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油发动机用中冷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51272发布日期:2019-09-12 09:27阅读:10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柴油发动机用中冷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柴油发动机用中冷器,尤其是一种具有结构简单、热交换效率高能力强、寿命长的柴油发动机用中冷器。



背景技术:

中冷器是一种热交换器,就是能使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流体不直接接触,但是热量或者能量却发生了相互传递的设备。中冷器按照冷却介质的不同,可分为空对空中冷器和水对空中冷器。空对空中冷器是以冷风为介质与高温空气进行热交换的设备,而水对空中冷器则是以冷水为冷却介质与高温空气进行热交换的设备。

中冷器通常用来降低发动机的进气温度的设备,为了提高涡轮增压发动机的换气效率,其一般作为涡轮增压的配件,当空气进入涡轮增压后,其温度会大幅升高,密度也相应变小,而中冷器正是起到冷却空气的作用,高温空气经过中冷器的冷却,再进入发动机中,如果缺少中冷器而让增压后的高温空气直接进入发动机,则会因空气温度过高导致发动机爆震甚至熄火的现象。

中冷器包括散热组件。所述的散热组件包括芯片及翅片。所述的芯片和翅片均设有多个。多个所述的芯片从上至下依次叠放,相邻的两个芯片之间设置所述的翅片。所述的散热组件的芯片与翅片之间从上至下依次间隔地形成开放式通道和密闭通道;所述的开放式通道内用于流通需要被冷却的高温空气;所述的密闭通道内充入冷却液。

现有技术的中冷器的翅片和芯片均由铁制成的,所述的翅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翅片上侧的芯片和下侧的芯片之间通过铜焊料焊接固定。此种现有技术的中冷器存在以下缺陷:

1、由于铁的导热性能较差,将铁制的翅片作为热交换部件会影响中冷器的散热效果,从而影响汽车或设备的性能,而且,铜焊料的抗腐蚀性较差,影响中冷器的使用寿命。

2、翅片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分别与翅片上侧的芯片和下侧的芯片之间通过铜焊料焊接固定,由于铜焊料的熔点较高,需要较高的焊接温度,在钎焊炉内的焊接过程中,最高温度达到1100℃,时间长,耗能相当大,非常不环保,而且高温焊接还会影响翅片和芯片的金相组织,从而影响中冷器的强度,降低其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结构简单、热交换效率高能力强、寿命长的柴油发动机用中冷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柴油发动机用中冷器,包括壳体、芯体、进气侧、出气侧、端部水室;

所述壳体内安装有芯体,壳体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端部水室;壳体顶侧设置有进气侧,壳体底侧设置有出气侧;

所述壳体包括侧板、管板、法兰螺栓,两个侧板两端分别通过有两个管板,管板通过法兰螺栓安装在侧板侧端面;侧板、管板组成的上下通侧分别为进气侧、出气侧;

所述芯体包括换热管、进水口、出水口,换热管贯穿管板,管板外侧的换热管上设置有进水口、出水口,进水口、出水口分别位于壳体两侧;

所述管板上设置有管孔,芯体延伸到管板外侧部分设置为端部水室;管孔与换热管过盈配合,换热管与管孔通过手工胀接;

所述换热管上设置有翅片,多个翅片均匀分布在换热管上;换热管穿入翅片,翅片通过机械胀接在换热管上;

所述侧板两端分别设置有侧板螺丝孔,管板四周设置有管板螺丝孔,侧板螺丝孔、管板螺丝孔、法兰螺栓配合,管板通过侧板螺丝孔、管板螺丝孔、法兰螺栓安装在侧板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柴油发动机用中冷器,具有结构简单、热交换效率高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中冷器由管层和壳层组成,管层由芯体构成,壳层由壳体构成;

中冷器工作时,芯体内充有冷却液,冷却液是由淡水、防冻液、海水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芯体外侧的壳体中,充有待降温的高温压缩空气;高温压缩空气从进气侧进入,经充有冷却液的芯体表面经过,再从出气侧排出;高温压缩空气经芯体表面时,芯体内的冷却液带走高温压缩空气的热量,使高温压缩空气温度下降;降温后的增压空气从出气侧排出进入发动机气缸,与燃料混合充分燃烧,保证发动机气缸内具有充足的进气量,减少发动机燃料消耗;

所述换热管通过胀管器扩大,使换热管与翅片紧密贴合;该换热管上的翅片增大换热管与高温压缩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剧热量的传递,更好的促进散热,使经过该中冷器的高温压缩空气与换热管内充入的冷却液更高效地进行热交换,从而提升降温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柴油发动机用中冷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柴油发动机用中冷器的顶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柴油发动机用中冷器的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柴油发动机用中冷器的管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柴油发动机用中冷器,参见图1-4,包括壳体1、芯体2、进气侧3、出气侧4、端部水室5;

