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寿命快换式机油滤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06304发布日期:2020-09-04 13:36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长寿命快换式机油滤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油滤清系统总成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长寿命快换式机油滤芯。



背景技术:

一方面,国家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引起汽车排放不断升级。同时机油品质的改善,使汽车的保养里程得到了提高,随之滤清器的使用寿命也要求提高。另一方面,运输成本的增加,也要求车辆的保养周期更长,从而节约开支,降低运输费用。

传统机油滤清器通常是旋装式螺纹连接,采用金属结构外壳,以及滤清器内部支撑零件大多以金属材料为主。这无疑增加了每次维护保养件的成本,且更换后滤清器的后处理也是难点。现在市面上普遍采用的滤芯,能够解决机油滤清器外壳的重复利用问题,但是寿命一般较短普遍寿命在2-3万公里左右,且更换滤芯时必须用专用工具或者在没有专用工具的情况下必须用手将其直接取出无论何种方式免不了与机油接触造成人为污染,从而对发动机造成人为伤害。

本方案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寿命快换式机油滤芯,不仅能够实现大大延长更换里程实现长寿命的过滤(单次更换里程可达12万公里以上),而且更换时不会使任何工具或人手与机油直接接触避免了人为对机油的污染进而保护发动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长寿命快换式机油滤芯,主要解决现有机油滤清器更换周期短成本高及现有滤芯更换不不方便并人为污染机油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长寿命快换式机油滤芯,包括:滤芯上端盖1,位于滤芯上端盖1下方与滤芯上端盖1同轴的滤芯下端盖3,以及位于滤芯上端盖1和滤芯下端盖3两者之间且与滤芯上端盖1和滤芯下端盖3同轴的滤纸芯2,以及采用螺旋缠绕的方式固定在滤纸芯2表面的胶圈4,位于滤芯下端盖3的表面且与滤芯下端盖3同轴的无纺布密封圈5。所述滤芯上端盖1的下端面红外加热熔化到一定深度后与滤纸芯1的上端面实现熔熔连接、滤芯下端盖3的上端面红外加热熔化到一定深度后与滤纸芯2的下端面实现熔熔连接,然后在滤纸芯2的表面增加螺旋胶圈4,滤芯下端盖3下表面通过超声波焊接的方式熔接无纺布密封圈5,滤芯上端盖1设计有外倒扣与滤清器上端盖内倒扣配合,在取下或装上滤清器上端盖时候,同时能够将长寿命快换式机油滤芯总成取出或予以装配。

进一步,所述滤芯上端盖1的上表面上设计有与滤芯上端盖1外圆同轴的进油孔1-1,进油孔1-1对应的滤芯上端盖1的下表面设计有进油孔1-1的凸起翻边1-2,滤芯上端盖1的上表面设计有与滤芯上端盖1外圆同轴的凸起外倒扣1-3,该凸起外倒扣1-3彼此之间设计有间隙,均匀分布在固定的圆周上,每个凸起倒扣根部有共同的加强环1-4,滤芯上端盖1的下端面的热焊接区设计有环状凸起1-5。

进一步,所述滤芯下端盖3的下表面上设计有与滤芯下端盖3外圆同轴的圆柱凸台3-1,滤芯下端盖3的下表面上设计有与滤芯下端盖3外圆同轴的出油孔3-2,出油孔3-2的大小不超过所述的圆柱凸台3-1的外径,滤芯下端盖3的上端面的热焊接区设计有环状凸起其形状与结构同滤芯上端盖1的环状凸起1-5。

进一步,所述滤纸芯2位于滤芯上端盖1和滤芯下端盖3之间,与两者同轴布置,滤纸芯2的两端分别于滤芯上端盖1的下表面和滤芯下端盖2的上表面通过热熔工艺连接从而实现无胶水连接。

进一步,所述无纺布密封圈5位于滤芯下端盖3的下端面上,滤芯下端盖3的下端面设计有用于支持超声波焊接的与滤芯下端盖3同轴的圆柱凸台3-1,所述圆柱凸台3-1在超声波的作用下与无纺布密封圈5实现熔接。

进一步,所述螺旋缠绕在滤纸芯表面的胶圈4,采用螺旋状结构布置在滤纸芯表面,所述胶圈内部设计有缠绕线4-1,胶圈4外部即线的表面设计有树脂胶4-2,胶圈4采用缠绕线4-1在内和树脂胶4-2在外混合的方式螺旋缠绕在滤纸芯2的表面,用来固定滤纸芯2的每一个折楞。

