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性力赋予装置和触感提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37609发布日期:2020-08-14 16:12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惯性力赋予装置和触感提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惯性力赋予装置和触感提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存在许多如下的情况:在智能电话、智能手表、平板电脑型pc等便携信息终端或车载用导航系统等电子设备等中,装入有针对操作者的操作而通过振动来提示触感的触感提示装置。

例如,已知如下的触感提示装置:如下述专利文献1所示,当用指尖触摸在触摸面板的前表面侧配置的接触面板时,利用形状记忆合金丝使接触面板瞬间地移动,使力学上的操作感觉(所谓的点击感)对指尖疑似性地起作用。

上述接触面板在覆盖触摸面板的状态下,以能够沿该接触面板的面内方向移动的方式支撑于框体。因此,在用指尖触摸接触面板时,能够利用形状记忆合金丝来仅仅使接触面板移动。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2/023606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触感提示装置中,有必要使接触面板相对于框体移动,因而不得不在接触面板与框体之间隔开微小间隙。因此,存在例如尘埃或水分通过间隙而浸入的可能性,存在改善的余地。特别地,从防水性等观点来看,使用范围被限定。

而且,在将上述现有的触感提示装置适用于例如智能电话等便携信息终端的情况下,直到作为用于在例如电话或邮件的来信时通知其意旨的振动源,难以利用接触面板。因此,有必要将振动马达或振动致动器等振动源分体地设置,易于招致零件数的增大化、高成本化。

本发明是考虑到这样的情形而作出的,其目的是,提供如下的惯性力赋予装置和触感提示装置:能够导致防止尘埃或水分等的侵入,并且能够针对操作者的操作而使力学上的操作感觉疑似性地起作用,而且除了操作者的操作以外,还能够根据需要使振动发生。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1)本发明所涉及的惯性力赋予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固定件;可动件,其以能够相对于前述固定件而沿可动方向相对移动的方式配置;重锤,其装配于前述可动件;致动器部,其具有在前述固定件与前述可动件之间设置的形状记忆合金丝,使前述可动件沿前述可动方向瞬间地位移,并且基于该位移而使惯性力对外部起作用;以及弹性部件,其对前述可动件朝向前述固定件侧沿着前述可动方向施力,前述形状记忆合金丝根据温度而长度变化,并且通过伴随着通电加热的伸缩而使前述可动件与前述固定件之间的间隔变化。

依据本发明所涉及的惯性力赋予装置,能够利用致动器部使装配有重锤的可动件瞬间地位移,能够使可动件例如以既定的加速度沿着可动方向移动。具体而言,通过对形状记忆合金丝进行通电,从而能够使形状记忆合金丝例如瞬间地收缩,能够使可动件从固定件离开。由此,能够使装配有重锤的可动件沿着可动方向瞬间地移动,能够基于可动件的位移(移动)而使可动件和重锤的惯性力(推力)对外部起作用。因此,能够利用该惯性力使力学上的操作感觉例如对操作者的指尖疑似性地起作用,能够使如造成点击感那样的触感对指尖起作用。

而且,由于通电加热产生的热从形状记忆合金丝散热,从而能够使形状记忆合金丝例如瞬间地伸长,能够使可动件接近固定件侧。此时,能够利用弹性部件所导致的弹性复原力(作用力)对可动件施力,因而能够伴随着形状记忆合金丝的伸缩而使可动件朝向固定件侧可靠地接近。因此,能够使可动件沿着可动方向瞬间地沿反方向移动,同样能够使如造成点击感那样的触感对操作者的指尖起作用。

因此,能够利用形状记忆合金丝的伸缩来使可动件沿可动方向振动,因而能够根据需要使振动发生。除此之外,能够使冲击式振动发生,还能够例如使接近机械开关的触感起作用,或使与振动马达等不同的触感起作用。

而且,能够保持着将惯性力赋予装置容纳于例如外壳内而使可动件和重锤的惯性力作用于外壳整体。因此,没必要例如像现有技术那样在操作面板与外壳之间设置间隙,即使保持着使外壳内密封的状态,也能够使如造成点击感那样的触感对例如触碰到外壳的操作者的指尖起作用。因此,能够导致防止尘埃或水分等浸入到外壳内。因此,不需要特别的防尘、防水构造等,能够以简易的构造将外壳密封,还能够不受使用环境的限制而利用于各种用途。