所述壳体1内安装有芯体2,壳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端部水室5;壳体1顶侧设置有进气侧3,壳体1底侧设置有出气侧4;该中冷器由管层和壳层组成,管层由芯体2构成,壳层由壳体1构成;

所述壳体1包括侧板11、管板12、法兰螺栓14,两个侧板11 两端分别设置有两个管板12,管板12通过法兰螺栓14安装在侧板 11侧端面;侧板11、管板12组成的上下通侧分别为进气侧3、出气侧4;

所述芯体2包括换热管21、进水口23、出水口24,换热管21 贯穿管板12,管板12外侧的换热管21上设置有进水口23、出水口24,进水口23、出水口24分别位于壳体1两侧;中冷器工作时,芯体2内充有冷却液,冷却液是由淡水、防冻液、海水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芯体2外侧的壳体1中,充有待降温的高温压缩空气;高温压缩空气从进气侧3进入,经充有冷却液的芯体2表面经过,再从出气侧4排出;高温压缩空气经芯体2表面时,芯体2内的冷却液带走高温压缩空气的热量,使高温压缩空气温度下降;降温后的增压空气从出气侧4排出进入发动机气缸,与燃料混合充分燃烧,保证发动机气缸内具有充足的进气量,减少发动机燃料消耗;

所述管板12上设置有管孔13,芯体2延伸到管板12外侧部分设置为端部水室5;管孔13与换热管21过盈配合,换热管21与管孔13通过手工胀接;

所述换热管21上设置有翅片,多个翅片均匀分布在换热管21上;换热管21穿入翅片,翅片通过机械胀接在换热管21上;所述换热管 21通过胀管器扩大,使换热管21与翅片紧密贴合,提升该中冷器的使用寿命;该换热管21上的翅片增大换热管21与高温压缩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剧热量的传递,更好的促进散热,使经过该中冷器的高温压缩空气与换热管21内充入的冷却液更高效地进行热交换,从而提升降温效率;

所述侧板11两端分别设置有侧板螺丝孔,管板12四周设置有管板螺丝孔,侧板螺丝孔、管板螺丝孔、法兰螺栓14配合,管板12通过侧板螺丝孔、管板螺丝孔、法兰螺栓14安装在侧板11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在壳体1内安装有芯体2,壳体1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端部水室5;壳体1顶侧设置有进气侧3,壳体1底侧设置有出气侧4;该中冷器由管层和壳层组成,管层由芯体2构成,壳层由壳体 1构成;

中冷器工作时,芯体2内充有冷却液,冷却液是由淡水、防冻液、海水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芯体2外侧的壳体1中,充有待降温的高温压缩空气;高温压缩空气从进气侧3进入,经充有冷却液的芯体2 表面经过,再从出气侧4排出;高温压缩空气经芯体2表面时,芯体 2内的冷却液带走高温压缩空气的热量,使高温压缩空气温度下降;降温后的增压空气从出气侧4排出进入发动机气缸,与燃料混合充分燃烧,保证发动机气缸内具有充足的进气量,减少发动机燃料消耗;

所述换热管21通过胀管器扩大,使换热管21与翅片紧密贴合;该换热管21上的翅片增大换热管21与高温压缩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剧热量的传递,更好的促进散热,使经过该中冷器的高温压缩空气与换热管21内充入的冷却液更高效地进行热交换,从而提升降温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柴油发动机用中冷器,具有结构简单、热交换效率高的特点。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该中冷器由管层和壳层组成,管层由芯体构成,壳层由壳体构成;所述换热管通过胀管器扩大,使换热管与翅片紧密贴合;该换热管上的翅片增大换热管与高温压缩空气的接触面积,加剧热量的传递,更好的促进散热,使经过该中冷器的高温压缩空气与换热管内充入的冷却液更高效地进行热交换,从而提升降温效率。

中冷器工作时,芯体内充有冷却液,冷却液是由淡水、防冻液、海水中的一种或多种组成;芯体外侧的壳体中,充有待降温的高温压缩空气;高温压缩空气从进气侧进入,经充有冷却液的芯体表面经过,再从出气侧排出;高温压缩空气经芯体表面时,芯体内的冷却液带走高温压缩空气的热量,使高温压缩空气温度下降;降温后的增压空气从出气侧排出进入发动机气缸,与燃料混合充分燃烧,保证发动机气缸内具有充足的进气量,减少发动机燃料消耗;

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