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54992发布日期:2018-12-05 18:52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后消声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车辆的后消结构一般为椭圆形,由于后期需要通过实验对车辆的排气噪声性能进行验证,因此,需要增大后消声器的容积。而如果在现有的后消结构造型的基础上扩大其容积,则会导致后消声器的外露部位较多,从而影响整车后方的美观;如果对后消结构的外露部位进行喷漆,则会导致单件后消结构的成本增加;如果通过将后保险杆向下延伸以遮挡后消结构的外露部位,则会导致整车的后保显得笨重而影响车辆整体造型的风格。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后消声器,以解决在现有技术的后消结构造型的基础上扩大其容积导致后消声器的外露部位较多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降低对后消结构的外露部位进行喷漆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提高车辆整体造型的美观度。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后消声器,用于降低车辆的排气噪音,其包括:

壳体,其为柱体结构,用于流通气体并对所述气体进行降噪,所述壳体包括一个侧面和两个端面,所述侧面的长度方向与所述车辆的横梁相平行,两个所述端面均为类椭圆形;

其中,所述壳体倾斜设于所述车辆的行李箱盖板的底部,以使得所述端面的靠近所述车辆后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高于所述端面的靠近所述车辆前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两个端面均为具有大端部和小端部的卵圆形,所述端面的小端部靠近所述后保险杠,所述端面的大端部靠近所述车辆的多连杆悬架,且所述端面的小端部向所述行李箱盖板的方向倾斜,以使得所述小端部与水平面的垂直距离高于所述大端部与所述水平面的垂直距离。

进一步地,所述卵圆形具有长轴,所述卵圆形的长轴与所述车辆的长度方向构成一预设角度,且使得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距离差为一预设距离;

其中,所述第一距离为所述卵圆形的最低点与所述水平面的距离;所述第二距离为所述后保险杠的最低点与所述水平面的距离;

所述预设角度为10-20度;

所述预设距离为24-25mm。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侧面设有进气端口,与所述车辆的发动机排气端口相连,用于流通所述车辆的发动机排气系统排出的废气;

所述壳体的两个端面均设有排气端口,用于排出流经所述壳体内经过消声处理的废气;

其中,所述排气端口构造成与所述后保险杠的底端相匹配,且所述排气端口的最低点与所述水平面的距离高于所述第一距离。

进一步地,位于所述壳体的上方设有备胎安装座,且所述备胎安装座与所述壳体端面的长轴相平行,以使得放置在所述备胎安装座处的备胎能够与所述端面的长轴相平行。

进一步地,所述行李箱盖板的底部设有混动电池,且位于所述车辆的备胎前端的上方;

其中,所述备胎的前端为靠近所述壳体进气端口的所述备胎的端部。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两个端面均设有固定件,以通过所述固定件与所述车辆的纵梁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为橡胶吊耳,所述车辆的纵梁设有焊接挂钩,所述焊接挂钩与所述橡胶吊耳固定连接,从而将所述壳体与所述车辆的纵梁固定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最高点与所述备胎安装座之间的距离不小于35mm;

所述壳体的侧面与所述多连杆悬架的最短距离为25-26mm;

所述壳体的侧面的最高点与所述后保险杠的垂直距离不小于50mm。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容积为30-32L。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首先,由于所述后消声器通过将壳体倾斜设置在车辆的行李箱盖板的底部处,并使得壳体的类规则椭圆形的端面的靠近车辆后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高于端面的靠近车辆前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如此设置,通过壳体的倾斜放置使得壳体的类规则椭圆形的端面的靠近车辆后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高于端面的靠近车辆前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从而使得壳体的外露部分不会超过预设长度的部分,即当后消声器的容积变大时,通过将后消声器壳体的倾斜放置能够解决在现有技术的后消结构造型的基础上扩大其容积而导致后消声器的外露部位较多的问题。

其次,由于后消声器的壳体的外露部分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如卵圆形的最低点与水平面的距离和后保险杠的最低点与水平面的距离的距离差不超过24-25mm),因而无需因为后消声器的外露部分多而对外露部分进行喷漆,以减少喷漆的成本;更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后消声器的外露部分多而相应使后保险杠向下延伸以遮挡后消声器的外露部分,最后导致整车的尾部变得沉重的问题。

再者,由于壳体的排气端口与后保险杠的底端相匹配,且排气端口的最低点与水平面的距离高于第一距离(卵圆形的最低点与水平面的距离),即说明从车辆的尾部看向后消声器,不会看到后消声器的排气端口,从而不会影响整车造型的美观。