(2)也可以是,前述致动器部具备以与前述形状记忆合金丝接触的方式配置的传热体。

在此情况下,能够利用传热体来效率良好地对例如形状记忆合金丝散热,能够使通过通电加热而加热的形状记忆合金丝的温度迅速地下降。由此,能够使形状记忆合金丝具备良好的散热特性,能够提高伸缩动作的响应性。

(3)也可以是,前述弹性部件以前述可动方向上的弹性模量比相对于前述可动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上的弹性模量更低的方式形成,由于弹性模量的差异而将前述可动件以能够沿着前述可动方向移动的方式引导。

在此情况下,弹性部件变得易于沿可动方向弹性变形,并且变得难以沿相对于可动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弹性变形。因此,能够利用弹性部件使可动件沿着可动方向晃动少地更平稳地移动。

(4)也可以是,前述重锤以成为如下位置关系的方式装配于前述可动件: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前述可动件、前述形状记忆合金丝、前述弹性部件以及前述固定件中的至少任一个而沿相对于前述可动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重叠。

在此情况下,能够更大地设计重锤,因而能够相应地使重锤进一步增重。因此,能够使更大的惯性力对外部起作用,例如能够有效地使如造成更明显的点击感那样的触感对操作者的指尖起作用。而且,由于以重锤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可动件、形状记忆合金丝、弹性部件以及固定件中的至少任一个而沿正交方向重叠的方式配置,因而能够沿可动方向紧凑地配置这些重锤、可动件、形状记忆合金丝、弹性部件以及固定件,能够防止惯性力赋予装置整体的大小沿可动方向变大。因此,能够防止惯性力赋予装置整体的大小沿可动方向大型化,同时使重锤增重。

(5)也可以是,前述弹性部件以成为如下位置关系的方式设置: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前述形状记忆合金丝而沿相对于前述可动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重叠。

在此情况下,由于以弹性部件的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形状记忆合金丝而沿正交方向重叠的方式配置,因而能够沿可动方向紧凑地配置弹性部件和形状记忆合金丝。因此,易于更有效地防止惯性力赋予装置整体的大小沿可动方向大型化。

(6)也可以是,具备将前述可动件以能够沿前述可动方向移动的方式引导的引导部件。

在此情况下,能够利用引导部件使可动件沿着可动方向晃动少地更平稳地移动。

(7)也可以是,前述可动件由与前述重锤相同的材质形成,并且与前述重锤一体地形成。

在此情况下,由于能够将可动件本身兼用作重锤,因而能够使可动件和重锤的整体的重量增重。因此,能够使更大的惯性力对外部起作用。

(8)也可以是,前述固定件具备沿着前述可动方向配置的固定板、和以沿相对于前述可动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突出的方式装配于前述固定板的多个固定销,前述可动件具备沿着前述可动方向配置并且以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前述固定板而沿前述正交方向相对的方式配置的可动板、和以沿前述正交方向突出的方式装配于前述可动板的多个可动销,多个前述固定销和多个前述可动销以沿着相对于前述可动方向和前述正交方向正交的方向隔开一定的间隔而交替地并排的方式排列,前述形状记忆合金丝相对于前述固定销和前述可动销而交替地接触,同时以波状夹入于前述固定销与前述可动销之间。

在此情况下,形状记忆合金丝相对于固定销和可动销而交替地接触,同时以波状(之字形状)夹入于固定销与可动销之间。因此,形状记忆合金丝伸缩,从而能够使多个固定销与多个可动销的间隔沿可动方向变化。由此,能够利用形状记忆合金丝的伸缩使装配有重锤的可动件沿可动方向瞬间地位移。

对于固定件和可动件中的与形状记忆合金丝接触的部分,要求绝缘性,并且要求具备既定的热导电率。在这一点,关于固定件,由于通过将固定销装配于固定板而构成固定件,因而至少固定销具备绝缘性和既定的热导电率即可,能够简便地构成固定件。因此,能够以低成本制造固定件。此外,由于能够由与固定销不同的材料(例如合成树脂材料等)形成固定板,因而能够提高材料选择的自由度,易于谋求进一步的低成本化。

此外,由于对于可动件也具备可动销,因而能够起到与上述的固定件同样的作用效果。

(9)本发明所涉及的触感提示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前述惯性力赋予装置;外壳,其具有用指尖操作的操作面板,并且将前述惯性力赋予装置容纳于内部;显示面板,其设于前述外壳,通过前述操作面板而显示信息;以及控制部,其容纳于前述外壳内,根据前述操作面板的操作而控制前述显示面板的显示。

