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发动机小排量增压的油气分离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158402发布日期:2018-08-14 04:06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是一种用于发动机小排量增压的油气分离装置,属于油气分离器械领域。



背景技术:

发动机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汽油发动机等)、外燃机(斯特林发动机、蒸汽机等)、电动机等。如内燃机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如:汽油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发动机最早诞生在英国,所以,发动机的概念也源于英语,它的本义是指那种"产生动力的机械装置"。

油气分离是生产过程(油田油气生产过程)中伴随着流体压力降低而出现的原油脱气现象,它可能发生在地层中、在井筒流动过程中或在地面油气输运过程中。在实际油气生产中,由于降压的方式及条件不同,油气的分离方式通常有三种基本类型-闪蒸分离、差异分离和微分分离。

但现有技术使用时,发动机的汽油在长时间未使用或者部分情况下容易造成其含水,含水的汽油容易损坏发动机,导致机械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小排量增压的油气分离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使用时,发动机的汽油在长时间未使用或者部分情况下容易造成其含水,含水的汽油容易损坏发动机,导致机械故障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用于发动机小排量增压的油气分离装置,其结构包括油气分离装置、侧端出油口、电线、三三角插头、支撑脚、油气入口、控制按钮、显示屏幕、控制箱、螺栓、端部出油口、端头盖帽,所述端部出油口下端与端头盖帽上端相连接,所述端头盖帽下端通过螺栓与油气分离装置上端相连接,所述油气分离装置与端头盖帽之间互相平行并且处于同一中心轴线,所述油气分离装置前端面与控制箱后端面相连接,所述控制箱上设有控制按钮和显示屏幕,所述控制按钮共设有三个并且之间互相平行,所述油气分离装置左端与油气入口右端相连接并且右端与侧端出油口左端相连接,所述油气分离装置右端通过电线与三三角插头电连接,所述支撑脚上端与油气分离装置下端焊接,所述支撑脚设有是三个并且之间呈中心圆分布,所述油气分离装置由油气吸纳传动及一级油气分离结构、二级油气分离机冷凝排出结构、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装置外壳组成,所述油气吸纳传动及一级油气分离结构与二级油气分离机冷凝排出结构和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设于装置外壳内部,所述油气吸纳传动及一级油气分离结构左下端设有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所述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上端设有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所述装置外壳为一体化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油气吸纳传动及一级油气分离结构由一级油气排出口、油气吸纳轮、空气进入轨道、油气离心环轨道、输气腔室、橡胶球、密闭块、挤压腔室、挤压筒、凸块轮、螺旋伞齿轮、电机螺旋伞齿轮、电机、固定轴承快、螺纹杆、轴承板、稳固臂、稳固块、锥形齿轮、斜面齿轮盘、转轴杆、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复合斜面齿轮盘、复合传动齿轮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一级油气排出口上端与装置外壳相配合,所述一级油气排出口左下端与油气离心环轨道相连接,所述油气离心环轨道内部设有空气进入轨道,所述空气进入轨道通过管线与油气吸纳轮设有的腔室相连接,所述油气吸纳轮设有的腔室通过管线与级油气分离机冷凝排出结构相连接,所述油气离心环轨道下端通过管线与输气腔室相连接,所述输气腔室共设有两个并且之间互相平行,所述挤压腔室通过管线与输气腔室相连接,所述输气腔室内部设有橡胶球和密闭块,所述密闭块与橡胶球间隙配合,所述橡胶球通过弹簧与输气腔室颞部相连接,所述挤压腔室与挤压筒间隙配合,所述挤压筒左端通过弹簧与挤压腔室内部相连接,所述挤压筒右端与凸块轮间隙配合,所述凸块轮通过传送带与复合斜面齿轮盘传动连接,所述复合斜面齿轮盘左端设有齿槽与螺旋伞齿轮右端相啮合,所述螺旋伞齿轮之间通过轴杆相连接,所述螺旋伞齿轮所在的轴杆与固定轴承快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固定轴承快下端与装置外壳内部相连接,所述螺旋伞齿轮下端与电机螺旋伞齿轮相连接,所述螺旋伞齿轮下端通过轴杆与电机上端相连接,所述电机左端通过垫板与装置外壳内壁相连接并且下端与装置外壳内壁相连接,所述螺纹杆左端通过转轴与固定轴承快相连接并且右端与锥形齿轮相连接,所述螺纹杆通过轴承与轴承板相连接,所述轴承板下端与装置外壳相连接,所述轴承板与稳固臂铰接,所述稳固臂通过弹簧与稳固块相连接,所述稳固块与螺纹杆相配合,所述锥形齿轮共有三个,所述斜面齿轮盘左端与上端设有锥形齿轮并且两者之间相啮合,所述转轴杆上下两端设有锥形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上端与锥形齿轮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左端通过轴杆与第二齿轮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上端与复合传动齿轮相啮合,所述复合传动齿轮通过传送带与油气吸纳轮传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二级油气分离机冷凝排出结构由发热丝、二级油气结构外壳、短距油气管、凝固板、宽距油气管、控制模块箱、旋转电机、降温吹风扇、降温板、通风管、二级油气分离出口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油气吸纳传动及一级油气分离结构右端通过管线与短距油气管相连接,所述短距油气管上下端设有发热丝,所述发热丝与二级油气结构外壳内壁相连接,所述短距油气管有方设有凝固板,所述凝固板下端与二级油气结构外壳内部相连接,所述凝固板有方设有宽距油气管,所述宽距油气管右端与二级油气分离出口左端相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箱左端与二级油气结构外壳外壁相连接并且右端与装置外壳内壁相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箱下端与旋转电机相连接,所述旋转电机下端通过轴杆与降温吹风扇相连接,所述通风管设于装置外壳相配合,,所述二级油气分离出口左端与二级油气结构外壳右端相连接,所述降温板设于二级油气分离出口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由稳固齿轮板、双向齿条移动板、弧形齿轮盘、辅助齿轮、第一齿条、第一复合传动轮、第二齿条、扭转传动带、第二复合传动轮、传送轮、旋转杆、稳固呈台、单向齿轮、浮球、开关旋转阀、储水箱、连动杆、橡胶凹槽、凹槽橡胶球、固定杆组成。

