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轮增压器用轴承外圈止转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651709发布日期:2020-05-08 13:02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涡轮增压器用轴承外圈止转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涡轮增压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涡轮增压器用轴承外圈止转结构。



背景技术:

涡轮增压器是一种空气压缩机,它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进气量,它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的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当发动机转速增大,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增加,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和调整发动机的转速,实现了输出功率的提升。

在涡轮增压器的应用场合,涡轮轴是肩负高速转动及超高温的精密零件,需要通过轴承件实现承托散热,以长久带动同轴固定的叶轮和涡轮组件,起到减小摩擦和磨损的作用。为了保障轴承件的机械效率,防止外圈转动,传统的增压器轴承外圈止转结构中,一般通过止转销与额外尺寸设计的垫板配合,安装至轴承件外圈的缺口处实现外圈止转,来减小轴承件转动时的外圈转动和损耗,但是由于止转销需要垫板来阻挡止转销本身的轴向窜动,使得止转结构不仅复杂,而且垫板需要具有较高精度,才能阻挡止转销的窜动,导致了高额的加工成本,不利于成本的控制和止转机构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涡轮增压器用轴承外圈止转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涡轮增压器用轴承外圈止转结构来说,简化了装配结构复杂度,具有较为简单的结构和较强的可靠性。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涡轮增压器用滚珠轴承外圈止转结构,包括用于套设在涡轮轴外侧的轴承件、用于安装所述轴承件的中间体和用于阻止所述轴承件的外圈转动的止转件;

其中,所述中间体的中心线设置在水平方向上,所述中间体沿中心线方向贯通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轴承件的轴承通孔;所述轴承件安装于所述轴承通孔中,所述轴承件的外圈开设有轴承缺口;所述中间体的右端面上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止转件设置于所述安装通孔内,并且所述止转件的一部分卡住所述轴承缺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涡轮增压器用轴承外圈止转结构,优选地,所述止转件与所述安装通孔间隙配合,且所述止转件与所述轴承缺口间隙配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涡轮增压器用轴承外圈止转结构,优选地,所述止转件为止转螺钉,所述安装通孔为螺纹孔,所述止转螺钉与所述螺纹孔间隙配合,并且所述止转螺钉的一部分卡住所述轴承缺口。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涡轮增压器用轴承外圈止转结构,优选地,所述止转螺钉为内六角螺钉。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涡轮增压器用轴承外圈止转结构,优选地,所述中间体上开设有注油口;所述轴承件上开设有注油孔;所述轴承件为滚珠轴承,所述注油口与所述注油孔连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涡轮增压器用轴承外圈止转结构,优选地,还包括用于与增压器叶轮轴套连接的背板,所述背板盖合在所述中间体的右端面上并且紧密抵住所述轴承件的内圈;所述轴承件的两侧开设有出油通道,所述背板、所述中间体右端面及所述出油通道之间形成有用于机油流通的回油腔;所述注油孔通过所述出油通道与所述回油腔相通。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涡轮增压器用轴承外圈止转结构,优选地,所述背板与所述中间体右端面盖合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圈,且所述背板与所述轴承件的内圈的结合处设置有密封垫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涡轮增压器用轴承外圈止转结构,优选地,所述背板包括圆环状板面,所述圆环状板面的外圈层紧密固定于所述中间体上;所述圆环状板面的内圈层紧密抵住所述轴承件的内圈;所述止转件与所述中间体右端面固定的接合面为所述止转件的安装平面;所述圆环状板面的其中一面设有环状翻边,设置有所述环状翻边的一面为所述圆环状板面的内侧面;所述环状翻边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圆环状板面的内侧面上,另一端朝着所述中间体的左端方向延伸并密封地抵住所述止转件的安装平面。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涡轮增压器用轴承外圈止转结构,包括用于套设在涡轮轴外侧的轴承件、用于安装轴承件的中间体和用于阻止所述轴承件的外圈转动的止转件;中间体的中心线设置在水平方向上,所述中间体沿中心线方向贯通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轴承件的轴承通孔;所述轴承件的外圈设置有轴承缺口,所述所述中间体的右端面上开设有安装通孔;所述止转件设置于所述安装通孔内,并且所述止转件的一部分卡住所述轴承缺口。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涡轮增压器用轴承止转结构,简化了传统的垫板和止转销配合所带来的复杂装配结构,具有较低的装配成本和较高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刻意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实用新型的主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涡轮增压器用轴承外圈止转结构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是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一种涡轮增压器用轴承外圈止转结构,具有较低的装配复杂度和较高的止转可靠性,参照图1,包括用于套设在涡轮轴1外侧的轴承件2、用于安装轴承件2的中间体3和用于阻止所述轴承件2的外圈转动的止转件4;

其中,所述中间体3的中心线设置在水平方向上,所述中间体沿中心线方向贯通设置有用于容置所述轴承件2的轴承通孔;所述轴承件2安装于所述轴承通孔中,所述轴承件2的外圈设置有轴承缺口21,所述所述中间体3的右端面上开设有安装通孔31;所述止转件4设置于所述安装通孔31内,并且所述止转件4的一部分卡住所述轴承缺口21。