依据本发明所涉及的触感提示装置,在视觉辨认显示于显示面板的信息同时用指尖操作操作面板时,能够基于容纳于外壳的内部的惯性力赋予装置中的可动件的瞬间位移而使可动件和重锤的惯性力作用于外壳整体。因此,能够使力学上的操作感觉对触碰到操作面板的指尖疑似性地起作用,能够使如造成点击感那样的触感对指尖起作用。

特别地,由于能够如前所述地将外壳密封,因而能够不受使用环境的限制而利用于各种用途。因此,能够为使用便利度优异的触感提示装置,能够作为例如智能电话或智能手表等便携信息终端等而合适地利用。而且,除了操作者的操作以外,还能够根据需要使可动件位移,从而使例如外壳振动。由此,能够对操作者通知例如电话或邮件的来信等,没必要设置专用于此的振动源(例如振动马达等)。因此,能够导致构成的简化和低成本化。

发明的效果

依据本发明,能够导致防止尘埃或水分等的侵入,并且能够针对操作者的操作而使力学上的操作感觉疑似性地起作用,而且除了操作者的操作以外,还能够根据需要使振动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便携信息终端(触感提示装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外观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的便携信息终端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沿着图1所示的a-a线的便携信息终端的纵截面图。

图4是图2所示的惯性力赋予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图4所示的惯性力赋予装置的俯视图。

图6是沿着图4所示的b-b线的惯性力赋予装置的纵截面图。

图7是示出图5所示的致动器部的动作的图。

图8是在自图5所示的状态起以可动件从固定件离开的方式移动的状态下的惯性力赋予装置的俯视图。

图9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图,是惯性力赋予装置的俯视图。

图10是沿着图9所示的c-c线的惯性力赋予装置的纵截面图。

图11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图,是惯性力赋予装置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1所示的惯性力赋予装置的立体图。

图13是示出第三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图,是惯性力赋予装置的俯视图。

图14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四实施方式的图,是惯性力赋予装置的立体图。

图15是沿着图14所示的d-d线的惯性力赋予装置的纵截面图。

图16是示出自图15所示的状态起以可动件从固定件离开的方式移动的状态的惯性力赋予装置的纵截面图。

图17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五实施方式的图,是惯性力赋予装置的立体图。

图18是沿着图17所示的e-e线的惯性力赋予装置的纵截面图。

图19是示出自图18所示的状态起以可动件从固定件离开的方式移动的状态的惯性力赋予装置的纵截面图。

图20是示出本发明所涉及的第六实施方式的图,是惯性力赋予装置的立体图。

图21是图20所示的惯性力赋予装置的俯视图。

图22是沿着图21所示的f-f线的惯性力赋予装置的纵截面图。

图23是沿着图21所示的g-g线的惯性力赋予装置的纵截面图。

图24是将本发明所涉及的触感提示装置适用于智能手表的情况下的外观图。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触感提示装置而举例说明智能电话等便携信息终端。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便携信息终端1具备:外壳3,其具有用指尖操作的触摸面板(本发明所涉及的操作面板)2;控制基板4,其容纳于外壳3内;以及惯性力赋予装置5,其容纳于外壳3内,安装于控制基板4。

此外,在图2和图3中,简化了惯性力赋予装置5的图示。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在外壳3的俯视下相对于外壳3的厚度方向l1彼此正交的两个方向称为第一方向l2和第二方向l3。因而,第一方向l2和第二方向l3成为相对于外壳3的厚度方向l1正交的正交方向。

外壳3以沿着第一方向l2的长度比沿着第二方向l3的长度更长的俯视矩形状形成,并且以厚度薄的有底筒状形成。以相对于该外壳3沿厚度方向l1重叠的方式配置的保护盖6一体地组合于外壳3。外壳3的开口部被该保护盖6堵塞。

此外,将厚度方向l1中的从外壳3的底壁部10朝向保护盖6的方向称为上方,将其相反方向称为下方。

外壳3形成为具有底壁部10和包围底壁部10的周围并且从底壁部10朝向上方突出的四个周壁部11的有底筒状,向上方开口。将四个周壁部11中的沿第一方向l2相对的一对周壁部11称为前壁部12和后壁部13,将沿第二方向l3相对的一对周壁部11称为侧壁部14。

