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流水流太阳能发电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605569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流水流太阳能发电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河流水流太阳能发电站,属于新能源发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发电成本对于气候变化与能源政策来说至关重要,从太阳能获得电力,需通过太阳电池进行光电变换来实现。它同以往其他电源发电原理完全不同。要使太阳能发电真正达到实用水平,一是要提高太阳能光电变换效率并降低其成本,二是要实现太阳能发电同的电网联网。水能为自然界的再生性能源,随着水文循环,重复再生。水力发电在运行中不消耗燃料,运行管理费和发电成本远比燃煤电站低。水力发电在水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不排泄有害物质,对环境影响小,因此水力发电所获得的是一种清洁的能源。

现有技术公开申请号为201610389503.1的超大型水力发电站:流动的海水、江水、河水都能产生动能,把动能转化成机械能,机械能转化成电能,这样人类就有了洁净、低成本的电能使用了。具体是:水轮机轴芯活动固定,水轮机位置不变,水轮机横卧在流动的水面上,朝水流方向,水轮机一半在水中,另一半在空中,水轮机的叶桨受水力的冲动下,推动水轮机旋转,水轮机旋转带动发电机发电,日夜生产电能。水力发电站在海上、江上前后左右排列几万平方公里,生产巨大电能供应全中国。水力发电站属清洁能源,再生能源,发电成本最低能源,即使今后1000年,中国人口达50亿人也满足供电量,中国能源问题、雾霾问题、气候变化问题将彻底解决,是中国目前电力能源及能源发展的唯一正确道路。但是,现有技术由于无法在发电工作之后直接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而是需要铺设过多的管线对交流电输送之后再进行转换,可能造成电力资源的损耗和管线的过度浪费,实用性能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河流水流太阳能发电站,以解决现有技术由于无法在发电工作之后直接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而是需要铺设过多的管线对交流电输送之后再进行转换,可能造成电力资源的损耗和管线的过度浪费,实用性能不足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河流水流太阳能发电站,其结构包括拦水坝、引水管道、太阳能发电组件、发电机、水轮机、尾水管、可控硅整流器,所述引水管道贯穿于拦水坝的内部,所述拦水坝的前端表面活动连接有太阳能发电组件,所述拦水坝的上端表面活动连接有发电机,所述发电机的下方活动连接有水轮机,所述尾水管活动贯穿于拦水坝的尽端内部,所述发电机的后端通过电连接有可控硅整流器,所述可控硅整流器由整流器主体、控制箱门、电流指示灯、散热栅、吊耳组成,所述控制箱门通过合页连接于整流器主体的前端表面,所述电流指示灯通过电连接于控制箱门的前端表面,所述散热栅嵌入于整流器主体的右端表面,所述吊耳固定焊接于可控硅整流器的上端表面,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由金属外框架、钢化玻璃层、竖向连接架、底部支架组成,所述钢化玻璃层镶嵌于金属外框架的内侧表面,所述金属外框架活动连接于底部支架的上端表面,所述底部支架的上端表面固定连接有竖向连接架,所述竖向连接架与金属外框架的下端表面活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电流指示灯是数量为3-5个的圆柱体结构,它们均匀等距分布于控制箱门的前端表面。

进一步的,所述吊耳与可控硅整流器呈相互垂直的状态,其形状为圆环形,其数量为4个,它们均匀等距分布于可控硅整流器的上端表面四顶角处。

进一步的,所述竖向连接架、底部支架之间呈相互垂直的状态。

进一步的,所述引水管道与拦水坝之间采用间隙配合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引水管道的管径为50-65mm。