通过上述止转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来说,节省了传统的垫板和止转销配合所带来的复杂装配结构,省去了垫板的额外精细加工成本,通过在中间体3右端面直接开设安装通孔31,将止转件4嵌入中间体3右端面的安装通孔31中,只要能够使得止转件4的一部分卡住轴承缺口21即可,实现了装配结构简化的同时,达到一定的止转效果,止转件4卡住轴承缺口21,可以防止涡轮轴带动同轴的叶轮和涡轮转动时带动轴承外圈一起转动,防止轴承件2外圈转动,有助于最大效率地发挥轴承性能。

止转件4不限于具体的结构,只要能够固定于中间件3端面的安装通孔31的同时,还能够卡住轴承件2的轴承缺口21即可,不限于具体的形式。优选地,所述止转件4与所述安装通孔31间隙配合,且所述止转件4与所述轴承缺口21间隙配合。通过设置止转件4与安装通孔31及轴承缺口21间隙配合,使得结构件浮动与抗振性能好,使涡轮轴1、轴承件2、中间件3构成的整体在涡轮增压的应用场合能承受更大的动平衡量、振动及动载荷。

为了加工的便利性考虑以及止转件4的结构简单性考虑,例如,所述止转件4可以是止转螺钉,所述安装通孔31为螺纹孔,所述止转螺钉与所述螺纹孔间隙配合,并且所述止转螺钉的一部分卡住所述轴承缺口21。通过将止转件4加工为螺钉的结构,并且安装通孔31为螺纹孔,具有简单的装配结构和较低的止转成本。止转螺钉不限于具体的形式,优选地,可以将止转螺钉加工为内六角螺钉结构,在装配时让内六角螺钉的一部分卡住轴承件2的轴承缺口21,其螺丝头外圈为圆的,中部呈六边形凹陷,承受载荷更大,具有六个受力面,相对于只有两个面的一字螺钉和十字螺钉寿命更佳,更适用于置于中间体3狭窄的安装空间中,不容易影响到其它部件,占用空间小,便于安装在中间体内比较深的位置,装配、调试和维修时也更加方便。

优选地,为了使得涡轮轴转动时的涡轮迟滞更小,优化涡轮响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涡轮增压器用轴承外圈止转结构中,在所述中间体3上开设有注油口;所述轴承件2上开设有注油孔,轴承件2优选为滚珠轴承,所述注油口与所述注油孔连通。通过在中间体3上开设注油口,且与轴承件2上的注油孔连通,使得机油可以通过外部管路通至轴承件2中,并且轴承件2为滚珠轴承,即将球形合金钢珠安装在轴承件2内圈和外圈的中间,使得钢珠以滚动方式来降低动力传递过程中的摩擦力和提高机械动力的传递效率,整体轴承件2的结构拥有较小的摩擦力,更有利于争取动力极限,滚珠轴承对涡轮轴1的转动动态控制稳定,对机油压力和品质的要求相对可以降低,间接提高了涡轮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涡轮增压器用轴承外圈止转结构,还包括用于与增压器叶轮轴套连接的背板5,所述背板5盖合在所述中间体3的右端面上并且紧密抵住所述轴承件2的内圈;所述轴承件2的两侧开设有出油通道,所述背板5、所述中间体3右端面及所述出油通道之间形成有用于机油流通的回油腔32;所述注油孔通过所述出油通道与所述回油腔32相通。通过设置背板5,将其盖合于中间体3的右端面上,将叶轮和轴封定套安装在背板5的另一侧并用螺母锁紧,使得叶轮轴封定套和涡轮轴伴随轴承件2的内圈一起旋转,且背板5、中间体3右端面及轴承件2的出油通道所形成的用于机油流通的回油腔32,能够使得轴承件2回油时更加顺畅,提高动力传递过程中的传递效率,更好地促进油液的流转。

为了加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涡轮增压器用轴承外圈止转结构的可靠性,优选地,所述背板5与所述中间体3右端面盖合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垫圈,且所述背板5与所述轴承件2的内圈的结合处设置有密封垫圈。通过设置密封垫圈,更好地防止了机油在回转过程中的泄露,提高了密封性能和机油资源的利用率。

更优选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涡轮增压器用轴承外圈止转结构中,考虑到提升安装可靠性的同时确保回油腔32尽可能增大,所述背板5包括圆环状板面51,所述圆环状板面51的外圈层紧密固定于所述中间体3上;所述圆环状板面51的内圈层紧密抵住所述轴承件2的内圈;所述止转件4与所述中间体3右端面固定的接合面为所述止转件的安装平面;所述圆环状板面51的其中一面设有环状翻边52,设置有所述环状翻边52的一面为所述圆环状板面51的内侧面;所述环状翻边52的一端固定设置于所述圆环状板面51的内侧面上,另一端朝着所述中间体3的左端方向延伸并密封地抵住所述止转件的安装平面。通过这一背板5结构,能够实现与中间体3固定的同时,通过背板5上设置的环状翻边52直接抵住止转件4所在的安装平面,更好地阻止了轴承件2外圈的转动,也增强了固定的可靠性,同时,由于取消了传统结构中额外的垫板和止转销配合的结构,而直接通过环状翻边52密封抵住止转件4的安装平面,在不改变原始装配相对位置的前提下,优化的装配结构能够使得背板回油腔一定程度上增大。实际使用时,机油可以通过轴承件2的中间位置进入,而后从两侧流出,回油腔的增大减小了背板5一侧的回油阻力,使得回油的过程更加顺畅,有利于保障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涡轮增压器用轴承外圈止转结构的使用寿命和机械性能。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技术以及上述实施例可以实现所述变化例,在此不予赘述。这样的变化例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此不予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