进一步的,所述储水箱上端通过管线与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下端相连接,所述储水箱上端所在的管线内部设有橡胶凹槽,所述橡胶凹槽与凹槽橡胶球相配合,所述凹槽橡胶球右端与双向齿条移动板左端相连接,所述双向齿条移动板上下两端设有的齿槽与弧形齿轮盘相啮合,所述稳固齿轮板下端通过齿轮与弧形齿轮盘相啮合,所述辅助齿轮上端与弧形齿轮盘相啮合,所述辅助齿轮通过传动带与第一复合传动轮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复合传动轮左端设有第一齿条并且右端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一齿条左端与连动杆铰接,所述连动杆与储水箱铰接,所述连动杆左端设有浮球,所述储水箱下端通过管线与开关旋转阀相连接,所述开关旋转阀下端通过管线与装置外壳相配合,所述开关旋转阀右端与单向齿轮左端相连接,所述单向齿轮右端与旋转杆左端相连接,所述旋转杆右端通过轴承与装置外壳相连接,所述旋转杆与稳固呈台相配合,所述稳固呈台下端与装置外壳内壁相连接,所述传送轮设于旋转杆上并且通过第二复合传动轮与扭转传动带传动连接,所述扭转传动带左端与第二齿条设有的齿槽相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开关旋转阀由固定块、第一传动齿轮、齿环、u形压板、第二传动齿轮组成,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齿环与齿环内部齿槽相啮合,所述第一传动齿轮和第二传动齿轮与u形压板上设有的齿槽相啮合,所述u形压板左端贯穿过固定块并且之间为互动连接。