进一步的,所述尾水管与拦水坝之间采用间隙配合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尾水管的形状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外框架的材质为不锈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设有可控硅整流器,可以在发电工作之后直接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经滤波后供给负载,或者供给逆变器,无需铺设过多的管线对交流电输送之后再进行转换,避免了电力资源的损耗和管线的过度浪费,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河流水流太阳能发电站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控硅整流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太阳能发电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拦水坝-1、引水管道-2、太阳能发电组件-3、发电机-4、水轮机-5、尾水管-6、可控硅整流器-7、整流器主体-70、控制箱门-71、电流指示灯-72、散热栅-73、吊耳-74、金属外框架-30、钢化玻璃层-31、竖向连接架-32、底部支架-3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河流水流太阳能发电站,其结构包括拦水坝1、引水管道2、太阳能发电组件3、发电机4、水轮机5、尾水管6、可控硅整流器7,所述引水管道2贯穿于拦水坝1的内部,所述拦水坝1的前端表面活动连接有太阳能发电组件3,所述拦水坝1的上端表面活动连接有发电机4,所述发电机4的下方活动连接有水轮机5,所述尾水管6活动贯穿于拦水坝1的尽端内部,所述发电机4的后端通过电连接有可控硅整流器7,所述可控硅整流器7由整流器主体70、控制箱门71、电流指示灯72、散热栅73、吊耳74组成,所述控制箱门71通过合页连接于整流器主体70的前端表面,所述电流指示灯72通过电连接于控制箱门71的前端表面,所述散热栅73嵌入于整流器主体70的右端表面,所述吊耳74固定焊接于可控硅整流器7的上端表面,所述太阳能发电组件3由金属外框架30、钢化玻璃层31、竖向连接架32、底部支架33组成,所述钢化玻璃层31镶嵌于金属外框架30的内侧表面,所述金属外框架30活动连接于底部支架33的上端表面,所述底部支架33的上端表面固定连接有竖向连接架32,所述竖向连接架32与金属外框架30的下端表面活动连接,所述电流指示灯72是数量为3-5个的圆柱体结构,它们均匀等距分布于控制箱门71的前端表面,所述吊耳74与可控硅整流器7呈相互垂直的状态,其形状为圆环形,其数量为4个,它们均匀等距分布于可控硅整流器7的上端表面四顶角处,所述竖向连接架32、底部支架33之间呈相互垂直的状态,所述引水管道2与拦水坝1之间采用间隙配合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引水管道2的管径为50-65mm,所述尾水管6与拦水坝1之间采用间隙配合的方式相连接,所述尾水管6的形状为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金属外框架30的材质为不锈钢。

本专利所说的可控硅整流器是一个整流装置,简单的说就是将交流(AC)转化为直流(DC)的装置。它有两个主要功能:第一,将交流电(AC)变成直流电(DC),经滤波后供给负载,或者供给逆变器;第二,给蓄电池提供充电电压。因此,它同时又起到一个充电器的作用。

使用时,首先检查各部分是否稳固连接,确认设备完好之后,将设备放置在合适的位置,将设备的太阳能发电组件调节至合适的角度,开启设备的发电机与水轮机,开启设备的可控硅整流器并对其进行调节,将其经滤波后供给负载,或者供给逆变器,之后该设备即可开始正常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拦水坝-1、引水管道-2、太阳能发电组件-3、发电机-4、水轮机-5、尾水管-6、可控硅整流器-7、整流器主体-70、控制箱门-71、电流指示灯-72、散热栅-73、吊耳-74、金属外框架-30、钢化玻璃层-31、竖向连接架-32、底部支架-33,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由于无法在发电工作之后直接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而是需要铺设过多的管线对交流电输送之后再进行转换,可能造成电力资源的损耗和管线的过度浪费,实用性能不足,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通过设有可控硅整流器,可以在发电工作之后直接将交流电转换成直流电,经滤波后供给负载,或者供给逆变器,无需铺设过多的管线对交流电输送之后再进行转换,避免了电力资源的损耗和管线的过度浪费,有效提高了设备的实用性能,具体如下所述:

所述发电机4的后端通过电连接有可控硅整流器7,所述可控硅整流器7由整流器主体70、控制箱门71、电流指示灯72、散热栅73、吊耳74组成,所述控制箱门71通过合页连接于整流器主体70的前端表面,所述电流指示灯72通过电连接于控制箱门71的前端表面,所述散热栅73嵌入于整流器主体70的右端表面,所述吊耳74固定焊接于可控硅整流器7的上端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中,所述电流指示灯的数量为3个,所述引水管道的管径为50mm;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中,所述电流指示灯的数量为5个,所述引水管道的管径为65mm。

综上所述,当本实用新型的电流指示灯的数量采用5个,引水管道的管径采用65mm时,本实用新型的可控硅整流器的电流转换效率较高,发电效率达到最佳状态。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