进一步地,由于后消声器处的温度比较高,当通过将后消声器的壳体倾斜设置在行李箱盖板的底部处,且使壳体的类规则椭圆形的端面的靠近车辆后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高于端面的靠近车辆前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后,可以使得后消声器远离与车辆的后保,从而限制了车辆后保处的温度场,即可使得车辆的后保得到了一定的保护。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后消声器与车辆的示意性装配结构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后消声器与车辆的示意性装配结构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后消声器与车辆的示意性装配结构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个实施例的一种后消声器与车辆的示意性装配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后消声器与车辆的示意性装配结构图,其中的后消声器设为主体结构,且其端面10的形状一般设为规则的椭圆形,其容积一般为25L左右,与车辆的纵梁固定连接。而为了进一步降低车辆的排气噪音,需要相应地增大后消声器的容积,按照图1的后消声器的形状以及其装配结构,当将其容积增大到31L时,可在原来降噪的基础进一步降低3db,但如图1所示,增大后消声器的容积后,其底部与车辆后保险杠底端间的距离A则增大到约39.53mm,而为了保持整车造型的美观,允许后消声器底部与车辆后保险杠底端间的距离A在25mm左右(后消声器的外露部分),因此,图1所示的距离A为39.53mm,远远超过了允许范围值。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后消声器,如图2所示,用于降低车辆的排气噪音,后消声器可包括:壳体1,其为柱体结构,用于流通气体并对气体进行降噪,壳体1包括一个侧面12和两个端面11,侧面12的长度方向与车辆的横梁相平行,两个端面11均可为类椭圆形;其中,壳体1倾斜设于车辆的行李箱盖板6的底部(如图4所示),以使得端面11的的靠近车辆后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高于端面的靠近车辆前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由于后消声器通过将壳体1倾斜设置在车辆的行李箱盖板的底部处,并使得壳体的类规则椭圆形的端面的靠近车辆后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高于端面的靠近车辆前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如此设置,通过壳体的倾斜放置使得壳体的类规则椭圆形的端面的靠近车辆后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高于端面的靠近车辆前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从而使得壳体的外露部分不会超过预设长度的部分,即当后消声器的容积变大时,通过将后消声器壳体的倾斜放置可以解决在现有技术的后消结构造型的基础上扩大其容积而导致后消声器的外露部位较多的问题。

此外,由于后消声器处的温度一般比较高,而车辆的后保与后消声器的距离比较短,因此,车辆后保会受到后消声器高温的影响,对后保造成一定的损害。而本实施例中,通过将后消声器的壳体倾斜设置在行李箱盖板的底部处,且使壳体的类规则椭圆形的端面的靠近车辆后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高于端面的靠近车辆前方的端部与水平面的距离,如此,可以使得后消声器远离与车辆的后保,从而限制了车辆后保处的温度场,使得车辆的后保得到了一定的保护。

如图3和图4所示,壳体的两个端面11均可为具有大端部和小端部的卵圆形,端面11的小端部靠近后保险杠2,端面的大端部靠近车辆的多连杆悬架4(图3中示出了多连杆悬架所处的位置),且端面的小端部向行李箱盖板6的方向倾斜,以使得小端部与水平面的垂直距离高于大端部与水平面的垂直距离。该卵圆形具有长轴,卵圆形的长轴与车辆的长度方向构成一预设角度θ,且使得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距离差B可为一预设距离;其中,第一距离可为卵圆形的最低点与水平面的距离;第二距离可为后保险杠的最低点与水平面的距离。

其中,卵圆的概念来自于家禽和卵生动物的卵(蛋),整个卵(蛋)称为卵球体,纵截面的形状习惯上称为卵圆。

进一步地,结合图3和图4进行说明,预设切线ab(预设切线ab可为距离车辆尾部一定长度位置处的眼球与眼球可视到的端面11的周缘构成的直线,且该直线与端面的周缘相切,且与卵圆形的长轴相平行)与水平地面构成一预设角度θ,使得预设切线ab与车辆的后保险杠2底端的距离B(即第一距离与第二距离的距离差)不超过一预设距离。由于后消声器通过将壳体1倾斜设置在车辆的行李箱盖板6的底部处,并使得壳体的卵圆形的端面的预设切线ab与端面的长轴构成一预设角度,且预设切线ab与车辆的后保险杠底端的距离不超过一预设长度(预设距离)。如此设置,通过壳体的倾斜放置可以使得壳体的不规则椭圆形的端面11的预设切线ab与水平底面构成一预设角度θ,从而使得壳体的外露部分不会超过预设长度的部分,即当后消声器的容积变大时,通过将后消声器壳体的倾斜放置,使得预设切线与车辆的后保险杠底端的距离不超过一预设长度的方案,可以解决在现有技术的后消结构造型的基础上扩大其容积而导致后消声器的外露部位较多的问题。

