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33244发布日期:2020-03-20 07:09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一种风力发电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力发电机。



背景技术:

风力发电机是将风能转换为机械功,机械功带动转子旋转,最终输出交流电的电力设备,风力发电机一般有风轮、发电机、调向器、塔架、限速安全机构和储能装置等构件组成,风力发电机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风轮在风力的作用下旋转,它把风的动能转变为风轮轴的机械能,发电机在风轮轴的带动下旋转发电,广义地说,风能也是太阳能,所以也可以说风力发电机,是一种以太阳为热源,以大气为工作介质的热能利用发电机。

但是,现有的风力发电机体积庞大,造价成本和运输成本较高,在发电过程中对于风向的要求极高,虽能够根据风向调节扇叶撞风角度,但调节起来旋转半径大对空间要求较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中提出一种风力发电机。



技术实现要素:

(一)实用新型目的

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风力发电机体积庞大,造价成本和运输成本较高,在发电过程中对于风向的要求极高,虽能够根据风向调节扇叶撞风角度,但调节起来旋转半径大对空间要求较高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风力发电机,通过设置的风力扇叶,能够在不同的风向下保持同一个旋转方向转动,能够代替传统的风力发电机需要迎风才能转动的弊端,能够在微弱风速的情况下进行发电操作,同时由于结构的特征,避免了传统的风力发电机头重脚轻的情况,大大增加了风力发电机的稳定性。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包括升降支柱、发电机和风力扇叶,所述升降支柱内部设置有推动活塞,所述推动活塞上方固定连接有升降杆,所述升降杆上方固定连接有电机承载板;所述电机承载板上方设置有发电机,所述发电机内部设置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表面设置有转子,所述转子表面设置有绕组,所述发电机内壁设置有定子磁铁;所述旋转轴下端两侧均设置有电刷,所述电刷两侧电性连接有电力输出端子,所述旋转轴上端固定连接有风力扇叶,且旋转轴贯穿于风力扇叶。

优选的,所述升降支柱下端设置有底座,所述升降支柱下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结构肋板,所述升降支柱通过结构肋板与底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机承载板下方设置有结构杆,所述电机承载板通过结构杆与升降杆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旋转轴与发电机上端之间设置有润滑轴承。

优选的,所述风力扇叶下方设置有支撑轮,且支撑轮下方与发电机上表面滚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通过设置的风力扇叶,能够在风的吹方向转动,由于风力扇叶的自身角度,可确保风力扇叶在不同的风向下都能保持同一个旋转方向进行转动,能够代替传统的风力发电机需要迎风才能转动的弊端,能够在微弱风速的情况下进行发电操作,同时由于结构的特征,避免了传统的风力发电机头重脚轻的情况,大大增加了风力发电机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的升降支柱和升降杆,能够调节风力扇叶的高度,可根据不同的风力对风力扇叶进行调节,通过设置的润滑轴承和支撑轮,能够增加风力扇叶的旋转顺畅性,降低阻力,增加风能利用率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风力发电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风力发电机中的发电机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风力发电机中的升降支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风力发电机中的风力扇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升降支柱;102:升降杆;103:结构杆;104:电机承载板;105:结构肋板;106:底座;107:推动活塞;2:发电机;201:旋转轴;202:润滑轴承;203:转子;204:绕组;205:定子磁铁;206:电刷;207:电力输出端子;3:风力扇叶;301:支撑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风力发电机,包括升降支柱1、发电机2和风力扇叶3,所述升降支柱1内部设置有推动活塞107,所述推动活塞107上方固定连接有升降杆102,所述升降杆102上方固定连接有电机承载板104;

所述电机承载板104上方设置有发电机2,所述发电机2内部设置有旋转轴201,所述旋转轴201表面设置有转子203,所述转子203表面设置有绕组204,所述发电机2内壁设置有定子磁铁205;

所述旋转轴201下端两侧均设置有电刷206,所述电刷206两侧电性连接有电力输出端子207,所述旋转轴201上端固定连接有风力扇叶3,且旋转轴201贯穿于风力扇叶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支柱1下端设置有底座106,所述升降支柱1下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结构肋板105,所述升降支柱1通过结构肋板105与底座106固定连接,所述电机承载板104下方设置有结构杆103,所述电机承载板104通过结构杆103与升降杆102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201与发电机2上端之间设置有润滑轴承202,所述风力扇叶3下方设置有支撑轮301,且支撑轮301下方与发电机2上表面滚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的风力扇叶3,能够在风的吹方向转动,由于风力扇叶3的自身角度,可确保风力扇叶3在不同的风向下都能保持同一个旋转方向进行转动,能够代替传统的风力发电机需要迎风才能转动的弊端,能够在微弱风速的情况下进行发电操作,同时由于结构的特征,避免了传统的风力发电机头重脚轻的情况,大大增加了风力发电机的稳定性,通过设置的升降支柱1和升降杆102,能够调节风力扇叶3的高度,可根据不同的风力对风力扇叶3进行调节,通过设置的润滑轴承202和支撑轮301,能够增加风力扇叶3的旋转顺畅性,降低阻力,增加风能利用率高。

如图2-3所示,所述升降支柱1内部设置有推动活塞107,所述推动活塞107上方固定连接有升降杆102,所述升降杆102上方固定连接有电机承载板104,所述电机承载板104上方设置有发电机2,所述发电机2内部设置有旋转轴201,所述旋转轴201表面设置有转子203,所述转子203表面设置有绕组204,所述发电机2内壁设置有定子磁铁205;

所述旋转轴201下端两侧均设置有电刷206,所述电刷206两侧电性连接有电力输出端子207,所述旋转轴201上端固定连接有风力扇叶3,且旋转轴201贯穿于风力扇叶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支柱1下端设置有底座106,所述升降支柱1下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结构肋板105,所述升降支柱1通过结构肋板105与底座106固定连接,所述电机承载板104下方设置有结构杆103,所述电机承载板104通过结构杆103与升降杆102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轴201与发电机2上端之间设置有润滑轴承202,所述风力扇叶3下方设置有支撑轮301,且支撑轮301下方与发电机2上表面滚动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结构肋板105能够增加底座106与升降支柱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结构杆103能够增加升降杆102与电机承载板104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润滑轴承202和支撑轮301,能够增加风力扇叶3的旋转顺畅性,降低阻力,增加风能利用率高。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力发电机,其工作原理为,通过设置的风力扇叶3,能够在风的吹方向转动,由于风力扇叶3的自身角度,可确保风力扇叶3在不同的风向下都能保持同一个旋转方向进行转动,能够代替传统的风力发电机需要迎风才能转动的弊端,能够在微弱风速的情况下进行发电操作,同时由于结构的特征,避免了传统的风力发电机头重脚轻的情况,大大增加了风力发电机的稳定性,风力扇叶3的转动带动了发电机2转动,由于转子203在定子磁铁205内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故能产生电流,产生的电流由电刷206和电力输出端子207进行输出,通过设置的升降支柱1和升降杆102,能够调节风力扇叶3的高度,可根据不同的风力对风力扇叶3进行调节,通过设置的润滑轴承202和支撑轮301,能够增加风力扇叶3的旋转顺畅性,降低阻力,增加风能利用率高。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