此外,外壳3没必要为一个零件,也可以例如使多个零件一体地组合而构成。

保护盖6是例如玻璃等薄型的透明盖,以将外壳3的开口部从上方堵塞的方式相对于外壳3一体地组合。此时,在保护盖6与外壳3之间,施行既定的防尘和防水对策。由此,外壳3的内部成为被密封的状态。

此外,保护盖6的材质不限定于玻璃,也可以利用例如透明的合成树脂(丙烯酸树脂、聚碳酸酯树脂等),可以适当选择。

控制基板4为安装有用于使便携信息终端1动作的未图示的各种电子零件并且在两面形成有未图示的电路图案的例如印刷基板,与外壳3的形状对应而形成为沿着第一方向l2的长度比沿着第二方向l3的长度更长的俯视矩形状。此外,控制基板4由未图示的支撑部件稳定地支撑于外壳3内。

触摸面板2以相对于保护盖6重叠的方式配置于该保护盖6的下方。触摸面板2是由合成树脂材料或玻璃材料形成的薄型的透明面板,具备例如电阻膜方式、静电电容方式、光学方式等众所周知的接触检测功能。由此,触摸面板2能够检测通过保护盖6而用指尖触碰的部位。因此,触摸面板2的上表面2a为通过保护盖6而利用操作者的指尖等操作的操作面,所谓的触感提示面。

在触摸面板2的下方,以相对于该触摸面板2重叠的方式配置有显示面板15。显示面板15是例如lcd(liquidcrystaldisplay,液晶显示器)等液晶显示装置,能够通过触摸面板2和保护盖6而显示各种信息。由此,与显示于显示面板15的各种信息相对应,通过保护盖6而用指尖触碰触摸面板2,从而基于与所触碰的位置对应的操作内容的输入信号(指令信号)被传送至控制部16。

控制部16是综合性地控制便携信息终端1的cpu等,安装于控制基板4。而且,在控制基板4安装有闪速存储器等各种存储部、小型扬声器、小型麦克风、小型照相机等。此外,对于这些存储部、扬声器、麦克风以及照相机等,省略图示。

特别地,控制部16基于伴随着触摸面板2的操作的上述输入信号而控制显示面板15的显示。而且,控制部16基于触摸面板2的操作而经由后述的连接端子62将既定的电压施加至后述的形状记忆合金丝61,控制对形状记忆合金丝61的通电。

而且,在外壳3内配设有将电力供给至各种构成件的未图示的电源部,并且配设有未图示的能够取出的存储卡等。此外,作为电源部,为例如能够充电放电的二次电池等。

(惯性力赋予装置)

如图4至图6所示,惯性力赋予装置5安装于控制基板4中的中央部的上表面。但是,不限定于该情况,也可以例如在控制基板4的下表面侧安装有惯性力赋予装置5。此外,在图5中,省略控制基板4的图示。

惯性力赋予装置5具备:基座20;固定件30,其固定于基座20;可动件40,其以能够相对于固定件30而沿作为可动方向的第一方向l2相对移动的方式承载于基座20;重锤50,其装配于可动件40;致动器部60,其使可动件40沿第一方向l2瞬间地位移,并且基于该位移而使惯性力(推力)对外壳3起作用;螺旋弹簧(本发明所涉及的弹性部件)70,其对可动件40朝向固定件30侧沿着第一方向l2施力;以及导杆(本发明所涉及的引导部件)75,其将可动件40以能够沿第一方向l2移动的方式引导。

基座20具备在控制基板4的上表面安装的底板21和从底板21朝向上方延伸的后板22,以侧视l字形状形成。但是,基座20的形状不限定于该情况,可以适当变更。

底板21以沿着第一方向l2的长度比沿着第二方向l3的长度更短的俯视矩形状形成,不能移动地固定于控制基板4的上表面。但是,底板21的形状不限定于该情况,也可以例如以沿着第一方向l2的长度比沿着第二方向l3的长度更长的俯视矩形状形成。

后板22形成于底板21中的位于外壳3的后壁部13侧的后端部侧,以相对于底板21垂直地立起的方式竖立设置。此外,后板22的沿着第二方向l3的长度与底板21的沿着第二方向l3的长度相同。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惯性力赋予装置5为在底板21的上表面分别配置有固定件30、可动件40、致动器部60、螺旋弹簧70以及导杆75的构成。因此,也可以按将固定件30、可动件40、致动器部60、螺旋弹簧70以及导杆75容纳于内部的方式,构成为例如使从上方覆盖基座20的未图示的盖部件与基座20一体地组合。

