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215073发布日期:2020-03-31 11:43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油分离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从窜漏气体中分离油的油分离器。



背景技术:

在汽车等车辆中,使用从窜漏气体中分离油的油分离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152005号)中公开了以下装置,即:通过向配置于气体流路的无纺布吹喷由连通孔节流而加速的窜漏气体,从而分离气体中含有的油雾的装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152005号

然而,在这样的油分离器中,从连通孔(导入孔)到无纺布表面的距离成为决定吹喷到无纺布表面的气体的流速等的主要因素,对油分离性能有很大影响。但是,由于无纺布的厚度存在很大偏差,因此容易在从连通孔到无纺布表面的距离也产生很大偏差。因此,在现有的使用无纺布的油分离器中,无法保证稳定的油分离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分离器,能够准确地管理气体的导入孔与分离部件之间的间隔,并且能够确保稳定的高分离性能。

为了实现所述目的,在本发明中采用了以下的解决方法。即,如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那样,在从在流路流通的气体分离油成分的油分离器中,具备:分离部件,用于从所述气体中分离油;导入部,具备用于向所述分离部件引导所述气体的导入孔;以及保持部,在从所述导入孔离开规定间隔的位置保持所述分离部件相对于所述导入孔的对置面。

根据上述解决方法,能够将分离部件相对于导入孔的对置面与导入孔之间的间隔准确地形成为规定间隔,因此,能够准确地管理从导入孔向分离部件吹喷的气体的流速等。因而,即便采用在厚度上存在偏差的分离部件,也能够获得高的油分离性能。

优选为,所述保持部具备定位部,该定位部沿着所述分离部件的所述对置面配置,所述定位部具有形成多个开口部的框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分离部件的对置面通过定位部的框形状(例如格子形状)而适当地保持在准确的位置,另一方面,气体通过开口部适当地吹喷到分离部件,因此能够确保高的油分离性能。

优选为,所述导入孔配置于与所述开口部对置的位置。在这种情况下,来自导入孔的气体在配置于对置的开口部内的分离部件中被适当地进行油分离。

优选为,具备使所述气体流出的流出口,所述定位部的框形状形成向所述流出口引导所述气体的流路。另外,可以构成为在所述流路不存在沿着横切的方向延伸的框。在这种情况下,油分离后的气体沿着流路顺畅地流动,从流出口向油分离器的下游顺畅地流动,因此,能够降低气体的压力损失。另外,气体以沿着分离部件的表面的方式在流路中流动,因此在流动期间被适当地进行油分离。

优选为,所述定位部由与所述分离部件相比热传导率高、热容小的材料构成。在这种情况下,定位部由热传导率高且热容小的材料(例如金属)构成,因此,在定位部附着有乳化了的油的情况下,定位部通过迅速升温而溶出乳化油,因此不会降低分离性能。

在所述定位部与所述导入部之间形成有分离室(与技术方案7对应)。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在定位部与导入部之间确保了充分的空间,因此,即便在分离部件的表面附着有乳化了的油,定位部与导入部之间的气体流路也不会被完全堵塞。

优选为,所述分离部件由纤维材料形成。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分离部件使用了纤维材料(例如无纺布),因此能够以低成本确保高的油分离性能。

优选为,所述导入孔设置有多个。在这种情况下,由于气体从多个导入孔导入分离部件状的多个位置,因此能够有效地利用分离部件的对置面的大范围。另外,由于能够减小导入孔的直径,因此能够提高气体的流速,提高油分离性能。

根据本发明,在油分离器中,在保持分离部件的保持部具备定位部,该定位部具有形成多个开口部的框形状,沿着定位部保持分离部件相对于导入孔的对置面,因此,能够准确地管理导入孔与分离部件之间的间隔,能够确保高的油分离性能。另外,气体通过由框形状形成的流路引导,能够朝向油分离器的下游顺畅地流动,因此,能够降低因油分离器而引起的气体的压力损失。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设置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油分离器的窜漏气体管路的剖视图。

