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活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30383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活塞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活塞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活塞。



背景技术:

目前在汽车发动机等机械行业中,活塞在制造时,常用的材料有铝合金、铸铁、钢,其中铝合金用的最广泛的。活塞头部直接与高温气体直接接触。温度高后,材料的机械性能明显必然会下降;另一方面,温度高,活塞的膨胀量也会增大,容易破损活塞与零件的配合,所以要做好对活塞的冷却,有的活塞靠冷却喷嘴冷却,能带走一部分热量。这里所设计的结构则是采用自身进行冷却。

活塞的销孔与活塞销座组成一对摩擦副,它将活塞顶部气体作用力通过销座传递给活塞销,然后再传递给连杆和曲轴。因此销座和活塞销具有足够的强度、足够的承压面积和耐磨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活塞,其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便于安装和维护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活塞,包括活塞本体和设置在活塞本体内的套筒,在活塞本体上设置有油环槽,其技术要点是,所述的油环槽上设置有进油通道,所述的进油通道与设置在活塞本体上的圆形冷却腔贯通,圆形冷却腔内的回油孔还与设置在套筒内壁的回油孔连通为套筒壁润滑;在活塞本体上还设置有与油底壳连通的回油槽,所述的回油槽、进油通道和圆形冷却腔彼此贯通。

上述方案中,圆形冷却腔内的回油孔的直径、套筒内壁的回油孔的直径均小于圆形冷却腔的直径。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进油通道三个一组,与圆形冷却腔连通。

上述方案中,所述的进油通道有两组,且在两组进油通道之间设置有回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活塞,设置进油通道与活塞本体上的圆形冷却腔贯通,对套筒壁进行润滑;油环槽的进油孔,能过更好的实现回油功能,还会结合冷却腔,对活塞进行冷却,回下来的油进入套筒内,增加销孔的润滑能力,采用铜套筒,增加销座的强度,提高了活塞的安全系数指标,该结构简单,安全可靠,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活塞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新型活塞的剖视图;

图中序号说明如下:1圆形冷却腔、2回油槽、3活塞本体、4销孔、5套筒、6回油孔、7回油孔、8进油通道、9油环槽。

具体实施方式

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1~图2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施例采用的新型活塞,包括活塞本体3和设置在活塞本体3的套筒5,套筒5的材料为铜,对其进行氮气低温冷却后,然后放到销孔4中,常温后自动会涨紧,通过采用铜套筒后,销座的安全系数增强了,铜套5内表面比较光滑,摩擦系数比较小,摩擦损失减少了。在活塞本体3上设置有油环槽9,油环槽9上设置有进油通道8,进油通道8与设置在活塞本体3上的圆形冷却腔1贯通,圆形冷却腔1采用盐芯铸造成型。圆形冷却腔1内的回油孔7还与设置在套筒5内壁的回油孔6连通为套筒5内壁润滑;在活塞本体3上还设置有与油底壳连通的回油槽2,所述的回油槽2、进油通道8和圆形冷却腔1彼此贯通。

圆形冷却腔1内的回油孔6的直径、套筒5内壁的回油孔7的直径均小于圆形冷却腔1的直径。这样油环槽内多余的机油,一部分是留在圆形冷却腔1内,实现内腔冷却;一部分是从回油孔6流到铜套内侧,实现了筒壁的润滑。进油通道8三个一组,与圆形冷却腔1连通。进油通道8有两组,且在两组进油通道8之间设置有回油槽2。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内的熟练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些仅是举例说明,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而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仅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