固定件30固定于底板21中的位于外壳3的前壁部12侧的前端部侧的上表面。

固定件30具备:基部31,其沿着第二方向l3延伸,并且长度比底板21更短;和多个突起部32,其从基部31朝向可动件40侧突出。多个突起部32沿第二方向l3隔开一定的间隔而配置,并且形成为朝向可动件40侧以既定的突出量突出。各突起部32的顶端部形成为在俯视下带有圆的形状,例如圆弧状。

此外,在图示的示例中,固定件30具有四个突起部32,但突起部32的数量不限定于该情况。

导杆75装配于固定件30与后板22之间。

具体而言,导杆75以沿第一方向l2延伸的圆柱状形成,分别配置于基部31中的第二方向l3的两端部。因此,以将多个突起部32夹在中间的方式设有一对导杆75。此外,导杆75在相对于底板21的上表面隔开间隙的状态下,相对于基部31和后板22一体地组合。

可动件40以能够沿第一方向l2滑动移动的方式承载于底板21的上表面,并且以相对于固定件30而沿第一方向l2相对的方式对置配置。

可动件40具备沿着第二方向l3延伸的基部41和从基部41朝向固定件30侧突出的多个突起部42。沿着第二方向l3的基部41的长度与固定件30中的基部31的长度相同。

多个突起部42形成为沿第二方向l3隔开一定的间隔而配置,并且朝向固定件30侧以既定的突出量突出。各突起部42的顶端部与固定件30侧同样地形成为在俯视下带有圆的形状,例如圆弧状。

此外,在图示的示例中,可动件40具有三个突起部42,但突起部42的数量不限定于该情况。

固定件30侧的各突起部32之间的间隔和可动件40侧的各突起部42之间的间隔为相同间隔(间距)。而且,固定件30侧的各突起部32的突出量与可动件40侧的各突起部42的突出量相同。而且,固定件30和可动件40对置配置,使得固定件30侧的各突起部32分别进入可动件40侧的各突起部42之间。由此,可动件40侧的各突起部42和固定件30侧的各突起部32成为以梳齿状排列的状态。

在可动件40中的基部41中的将多个突起部42夹在中间的第二方向l3的两端部,分别形成有沿第一方向l2贯通该基部41的导孔43。可动件40在分别使导杆75插入贯通于导孔43内的状态下能够滑动移动地承载于底板21的上表面。由此,可动件40能够由导杆75沿第一方向l2引导(导向),同时沿第一方向l2晃动少地直线地移动。

而且,在基部41中的相对于后板22而相对的后表面侧,朝向固定件30侧凹陷的容纳凹部44以与导孔43连接设置的方式形成。容纳凹部44形成为在从后板22侧观察的后视下比导孔43的直径更大的圆形状,与导孔43同轴地形成。

致动器部60配设于固定件30与可动件40之间,具备长度根据温度而变化的形状记忆合金丝61。

形状记忆合金丝61为例如镍-钛合金制的丝,以波状夹入于可动件40侧的各突起部42与固定件30侧的各突起部32之间。此外,形状记忆合金丝61的材质不限定于镍-钛合金,可以适当变更。

形状记忆合金丝61的两端部连接至在可动件40的基部41设置的连接端子62。连接端子62例如以从基部41朝向固定件30侧的基部31突出的方式形成,并且以位于导杆75与固定件30侧的突起部32之间的方式形成。

连接端子62通过可动件40和基座20而与形成于控制基板4的未图示的电路图案导通地电连接。由此,形状记忆合金丝61经由连接端子62电连接至安装在控制基板4的控制部16,能够通过被施加既定的电压而通电。此外,连接端子62作为致动器部60的一部分而起作用。

形状记忆合金丝61通过利用通电来加热而瞬间地收缩。由此,如图7所示,形状记忆合金丝61从松弛状态过渡至张紧状态,因而能够使可动件40以从固定件30离开的方式沿着作为可动方向的第一方向l2移动。这样,形状记忆合金丝61通过伴随着通电加热的伸缩而能够使可动件40与固定件30的间隔变化。

此外,上述的固定件30和可动件40由热导率比形状记忆合金丝61的热导率更高的材料形成。具体而言,固定件30和可动件40由铝材料形成,在其表面通过耐酸铝处理等而形成有成为绝缘膜的阳极氧化膜。因此,固定件30和可动件40以相对于形状记忆合金丝61接触的方式配置,还作为使该形状记忆合金丝61散热的散热体(本发明所涉及的传热体)而起作用。