进一步,所述滤纸芯2截面采用星形折楞方式,滤纸芯2采用木纤维做基材,表面涂敷纳米纤维,有效兼顾了长寿命和高效过滤的特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长寿命快换式机油滤芯,不仅更换方便并避免更换过程中人为污染机油,且本滤芯保养间隔里程长,延长了发动机的寿命。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长寿命快换式机油滤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长寿命快换式机油滤芯其滤芯上端盖1上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一种长寿命快换式机油滤芯其滤芯上端盖1下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一种长寿命快换式机油滤芯与滤清器上盖6配合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一种长寿命快换式机油滤芯其滤芯下端盖3下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用新型一种长寿命快换式机油滤芯其胶圈4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滤芯上端盖1,进油孔1-1,凸起翻边1-2,凸起外倒扣1-3,加强环1-4,环状凸起1-5,滤纸芯2、滤芯下端盖3,圆柱突台3-1,出油孔3-2,胶圈4、缠绕线4-1,树脂胶4-2,无纺布密封圈5、滤清器上盖6、机油滤芯总成7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长寿命快换式机油滤芯结构示意图,一种长寿命机快换式油滤芯,包括:滤芯上端盖1,滤纸芯2、滤芯下端盖3、胶圈4、无纺布密封圈5。所述滤芯上端盖1与滤纸芯2的上端面连接在一起,传统工艺是用树脂将滤纸芯2与滤芯上端盖1粘结在一起,为了粘结牢固必须增加一道固化工艺,但此工艺仍不能彻底解决滤芯在长时间与机油浸泡后造成滤芯上端盖1与滤纸芯2的脱落,滤芯下端盖3与滤纸芯2的结合,传统方法同滤芯上端盖1与滤纸芯2结合的工艺,所以会出现同样的问题。本方案的工艺为将滤芯上端盖1的下表面和滤芯下端盖3的上表面在红外加热的作用下,达到熔熔状态,再施以一定的压力将滤纸芯2插入到滤芯上端盖1与滤芯下端盖3内,待冷却后滤纸芯2的两端将分别于与滤芯上端盖1的下表面和滤芯下端盖3的下端面牢固的结合在一起。传统的工艺仅仅将滤纸折叠后利用滤纸成型后增强的机械性能保持滤纸芯2每一折之间的间距,但在机油长时间的浸泡或者流速冲击下,滤纸芯2经常出现并折及坍塌现象,滤纸芯2的寿命还没有充分发挥就使得整个机油滤芯总成整体报废。本方案是在滤纸芯2的整个表面按一定螺距螺旋涂抹一层定厚度的螺旋定折距胶圈4,不仅保持滤纸芯2的折距而且使得滤纸芯2整体强度大大增加保证了在其滤纸整个寿命周期内不会出现并折和坍塌现象。无纺布密封圈5与滤芯下端盖3的结合采用超声波焊接工艺将两者结合在一起,避免传统粘接工艺造成无纺布密封圈5与滤芯下端盖3脱落从而使整个滤芯总成报废的问题。

参照图2图3图4所述滤芯上端盖1上设计有凸起外倒扣1-3,所述凸起外倒扣1-3的根部设计有加强环1-4,滤清器上端盖6与滤芯上端盖1的配合部位采用内倒扣设计,当更换机油滤芯总成时,在拆下滤清器上端盖6后的同时会将机油滤芯总成7一并取出,更换新的滤芯同样如此,将新的滤芯总成直接装配到滤清器上端盖6上,只要将上端盖6与滤清器本体装配,机油滤芯也同时装配到位,在整个更换过程中无论拆装或装配均避免了任何工具或人手与机油的直接接触,解决了更换过程中人为污染机油的问题。所述滤芯上端盖1上设计有进油孔1-1,进油孔1-1的下面设计有凸起翻边1-2,目的是与滤清器上的中心管总成上的旁通阀配合,当滤芯总成的阻力过大时,中心管总成19上的旁通阀开启,机油从滤芯上端盖1上的进油孔1-1进入发动机,避免发动机缺油造成损坏。滤芯上端盖1的下表面的热焊接区上设计有环状凸起1-5,可以使滤芯上端盖的热焊接区熔化后更加均匀,从而使滤纸芯2与滤芯上端盖1的结合更牢固。

参照图5所述滤芯下端盖3的下表面上设计有与滤芯下端盖3外圆同轴的圆柱凸台3-1,滤芯下端盖3与无纺布密封圈5的结合是通过超声波将圆柱凸台3-1熔化,从而使无纺布密封圈5与滤芯下端盖3熔接在一起,避免了传统胶水粘结易脱落的问题。滤芯下端盖3的下表面上设计有与滤芯下端盖3外圆同轴的出油孔3-2,滤芯总成过滤后的机油通过出油孔3-2进入发动机主油道来润滑和冷却,滤芯下端盖3的上端面的热焊接区设计如滤芯上端盖1形状与结构相同的环状凸起1-5,可以使滤芯下端盖3的热焊接区熔化后更加均匀,从而使滤纸芯2与滤芯下端盖3的结合更牢固。

所述滤纸芯2目前普遍采用的的是纤维素滤纸,这种滤纸如果孔径做的比较大过滤效率会比较低,如果孔径做的比较小,就会造成机油压力增大,本方案是在全合成滤纸的表面涂覆一层纳米涂层,有效兼顾了长寿命和高效过滤的特点。

参照图6所述滤芯总成的滤纸芯2表面设计有螺旋定折距胶圈4,从滤芯上端盖1与滤纸芯2的结合处延伸到滤芯下端盖3与滤纸芯2的结合处。螺旋状结构布置在滤纸芯2表面的胶圈4,所述胶圈4内部设计有缠绕线4-1,胶圈4外部即缠绕线4-1的表面涂装有树脂胶4-2,胶圈4采用缠绕线4-1在内和树脂胶4-2在外混合的方式螺旋缠绕在滤纸芯2的表面,用来固定滤纸芯2的每一个折楞。不仅保持滤纸芯2的折距均匀,而且使得滤纸芯2整体强度大大增加,保证了在其滤纸芯2整个寿命周期内不会出现并折或坍塌现象。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可行的实施例而已,不能因此即局限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范围,对熟悉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构思做出其它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而所有这些改变和变形都应属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