图2是示出构成窜漏气体管路的一部分的下侧部件的立体图。

图3是示出构成窜漏气体管路的一部分的下侧部件的从相反一侧观察的立体图。

图4是示出构成窜漏气体管路的一部分的下侧部件的俯视图。

图5是示出构成窜漏气体管路的一部分的下侧部件的立体图,是示出拆掉油分离器的一部分的状态的图。

图6是示出窜漏气体管路的一部分的纵剖视图。

图7是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油分离器的主视图。

图8是示出同样的油分离器的保持部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同样的油分离器的分离部件和定位部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同样的油分离器的横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中示出安装有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油分离器30的窜漏气体管路1的整体结构。如图所示,窜漏气体管路1通过组合上侧部件2和下侧部件3而构成,在由两个部件包围的区域形成有流体通路4。窜漏气体(从发动机的燃烧室漏出的气体)从设置于下侧部件3的上游侧的开口端部5导入,通过流体通路4从设置于上侧部件2的下游侧的开口端部6排出。另外,上侧部件2是与发动机的气缸盖罩一体的部件,具有顶壁2a和两侧的侧壁2b。

在流体通路4的中间附近配置有将流体通路4分隔成上游侧与下游侧的隔壁10、以及与隔壁10邻接设置的油分离器30。隔壁10通过将从上侧部件2朝向流体通路4内延伸设置的上侧隔壁部分11、与从下侧部件3朝向流体通路4内延伸设置的下侧隔壁部分12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为振动熔敷)而形成。

在图2至图5中单独地示出下侧部件3。另外,在图6中放大示出窜漏气体管路1的隔壁10以及油分离器30附近的截面。如图所示,下侧隔壁部分12具备上游侧的接合侧部分13、以及设置于接合侧部分13的下游侧的壁部31。详细内容将在后面进行说明,壁部31是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气体的导入孔亦即节流孔32的部件,构成油分离器30的一部分,并且成为隔壁10的节流孔侧部分。

接合侧部分13是进行与上侧隔壁部分11的接合的部分,具备顶壁14和两侧的侧壁15。两侧的侧壁15从顶壁14的两侧向斜下方伸出,形成为大致梯形形状。另外,在顶壁14与两侧侧壁15的内侧设置有多个加强肋16。

在接合侧部分13的内侧的顶壁14附近,作为由顶壁14、侧壁15、加强肋16的一部分包围的区域,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为3个)接合部侧连通孔17。接合部侧连通孔17分别与壁部31的对应的1个节流孔32连通,在接合部侧连通孔17与节流孔32的整体,形成有使隔壁10的上游侧与下游侧连通的连通孔18。节流孔32的内径(流路截面积)比接合部侧连通孔17的内径小,节流孔32是连通孔18中(也就是连通隔壁10的前后的连接通路中)、进而流体管路1整体中(供气缸盖罩内的窜漏气体流通的流体通路整体中)流路截面积最小的部分。由此,在连通孔18中流通的气体在节流孔32被节流而加速,向下游侧导入。

上侧隔壁部分11的下端部具有与接合侧部分13的上表面(顶壁14以及两侧侧壁15的朝向外侧的面)匹配的形状(切除了大致梯形形状而得的形状),从上方与接合侧部分13嵌合。由此,上侧隔壁部分11与下侧隔壁部分12将上侧隔壁部分11与接合侧部分13的抵接部分作为接合部19而相互接合(熔敷)。

油分离器30具备气体的导入部即壁部31、用于从气体分离燃气的分离部件33、以及保持分离部件33的保持部34。分离部件33在本实施方式中是由纤维材料(例如无纺布)构成的部件,从壁部31的节流孔32导入的气体流碰撞到分离部件,从而该分离部件从气体中分离油成分而发挥功能。

保持部34装配于设置于壁部31的下游侧的装配部35,且配置于与壁部31邻接的规定位置。另外,保持部34具备收纳分离部件33的箱型的主体部41、以及设置于主体部41的上游侧而将分离部件33保持在规定位置的定位部42。由此,在壁部31与分离部件33(定位部42)之间准确地确保规定间隔,并且将分离室36形成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大小的空间。