此外,作为热导率比形状记忆合金丝61的热导率更高的材料,举例说明了施行耐酸铝处理的铝材料,但不限定于该情况,例如也可以是其它金属材料,也可以采用合成树脂等。

如图4至图6所示,重锤50以沿着第二方向l3延伸的长方体状(块状)形成,相对于可动件40中的基部41的后表面而通过粘接、熔敷等固定。由此,重锤50相对于可动件40一体地组合,能够与可动件40一起伴随着形状记忆合金丝61的伸缩而沿第一方向l2移动。

重锤50为与可动件40的基部41相同的厚度,并且配置于一对导杆75之间。而且,重锤50以在与后板22之间隔开恰当的间隔的方式配置。由此,重锤50在伴随着形状记忆合金丝61的伸缩的第一方向l2的移动中,被防止相对于后板22接触。

此外,作为重锤50的材质,未特别地限定,但能够合适地利用例如作为比重大的金属材料的钨。但是,作为重锤50的材质,不限定于该情况,也可以由其它金属材料形成。此外,优选地使用比重大且加工性优异的金属材料。

螺旋弹簧70在分别外部插入于一对导杆75的状态下,在可动件40的基部41与后板22之间以压缩状态配置。螺旋弹簧70的一端部侧容纳于在基部41形成的容纳凹部44内,螺旋弹簧70的另一端部侧相对于后板22接触。由此,螺旋弹簧70利用弹性复原力(作用力)对可动件40朝向固定件30侧施力。

如上所述,由于可动件40朝向固定件30侧被施力,因而如图5所示,形状记忆合金丝61成为夹入于可动件40与固定件30之间的状态。另外,被螺旋弹簧70施力的可动件40通过形状记忆合金丝61被抑制进一步位移至固定件30侧,成为如图5所示地定位的状态。

(便携信息终端的作用)

对使用具备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惯性力赋予装置5的便携信息终端1的情况下的作用进行说明。

在此情况下,如图1所示,通过触摸面板2和保护盖6而视觉辨认显示于显示面板15的信息,同时通过保护盖6而用指尖操作触摸面板2,从而能够进行与所触碰的部位对应的操作。由此,能够适当利用便携信息终端1所具有的各种功能。

特别地,通过保护盖6而操作触摸面板2,从而能够利用惯性力赋予装置5中的致动器部60使装配有重锤50的可动件40瞬间地位移,因而能够在外壳3内使可动件40例如以既定的加速度沿着作为可动方向的第一方向l2移动。由此,能够基于可动件40的位移而使可动件40和重锤50的惯性力(推力)作用于外壳3整体。因此,能够使力学上的操作感觉对触碰到触摸面板2的指尖疑似性地起作用,能够使如造成点击感那样的触感对指尖起作用。

更详细地说明。

如果通过保护盖6而用指尖操作触摸面板2,则控制部16通过连接端子62对形状记忆合金丝61进行通电。由此,能够加热形状记忆合金丝61而使形状记忆合金丝61瞬间地收缩。因此,能够使夹入于固定件30的各突起部32与可动件40的各突起部42之间的图5所示的形状记忆合金丝61如图8所示地从松弛状态变成张紧状态,能够抵抗螺旋弹簧70的弹性复原力(作用力)而使可动件40从固定件30离开。

由此,能够使螺旋弹簧70弹性变形,同时使装配有重锤50的可动件40相对于外壳3而沿着作为可动方向的第一方向l2瞬间地移动。因此,能够使可动件40和重锤50的惯性力(推力)作用于外壳3整体,能够使如造成点击感那样的触感对触碰到触摸面板2的指尖起作用。

而且,由于通电加热而产生的热从形状记忆合金丝61散热,从而能够使形状记忆合金丝61例如瞬间地伸长,能够使形状记忆合金丝61从张紧状态过渡至松弛状态。

此时,通过螺旋弹簧70所导致的弹性复原力(作用力)对可动件40施力,使得可动件40朝向固定件30侧接近。因此,伴随着形状记忆合金丝61的伸长,能够利用螺旋弹簧70所导致的作用力使可动件40朝向固定件30侧可靠地接近。因此,能够使装配有重锤50的可动件40沿着作为可动方向的第一方向l2瞬间地沿反方向移动,能够复位至图5所示的状态。在该复位时,能够与刚才同样地使如造成点击感那样的触感对触碰到触摸面板2的指尖起作用。

