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涡轮增压器回油管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25976发布日期:2019-01-05 10:20阅读:640来源:国知局
一种涡轮增压器回油管路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涡轮增压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回油管路。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器能够有效的提高汽车发动机功率、降低燃油消耗量以及改善气体排放,被广泛的应用于汽车发动机中,涡轮增压器靠发送机机油对其进行润滑冷却,通过机油在涡轮增压器的摩擦表面形成油膜,实现液体摩擦,降低摩擦阻力以及机件磨损等。

现有的涡轮增压器回油管使用环境差,涡轮增压器的摩擦过程中容易产生大量的热量,传统的回油管管口较为狭窄,回油量较小,使得涡轮增压器温度较高,影响涡轮增压器的耐久性以及可靠性,且传统的回油管都是一体成型,发动机震动时容易使回油管损坏或影响回油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涡轮增压器回油管路,用以解决现有回油管回油量低,可靠性较低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涡轮增压器回油管路,所述涡轮增压器回油管路包括进油部件,出油部件以及回油管,

所述进油部件包括一漏斗形的进油管,所述进油管直径较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法兰片,所述进油管直径较小的一端为柔性管,所述第一法兰片的上表面设置有垫片,所述垫片具有多个延伸脚,所述垫片通过所述延伸脚固定于所述第一法兰片上;

所述回油管一端与所述进油部件连接,且所述进油管直径较小的一端位于所述回油管内,所述回油管的另一端与出油部件连接;

所述出油部件包括出油孔、出油接头以及用于固定所述出油部件的第二法兰片,所述出油孔与所述出油接头连接,所述出油接头凸出于所述第二法兰片的下侧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法兰片两侧设置有互相对称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圆形通孔,且其中一连接部的圆形通孔有一缺口,所述缺口延伸至第一法兰片的外缘。

可选的,,所述柔性管为波纹管或铁氟龙管。

可选的,所述进油部件的水平高度高于所述出油部件的水平高度。

可选的,所述第二法兰片的一侧具有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上有一通孔。

可选的,所述出油接头为圆柱形,且围绕所述出油接头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环形沟槽。

可选的,所述环形沟槽内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为柔性橡胶护垫。

可选的,所述第一法兰片中心具有一通孔,所述通孔直径与所述进油管直径较大的一端的内径相同。

可选的,所述回油管靠近出油部件的一端有一弯折处,且弯曲角度大于90°。

可选的,所述回油管由多节分管构成,各分管之间互相连接,且各分管外部设置有相应的保护壳。

采用本发明,将进油部件的进油管设置为漏斗形,能够提高回油量以及回油速度,将润滑后的机油输送出增压器,降低增压器的温度,提高了增压器的耐久性以及可靠性,同时回油管采用柔性管并分段分节,在发送机涡轮震动状态下依然能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提高回油管的使用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涡轮增压器回油管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涡轮增压器回油管路的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涡轮增压器回油管路的部件分解示意图;

图中,进油部件10,进油管101,圆形通孔102,圆形通孔103,垫片104,延伸脚105,柔性管106,第一法兰片107,通孔108,回油管20,弯折处201,保护壳202,出油部件30,出油接头301,环形沟槽3011,密封圈3012,第二法兰片302,通孔3021,出油孔30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图1提供了一种涡轮增压器回油管路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包括:

进油部件10,其包括有一漏斗形的进油管101,进油管101直径较大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法兰片107,进油管101直径较小的一端为柔性管106,第一法兰片107的上表面设置有垫片104,垫片104具有多个延伸脚105,垫片104通过延伸105脚固定于第一法兰片107上;

回油管20一端与进油部件10连接,且进油管101直径较小的一端位于回油管20内,回油管20的另一端与出油部件30连接;

出油部件30包括出油孔303、出油接头301以及用于固定出油部件30的第二法兰片302,出油孔303与出油接头301连接,出油接头301凸出于第二法兰片302的下侧面。

进油部件10通过第一法兰片107连接涡轮增压器,本实施例虽未图示,但该涡轮增压器在连接处还设置有一片与第一法兰片107类似的法兰,从而保证两者连接紧密,当涡轮增压器工作时,将会有机油通过进油部件10进入到回油管20,并通过回油管路将机油排除。

第一法兰片107的两侧设置有互相对称的连接部,连接部上设置有圆形通孔,即圆形通孔102以及圆形通孔103。

在第一法兰片107与涡轮增压器上的法兰片对接之后,螺栓通过两个圆形通孔来固定两个法兰片,使得法兰片能够连接紧密,防止机油漏出,也避免发动机在震动过程中使两者连接不紧密而造成的漏油。