在油分离器30的上方和下方分别设置有气体的上侧流出口37和下侧流出口38。由此,通过油分离器30进行油分离而得的气体绕过油分离器30的上方或者下方,主要通过上侧流出口37或者下侧流出口38向下游侧流动。另外,在油分离器30的左右也形成有小的孔,气体的一部分还可以从油分离器30的左右朝下游侧流动。

在下侧部分2以位于油分离器30的下游侧的方式形成有油贮存部21,由油分离器30分离后的油流入到该油贮存部21。在油贮存部21设置有排出口22,在该排出口22设置有排放阀23。由此,贮存在油贮存部21的油能够随时通过排放阀23打开而从排出口22排出。另外,在油贮存部21可以具备盖部件(未图示)。

在图7~图10中详细示出油分离器30。如图所示,油分离器30的保持部34的主体部41是具备背部41a、两侧的侧部41b和顶部41c的箱型的部件,在正面(与背部41相反的一侧)具备开口部41d,在底部(与上表面部41c相反的一侧)具备开口部41e。另外,在两侧的侧部41b具备用于保持定位部42的多个爪部41f、以及用于向装配部35装配的腿部41g。

定位部42是由与分离部件33相比热传导率高且热容小的材料(例如金属)形成的板状的部件,具备正面部42a、从正面部42a的上端以及下端向后方伸出的上端部42b以及下端部42c,具有形成有多个开口部42d的格子形状(框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具备以从上端部42b经由正面部42a到达下端部42c的方式沿着上下方向延伸的3列开口部42d,形成朝向上侧流出口37或者下侧流出口38的气体的流路。另外,定位部42在装配于主体部41时,各开口部42a配置于与壁部31的对应的节流孔32正对的位置。

定位部42在上端部42b与下端部42c之间夹持并保持长方体的分离部件33。在这种情况下,分离部件33的对置面33a(朝向壁部31的节流孔32的面)沿着定位部42的正面部42a的后表面配置。这样,在分离部件33组装于定位部42的状态下,定位部42以及分离部件33装配于主体部41的箱型的内侧,通过爪部41f相对于主体部41定位。

由此,定位部42的正面部42a以及邻接的分离部件33的对置面33a保持于主体部41的规定位置,能够从前表面的开口部41d看到。其结果是,在将保持部34装配于装配部35时,能够使节流孔32与分离部件33的对置面33a之间的间隔l准确地成为规定间隔。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的油分离器10,作为气体的导入孔亦即节流孔32与分离部件33之间的间隔l被准确地形成为适于油分离的规定间隔,因此能够稳定地获得高的油分离性能。另外,被分离出油的气体沿着由定位部42的开口部42d形成的流路向上方或者下方顺畅地流动,通过上侧流出口37或者下侧流出口38向下游流动,因此能够避免在气体产生压力损失。

另外,由于在油分离器30的壁部31与保持部34之间形成有分离室36,因此,即便在由油分离器30分离出的油乳化而附着在保持部34(定位部42以及分离部件33)上的情况下,从节流孔32到分离部件33的气体的流路也不会完全堵塞,因此,能够持续地维持气体分离功能。另外,定位部42由金属等的热传导率大、热容小的材料形成,通过与气体的热风接触而迅速升温,因此乳化后的油迅速溶出而排出。

以上,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在权利要求所记载的范围内进行适当的变更。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能够应用于汽车等车辆的发动机的窜漏气体管路所具备的油分离器。

附图标记说明:

1:窜漏气体管路;2:上侧部件;3:下侧部件;4:流体流路;5:开口端部;6:开口端部;10:隔壁;11:上侧隔壁部分;12:下侧隔壁部分;13:接合侧部分;14:接合侧部分的顶壁;15:接合侧部分的侧壁;16:接合侧部分的加强肋;17:接合部侧连通孔;18:连通孔;19:接合部;30:油分离器;31:壁部(节流孔侧部分);32:节流孔;33:分离部件;33a:分离部件的对置面;34:保持部;35:装配部;36:分离室;37:上侧流出口;38:下侧流出口;41:保持部的主体部;42:保持部的定位部;42a:定位部的正面部;42d:定位部的开口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