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气压力雾化喷油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66986发布日期:2018-07-04 18:48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空气压力雾化喷油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嘴,特别是涉及一种空气压力雾化喷油嘴。



背景技术:

现在市场上现有的1至3吨空气雾化油嘴油嘴有三个缺陷一是进气进油口都在油嘴底部造成的结果是进气量太小;二是旋流芯只有六条槽,而且全是通槽,气油各三条结果是雾化不均匀流量范围有限;三是安装的时候不方便安装,固定位置太短。为解决上述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研发中一种新型的空气压力雾化喷油嘴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压力雾化喷油嘴,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空气压力雾化喷油嘴,包括喷油嘴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呈圆柱体,所述圆柱体内部有一进气通孔,所述进气通孔壁下部呈螺纹状,所述圆柱体下部设置有一与所述圆柱体中轴平行的进油内压接口,所述进油内压接口与设置在所述圆柱体内的进油通孔贯通,所述圆柱体顶部设置有空心螺纹柱,所述空心螺纹柱外套设帽盖,所述螺纹柱内套设有螺母,所述螺母铣有单扁方,所述螺母连接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上套设旋流芯,所述旋流芯设置有4条以上出油槽和4 条以上出气槽,所述出油槽与出气槽等间隔交错排布,所述出油槽分别连接有竖向通孔,所述出气槽分别连接有斜向通孔。

优选的,所述进油内孔内径为所述圆柱体内径的1/4。

优选的,所述进油内压接口与所述进油内孔内径相等。

优选的,所述旋流芯设置6条出油槽和6条出气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空气压力雾化喷油嘴,进气通孔和进油内压接口的单独设置,是进气量充足,使得油槽雾化更充分,燃烧排放物更环保;主体为加长圆柱体,安装固定更方便;旋流芯槽精密加工盲槽气压油压调节更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压力雾化喷油嘴整体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空气压力雾化喷油嘴分解结构示意图。

其中,1、圆柱体;11、进气通孔;2、进油内压接口;21、进油通孔; 3、空心螺纹柱;4、帽盖;5、螺母;6、调节杆;61、挡片;7、旋流芯;71、出油槽;711、竖向通孔;72、出气槽;721、斜向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2,一种空气压力雾化喷油嘴,包括喷油嘴主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呈圆柱体1,所述圆柱体1内部有一进气通孔11,所述进气通孔11壁下部呈螺纹状,所述圆柱体1下部设置有一与所述圆柱体1中轴平行的进油内压接口2,所述进油内压接口2与设置在所述圆柱体1内的进油通孔21贯通,所述圆柱体1顶部设置有空心螺纹柱3,所述空心螺纹柱3外套设帽盖4,所述螺纹柱3内套设有螺母5,所述螺母5铣有单扁方,所述螺母 5连接调节杆6,所述调节杆6上套设旋流芯7,所述旋流芯7设置有4条以上出油槽71和4条以上出气槽72,所述出油槽71与出气槽72等间隔交错排布,所述出油槽71分别连接有竖向通孔711,所述出气槽72分别连接有斜向通孔721。本实施例一种空气压力雾化喷油嘴,当有压力的油和压缩空气分别从所述进油内压接口和所述圆柱体1底部进气通孔进去后,分别从所述旋流芯7中间隔高速旋流出来,所述旋流芯7设置有6条所述出油槽71和6 条所述出气槽72,所述出油槽71与出气槽72等间隔交错排布,油只通过所述竖向通孔721从所述出油槽71出来,但气路在里面分成了两路,一路气在所述旋流芯7的通过所述斜向通孔721从所述出气槽72中高速离心旋转出来,一路气在所述旋流芯7中间顺着所述调节杆6冲出来,当所述旋流芯7中所述出气槽72和出油槽71中的流体在所述帽盖4口第一次高速离心混合后,中间气路再次冲击混合,通过所述帽盖4口高速切流出来,经过三次混合油雾已经非常均匀;所述调节杆6底部是螺纹跟所述旋流芯7中间螺纹拧好配合后,用所述螺母5锁紧,所述调节杆6顶部有一个圆片状挡片61,当所述调节杆6向外调节(把喷嘴总距离加长后)所述旋流芯7喷射出来的回合油雾装在所述调节杆6顶部挡片61的距离就会加长,撞击角度就会变小,畅流空间就会变大,流量也会变大,反之亦然。即所述调节杆6向油嘴外调节长度油嘴喷射的角度会变小,流量会变大,当所述调节杆向油嘴内部调节的时候油嘴的流量会减小角,度会变大。

优选的,所述进油内孔内径为所述圆柱体内径的1/4,为本实施例最佳方案。

优选的,所述进油内压接口与所述进油内孔内径相等,为本实施例最佳方案。

优选的,所述旋流芯设置6条出油槽和6条出气槽,为本实施例最佳方案。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