在上述实施例中,预设切线也可以为距离车辆尾部10m的位置处的眼球与眼球可以看到的壳体的端面的周缘所构成的直线,且该直线与端面的周缘相切。预设角度θ可为10-20度,可选地,预设角度θ可为15度;预设距离可为24-25mm,可选地,预设距离B可为24.718mm。其中,眼球所观察的视角可为以百分位人体的眼球1568的离地高度的眼球视角。

由于后消声器的壳体的外露部分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如预设切线与车辆的后保险杠底端的距离不超过24-25mm),因而无需因为后消声器的外露部分多而对外露部分进行喷漆,以减少喷漆的成本;更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后消声器的外露部分多而相应使后保险杠向下延伸以遮挡后消声器的外露部分,最后导致整车的尾部变得沉重的问题。

在上述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结合图2至图4进行说明,位于壳体1的上方设有备胎安装座3,且备胎安装座3与壳体端面11的长轴相平行,以使得放置在备胎安装座3处的备胎31可以与端面11的长轴相平行。行李箱盖板6的底部设有混动电池7,且位于车辆的备胎31前端的上方;其中,备胎31的前端为靠近壳体1进气端口的备胎的端部。壳体的侧面12设有进气端口14,与车辆的发动机排气端口相连,用于流通车辆的发动机排气系统排出的废气;壳体的两个端面11均设有排气端口13,用于排出流经壳体1内经过消声处理的废气;其中,排气端口13构造成与后保险杠2的底端相匹配,且排气端口13的最低点与水平面的距离高于第一距离,即排气端口13的最低点可位于预设切线ab上。

结合图3和图4进行说明,由于后消声器的端面11的靠近车辆前端的大端部前方靠近车辆的多连杆悬架4,且端面11的靠近车辆前端的大端部上方靠近车辆的混动电池7(BSG电池),车辆的备胎安装座3位于后消声器壳体的上方,当取备胎时,先拉开备胎安装座3上方的行李箱盖板6,再上抬备胎31,备胎31’为上抬备胎31时的不同位置状态。此时,现有技术中会由于后消声器的容积增大而备胎的前端与混动电池紧挨设置,因此,上抬备胎时必然会带动混动电池上抬,且由于混动电池设置于行李箱盖板的下方,混动电池上抬时同样会带动行李箱盖板上抬,从而影响了行李箱的容积。而在本实用新型的后消声器的装配结构中,如图4所示,备胎安装座3与壳体端面11的长轴相平行设置,可以使得放置在备胎安装座3处的备胎31与端面11的长轴相平行,也就是说,放置在备胎安装座3处备胎31此时也倾斜设于行李箱盖板6的底部,且备胎31靠近后保险杠2的端部向行李箱盖板6方向倾斜,在取备胎31时,只需要上抬行李箱盖板6,并沿着备胎31’的上抬包络线移动备胎,最终可在不变动混动电池7的情况下取走备胎31,从而可以不影响行李箱的容积。

此外,由于壳体的排气端口13与后保险杠2的底端相匹配,且排气端口13的最低点位于预设切线ab上,即说明从车辆的尾部沿着预设切线的方向看向后消声器,不会看到后消声器的排气端口,从而不会影响整车造型的美观。

在上述一些实施例中,壳体的两个端面11均可设有固定件5,以通过固定件5与车辆的纵梁8固定连接。固定件5可为橡胶吊耳,车辆的纵梁处可设有焊接挂钩,焊接挂钩与橡胶吊耳可固定连接,从而将壳体与车辆的纵梁固定连接在一起。由于橡胶吊耳采用橡胶材质制成,因此,当车辆的发动机正常工作时,可以进一步吸收发动机排气系统的震动。

在上述另一些实施例中,考虑到后消排气的温度场以及车辆的隔热罩的设计空间,壳体1的最高点与备胎安装座之间的距离D一般不小于35mm;壳体的侧面12与多连杆悬架4的最短距离C可为25-26mm;壳体的侧面与后保险杠2的最短距离E不小于50mm。

在上述任一项一些实施例中,与现有技术中的后消声器的容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后消声器的容积可增大到30-32L,从而可进一步降低发动机排气系统的噪音约3db。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