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客车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7562发布日期:2018-08-31 21:15阅读:9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新能源客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客车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避免新能源客车发动机过热,燃烧室周网的零部件,如缸套、缸盖、气门等必须进行适当的冷却。为了保证冷却效果,汽车冷却系统一般由散热器、节温器、水泵、缸体水道、缸盖、水道、扇体等组成。

散热器负责循环水的冷却,它的水管和散热片用钢或铝材质制成,对于采用铜材质的散热器,其散热片的波高一般为8-10mm,铜的热传导性能好,这个波高的设置相对合理。但是现在的散热器大多采用铝材质,而铝的导热性相对较差,因此散热片的波高必须改变。对于散热片波高的选取受限于很多因素,尤其是在汽车上安装散热器的空间往往比较狭小、相对空间也固定,不允许加大散热器外形。囚此在实际中,常出现车辆高温开锅,如何在散热器整体尺寸不出现大的变动情况下,提高散热器的散热性能是衙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新能源客车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客车散热装置,包括本体、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所述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都设置在本体上,所述第二散热部包括储水部、管路、开启阀和节流阀,所述储水部设置在本体外侧,所述储水部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出水口和进水口,所述管路设置在本体内部,所述管路一端与出水口连通,所述管路另一端与进水口连通,所述开启阀设置在管路与出水口连接的一端上,所述节流阀设置在管路与进水口连接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散热部设置在本体内管路的正后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散热部包括支架和扇体,所述支架设置在本体内管路的正后方,所述扇体安装在支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管路在本体内呈多个折弯型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内设有测温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内设有散热片,所述散热片上设有槽体,所述管路安装在槽体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木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设计,散热效果好,当测温装置采集散热器温度后,在达到设定温度后启动第一散热部,在通过第二散热部前,可进行预冷,提高散热器的散热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优选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但并不因此而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新能源客车散热装置,包括本体1、第一散热部2和第二散热部3,所述第一散热部2和第二散热部3都设置在本体1上,所述第二散热部3包括储水部4、管路5、开启阀6和节流阀7,所述储水部4设置在本体1外侧,所述储水部4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出水口8和进水口9,所述管路5设置在本体1内部,所述管路5一端与出水口8连通,所述管路5另一端与进水口9连通,所述开启阀6设置在管路5与出水口8连接的一端上,所述节流阀7设置在管路5与进水口9连接的一端上,所述第一散热部2设置在本体1内管路5的正后方。

所述第一散热部2包括支架10和扇体11,所述支架10设置在本体1内管路5的正后方,所述扇体11安装在支架10上。

所述管路5在本体内呈多个折弯型结构。

所述本体1内设有测温装置12。

所述本体1内设有散热片13,所述散热片13上设有槽体14,所述管路5安装在槽体14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木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采用第一散热部和第二散热部设计,散热效果好,当测温装置采集散热器温度后,在达到设定温度后启动第一散热部,在通过第二散热部前,可进行预冷,提高散热器的散热能力。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的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