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泄压阀的衍射泵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397816发布日期:2018-12-25 19:57阅读:2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成泄压阀的衍射泵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的技术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集成泄压阀的衍射泵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采用高压共轨技术的汽车越来越多,均通过燃油泵将燃料通过高压泵增压后供给给发动机,高压泵和油轨中剩余的燃料再经过回油管路返回至燃油泵内。

由于有增压泵的作用,当返回的燃料压力较高时,无法满足高压泵所在回油管路的压力要求,带来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常采用在回油管路上增设泄压阀。

当前市场上采用将衍射泵和泄压阀单独驱动的方式布置,二者单独驱动不仅在管路增加了额外的对配零件,使得储油桶内部的结构更为复杂,并且装配工艺复杂且繁琐,最终导致燃油泵总成的成本增加,降低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旨在提供一种集成泄压阀的衍射泵结构,以衍射泵为基础,将泄压阀集成在衍射泵上,使得两者合二为一,实现了衍射泵和泄压阀的同步驱动,从而简化了储油桶内部的结构,减少了管路上其他对配零件的安装,装配更方便且快速,从而降低了燃油泵总成的成本,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利于企业的发展。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集成泄压阀的衍射泵结构,具有这样的特征,包括:衍射泵主体、泄压阀结构,泄压阀结构设置于衍射泵主体上,其中,

衍射泵主体上设置有对配结构,对配结构呈筒状设置,并于对配结构的筒口的壁体上沿其轴向开设有一带开口的限位槽,同时对配结构的壁体还开设有卡扣槽;

泄压阀结构包括泄压阀座、泄压弹件以及泄压阀体,泄压阀座呈圆柱状设置,泄压阀座插设于设置有限位槽的对配结构内,泄压阀座的侧壁上沿其轴向设置有突出的限位筋和防脱扣,限位筋滑设于限位槽内,防脱扣卡设于卡扣槽内,并且泄压阀座靠近衍射泵主体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泄压弹件,且泄压弹件背离泄压阀座的一侧设置有泄压阀体,泄压阀体插设于衍射泵主体的内部流道内。

上述的一种集成泄压阀的衍射泵结构,其中,卡扣槽和限位槽错开设置,且卡扣槽为孔状结构,同时,卡扣槽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卡扣槽呈环形阵列布置于对配结构的壁体上。

上述的一种集成泄压阀的衍射泵结构,其中,泄压阀体上且位于插设于衍射泵主体的内部流道内的一侧开设有导流槽,导流槽沿其轴向布置。

上述的一种集成泄压阀的衍射泵结构,其中,泄压阀体上靠近泄压弹件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块突出于泄压阀体设置,且泄压弹件的一端套设于第一固定块上。

上述的一种集成泄压阀的衍射泵结构,其中,泄压阀座靠近泄压弹件的一侧设置有空腔,泄压阀座呈桶状设置,且空腔内且位于桶底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泄压弹件的另一端套设于第二固定块上。

上述的一种集成泄压阀的衍射泵结构,其中,泄压弹件为弹簧。

上述的一种集成泄压阀的衍射泵结构,其中,卡扣槽处设置有泄流口。

上述技术方案的积极效果是:

上述的集成泄压阀的衍射泵结构,在衍射泵主体上可集成有泄压阀结构,使得衍射泵和泄压阀两者合二为一,从而实现了衍射泵和泄压阀的同步驱动,简化了储油桶内部的结构,减少了管路上对配零件的安装储量,不仅降低了燃油泵总成的成本,还简化了装配工艺,是装配更方便且快速,并且在无回油管路压力要求时,可将泄压阀结构更换为钢球,满足常规衍射泵结构要求,结构适应性高,功能多样化,通用性强,同时可根据泄压弹件的力值设定满足不同的泄压压力需求,进一步提高适应性,从而增强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成泄压阀的衍射泵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衍射泵主体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泄压阀结构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将泄压阀结构替换成钢球后的结构图。