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用于发动机小排量增压的油气分离装置,在进行使用时,首先由控制箱上的控制按钮启动油气分离装置的总电源,然后将油气入口与发动机连接,再由控制按钮启动电机旋转,电机旋转使得输气腔室加速将油气输入到空气进入轨道和油气离心环轨道,油气被离心甩到油气离心环轨道上,从一级油气排出口通往端部出油口排出(部分的汽油排出),而部分混杂这蒸汽和汽油的气体从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通过油气吸纳轮和管线排入二级油气结构外壳内部进行二次分离,油气从短距油气管排出水汽被凝固板阻挡进入储水箱内部,而汽油从宽距油气管进入经过降温板的降温从二级油气分离出口排出。

电机旋转带动电机螺旋伞齿轮,经过复合斜面齿轮盘和凸块轮传动,使得挤压筒在挤压腔室做活塞运动,在配合输气腔室与橡胶球和密闭块结构,使得油气加速进入油气离心环轨道和输气腔室。

当蒸汽液化成水时进入储水箱,当储水箱水达到一定程度时,浮球带动连动杆使得第一齿条向下运动,第一齿条在配合第一复合传动轮和第二齿条与扭转传动带和第二复合传动轮,最后由单向齿轮旋转打开开关旋转阀(开关旋转阀一开始为状态而凹槽橡胶球和橡胶凹槽一开始为打开状态)。

