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电子延时控制燃油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55487发布日期:2020-08-07 17:45阅读:11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式电子延时控制燃油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地指一种分体式电子延时控制燃油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燃油的燃油加热系统主要由双腔燃油箱和一体式燃油切换阀组成,燃油切换阀集成了高低牌号燃油的切换、油量指示、冷却液加热以及冷却管液电子通断功能。燃油切换阀固定在油箱主腔,为手动切换结构;双腔燃油箱主腔加0#油,副腔加抗冻性较好的高牌号油,如-20#、-35#,高牌号较0#油更贵。

在冬天,用高牌号油直接启动,正常行驶待主腔0#油解冻后切换用0#油,每个冬天可为用户节省约2万~3万的燃油使用成本。

由于燃油使用手动切换,在冷却液达到一定温度或行驶一定里程或行驶一定时间后,用户根据经验判断燃油已经解冻,就下车操作切换手柄进行高牌号柴油到0#柴油,这并不准确,有可能燃油还未完全化开,导致切换阀及燃油滤堵塞,从而发动机熄火;还有,由于油箱一般布置在整车的左侧,下车操作很不安全,特别是在高速路上。

另外,目前一体式切换阀由于结构布置原因,在停车前从0号油向高牌号油转换时,整车油路里残留的0号柴油会流回到高牌号腔室,使高号油抗凝性能降低,在冬天时容易结蜡,从而导致第2天车辆启动困难。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720179865.8公开了一种用于双油箱的吸回油及水加热装置,将发动机冷却水加热解冻主油箱内的燃油,但该专利中采用的是手动转换阀来控制主副燃油的切换,并无延时功能,无法避免目前切换过早导致堵塞而切换过晚浪费高牌号柴油的问题。

公开号为cn106917707a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一种带延时回油功能的汽车油箱转换阀及操作方法,但该油箱转换阀仅应用于一个油箱内燃油用尽后自动切换至另一油箱,未涉及冬天汽车启动以及停车时两个油箱内燃油的切换。

因此,需要开发出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延时控制燃油切换的分体式电子延时控制燃油加热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延时控制燃油切换的分体式电子延时控制燃油加热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分体式电子延时控制燃油加热系统,包括内设主油箱和副油箱的双腔油箱,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延时燃油切换阀、主油箱油量传感器、副油箱油量传感器、加热水管、燃油管路;

主油箱油量传感器、副油箱油量传感器分别固定于主油箱和副油箱上,延时燃油切换阀固定于车架上,主油箱油量传感器与加热水管连通至发动机形成冷却水循环;

延时燃油切换阀通过燃油管路将主油箱油量传感器、副油箱油量传感器连通至发动机形成燃油循环。

优选的,燃油管路包括将主油箱油量传感器与延时燃油切换阀连通的主油箱出油管路、主油箱回油管路,以及将副油箱油量传感器与延时燃油切换阀连通的副油箱出油管路、副油箱回油管路,以及将延时燃油切换阀连接至发动机的发动机进油管路、发动机出油管路。

进一步的,发动机进油管路上设置有燃油滤清器。

优选的,主油箱油量传感器包括安装头部以及设置于安装头部的主油箱油量杆、主油箱出油管、主油箱回油管,安装头部上设有分别与主油箱出油管、主油箱回油管对应连通的第一主油箱出油接头、第一主油箱回油接头。

进一步的,主油箱出油管、主油箱回油管周围设有加热水环绕管,加热水环绕管在安装头部上设有冷却水进水接头、冷却水出水接头,冷却水进水接头上设有控制启闭的手动阀。

进一步的,加热水管包括将发动机的冷却水出口端与冷却水进水接头连接的第一热水管,以及将发动机的冷却水进口端与冷却水出水接头连接的第二热水管。

优选的,副油箱油量传感器上设有第一副油箱出油接头、第一副油箱回油接头。

优选的,延时燃油切换阀包括与车架固连的底座以及设置于底座上的第二主油箱回油接头、第二副油箱回油接头、发动机回油接头、第二主油箱出油接头、第二副油箱出油接头、发动机出油接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延时燃油切换阀在车辆启动后高牌号转0号油时设置延时功能,可使整车油路内的高牌号油流回副腔室,节省较贵的高牌号油消耗;还可在延时燃油切换阀里设置ecu,读取环境温度和冷却液水温,根据加热算法确定可切换时间并提醒用户进行切换,避免目前切换过早导致堵塞而切换过晚浪费高牌号柴油的情况;通过延时燃油切换阀在停车前0号油切换到高牌号油时,使整车油路内的0号油先流回主油箱后,后续管路里的高牌号油再回流到副腔室,避免混油导致的启动问题。

2.主油箱油量传感器上的手动阀在冬天时打开,在环境温度较高燃油不需要加热时再关闭,该处水路需要切换的次数很少,与现有技术中电磁阀控制水路开关相比,手动阀开关更流畅,更经济实用。