如图1以及图2所示,第一法兰片107上有垫片104,在第一法兰片107与涡轮增压器上的法兰片对接时,通过垫片104使得两者连接更加紧密,防止机油出现漏油。

垫片104还有延伸脚105,延伸脚105使得垫片104能够固定在第一法兰片107上,方便安装人员的安装,而当垫片104有损坏或故障时又直接通过按压延伸脚105来进行拆卸,优化了进油部件10的结构。

其中第一法兰片107的一个圆形通孔103还有一缺口,缺口延伸至第一法兰片107的外缘。

参考图1以及图2,第一法兰片107的中心具有一通孔108,通孔108直径与进油管101直径较大的一端的内径相同。

图1中,进油管101直径较大的一端正好与通孔108重合,使得第一法兰片107以及进油管101一体成型,方便回油管的安装。

本实施例中,进油管101虽未详细的图示,但漏斗形状包括一个直径较大的圆孔、一个直径较小的圆孔以及两者之间的光滑斜面。

通过漏斗形的结构,增大了回油量,保证涡轮增压器内的机油能够迅速的回流到回油管中,防止在涡轮增压器在摩擦过程中无法通过机油带走热量,使涡轮增压器长期工作在高温环境下,降低涡轮增压器的工作可靠性。同时,漏斗具有更大的斜面,机油在回油过程中也可快速散热。

在进油管101中,可参考图2,进油管101直径较小的一端向回油管20内部延长,形成柔性管106,柔性管106的直径小于回油管20的直径。

柔性管106为波纹管或铁氟龙管,柔性管其材质相对较软,在发动机工作时,经常震动,采用柔性管能够避免回油管路在震动过程中发生损坏,提高整个回油管路的可靠性。

其中,铁氟龙管英文名称为teflon,国内又叫铁弗龙、特弗龙、特福龙、特氟隆、特氟龙、聚四氟乙烯、塑料王等。

需要了解的是,本申请中,进油部件10的水平高度高于出油部件30的水平高度,以保证机油能够顺利的回流。

本实施例中,回油管20由多节分管构成,各分管之间互相连接,且各分管外部设置有相应的保护壳。

如图2所示,回油管20是由多节分管构成的,本实施例以图2为例进行说明。

例如,在柔性管106处为一个分节点,柔性管106为进油管101的一端,回油管20此时与柔性管进行对接,柔性管106的对接部分即为一段分管。

当回油管20需要弯曲时,也可通过分管来完成对接,例如在图3中,有一弯折处201,此时可以在进入弯折处201之前设置一个分节点,分节点前为一节分管,分节点之后为另一节分管,且各分管外部设置有相应的保护壳202,以防止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及破坏。

通过将回油管20分成多节分管,减少了其受到的应力,尤其是在发动机震动过程中,应力过大容易导致回油管出现损坏或漏油,同时多节分管便于成型,降低了回油管一体成型在工艺生产中的复杂度。

本实施例中,回油管20靠近出油部件30的一端有一弯折处201,且弯曲角度大于90°。

在回油管上设置弯折处201,能够起到缓冲作用,当机油通过重力回油的过程中,在回油管内流动速度较快时,能够响应的起到缓冲阻挡,降低机油在出油孔303的流速。

当机油通过进油部件10以及回油管20之后,到达出油部件30,如图2所示,出油孔303的直径与出油接头301的内径相同,且第二法兰片302套在出油接头301上,与出油接头301一体成型。

与进油管101不同,出油接头301凸出于第二法兰片302的下侧面,出油接头301中流出的机油再回流到发动机或回油腔内,从而将涡轮增压器中的机油回收。

如图2所示,第二法兰片302的一侧具有一连接部,连接部上有一通孔3021。

螺栓通过该通孔3021并与发动机或回油腔的另一片法兰片连接,从而使得回油接头301固定,保证机油顺利的回收。

其中,第二法兰片302相对于第一法兰片107,其只有一个通孔用于固定,便于拆卸的同时,还能够起到一定的避震的效果。

如图3所示,出油接头301为圆柱形,且围绕出油接头301的外表面上设置有环形沟槽3011。

环形沟槽3011内设置有密封圈3012,密封圈3012为柔性橡胶护垫。

出油接头301在与发动机或回油腔连接时,为了达到密封效果,通过在出油接头301上设置密封圈3012,从而满足密封需求,减少机油的泄露。

最后,本实施例将进油部件10的进油管101设置为漏斗形,能够提高回油量以及回油速度,将在涡轮增压器润滑后的机油输送出增压器,降低增压器的温度,提高了增压器的耐久性以及可靠性,同时回油管20采用柔性管并分段分节,在发送机涡轮震动状态下依然能保持正常的工作状态,提高回油管的使用可靠性。同时,在出油接头301不再采用法兰片的方式来进行密封,而通过密封圈3012达到密封目的,进一步降低了漏油风险。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