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角接触陶瓷球轴承的涡轮增压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09143阅读:331来源:国知局
带有角接触陶瓷球轴承的涡轮增压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涡轮增压器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带有角接触陶瓷球轴承的涡轮增压器。



背景技术:

增压器匹配设计不仅仅针对各大发动机主机厂,还面向广大的备件市场用户。备件市场用户在选择增压器时,通常面临着发动机性能老化、动力不足等问题,对增压器的使用要求也更实际,往往追求低速大扭矩。因此针对备件市场客户开发增压器时,设计者会减小涡轮箱喉口面积以强化增压器的低速性能,但由此会造成增压器轴向力的不平衡,在这类涡轮增压器的失效模式中,止推轴承失效占了很大的比例。

涡轮增压器的止推轴承是一种易损件,工作环境很恶劣,以一个叶轮直径为86mm的增压器为例,其工作转速能达到11万转/分钟,轴向力最高能达到近300N, 止推轴承在这样高转速和大轴向力的反复冲击下,很容易发生失效,进而结束增压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带有角接触陶瓷球轴承的涡轮增压器,其可靠性高且装配方便,采用了单个交界处陶瓷球粥稠来分担涡轮增压器的轴向力,解决了因增压器轴向力不平衡造成止推轴承失效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带有角接触陶瓷球轴承的涡轮增压器,包括压气机叶轮、涡轮转子、转子轴、轴承体、压气机蜗壳及涡轮箱;

压气机叶轮和涡轮转子分别固定安装在转子轴的两端;

轴承体通过浮动轴承和轴承A套装在转子轴上且在轴向上被定位,并位于压气机叶轮和涡轮转子之间,浮动轴承靠近压气机叶轮,轴承A靠近涡轮转子;

压气机蜗壳和涡轮箱分别固定连接在轴承体的两端,两者的内腔分别将压气机叶轮和涡轮转子容纳在内;

所述轴承A为角接触陶瓷球轴承,其一端通过轴承体内孔中的台阶面定位,另一端通过转子轴的轴肩A定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轴承A轴向力的受力方向指向压气机叶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轴承A(角接触陶瓷球轴承)可分担一部分止推轴承承受的轴向力,大大减小了止推轴承的磨损,提高了增压器的可靠性,延长了增压器的使用寿命。

2、提高涡轮增压器瞬态响应能力,滚动体油膜阻力小,启动快。

3、降低涡端(涡轮转子)轴承烧结失效模式,陶瓷球轴承对润滑油的压力和温度比传统的浮动轴承低,而且可以短时间断油。

4、提高涡轮增压器的机械效率,角接触陶瓷球轴承本身有高达85%-99%的机械效率,高于油膜轴承(即浮动轴承)85%-90%的机械效率。

以下结合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

图3为图1的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带有角接触陶瓷球轴承的涡轮增压器,包括压气机叶轮1、涡轮转子2、转子轴3、轴承体4、压气机蜗壳5及涡轮箱6。

压气机叶轮1和涡轮转子2分别固定安装在转子轴3的两端。

轴承体4通过浮动轴承41和轴承A42套装在转子轴3上且在轴向上被定位,并位于压气机叶轮1和涡轮转子2之间,浮动轴承41靠近压气机叶轮1,轴承A42靠近涡轮转子2。所述轴承A42为角接触陶瓷球轴承,其一端通过轴承体4内孔中的台阶面定位,另一端通过转子轴3的轴肩A31定位。轴承A42轴向力的受力方向指向压气机叶轮1。

压气机蜗壳5和涡轮箱6分别固定连接在轴承体4的两端,两者的内腔分别将压气机叶轮1和涡轮转子2容纳在内。

简述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增压器在发动机在急加速、全负荷等工况时,将会产生很大的指向压气机叶轮1的轴向力,这个轴向力打破了涡轮转子2的力平衡,对止推轴承7来说,是一个严重的破坏模式。但由于轴承A42(角接触陶瓷球轴承)的使用,它可以和止推轴承7共同承受这股轴向力,当轴向力由涡端(涡轮转子2一端)指向压端(压气机叶轮1一端)时,最先由止推轴承7承担轴向力,随着轴向力逐渐增大,涡轮转子2向压端位移,在即将破坏止推轴承7的油膜时,轴承A42(角接触陶瓷球轴承)开始承担部分轴向力,由此不至于因轴向力过大而造成止推轴承7过早磨损,从而减小止推轴承7失效的风险,延长增压器的使用寿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