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滤清器滤芯、旋装式燃油滤清器和塑壳燃油滤清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07393发布日期:2018-11-02 21:55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用燃油过滤系统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滤芯以及使用该滤芯的旋装式燃油滤清器和塑壳燃油滤清器。



背景技术:

随着机动车排放法规的不断提高,以及越来越多的整车厂和发动机厂提出长寿命维护里程的目标要求,原有的折波结构渐渐不能满足更高的维护寿命的要求。如果在同样的体积内增大滤芯的容尘量指标,就能够提高燃油滤清器滤芯的使用寿命,不但符合国家的环保法规要求,也可以大大的降低整车厂和客户的维护成本,提高企业品牌的市场竞争力。现有的燃油滤清器,无论是旋装式燃油滤清器还是塑壳燃油滤清器,在使用过程中都有偶尔造成发动机熄火的缺陷。究其原因,是因为燃油滤清器处为负压,燃油在自上而下进入燃油滤清器时,燃油内的气体析出,在浮力的作用下气体聚集在燃油滤清器的进油孔处,气体少量聚集并不会造成发动机熄火。长时间工作后,进油口处聚集的气体量大之后,燃油的正常流动可能会中断,在正常的燃油流中夹杂一段气体。当这段气体进入发动机时,就会造成熄火。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发动机熄火且提高使用寿命的防熄火长寿型燃油滤清器滤芯。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燃油滤清器滤芯包括滤芯壳体,滤芯壳体一端为入口端且另一端为出口端,滤芯壳体的入口端和/或出口端用于与滤清器壳体相连接;

沿轴线方向,滤芯壳体包括依次相连接的介质支撑部、截面呈喇叭形的锥状部和进出口部;锥状部的上端直径小于其下端直径;

所述介质支撑部内表面过盈密封配合设有过滤体;锥状部处的滤芯壳体与过滤体围成锥状空腔;

所述过滤体由两层过滤介质密实卷绕而成;所述两层过滤介质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平板状滤纸和与平板状滤纸相连接的波纹滤纸,波纹滤纸长度方向的两端与平板状滤纸相齐平,波纹滤纸在宽度方向上窄于平板状滤纸;波纹滤纸在宽度方向上一端与平板状滤纸相齐平且另一端与平板状滤纸的端部具有间隔,该处间隔处设有将平板状滤纸与波纹滤纸粘接在一起并封堵该端的胶液粘接层;波纹滤纸、平板状滤纸以及胶液粘接层之间围成燃油通路;过滤介质具有胶液粘接层的一端为封闭端且相对端为开口端;

所述两层过滤介质中,第一层过滤介质的封闭端与第二层过滤介质的开口端相对齐;

所述锥状部处的滤芯壳体上设有防熄火结构;防熄火结构包括设于滤芯壳体上的连接块,连接块上设有连通孔,连通孔的内端与所述锥状空腔相连通,连通孔的外端与滤芯壳体外部相连通;连通孔内设有过滤块,过滤块在周向方向上与连通孔内壁密封配合。

所述过滤块由铜颗粒烧结而成,所述铜颗粒的直径大于等于0.5毫米并小于等于1毫米。

所述进出口部的内表面设有用于与滤清器壳体相连接的内螺纹。

所述滤芯壳体由塑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燃油滤清器滤芯的旋装式燃油滤清器,包括滤清器壳体,滤清器壳体内于顶部位置设有连接筒,滤芯壳体的进出口部内壁与连接筒外壁螺纹连接在一起;滤芯壳体的侧壁和底壁与滤清器壳体内壁之间围成燃油通道,滤芯壳体的锥状部外壁与滤清器壳体内壁之间的燃油通道为气体聚集区,所述锥状空腔为气体排出区,所述连通孔连通气体排出区与气体聚集区;气体聚集区顶部的滤清器壳体上设有进油孔,连接筒的顶端作为滤清器壳体的出油孔。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上述燃油滤清器滤芯的塑壳燃油滤清器,包括滤清器壳体,滤清器壳体内于顶部位置设有连接筒,滤芯壳体的进出口部内壁与连接筒外壁螺纹连接在一起;滤芯壳体的侧壁和底壁与滤清器壳体内壁之间围成燃油通道,滤芯壳体的锥状部外壁与滤清器壳体内壁之间的燃油通道为气体排出区,所述锥状空腔为气体聚集区,所述连通孔连通气体排出区与气体聚集区;气体排出区顶部的滤清器壳体上设有出油管,连接筒的顶端连接有滤清器壳体的进油管。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优点:

以往的燃油滤清器滤芯均具有一个中心骨架,过滤介质缠绕在中心骨架上,中心骨架内与过滤介质外分别为燃油的内外通路,燃油在内外通路之间通过过滤介质从而得到过滤。这种结构的优点是便于制造和装配,但其结构也决定了由于中心骨架的存在,单位体积(或同一截面)内过滤介质较少,同样的体积内内滤芯的容尘量指标较低,燃油滤清器滤芯的使用寿命较低。如果直接取消中心骨架,则无法保证燃油必然通过过滤介质的过滤,燃油可能通过过滤介质的层状结构之间的空隙直接通过过滤介质,而不是穿过过滤介质的层状结构再流出去。

相比之下,本实用新型的燃油滤清器滤芯的过滤介质则既能够密实排列,同时也保证了燃油必然需要穿过过滤介质的层状结构之后再流出,而不会直接由过滤介质的层状结构之间的空隙直接通过过滤介质,保证燃油得到过滤。这是由于燃油通过开口端进入过滤介质后,因为另一端为封闭端,所以燃油无法直接流出,而只能在压力的作用下侧向穿过滤纸后来到另一层过滤介质中,通过另一层过滤介质的出口端流出,如图2所示。

另外,连通孔的内端与所述锥状空腔相连通,连通孔的外端与滤芯壳体外部(即燃油通道的顶部)相连通,这样的结构保证了使用燃油滤清器滤芯折燃油滤清器中,气体不会大量聚集在燃油通道的顶部(即燃油进口端部)。具体地说,燃油滤清器处为负压,燃油在自上而下进入燃油滤清器时,燃油内的气体析出,在浮力的作用下气体聚集在燃油滤清器的进油孔处的气体聚集区(即燃油通道顶部)。当气体聚集区内有气体时,该处气体能够及时通过连通孔直接进入锥状空腔,从而避免气体大量聚焦在气体聚集区内不能排出、最后导致大量气体进入燃油通路造成熄火现象。少量燃油随气体通过连通孔时经过过滤块,从而得到过滤。

过滤块由铜颗粒烧结而成,铜颗粒的直径大于等于0.5毫米并小于等于1毫米,既能够实现缓慢及时排气、防止气体大量聚集的作用,又避免因阻力过小而造成大量燃油通过连通孔直接进入锥状空腔。

附图说明

图1是过滤体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燃油滤清器滤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旋装式燃油滤清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塑壳燃油滤清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1、图3和图4中箭头所示方向为燃油的流动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油滤清器滤芯,包括滤芯壳体,滤芯壳体一端为入口端且另一端为出口端,滤芯壳体的入口端和/或出口端用于与滤清器壳体1相连接;

沿轴线方向,滤芯壳体包括依次相连接的介质支撑部2、截面呈喇叭形的锥状部3和进出口部4;锥状部3的上端直径小于其下端直径;

所述介质支撑部2内表面过盈密封配合设有过滤体;锥状部3处的滤芯壳体与过滤体围成锥状空腔5;

所述过滤体由两层过滤介质密实卷绕而成,并在卷绕末端合缝,从而便于保证过滤体与介质支撑部2内表面之间的密封性;

所述两层过滤介质的结构相同,均包括平板状滤纸6和与平板状滤纸6相连接的波纹滤纸7,波纹滤纸7长度方向的两端与平板状滤纸6相齐平,波纹滤纸7在宽度方向上窄于平板状滤纸6;波纹滤纸7在宽度方向上一端与平板状滤纸6相齐平且另一端与平板状滤纸6的端部具有间隔,该处间隔处设有将平板状滤纸6与波纹滤纸7粘接在一起并封堵该端(即波纹滤纸与平板状滤纸在宽度方向上具有间隔的的一端)的胶液粘接层8;波纹滤纸7、平板状滤纸6以及胶液粘接层8之间围成燃油通路;过滤介质具有胶液粘接层8的一端为封闭端9且相对端为开口端10;