3.整个系统里的加热水管将发动机冷却水引至主油箱内将其加热,燃油管路将两个油箱内的燃油与发动机之间通过延时燃油切换阀形成回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延时燃油切换阀不与油量传感器集成,结构简单,容易布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延时燃油切换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主油箱油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副油箱油量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双腔油箱2-延时燃油切换阀3-主油箱油量传感器4-副油箱油量传感器5-加热水管6-燃油管路7-燃油滤清器8-主油箱9-副油箱21-底座22-第二主油箱回油接头23-第二副油箱回油接头24-发动机回油接头25-第二主油箱出油接头26-第二副油箱出油接头27-发动机出油接头31-安装头部32-主油箱油量杆33-主油箱出油管34-主油箱回油管35-第一主油箱出油接头36-第一主油箱回油接头37-加热水环绕管38-冷却水进水接头39-冷却水出水接头40-手动阀51-第一热水管52-第二热水管61-主油箱出油管路62-主油箱回油管路63-副油箱出油管路64-副油箱回油管路65-发动机进油管路66-发动机出油管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分体式电子延时控制燃油加热系统,包括内设主油箱8和副油箱9的双腔油箱1,还包括延时燃油切换阀2、主油箱油量传感器3、副油箱油量传感器4、加热水管5、燃油管路6;主油箱油量传感器3、副油箱油量传感器4分别固定于主油箱8和副油箱9上,延时燃油切换阀2固定于车架上,主油箱油量传感器3与加热水管5连通至发动机10形成冷却水循环;延时燃油切换阀2通过燃油管路6将主油箱油量传感器3、副油箱油量传感器4连通至发动机形成燃油循环。延时燃油切换阀2为具有延时功能的现有结构。

燃油管路6包括将主油箱油量传感器3与延时燃油切换阀2连通的主油箱出油管路61、主油箱回油管路62,以及将副油箱油量传感器4与延时燃油切换阀2连通的副油箱出油管路63、副油箱回油管路64,以及将延时燃油切换阀2连接至发动机10的发动机进油管路65、发动机出油管路66。发动机进油管路65上设置有燃油滤清器7。

主油箱油量传感器3包括安装头部31以及设置于安装头部31的主油箱油量杆32、主油箱出油管33、主油箱回油管34,安装头部31上设有分别与主油箱出油管33、主油箱回油管34对应连通的第一主油箱出油接头35、第一主油箱回油接头36。

主油箱出油管33、主油箱回油管34周围设有加热水环绕管37,加热水环绕管37在安装头部31上设有冷却水进水接头38、冷却水出水接头39,冷却水进水接头38上设有控制启闭的手动阀40。

加热水管5包括将发动机的冷却水出口端与冷却水进水接头38连接的第一热水管51,以及将发动机的冷却水进口端与冷却水出水接头39连接的第二热水管52。第一热水管51将高温的发动机的冷却水引至加热水环绕管37内,对主油箱8内燃油进行加热,第二热水管52将发动机的冷却水引回发动机内。

副油箱油量传感器4上设有第一副油箱出油接头41、第一副油箱回油接头42,副油箱油量传感器4上还设有副油箱油量杆。

延时燃油切换阀2包括与车架固连的底座21以及设置于底座21上的第二主油箱回油接头22、第二副油箱回油接头23、发动机回油接头24、第二主油箱出油接头25、第二副油箱出油接头26、发动机出油接头27。

本实施例的燃油管路6中:主油箱出油管路61用于连接第二主油箱出油接头25和第一主油箱出油接头35,主油箱回油管路62用于连接第二主油箱回油接头22和第一主油箱回油接头36,副油箱出油管路63用于连接第二副油箱出油接头26和第一副油箱出油接头41,副油箱回油管路64用于第二副油箱回油接头23和第一副油箱回油接头42,发动机进油管路65用于连接发动机出油接头27和发动机上的燃油进口端,发动机出油管路66用于连接发动机回油接头24和发动机上的燃油出口端。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双腔油箱1的主油箱8里装0号油,副油箱9里装高牌号油,在双腔油箱1与车架之间布置有延时燃油切换阀2,主油箱8、副油箱9均通过燃油管路6与延时燃油切换阀2进行连接,主油箱油量传感器3通过加热水管5与发动机连接,利用发动机的冷却水对主油箱8内燃油进行加热。主油箱油量传感器3上的手动阀40在冬天时打开,在环境温度较高燃油不需要加热时再关闭。

当汽车启动时,在副油箱9内高牌号油转主油箱8内0号油通过延时燃油切换阀2设置回油延时,可使整车油路内的高牌号油流回副油箱9,节省较贵的高牌号油消耗;另外,延时燃油切换阀2里设置有ecu,可以读取环境温度和冷却液水温,根据加热算法确定可切换时间并提醒用户进行切换,避免目前切换过早导致堵塞而切换过晚浪费高牌号柴油的情况。

当汽车停车时,在主油箱8内0号油转副油箱9内高牌号油通过延时燃油切换阀2设置回油延时,使整车油路内的0号油先流回主油箱8后,后续管路里的高牌号油再回流到副油箱9,避免混油导致的启动问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