油气分离装置,油气吸纳传动及一级油气分离结构为一级油液离心分离,但还有部分的油气进入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进行二次分离,最后同一排出,可将排出管侧端出油口和端部出油口接管回收,油和气分离发动机不易损坏,大大降低了机器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发动机小排量增压的油气分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油气分离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传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开关旋转阀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油气分离装置-1、侧端出油口-2、电线-3、三三角插头-4、支撑脚-5、油气入口-6、控制按钮-7、显示屏幕-8、控制箱-9、螺栓-10、端部出油口-11、端头盖帽-12、油气吸纳传动及一级油气分离结构-101、二级油气分离机冷凝排出结构-102、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103、装置外壳-104、一级油气排出口-10101、油气吸纳轮-10102、空气进入轨道-10103、油气离心环轨道-10104、输气腔室-10105、橡胶球-10106、密闭块-10107、挤压腔室-10108、挤压筒-10109、凸块轮-10110、螺旋伞齿轮-10111、电机螺旋伞齿轮-10112、电机-10113、固定轴承快-10114、螺纹杆-10115、轴承板-10116、稳固臂-10117、稳固块-10118、锥形齿轮-10119、斜面齿轮盘-10120、转轴杆-10121、第一齿轮-10122、第二齿轮-10123、复合斜面齿轮盘-10124、复合传动齿轮-10125、发热丝-10201、二级油气结构外壳-10202、短距油气管-10203、凝固板-10204、宽距油气管-10205、控制模块箱-10206、旋转电机-10207、降温吹风扇-10208、降温板-10209、通风管-10210、二级油气分离出口-10211、稳固齿轮板-10301、双向齿条移动板-10302、弧形齿轮盘-10303、辅助齿轮-10304、第一齿条-10305、第一复合传动轮-10306、第二齿条-10307、扭转传动带-10308、第二复合传动轮-10309、传送轮-10310、旋转杆-10311、稳固呈台-10312、单向齿轮-10313、浮球-10314、开关旋转阀-10315、储水箱-10316、连动杆-10317、橡胶凹槽-10318、凹槽橡胶球-10319、固定杆-10320、固定块-1031501、第一传动齿轮-1031502、齿环-1031503、u形压板-1031504、第二传动齿轮-1031505。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4,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小排量增压的油气分离装置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油气分离装置1、侧端出油口2、电线3、三三角插头4、支撑脚5、油气入口6、控制按钮7、显示屏幕8、控制箱9、螺栓10、端部出油口11、端头盖帽12,所述端部出油口11下端与端头盖帽12上端相连接,所述端头盖帽12下端通过螺栓10与油气分离装置1上端相连接,所述油气分离装置1与端头盖帽12之间互相平行并且处于同一中心轴线,所述油气分离装置1前端面与控制箱9后端面相连接,所述控制箱9上设有控制按钮7和显示屏幕8,所述控制按钮7共设有三个并且之间互相平行,所述油气分离装置1左端与油气入口6右端相连接并且右端与侧端出油口2左端相连接,所述油气分离装置1右端通过电线3与三三角插头4电连接,所述支撑脚5上端与油气分离装置1下端焊接,所述支撑脚5设有是三个并且之间呈中心圆分布,所述油气分离装置1由油气吸纳传动及一级油气分离结构101、二级油气分离机冷凝排出结构102、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103、装置外壳104组成,所述油气吸纳传动及一级油气分离结构101与二级油气分离机冷凝排出结构102和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103设于装置外壳104内部,所述油气吸纳传动及一级油气分离结构101左下端设有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103,所述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103上端设有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103,所述装置外壳104为一体化结构,所述油气吸纳传动及一级油气分离结构101由一级油气排出口10101、油气吸纳轮10102、空气进入轨道10103、油气离心环轨道10104、输气腔室10105、橡胶球10106、密闭块10107、挤压腔室10108、挤压筒10109、凸块轮10110、螺旋伞齿轮10111、电机螺旋伞齿轮10112、电机10113、固定轴承快10114、螺纹杆10115、轴承板10116、稳固臂10117、稳固块10118、锥形齿轮10119、斜面齿轮盘10120、转轴杆10121、第一齿轮10122、第二齿轮10123、复合斜面齿轮盘10124、复合传动齿轮10125组成,所述一级油气排出口10101上端与装置外壳105相配合,所述一级油气排出口10101左下端与油气离心环轨道10104相连接,所述油气离心环轨道10104内部设有空气进入轨道10103,所述空气进入轨道10103通过管线与油气吸纳轮10102设有的腔室相连接,所述油气吸纳轮10102设有的腔室通过管线与级油气分离机冷凝排出结构102相连接,所述油气离心环轨道10104