所述两层过滤介质中,第一层过滤介质的封闭端9与第二层过滤介质的开口端10相对齐;

所述锥状部3处的滤芯壳体上设有防熄火结构;防熄火结构包括设于滤芯壳体上的连接块19,连接块19上设有连通孔11,连通孔11的内端与所述锥状空腔5相连通,连通孔11的外端与滤芯壳体外部相连通;连通孔11内设有过滤块12,过滤块12在周向方向上与连通孔11内壁密封配合,从而保证通过连通孔11的气体或燃油均通过过滤块12。

所述过滤块12由铜颗粒烧结而成,所述铜颗粒的直径大于等于0.5毫米并小于等于1毫米。

所述进出口部4的内表面设有用于与滤清器壳体1相连接的内螺纹。

所述滤芯壳体由塑料制成。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使用上述燃油滤清器滤芯的旋装式燃油滤清器,包括滤清器壳体1,滤清器壳体1内于顶部位置设有连接筒13,滤芯壳体的进出口部4内壁与连接筒13外壁螺纹连接在一起;滤芯壳体的侧壁和底壁与滤清器壳体1内壁之间围成燃油通道14,滤芯壳体的锥状部3外壁与滤清器壳体1内壁之间的燃油通道14为气体聚集区15,所述锥状空腔5为气体排出区16,所述连通孔11连通气体排出区16与气体聚集区15;气体聚集区15顶部的滤清器壳体1上设有进油孔17,连接筒13的顶端作为滤清器壳体1的出油孔18。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使用上述燃油滤清器滤芯的塑壳燃油滤清器,包括滤清器壳体1,滤清器壳体1内于顶部位置设有连接筒13,滤芯壳体的进出口部4内壁与连接筒13外壁螺纹连接在一起;滤芯壳体的侧壁和底壁与滤清器壳体1内壁之间围成燃油通道14,滤芯壳体的锥状部3外壁与滤清器壳体1内壁之间的燃油通道14为气体排出区16,所述锥状空腔5为气体聚集区15,所述连通孔11连通气体排出区16与气体聚集区15;气体排出区顶部的滤清器壳体上设有出油管20,连接筒13的顶端连接有滤清器壳体的进油管。进油管为常规结构,图未示。

本实用新型的旋装式燃油滤清器在使用时,燃油通过进油孔17进入燃油通道14。由于燃油滤清器处为负压,因此燃油中气体的溶解度降低,可能造成气体析出现象。析出的少量气体在浮力的作用下聚集于燃油通道14顶部,通过连通孔11及其内的过滤块12直接进入气体排出区16并向上通过出油孔18排出。由于气体能够及时排出,因此不会大量聚集。少量气体随燃油流出也不会造成熄火现象。燃油进入燃油通道14后,来到滤芯下方,由下至上通过过滤介质的开口端10进入过滤介质。由于开口端10的正上方为封闭端9,因此燃油必须侧向穿过滤纸进入相邻的一层过滤介质中,才能由上方的开口端10流出,这就保证了燃油必然得到滤纸的过滤。燃油通过开口端10流出后,通过出油孔18流出燃油滤清器。

两层过滤介质中,第一层过滤介质的封闭端9与第二层过滤介质的开口端10相对齐,这样的设置保证了滤芯上下两端均交替设有开口端10和封闭端9,是燃油必然得到滤纸的过滤的保证,并且决定了燃油无论是自下而上通过滤芯,还是自上而下通过滤芯,都能够得到滤纸的过滤。

本实用新型的塑壳燃油滤清器在使用时,燃油通过进油管进入作为气体聚集区15的锥状空腔5。燃油中析出的少量气体在浮力的作用下聚集于气体聚集区15,通过连通孔11及其内的过滤块12直接进入气体排出区16并向上通过出油管20排出。由于气体能够及时排出,因此不会大量聚集。少量气体随燃油流出也不会造成熄火现象。燃油进入气体聚集区15后,由上至下通过过滤介质的开口端10进入过滤介质。由于开口端10的正下方为封闭端9,因此燃油必须侧向穿过滤纸进入相邻的一层过滤介质中,才能由下方的开口端10流出,这就保证了燃油必然得到滤纸的过滤。燃油通过开口端10流出后,通过出油管20流出燃油滤清器。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