附图中:1、衍射泵主体;11、对配结构;111、限位槽;112、卡扣槽;2、泄压阀结构;21、泄压阀体;22、泄压弹件;23、泄压阀座;211、第一固定块;212、导流槽;231、限位筋;232、防脱扣;233、第二固定块;3、钢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至附图4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作具体阐述,但以下内容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集成泄压阀的衍射泵结构的实施例的结构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衍射泵主体的结构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泄压阀结构的爆炸图。如图1、图2以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泄压阀的衍射泵结构包括:衍射泵主体1,衍射泵主体1上设置有对配结构11,可实现与管路的连接,对配结构11上可拆卸的设置有泄压阀结构2,实现了将泄压阀集成在衍射泵上,使得两者合二为一,实现了衍射泵和泄压阀的同步驱动,从而简化了储油桶内部的结构,减少了管路布置以及其他对配零件的安装,装配更方便且快速,从而降低了燃油泵总成的成本,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具体的,衍射泵主体1上的对配结构11呈筒状设置,且设置有泄压阀结构2的对配结构11上设置有用于固定泄压阀结构2的固定结构,即在对配结构11的筒口处的壁体上沿其轴向开设有一带开口的限位槽111,同时,还于对配结构11的壁体上开设有卡扣槽112,卡扣槽112为孔状结构,卡扣槽112和限位槽111错开设置,同时,卡扣槽112设置有若干个,且若干个卡扣槽112呈环形阵列布置于对配结构11的壁体上,使得固定后的衍射泵主体1以及泄压阀结构2的均为均匀受力,提高结构的稳定性。

具体的,设置于对配结构11上的泄压阀结构2包括泄压阀座23、泄压弹件22以及泄压阀体21,泄压阀座23的外部轮廓形状呈圆柱状设置,泄压阀座23插设于设置有限位槽111的对配结构11内,实现泄压阀结构2和衍射泵主体1的连接固定,泄压阀座23的侧壁上沿其轴向设置有突出的限位筋231和防脱扣232,限位筋231从限位槽111的开口处进入并滑设于限位槽111内,防脱扣232卡设于呈孔状设置的卡扣槽112内,并且泄压阀座23靠近衍射泵主体1内部的一侧设置有泄压弹件22,且泄压弹件22背离泄压阀座23的一侧设置有泄压阀体21,泄压阀体21插设于衍射泵主体1的内部流道内,使得在初始状态下,泄压阀座23卡设于相应的对配结构11内,泄压阀体21在泄压弹件22的弹性力的作用下伸入衍射泵主体1的内部流道内并将其封住;当回油压力较大而需要进行泄压操作时,过大的压力克服泄压弹件22的弹性力后将泄压阀体21顶出衍射泵主体1的内部流道,油液从泄压阀体21处流出,实现泄压操作。

更加具体的,在泄压阀体21上且位于插设于衍射泵主体1的内部流道内的一侧开设有导流槽212,导流槽212沿其轴向布置,同时,于对应的对配结构11上的卡扣槽112处设置有泄流口,使得在泄压操作时,油液能顺着导流槽212流出,并从泄流口中流出,便于泄压,结构更合理。

优选的,泄压阀体21上靠近泄压弹件22一侧设置有第一固定块211,第一固定块211突出于泄压阀体21设置,且泄压弹件22的一端套设于第一固定块211上,使得泄压弹件22和泄压阀体21之间的连接更稳定,防止泄压阀体21出现滑动而影响泄压操作的问题。

优选的,泄压阀座23靠近泄压弹件22的一侧设置有空腔,此时,泄压阀座23呈桶状设置,且空腔内且位于桶底设置有第二固定块233,泄压弹件22的另一端套设于第二固定块233上,使得泄压弹件22和泄压阀座23之间的连接更稳定。

优选的,泄压弹件22为弹簧,可适应柱状空间,而且两端便于套设于第一固定块211和第二固定块233上。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的将泄压阀结构替换成钢球后的结构图。如图1和图4所示,在无回油管路压力要求时,可将衍射泵主体1上的泄压阀结构2更换为钢球3,满足常规衍射泵结构的使用要求,结构适应性更高,更能体现功能多样化,通用性强,从而降低了产品的使用成本。

本实施例提供的集成泄压阀的衍射泵结构,包括衍射泵主体1以及可拆卸安装于衍射泵主体1上的泄压阀结构2,实现了两结构的集成;通过在衍射泵主体1的对配结构11上开设限位槽111和卡扣槽112,同时于泄压阀结构2上设置有限位筋231和防脱扣232与其卡紧配对,实现了衍射泵主体1和泄压阀结构2的合二为一,实现了两者的同时驱动,从而简化了储油桶内部的结构,减少了管路上对配零件的安装储量,不仅降低了燃油泵总成的成本,还简化了装配工艺,同时,还能在无回油压力要求的情况下可实现钢珠对泄压阀结构2的替换,做传统衍射泵使用,结构适应性更高,通用性强,使用成本更低,并且可根据泄压弹件22实现不同泄压压力的调节,进一步提高了适应性。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