因此,能够利用形状记忆合金丝61的伸缩使可动件40沿第一方向l2振动。特别地,能够使冲击式振动发生,能够例如使接近机械开关的触感起作用或使与振动马达等不同的触感起作用。而且,由于形状记忆合金一般具有伸缩的再现性或响应性优异的特性,因而能够在将指尖相对于触摸面板2触碰的瞬间,使如造成点击感那样的触感稳定地起作用。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便携信息终端1中,能够保持着将惯性力赋予装置5容纳于外壳3内而使可动件40和重锤50的惯性力作用于外壳3整体。因此,没必要例如像现有技术那样在触摸面板2和保护盖6与外壳3之间设置间隙,即使保持着使外壳3内密封的状态,也能够使如造成点击感那样的触感对触碰到触摸面板2的指尖起作用。因此,能够导致防止尘埃或水分等浸入到外壳3内。

因此,不需要特别的防尘和防水构造等,能够以简易的构造将外壳3密封,还能够不受使用环境的限制而利用于各种用途。因此,使用便利度优异,能够作为便携信息终端1而合适地利用。

而且,除了操作者的操作以外,还根据需要而使可动件40位移,从而还能够使例如外壳3振动。由此,能够对操作者通知例如电话或邮件的来信等,没必要设置专用于此的振动源(例如振动马达等)。因此,还能够导致构成的简化和低成本化。

如上所述,依据本实施方式的惯性力赋予装置5和便携信息终端1,能够导致防止尘埃或水分等的侵入,并且能够针对操作者的操作而使力学上的操作感觉疑似性地起作用,而且除了操作者的操作以外,还能够根据需要而使振动发生。

而且,由于固定件30和可动件40还作为使形状记忆合金丝61散热的散热体起作用,因而能够效率良好地对形状记忆合金丝61散热,能够使由于通电加热而加热的形状记忆合金丝61的温度迅速地下降。由此,能够使形状记忆合金丝61具备良好的散热特性,能够提高伸缩动作的响应性。因此,能够使触感进一步反应良好地对指尖起作用。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伴随着形状记忆合金丝61的伸缩的可动件40的瞬间位移,能够例如使可动件40以4m/s至8m/s的速度、50μm至10μm的位移进行。另外,作为对形状记忆合金丝61的通电时间,为例如几毫秒至几十毫秒,作为伴随着通电的形状记忆合金丝61的收缩率,为例如百分之几。

而且,由于形状记忆合金丝61经由连接端子62电连接至控制部16,因而能够容易地对形状记忆合金丝61进行通电,能够导致构成的简化。另外,由于能够利用一对导杆75使可动件40沿着第一方向l2晃动少地平稳地移动,因而易于使如瞄准那样的触感对指尖可靠地起作用。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二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该第二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重锤50配置于可动件40与后板22之间,但本实施方式的重锤以成为如下位置关系的方式装配于可动件40:至少一部分相对于可动件40、形状记忆合金丝61以及固定件30而沿作为与第一方向l2(可动方向)正交的正交方向的厚度方向l1重叠。

如图9和图10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惯性力赋予装置80中,重锤81以侧视l字形状形成。重锤81具备:第一重锤部82,其相对于可动件40中的基部41的后表面而固定;和第二重锤部83,其相对于第一重锤部82一体地形成,并且从第一重锤部82朝向固定件30侧突出。此外,在图9中,省略控制基板4的图示。

第一重锤部82以沿着第二方向l3延伸的长方体状形成,在配置于一对导杆75之间的状态下,相对于基部41的后表面而通过粘接、熔敷等固定。第一重锤部82以比可动件40更向上方突出的方式形成。

第二重锤部83以沿着第二方向l3的长度比沿着第一方向l2的长度更长的俯视矩形状形成,在相对于底板21平行地配置的状态下,与第一重锤部82中的比可动件40更向上方突出的上端部一体地连接设置。

由此,第二重锤部83配置成从上方覆盖可动件40的一部分、形状记忆合金丝61以及固定件30的一部分。此外,第二重锤部83的沿着第二方向l3的长度与第一重锤部82的沿着第二方向l3的长度相同。

由于如上所述地构成重锤81,因而该重锤81以成为如下位置关系的方式装配于可动件40:第二重锤部83相对于可动件40、形状记忆合金丝61以及固定件30而沿厚度方向l1重叠。

