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起动盘盘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7440发布日期:2018-11-02 21:55阅读:258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摩托车配件,特别涉及一种摩托车起动盘盘体。



背景技术:

摩托车起动盘是一种代替脚动力,采用电瓶的力量带动发动机旋转,实现摩托车的起动过程。

传统的起动盘的盘体主要由环状安装体及套设于环状安装体内可与轴联动的驱动盘体组成,环状安装体中部开设有供驱动盘体放置的放置腔,放置腔的内壁上均布有可对驱动盘体抵触的滚动定位柱,驱动盘体位于该滚动定位柱处开设有定位缺口,当离合器中的驱动轴延伸至驱动盘体中并对滚动定位柱实施抵触,促使滚动定位柱与定位缺口分离,实现驱动轴带动驱动盘体旋转。

放置腔内壁上开设有供滚动定位柱放置的滚动空间,通常会在滚动空间内设置对滚动定位柱的一侧实施抵触的抵触块,抵触块的设置可促使滚动定位柱仅可朝向驱动盘中心点方向移动,不会沿环状安装体周向移动,使定位位置得到保证。

然而,抵触块对滚动定位柱的抵触力不容易调节,如若抵触力过大,则滚钉定位柱不容易与定位缺口脱离,在起动过程中容易出现卡滞的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促使起动过程顺畅、灵敏度高、结构简单的摩托车起动盘盘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起动盘盘体,包括有环状安装体及套设于环状安装体内可与轴联动的驱动盘体,所述的环状安装体中部开设有供驱动盘体放置的放置腔,放置腔的内壁上均布有可对驱动盘体抵触或解除抵触的定位组件,该定位组件包括有开设于放置腔的内壁上的安装空间、处于安装空间内的滚动定位柱、开设于驱动盘体上且与滚动定位柱适配的定位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空间包括有可供滚动定位柱沿环状安装体周向位移的滑槽及与滑槽导通的抵触件放置槽,滑槽朝向驱动盘体的一端为底部端面,该底部端面沿环状安装体的轴向倾斜状设置,促使滚动定位柱的滑移轨迹为逐渐扩大,抵触件放置槽内设有对滚动定位柱抵触的波纹状弹片。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使用起动盘时,驱动轴插入到驱动盘体处,驱动轴的外周与处于定位缺口内的滚动定位柱实施抵触,促使滚动定位柱脱离驱动盘体的定位缺口进入到滑槽内。当驱动轴驱动驱动盘体旋转时,滚动定位柱与驱动盘体的外壁实施摩擦,并克服波纹状弹片的弹性力沿滑槽移动,由于滑槽内滚动定位柱的滑移轨迹为逐渐扩大,因此,滚动定位柱可完全进入到滑槽的最大端,从而解除对驱动盘体的抵触,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波纹状弹片作为抵触件,不仅弹性力不易丧失,而且在装配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对滚动定位柱的抵触力实施调节,避免出现滚动定位柱被卡滞的现象,为起动盘的正常起动提供了保障,且滚动定位柱定位及解除定位的灵敏度高,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波纹状弹片的一端与环状安装体铰接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滚动定位柱处与滚动定位柱抵触,且波纹状弹片与滚动定位柱抵触的一端处设有延伸至滚动定位柱底部的托片,托片上设有与其垂直衔接并可将滚动定位柱局部包覆的定位环。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促使波纹状弹片可根据滚动定位柱的滑移方向实施微调,进一步的防止滚动定位柱出现卡滞的现象,托片对滚动定位柱局部包覆则可使波纹状弹片连为一体,其抵触性及联动性更好。

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设置为:驱动盘体的定位缺口的侧壁呈弧状。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样设置便于滚动定位柱与定位缺口脱落,更进一步的防止滚动定位柱出现卡滞的现象。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波纹状弹片的立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环状安装体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3所示的一种摩托车起动盘盘体,包括有环状安装体1及套设于环状安装体1内可与轴联动的驱动盘体2,环状安装体1中部开设有供驱动盘体2放置的放置腔11,放置腔11的内壁上均布有可对驱动盘体2抵触或解除抵触的定位组件3,该定位组件3包括有开设于放置腔11的内壁上的安装空间31、处于安装空间31内的滚动定位柱32、开设于驱动盘体2上且与滚动定位柱32适配的定位缺口21,安装空间31包括有可供滚动定位柱32沿环状安装体1周向位移的滑槽311及与滑槽311导通的抵触件放置槽312,滑槽311朝向驱动盘体2的一端为底部端面,该底部端面沿环状安装体1的轴向倾斜状设置,促使滚动定位柱32的滑移轨迹为逐渐扩大,抵触件放置槽312内设有对滚动定位柱32抵触的波纹状弹片4。上述方案在使用过程中,当需要使用起动盘时,驱动轴插入到驱动盘体2处,驱动轴的外周与处于定位缺口21内的滚动定位柱32实施抵触,促使滚动定位柱32脱离驱动盘体2的定位缺口21进入到滑槽311内。当驱动轴驱动驱动盘体2旋转时,滚动定位柱32与驱动盘体2的外壁实施摩擦,并克服波纹状弹片4的弹性力沿滑槽311移动,由于滑槽311内滚动定位柱32的滑移轨迹为逐渐扩大,因此,滚动定位柱32可完全进入到滑槽311的最大端,从而解除对驱动盘体2的抵触,上述技术方案中采用波纹状弹片4作为抵触件,不仅弹性力不易丧失,而且在装配过程中可根据需要对滚动定位柱32的抵触力实施调节,避免出现滚动定位柱32被卡滞的现象,为起动盘的正常起动提供了保障,且滚动定位柱32定位及解除定位的灵敏度高,结构简单。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波纹状弹片4的一端与环状安装体1铰接连接,另一端延伸至滚动定位柱32处与滚动定位柱32抵触,且波纹状弹片4与滚动定位柱32抵触的一端处设有延伸至滚动定位柱32底部的托片41,托片41上设有与其垂直衔接并可将滚动定位柱32局部包覆的定位环411。波纹状弹片4通过铰接轴与环状安装体1实施铰接,波纹状弹片4可根据滚动定位柱32的滑移方向实施微调,进一步的防止滚动定位柱32出现卡滞的现象,托片41对滚动定位柱32局部包覆则可使波纹状弹片4连为一体,其抵触性及联动性更好。托片41靠近滑槽311底部端面的一侧对滚动定位柱32实施包覆,即定位环411为半弧状包覆体。

为了更进一步的防止滚动定位柱32出现卡滞的现象,驱动盘体2的定位缺口21的侧壁呈弧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