结合图1-2,两腹板200与大梁100相连接。且腹板200包括芯材210和下翻边220,下翻边220连接于芯材210的一侧。下翻边220由蒙皮制成,相对较软、易变形。角部加强件300位于下翻边220和芯材210所形成的角部处,且角部加强件300与下翻边220和芯材210均连接。本实施例中,角部加强件300为块状结构;可替代的实施例中,角部加强件也可以为杆状结构或板状结构。角部加强件300起到加强芯材210和下翻边220之间的连接的作用。

如图1中示出,腹板加强件400连接于两腹板200之间。本实施例中,腹板加强件400具体为工字钢。具有结构强度高的优点。且本实施例中,腹板加强件400与腹板200焊接;可替代的实施例中,腹板加强件与腹板可以通过紧固件如螺钉等连接。

具体参考图2,腹板200通过结构胶垫片500与大梁100相连接。上限位件600固设于芯材210的远离下翻边220的一侧,且抵接于结构胶垫片500的外表面。本实施例中,上限位件600与腹板200焊接;可替代的实施例中,上限位件与腹板可以通过紧固件如螺栓、螺钉、铆钉等连接。

同时,下限位件700固设于大梁100,且抵接于结构胶垫片500的外表面。本实施例中,下限位件700与大梁100焊接;可替代的实施例中,下限位件与大梁可以通过紧固件如螺栓、螺钉、铆钉等连接。具体地,下限位件700包括互相连接的限位板710以及支撑板720,限位板710抵接于结构胶垫片500的外表面,支撑板720与大梁100相连接。这样,下限位件700与大梁100可以连接得更加牢固,结构胶垫片500也不会轻易发生位移。

同样参考图2,芯材210的下端部具有第一限位部211,结构胶垫片500具有与第一限位部211相适配的第二限位部510,第一限位部211卡设于第二限位部510。并且,大梁100具有第三限位部110,结构胶垫片500具有与第三限位部110相适配的第四限位部520,第三限位部110卡设于第四限位部520。采用上述第一限位部211、第二限位部510、第三限位部110、第四限位部520使得定位更准确,进一步提升装配效率。本实施例中,第一限位部211为凸起,第二限位部510为用于容纳第一限位部211的凹槽;第三限位部110为凸起,第四限位部520为用于容纳第三限位部110的凹槽。且具体地,第二限位部510与第四限位部520错位设置,也就是说,第二限位部510与第四限位部520不对齐。防止第二限位部510与第四限位部520互相干扰,避免由于第二限位部510与第四限位部520对齐而导致的相应区域结构胶垫片500厚度较低的缺陷。

本实施例中,结构胶垫片500的形状为圆柱体。边界为圆弧利于胶接时气泡排放、胶接性能好。可替代的实施例中,结构胶垫片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长方体具有加工制作方便的优点;此,结构胶垫片的长度可以为2cm,结构胶垫片的宽度可以为1cm,结构胶垫片的厚度可以为3~5mm。

结构胶垫片500沿腹板20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腹板200的长度方向指的是垂直图1所示平面的方向。且结构胶垫片500沿腹板200的长度方向均匀排布,保证间隙的均匀性。相邻的两个结构胶垫片500之间的距离可以为2m。

参照图3,其示出了结构胶垫片500以及下限位件700的俯视示意图,第二限位部510为截面为圆形的凹槽。下限位件700的限位板710为弧形板,以与圆柱形的结构胶垫片500的外表面相适配。

总而言之,腹板200和大梁100之间设有结构胶垫片500,通过上限位件600、下限位件700以及第一限位部211、第二限位部510、第三限位部110、第四限位部520实现腹板200与结构胶垫片500的相互定位,结构胶垫片500通过极少量的胶即可胶接于腹板200和大梁100,能够保证胶接的可靠性,同时操作方便,腹板200和大梁100之间的间隙可控性高、均匀性好。同时,角部加强件300、腹板加强件400也可以增强相应区域的结构。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