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油机用U型后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17276发布日期:2019-07-31 22:13阅读:794来源:国知局
柴油机用U型后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柴油机尾气后处理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柴油机用U型后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为应对国六、非道路国四柴油车排放法规的要求,在柴油机尾气后处理技术中,DOC+DPF+SCR方案具有明显优势。在后处理与整车配套过程中,有时整车留给后处理布置的空间有限,造成后处理布置困难以及后期维护接近性较差的情况。

同时现有后处理产品设计中,多是采用DPF封装总成两端通过夹箍或法兰与后处理筒体连接,这样拆掉两端夹箍或法兰DPF即可侧向抽取,完成对DPF侧向维护工作,此种设计造成设计成本高、密封面存在泄露失效风险、DPF维护空间要求较大。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设计者有鉴于上述缺陷,通过潜心研究和设计,综合长期多年从事相关产业的经验和成果,研究设计出一种柴油机用U型后处理系统,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柴油机用U型后处理系统,其结构简单、配套适应性强、配套范围广、空间利用率较高,结构成本低、泄露风险点少、接近性较好易维护,可以很好地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柴油机用U型后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气流回转腔,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并列设置,所述第一筒体和第二筒体的一端均固定于气流回转腔且通过气流回转腔进行连通从而形成U型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筒体内设有DPF封装总成。

其中:所述第一筒体内还设有DOC封装总成,所述第二筒体内设有SCR1封装总成和SCR2结合ASC封装总成。

其中:所述气流回转腔相对于第一筒体的位置设有供DPF封装总成抽出以便维护和更换的开口和封闭开口的DPF盖板总成。

其中:所述气流回转腔的开口外缘以及DPF封装总成的末端设有固定凸缘,以及一V型夹箍,所述V型夹箍通过固定凸缘将DPF封装总成固定至所述气流回转腔的开口进行封闭从而只需旋松V型夹箍后拆掉DPF盖板总成就能将DPF封装总成从筒体中抽出以完成维护或更换工作。

其中:所述DPF封装总成包括金属丝网密封环、封装体支撑环、 DPF封装体和手柄,所述金属丝网密封环设置于DPF封装体的一端,所述封装体支撑环设置于金属丝网密封环的后方,所述手柄设置于 DPF封装体的另一端。

其中:所述金属丝网密封环、封装体支撑环、手柄与DPF封装体焊接成为一个整体。

其中:所述金属丝网密封环的外缘密封于第一筒体的内壁以用于DPF封装体与第一筒体之间的密封,所述封装体支撑环抵靠于第一筒体的内壁以用于DPF封装体与第一筒体之间的径向支撑。

通过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柴油机用U型后处理系统具有如下效果:

1、形成一种U型结构,两个筒体可实现位置互换,该结构根据不同的整车边界,在整车上可满足水平、竖直、倾斜等多种布置形式,结构简单、配套适应性强、配套范围广、空间利用率较高。

2、在需要对DPF进行保养维护时,只需旋松V型夹箍后拆掉DPF 盖板总成,拉动手柄,就可以将DPF封装总成从筒体种抽出来,进而完成维护工作。这种结构相对侧向抽取的方式简单更多,便于安装和后期维护,成本低、泄露风险点少、接近性较好易维护。

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可通过后述的说明及所附图而得到。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柴油机用U型后处理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A至图2C显示了本实用新型在整车工程应用上总体布置的多种结构图。

图3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显示了本实用新型中DPF封装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第一筒体,2第二筒体,3气流回转腔,4DPF封装总成,5DPF 盖板总成,6V型夹箍,4.1金属丝网密封环,4.2封装体支撑环,4.3DPF 封装体,4.4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柴油机用U型后处理系统。

所述柴油机用U型后处理系统包括第一筒体1、第二筒体2和气流回转腔3,所述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并列设置,所述第一筒体 1和第二筒体2的一端均固定于气流回转腔3且通过气流回转腔3进行连通,从而形成图1所示的U型结构,由此,两个筒体可实现位置互换,该结构根据不同的整车边界,在整车上可满足水平、竖直、倾斜等多种布置形式(如图2A、图2B和图2C所示)。

所述第一筒体1和第二筒体2位置可以互换,这就保证了该实用新型具有:配套适应性强、配套范围广、空间利用率较高,针对变形产品模具利用率高等优点,同时由于开模数量减少在降低模具开发费用的同时,也缩短产品开发周期,保证产品及时交付用户。

其中,所述第一筒体1内设有DOC封装总成和DPF封装总成,所述第二筒体内设有SCR1封装总成和SCR2结合ASC封装总成,参见图3所示,所述气流回转腔3相对于第一筒体1的位置设有供DPF 封装总成4抽出的开口和封闭开口的DPF盖板总成5,其中,所述气流回转腔3的开口外缘以及DPF封装总成4的末端设有固定凸缘,以及一V型夹箍6,所述V型夹箍6通过固定凸缘将DPF封装总成5固定至所述气流回转腔3的开口进行封闭。

参见图4,显示了DPF封装总成的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DPF封装总成4包括金属丝网密封环4.1、封装体支撑环4.2、DPF封装体4.3 和手柄4.4,所述金属丝网密封环4.1设置于DPF封装体4.3的一端,所述封装体支撑环4.2设置于金属丝网密封环4.1的后方,所述手柄 4.4设置于DPF封装体4.3的另一端,所述金属丝网密封环4.1、封装体支撑环4.2、手柄4.4与DPF封装体4.3焊接成为一个整体,所述金属丝网密封环4.1的外缘密封于第一筒体1的内壁以用于DPF封装体 4.3与第一筒体1之间的密封,所述封装体支撑环4.2抵靠于第一筒体1的内壁以用于DPF封装体4.3与第一筒体1之间的径向支撑,所述手柄4.4的末端可设有所述固定凸缘,从而在需要对DPF进行保养维护时,只需旋松V型夹箍6后拆掉DPF盖板总成5,拉动手柄4.4,就可以将DPF封装总成4从第一筒体1中抽出来,进而完成维护工作。这种结构相对侧向抽取的方式简单很多,对DPF封装总成维护更加方便。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形成一种U型结构,两个筒体可实现位置互换,该结构根据不同的整车边界,在整车上可满足水平、竖直、倾斜等多种布置形式,结构简单、配套适应性强、配套范围广、空间利用率较高。

2、在需要对DPF进行保养维护时,只需旋松V型夹箍后拆掉DPF 盖板总成,拉动手柄,就可以将DPF封装总成从筒体种抽出来,进而完成维护工作。这种结构相对侧向抽取的方式简单更多,便于安装和后期维护,成本低、泄露风险点少、接近性较好易维护。

显而易见的是,以上的描述和记载仅仅是举例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应用或使用。虽然已经在实施例中描述过并且在附图中描述了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不限制由附图示例和在实施例中描述的作为目前认为的最佳模式以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教导的特定例子,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将包括落入前面的说明书和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任何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