下端通过管线与输气腔室10105相连接,所述输气腔室10105共设有两个并且之间互相平行,所述挤压腔室10108通过管线与输气腔室10105相连接,所述输气腔室10105内部设有橡胶球10106和密闭块10107,所述密闭块10107与橡胶球10106间隙配合,所述橡胶球10106通过弹簧与输气腔室10105颞部相连接,所述挤压腔室10108与挤压筒10109间隙配合,所述挤压筒10109左端通过弹簧与挤压腔室10108内部相连接,所述挤压筒10109右端与凸块轮10110间隙配合,所述凸块轮10110通过传送带与复合斜面齿轮盘10124传动连接,所述复合斜面齿轮盘10124左端设有齿槽与螺旋伞齿轮10111右端相啮合,所述螺旋伞齿轮10111之间通过轴杆相连接,所述螺旋伞齿轮10111所在的轴杆与固定轴承快10114通过轴承相连接,所述固定轴承快10114下端与装置外壳105内部相连接,所述螺旋伞齿轮10111下端与电机螺旋伞齿轮10112相连接,所述螺旋伞齿轮10111下端通过轴杆与电机10113上端相连接,所述电机10113左端通过垫板与装置外壳105内壁相连接并且下端与装置外壳105内壁相连接,所述螺纹杆10115左端通过转轴与固定轴承快10114相连接并且右端与锥形齿轮10119相连接,所述螺纹杆10115通过轴承与轴承板10116相连接,所述轴承板10116下端与装置外壳105相连接,所述轴承板10116与稳固臂10117铰接,所述稳固臂10117通过弹簧与稳固块10118相连接,所述稳固块10118与螺纹杆10115相配合,所述锥形齿轮10119共有三个,所述斜面齿轮盘10120左端与上端设有锥形齿轮10119并且两者之间相啮合,所述转轴杆10121上下两端设有锥形齿轮10119,所述第一齿轮10122上端与锥形齿轮10119相啮合,所述第一齿轮10122左端通过轴杆与第二齿轮10123下端相连接,所述第二齿轮10123上端与复合传动齿轮10125相啮合,所述复合传动齿轮10125通过传送带与油气吸纳轮10102传动连接,所述二级油气分离机冷凝排出结构102由发热丝10201、二级油气结构外壳10202、短距油气管10203、凝固板10204、宽距油气管10205、控制模块箱10206、旋转电机10207、降温吹风扇10208、降温板10209、通风管10210、二级油气分离出口10211组成,所述油气吸纳传动及一级油气分离结构101右端通过管线与短距油气管10203相连接,所述短距油气管10203上下端设有发热丝10201,所述发热丝10201与二级油气结构外壳10202内壁相连接,所述短距油气管10203有方设有凝固板10204,所述凝固板10204下端与二级油气结构外壳10202内部相连接,所述凝固板10204有方设有宽距油气管10205,所述宽距油气管10205右端与二级油气分离出口10211左端相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箱10206左端与二级油气结构外壳10202外壁相连接并且右端与装置外壳105内壁相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箱10206下端与旋转电机10207相连接,所述旋转电机10207下端通过轴杆与降温吹风扇10208相连接,所述通风管10210设于装置外壳105相配合,,所述二级油气分离出口10211左端与二级油气结构外壳10202右端相连接,所述降温板120209设于二级油气分离出口10211上方,所述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103由稳固齿轮板10301、双向齿条移动板10302、弧形齿轮盘10303、辅助齿轮10304、第一齿条10305、第一复合传动轮10306、第二齿条10307、扭转传动带10308、第二复合传动轮10309、传送轮10310、旋转杆10311、稳固呈台10312、单向齿轮10313、浮球10314、开关旋转阀10315、储水箱10316、连动杆10317、橡胶凹槽10318、凹槽橡胶球10319、固定杆10320组成,所述储水箱10316上端通过管线与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103下端相连接,所述储水箱10316上端所在的管线内部设有橡胶凹槽10318,所述橡胶凹槽10318与凹槽橡胶球10319相配合,所述凹槽橡胶球10319右端与双向齿条移动板10302左端相连接,所述双向齿条移动板10302上下两端设有的齿槽与弧形齿轮盘10303相啮合,所述稳固齿轮板10301下端通过齿轮与弧形齿轮盘10303相啮合,所述辅助齿轮10304上端与弧形齿轮盘10303相啮合,所述辅助齿轮10304通过传动带与第一复合传动轮10306传动连接,所述第一复合传动轮10306左端设有第一齿条10305并且右端设有第二齿条10307,所述第一齿条10305左端与连动杆10317铰接,所述连动杆10317与储水箱10316铰接,所述连动杆10317左端设有浮球10314,所述储水箱10316下端通过管线与开关旋转阀10315相连接,所述开关旋转阀10315下端通过管线与装置外壳105相配合,所述开关旋转阀10315右端与单向齿轮10313左端相连接,所述单向齿轮10313右端与旋转杆10311左端相连接,所述旋转杆10311右端通过轴承与装置外壳105相连接,所述旋转杆10311与稳固呈台10312相配合,所述稳固呈台10312下端与装置外壳105内壁相连接,所述传送轮10310设于旋转杆10311上并且通过第二复合传动轮10309与扭转传动带10308传动连接,所述扭转传动带10308左端与第二齿条10307设有的齿槽相啮合,所述开关旋转阀10315由固定块1031501、第一传动齿轮1031502、齿环1031503、u形压板1031504、第二传动齿轮1031505组成,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031502和齿环1031503与齿环1031503内部齿槽相啮合,所述第一传动齿轮1031502和第二传动齿轮1031505与u形压板1031504上设有的齿槽相啮合,所述u形压板1031504左端贯穿过固定块1031501并且之间为互动连接。

