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缸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4027发布日期:2018-11-16 21:04阅读:34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缸体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汽车消费国。汽车发动机是汽车三大件之一,是汽车的核心技术之一,燃油发动机一般都是四冲程结构,包括吸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工作单程,随着发动机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动机趋向于高精度、小尺寸、节能、减排等方向发展。

“高性能、低油耗、轻量化、紧凑化”是目前对汽车发动机领域提出的新要求,同时也是未来发动机的发展趋势,“高性能”意味着发动机的功率、扭矩、升功率等性能参数的不断提升;“紧凑化”意味着发动机结构需向集成化、模块化等方向发展。高性能和紧凑化的需求对发动机冷却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如果没有合理的冷却系统来保证发动机相邻两缸之间温度的降低,就会导致机油消耗量增加、活塞漏气量高等一系列问题。此外,而现有的汽车发动机的缸体结构存在强度较差、结构紧凑性差等问题,且为此,我们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缸体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缸体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缸体结构,包括发动机缸体本体,所述发动机缸体本体上均匀设有气缸体孔,每个所述气缸体孔的内部均设有气缸套,每个所述气缸体孔的外部分别均匀设有冷却水套,相邻的所述气缸体孔之间前后对称设有间隙冷却水套,相邻的所述气缸体孔之间均竖直设有冷却通道,所述冷却通道的内部固定设有冷却通管,所述冷却通管的上端的前后两侧对称设有圆弧槽,相邻的所述气缸体孔之间前后对称设有与所述圆弧槽配合使用的长凹槽,前侧的所述长凹槽的前端与前侧的所述间隙冷却水套连通,前侧的所述长凹槽的后端与前侧的所述圆弧槽连通,后侧的所述长凹槽的前端与后侧的所述圆弧槽连通,每个所述冷却通管的前侧壁和后侧壁的下端分别水平连接有连接管道的一端,前侧的所述连接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前侧的所述间隙冷却水套,后侧的所述连接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后侧的所述间隙冷却水套,每个所述气缸套的外侧壁的下部均设有中部铸铁环,所述冷却通管的左右侧壁与相邻的所述中部铸铁环的外侧壁接触,每个所述气缸套的下侧均设有下部铸铁环,所述中部铸铁环的前后端的下表面与所述下部铸铁环的前后端的上表面之间分别固定设有铸铁支撑杆,所述铸铁支撑杆与所述中部铸铁环和所述下部铸铁环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冷却通管与相邻的所述中部铸铁环一体成型。

优选的,每个所述下部铸铁环的下表面的左右两端均设有主轴承座,每个所述主轴承座的前后两端的下端均一体成型有支撑脚。

优选的,对应的所述铸铁支撑杆的相对内侧表面的中部均对称设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的上表面与所述气缸套的下表面接触,所述支撑梁与所述铸铁支撑杆一体成型。

