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气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10124阅读:1902来源:国知局
节气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产品,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动力总成中的节气门。



背景技术:

在内燃机中通常设置有节气门装置,其布置于进气歧管的上游并与进气管道相连,用于控制供给进气歧管的空气流量,从而控制进入发动机气缸的空气流量。

目前市场上通用的节气门包括节气门壳体、位于所述节气门壳体内部的电机、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啮合的扭矩传递装置、与所述扭矩传递装置固定连接的节气门轴、安装在所述节气门轴上的、位于气流通道内部的蝶阀,及与节气门壳体配合安装的盖体。其中蝶阀通过两个螺钉安装于节气门轴上,由于所述两个螺钉大小相同,在经过热胀冷缩之后可能会导致碟片移位,从而存在碟片与壳体气流通道的内壁产生卡滞刮擦的风险。扭矩传递装置通常为二级传动,其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安装于轮轴并与电机的输出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二齿轮与节气门轴固定连接。该节气门还包括第一弹簧及第二弹簧,第一弹簧的两端均固定于第二齿轮,第二弹簧第一端固定于第二齿轮,第二端固定于壳体的一个配合面,为避免第二弹簧第一端与第二齿轮脱开,第二齿轮上设有相应的定位结构,使得第二齿轮结构较为复杂,且这种定位方式定位精度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气门,其第二弹簧第一端定位精确度较高,第二齿轮结构更为简单。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节气门,包括:壳体,其具有气流通道;位于壳体内的电机,该电机一端连接有输出齿轮;与所述输出齿轮啮合的扭矩传递装置,该扭矩传递装置包括第一齿轮及第二齿轮,其中第一齿轮与电机的输出齿轮相啮合;与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的节气门轴,该节气门轴穿过气流通道,并通过插入壳体上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获得支撑;安装于所述节气门轴上的、位于气流通道内的蝶阀;与壳体配合的盖体;及安装于第二齿轮上的第一弹簧及第二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端与第二弹簧的第一端相贴合且同时位于第二齿轮的第一限位机构中,第一弹簧的第二端位于第二齿轮的第二限位机构中,第二弹簧的第二端抵靠于壳体对应的配合面,且壳体上设置有一限位件,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端与第二弹簧的第一端在初始状态下与限位件相抵靠。

较佳地,所述第一弹簧及第二弹簧的横截面为矩形。

较佳地,所述限位件为销。

较佳地,所述第一限位机构包括基部、平行于基部延伸的限位部及连接基部和限位部的连接部,所述第一弹簧的第一端与第二弹簧的第一端位于基部与限位部之间且抵压于连接部。

较佳地,所述盖体内设置有连接外部电源与电机的导电端子,电机一端突设有电机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对相对设置且夹持电机端子的接触部,所述接触部均为平面。

较佳地,所述电机一端固定有一弹性的支撑件,该支撑件同时固定于壳体,且该支撑件部分抵压于电机端面。

较佳地,所述支撑件包括基部、自基部边缘延伸出的固定部及抵压部,所述支撑件通过固定部固定于壳体,所述抵压部与基部成阶梯状,且该抵压部抵压于电机端面。

较佳地,所述蝶阀通过两个螺钉安装于节气门轴上,且所述两个螺钉大小不同。

较佳地,所述两个螺钉均为防松螺钉。

较佳地,所述壳体具有将节气门安装于一平台产线的三个凸台及将节气门安装于另一平台产线的两个孔及一个平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限位件具有较高的精度,因而对两个弹簧第一端的定位也更为准确,且第二齿轮的第一限位机构同时对两个弹簧的一端进行限位故第二齿轮少了一个限位机构,结构更简单。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节气门组装后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两个弹簧安装于第二齿轮的立体放大图;

图3是节气门的盖体移除后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节气门另一剖面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导电端子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支撑件安装于电机的立体示意图;

图8是螺钉将蝶阀安装于节气门轴的立体示意图;

图9是壳体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该节气门包括:壳体1,其具有气流通道11;位于壳体1内的电机2,该电机2一端连接有输出齿轮21;与所述输出齿轮21啮合的扭矩传递装置3,扭矩传递装置3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31和第二齿轮32,所述第一齿轮31安装于轮轴并与电机2的输出齿轮21相啮合;与第二齿轮32固定连接的节气门轴4,该节气门轴4穿过气流通道11,并通过插入壳体1上的靠近扭矩传递装置的第一安装孔6和其相对侧的第二安装孔7获得支撑,更具体地,所述第一安装孔6中安装有滚针轴承60,第二安装孔7中安装有衬套70,所述节气门轴4的两端分别插入到所述滚针轴承60和衬套70中,所述滚针轴承60和衬套70对所述节气门轴4起支撑作用;安装在所述节气门轴4上的、位于气流通道11的蝶阀5;与壳体1配合的盖体8;及安装于第二齿轮32上的第一弹簧321及第二弹簧322。

第一弹簧321是以一定的预紧力安装在所述第二齿轮32上的,该第二弹簧322是以一定的预紧力安装在所述壳体1和第二齿轮32上的,第一弹簧321和第二弹簧322共同作用决定节气门蝶阀5的初始位置,第二弹簧322为回位弹簧,当遇到电流断开时,在预紧力的作用下,所述第二弹簧322可以拉动第二齿轮32旋转,从而带动所述节气门轴旋转并将所述碟阀5拉回到初始位置。