本专利所说的显示屏幕8,通常也被称为监视器,显示屏幕8是属于电脑的i/o设备,即输入输出设备。它是一种将一定的电子文件通过特定的传输设备显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显示工具,根据制造材料的不同,可分为:阴极射线管显示器(crt),等离子显示器pdp,液晶显示器lcd等等。

在进行使用时,首先由控制箱9上的控制按钮7启动油气分离装置1的总电源,然后将油气入口6与发动机连接,再由控制按钮7启动电机10113旋转,电机10113旋转使得输气腔室10105加速将油气输入到空气进入轨道10103和油气离心环轨道10104,油气被离心甩到油气离心环轨道10104上,从一级油气排出口10101通往端部出油口11排出(部分的汽油排出),而部分混杂这蒸汽和汽油的气体从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103通过油气吸纳轮10102和管线排入二级油气结构外壳10202内部进行二次分离,油气从短距油气管10203排出水汽被凝固板10204阻挡进入储水箱10316内部,而汽油从宽距油气管10205进入经过降温板10209的降温从二级油气分离出口10211排出。

电机10113旋转带动电机螺旋伞齿轮10112,经过复合斜面齿轮盘10124和凸块轮10110传动,使得挤压筒10109在挤压腔室10108做活塞运动,在配合输气腔室10105与橡胶球10106和密闭块10107结构,使得油气加速进入油气离心环轨道10104和输气腔室10105。

当蒸汽液化成水时进入储水箱10316,当储水箱10316水达到一定程度时,浮球10314带动连动杆10317使得第一齿条10305向下运动,第一齿条10305在配合第一复合传动轮10306和第二齿条10307与扭转传动带10308和第二复合传动轮10309,最后由单向齿轮10313旋转打开开关旋转阀10315(开关旋转阀10315一开始为状态而凹槽橡胶球10319和橡胶凹槽10318一开始为打开状态)。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技术使用时,发动机的汽油在长时间未使用或者部分情况下容易造成其含水,含水的汽油容易损坏发动机,导致机械故障,本发明通过上述部件的互相组合,本发明一种用于发动机小排量增压的油气分离装置,在进行使用时,首先由控制箱9上的控制按钮7启动油气分离装置1的总电源,然后将油气入口6与发动机连接,再由控制按钮7启动电机10113旋转,电机10113旋转使得输气腔室10105加速将油气输入到空气进入轨道10103和油气离心环轨道10104,油气被离心甩到油气离心环轨道10104上,从一级油气排出口10101通往端部出油口11排出(部分的汽油排出),而部分混杂这蒸汽和汽油的气体从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103通过油气吸纳轮10102和管线排入二级油气结构外壳10202内部进行二次分离,油气从短距油气管10203排出水汽被凝固板10204阻挡进入储水箱10316内部,而汽油从宽距油气管10205进入经过降温板10209的降温从二级油气分离出口10211排出。

电机10113旋转带动电机螺旋伞齿轮10112,经过复合斜面齿轮盘10124和凸块轮10110传动,使得挤压筒10109在挤压腔室10108做活塞运动,在配合输气腔室10105与橡胶球10106和密闭块10107结构,使得油气加速进入油气离心环轨道10104和输气腔室10105。

当蒸汽液化成水时进入储水箱10316,当储水箱10316水达到一定程度时,浮球10314带动连动杆10317使得第一齿条10305向下运动,第一齿条10305在配合第一复合传动轮10306和第二齿条10307与扭转传动带10308和第二复合传动轮10309,最后由单向齿轮10313旋转打开开关旋转阀10315(开关旋转阀10315一开始为状态而凹槽橡胶球10319和橡胶凹槽10318一开始为打开状态)。

油气分离装置1,油气吸纳传动及一级油气分离结构101为一级油液离心分离,但还有部分的油气进入水汽排出机传动结构103进行二次分离,最后同一排出,可将排出管侧端出油口2和端部出油口11接管回收,油和气分离发动机不易损坏,大大降低了机器事故的发生。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