优选的,所述长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缸体结构,通过设置冷却通管,发动机在运行的过程中,冷却液不仅可以在冷却水套中流动,冷却液还可以从冷却通管中的冷却通道中流通,带走一部分缸间的温度,即可保证发动机相邻两缸之间温度的降低,也通过冷却通管增加了发动机相邻两缸之间的强度,保证发动机的正常工作,通过圆弧槽和长凹槽连接冷却通道和间隙冷却水套,且通过连接管道增加冷却通道和间隙冷却水套之间的连通线路,可增强冷却液在缸间的流动效率,有效的降低缸间温度,增强冷却效果,通过中部铸铁环增加缸套的强度,提高缸套能够承受的工作载荷,在制作时,先将气缸套的位置固定,再将中部铸铁环的位置固定,即可确定下部铸铁环的位置,然后将发动机缸体本体和气缸套、中部铸铁环浇筑形成一体的结构,保证了气缸套的强度,使缸体结构能够承受较大的工作载荷,且保证了缸体结构的结构紧凑形,有效的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缸体结构通过主轴承座与发动机中的主轴承盖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气缸套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发动机缸体本体、2-气缸体孔、3-气缸套、4-冷却水套、5-间隙冷却水套、6-冷却通道、7-冷却通管、8-圆弧槽、9-长凹槽、10-中部铸铁环、11-下部铸铁环、12-铸铁支撑杆、13-主轴承座、14-支撑梁、15-支撑脚、16-连接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缸体结构,包括发动机缸体本体1,所述发动机缸体本体上均匀设有气缸体孔2,每个所述气缸体孔的内部均设有气缸套3,每个所述气缸体孔的外部分别均匀设有冷却水套4,相邻的所述气缸体孔之间前后对称设有间隙冷却水套5,相邻的所述气缸体孔之间均竖直设有冷却通道6,所述冷却通道的内部固定设有冷却通管7,设置冷却通管,使冷却液可以从冷却通管中的冷却通道中流通,带走一部分缸间的温度,即可保证发动机相邻两缸之间温度的降低,也通过冷却通管增加了发动机相邻两缸之间的强度,所述冷却通管的上端的前后两侧对称设有圆弧槽8,相邻的所述气缸体孔之间前后对称设有与所述圆弧槽配合使用的长凹槽9,前侧的所述长凹槽的前端与前侧的所述间隙冷却水套连通,前侧的所述长凹槽的后端与前侧的所述圆弧槽连通,后侧的所述长凹槽的前端与后侧的所述圆弧槽连通,通过圆弧槽和长凹槽连接冷却通道和间隙冷却水套,每个所述冷却通管的前侧壁和后侧壁的下端分别水平连接有连接管道16的一端,前侧的所述连接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前侧的所述间隙冷却水套,后侧的所述连接管道的另一端连接后侧的所述间隙冷却水套,增加冷却通道和间隙冷却水套之间的连通线路,可增强冷却液在缸间的流动效率,增强冷却效果,每个所述气缸套的外侧壁的下部均设有中部铸铁环10,通过中部铸铁环增加缸套的强度,所述冷却通管的左右侧壁与相邻的所述中部铸铁环的外侧壁接触,每个所述气缸套的下侧均设有下部铸铁环11,所述中部铸铁环的前后端的下表面与所述下部铸铁环的前后端的上表面之间分别固定设有铸铁支撑杆12,所述铸铁支撑杆与所述中部铸铁环和所述下部铸铁环一体成型,先将气缸套的位置固定,再将中部铸铁环的位置固定,即可确定下部铸铁环的位置,然后将发动机缸体本体和气缸套、中部铸铁环浇筑形成一体的结构,保证了气缸套的强度,使缸体结构能够承受较大的工作载荷,且保证了缸体结构的结构紧凑形,有效的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

具体而言,所述冷却通管与相邻的所述中部铸铁环一体成型,通过中部铸铁环与冷却通管的位置固定,且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冷却通管的强度。

具体而言,每个所述下部铸铁环的下表面的左右两端均设有主轴承座13,每个所述主轴承座的前后两端的下端均一体成型有支撑脚15,装置中的缸体结构通过主轴承座与发动机中的主轴承盖连接。

具体而言,对应的所述铸铁支撑杆的相对内侧表面的中部均对称设有支撑梁14,所述支撑梁的上表面与所述气缸套的下表面接触,所述支撑梁与所述铸铁支撑杆一体成型,支撑梁可支撑气缸套的底部,便于确定气缸套与铸铁支撑杆的相对位置。

具体而言,所述长凹槽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发动机的缸体结构,设置冷却通管,使冷却液可以从冷却通管中的冷却通道中流通,带走一部分缸间的温度,即可保证发动机相邻两缸之间温度的降低,也通过冷却通管增加了发动机相邻两缸之间的强度,通过圆弧槽和长凹槽连接冷却通道和间隙冷却水套,且通过连接管道增加冷却通道和间隙冷却水套之间的连通线路,可增强冷却液在缸间的流动效率,增强冷却效果,通过中部铸铁环增加缸套的强度,提高缸套能够承受的工作载荷,在制作时,先将气缸套的位置固定,再将中部铸铁环的位置固定,即可确定下部铸铁环的位置,然后将发动机缸体本体和气缸套、中部铸铁环浇筑形成一体的结构,保证了气缸套的强度,使缸体结构能够承受较大的工作载荷,且保证了缸体结构的结构紧凑形,有效的提高了发动机的性能,缸体结构通过主轴承座与发动机中的主轴承盖连接。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