请参阅图2及图3,所述第一弹簧321的第一端3211与第二弹簧322的第一端3221相贴合且同时位于第二齿轮32的第一限位机构325中,第一弹簧321的第二端3212位于第二齿轮32的第二限位机构326中,第二弹簧322的第二端3222抵靠于壳体1对应的配合面10,且壳体1上设置有一限位件15,所述第一弹簧321的第一端3211与第二弹簧322的第一端3221在初始状态下与限位件15相抵靠,所述限位件15为销。由于限位件15具有较高的精度,因而对两个弹簧第一端3211、3221的定位也更为准确,且第一限位机构325同时对两个弹簧的一端进行限位,故第二齿轮32少了一个限位机构,结构更简单。所述第一弹簧321及第二弹簧322的横截面为矩形,使得两个弹簧的第一端3211、3221可以紧密的靠贴在一起,从而实现定位的方便可靠。所述第一限位机构325包括基部3251、平行于基部3251延伸的限位部3252及连接基部3251和限位部3252的连接部3253,所述第一弹簧321的第一端3211与第二弹簧322的第一端3221位于基部3251与限位部3252之间且抵压于连接部3253。

请参阅图4至图6,所述盖体8内设置有连接外部电源与电机2的导电端子81,电机2一端突设有电机端子22,所述导电端子81与电机端子22之间为面接触。由于导电端子81与电机端子22之间为面接触,从而使得工作过程中导电端子81不容易造成磨损。所述导电端子81具有一对相对设置且夹持电机端子22的接触部810,所述接触部810均为平面,而电机端子22为平板状,故导电端子81与电机端子22之间的接触面为平面,从而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点接触对导电端子造成的磨损。所述导电端子81具有固定于盖体8内的基部811、自基部811一端朝向壳体1方向延伸形成的一对臂部812、位于臂部812末端的导向部813及自基部811另一端延伸形成的电源连接部814,所述接触部810自臂部812相对突设形成。所述导向部813为一斜面,且位于接触部810一侧。所述臂部812具有一定弹性,在将盖体8安装于壳体1之前,臂部812的接触部810之间的距离小于电机端子22的厚度,在将盖体8安装至壳体1的过程中,电机端子22在导向部813的引导下进入两个臂部812的接触部810之间,两个臂部812产生了一定的弹性变形,接触部810与电机端子22形成紧密接触。

请参阅图1和图7,所述电机2一端固定有一弹性的支撑件23,该支撑件23同时固定于壳体1,且该支撑件23部分抵压于电机2端面。通过设置弹性支撑件23提高了电机在壳体内的预紧力,从而减少电机振动。进一步地,所述支撑件23包括基部231、自基部231边缘延伸出的固定部230及抵压部233,所述支撑件23通过固定部230固定于壳体1,所述抵压部233与基部231成阶梯状,且该抵压部233抵压于电机2端面,从而为电机2提供弹性支撑力。所述固定部230设为一对且沿基部231相对设置,所述抵压部233位于两个固定部230之间。所述抵压部233包括一个第一抵压部2332及两个第二抵压部2331,所述第一抵压部2332位于两个固定部230一侧的基部231边缘,所述两个第二抵压部2331位于两个固定部230另一侧的基部231边缘,这样能够为电机提供较为均匀的弹性支撑力。所述基部231中心设有一通孔235,电机2相应设有与所述通孔235干涉配合的凸台26。所述基部231边缘朝电机2方向延伸有一凸起232,且该凸起232位于两个第二抵压部2331之间,电机2相应位置凹设一凹槽24,所述凸起232与凹槽24干涉配合。这样能够将支撑件23稳定固定于电机2端部。

请参阅图8,所述蝶阀5通过两个螺钉9安装于节气门轴4上,且所述两个螺钉9大小不同。由于两个螺钉9大小不同,则两个螺钉9的拧紧扭矩也不同,在热胀冷缩的过程中,蝶阀5的变形都是以大螺钉为中心,这样在经过热胀冷缩后,蝶阀5能够回到初始位置,不会移位,从而也就避免了蝶阀5与气流通道11的内壁产生刮擦的风险。所述两个螺钉9均为防松螺钉,减少了铆接工序。不同的节气门上如果蝶阀5转动方向不同时,则大小两个螺钉9的位置相反,即如果一节气门上蝶阀5顺时针转动时,大螺钉位于节气门轴4上远离扭矩传递装置3的一端,如果另一节气门上蝶阀5为逆时针转动时,则大螺钉位于节气门轴4上靠近扭矩传递装置3的一端,这样对于不同的节气门,在安装碟阀5时可以实现共线生产。

请参阅图9,所述壳体1具有可将节气门安装于一平台产线的三个凸台110,及将节气门安装于另一平台产线的两个孔111及一个平面112。在装配时,可根据需要将节气门安装于不同的平台产线。

所述节气门还包括用于给所述电机2上电的电气接口(图未示)、安装于扭矩传递装置3一侧的磁铁(未标示)、安装于盖体8内的位置传感器(图未示),所述位置传感器通过磁铁磁场的变化感知所述碟阀5的旋转角度,并反馈给电子控制单元。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各种更动与修改,均应纳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