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涉水器进气管管口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954085发布日期:2018-11-16 21:05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涉水器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涉水器进气管管口结构。



背景技术:

涉水器是车的发动机进气管进气开口,就在发动机附近,涉水时如果进气口低于水位将把水吸入发动机,会对发动机造成严重的损坏。安装了涉水器极大的提高了发动机进气口位置,保证了越野车涉水时发动机不会吸进水。

现有的涉水器进气口结构比较简单,虽然能够阻挡雨水的进入,但是无法阻挡异物的进入,同时积水水位比较高时,进气管内还是容易进入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进气管结构简单,功能单一的缺陷,提供一种涉水器进气管管口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涉水器进气管管口结构,包括进气管,所述进气管的尾部上部呈倾斜状收缩,且进气管的尾部一体连接弧管,所述进气管靠近尾部的位置一体连接斜管,所述斜管的下端管口与弧管的下端管口一体连通,所述斜管管体的中部固定内设斜板,所述斜管的右侧一体连接进气口,所述进气口的底部与斜板连接,所述进气口整体呈倾斜状,进气口的开口左侧向内凹陷呈弧形结构,且进气口开口的左侧凸起形成凸块,所述进气口的右侧与弧管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斜管与弧管连接处贯穿开设排水小孔。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口的开口右侧与进气口的斜边相对。

进一步的,所述凸块位于进气口凹陷处的端部位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一种涉水器进气管管口结构,结构合理,使用方便,主要是改进进气管的尾部结构,存储和排出积水,而且进气管内不会进入雨水和异物,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涉水器进气管管口结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涉水器进气管管口结构图1中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为:1-进气管;2-弧管;3-斜管;4-斜板;5-进气口;6-凸块;7-排水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至图2可知:一种涉水器进气管管口结构,包括进气管1,所述进气管1的尾部上部呈倾斜状收缩,且进气管1的尾部一体连接弧管2,所述进气管1靠近尾部的位置一体连接斜管3,所述斜管3的下端管口与弧管2的下端管口一体连通,所述斜管3管体的中部固定内设斜板4,所述斜管3的右侧一体连接进气口5,所述进气口5的底部与斜板4连接,所述进气口5整体呈倾斜状,进气口5的开口左侧向内凹陷呈弧形结构,且进气口5开口的左侧凸起形成凸块6,所述进气口5的右侧与弧管2接触。

所述斜管3与弧管2连接处贯穿开设排水小孔7,便于排出积水,同时排水小孔7孔径小进水速度慢,水量小,便于通过积水处;所述进气口5的开口右侧与进气口5的斜边相对,使得飞入的积水会顺着进气口5的斜边下滑出来;所述凸块6位于进气口5凹陷处的端部位置,缩小进气口5内部的距离,防止大的异物进入。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优点:气体从进气口5进入,进气口5外部较大的杂质遇到进气口5内部的凸块6,杂质会被阻挡落下,气体接着从斜管3进入进气管1,若是遇到雨天,进气口5被弧管2保护,雨水会顺着弧管2留下,遇到积水的路面,若是低于进气口5,溅起的水会顺着进气口5的斜边下滑出来,若高于进气口5,则进气口5进水,越过积水路面,水从进气口5和排水小孔7流出,排水小孔7在积水的路面虽然会进水,但是进水量少,而斜管3和弧管2可以将进入的积水存储排出,防止进气管1内水位上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