(惯性力赋予装置的作用)

即使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惯性力赋予装置80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除此之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能够以第二重锤部83的程度较大地设计重锤81,因而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重锤81进一步增重。因此,能够通过可动件40的瞬间移动而使更大的惯性力对外壳3起作用,能够有效地使如造成更明显的点击感那样的触感对操作者的指尖起作用。

而且,由于以第二重锤部83相对于可动件40、形状记忆合金丝61以及固定件30而沿厚度方向l1重叠的方式将重锤81固定于可动件40,因而能够沿第一方向l2紧凑地配置重锤81、可动件40、形状记忆合金丝61以及固定件30,能够防止惯性力赋予装置80整体的大小沿第一方向l2变长。

因此,依据本实施方式的惯性力赋予装置80,能够防止整体的大小沿第一方向l2大型化,同时使重锤81进一步增重。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该第三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为具备导杆75和螺旋弹簧70两者的构成,但在本实施方式中,板簧部件具有将可动件40以能够沿第一方向l2移动的方式引导的功能。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不具备导杆75。

如图11和图1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惯性力赋予装置90具备具有一对侧板23的基座20。此外,在图11中,省略控制基板4的图示。

一对侧板23分别形成于底板21中的位于外壳3的侧壁部14侧的侧端部侧,以相对于底板21垂直地立起的方式竖立设置。由此,一对侧板23以相对于第二方向l3而相对的方式配置。此外,侧板23的沿着第一方向l2的长度与底板21的沿着第一方向l2的长度相同。

本实施方式的基座20不具备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后板22。但是,不限定于该情况,基座20也可以除了一对侧板23之外还具备后板22。

在一对侧板23与可动件40之间,配置有对可动件40以朝向固定件30侧接近的方式沿第一方向l2施力的板簧部件(本发明所涉及的弹性部件)91。

板簧部件91以例如与可动件40中的基部41相同的厚度形成,并且以沿着第一方向l2的宽度比厚度更小的板片状形成。而且,板簧部件91的一端部侧连接至侧板23,另一端部侧连接至基部41中的相对于侧板23而相对的侧表面。而且,板簧部件91利用弹性复原力(作用力)对可动件40朝向固定件30侧始终施力。

特别地,板簧部件91形成为使得作为可动方向的第一方向l2上的弹性模量比相对于第一方向l2正交的正交方向(即,第二方向l3和厚度方向l1)上的弹性模量更低,还实现由于弹性模量的差异而将可动件40以能够沿着作为可动方向的第一方向l2移动的方式引导的功能。

(惯性力赋予装置的作用)

即使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惯性力赋予装置90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除此之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利用板簧部件91使可动件40沿着作为可动方向的第一方向l2晃动少地平稳地移动,因而易于使如瞄准那样的触感对指尖可靠地起作用。而且,由于没必要设置导杆75,因而易于谋求构成的简化。而且,由于能够以未设置导杆75的程度缩短可动件40和固定件30的沿着第二方向l3的长度,因而易于使惯性力赋予装置90的整体小型化。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也与第二实施方式同样地,例如如图13所示,也可以为具备第一重锤部82和第二重锤部83的侧视l字形状的重锤81。

此外,第一重锤部82以沿着第二方向l3的长度比可动件40更长的长方体状形成。由此,第二重锤部83配置成除了可动件40的一部分、形状记忆合金丝61以及固定件30的一部分之外,还从上方覆盖板簧部件91。因此,重锤81以成为如下位置关系的方式装配于可动件40:第二重锤部83相对于可动件40、形状记忆合金丝61、固定件30以及板簧部件91而沿厚度方向l1重叠。

在如上所述地构成重锤81的情况下,除了能够起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作用效果之外,由于能够以第二重锤部83的程度较大地设计重锤81,因而与第一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重锤81进一步增重。因此,能够通过可动件40的瞬间移动而使更大的惯性力对外壳3起作用,能够有效地使如造成更明显的点击感那样的触感对操作者的指尖起作用。

(第四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第四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该第四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使可动件40在沿着控制基板4的面内的第一方向l2上移动,但在本实施方式中,使可动件40沿作为相对于控制基板4垂直的方向的外壳3的厚度方向l1移动。

如图14和图1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惯性力赋予装置100具备:有底筒状的固定件110,其安装于控制基板4的上表面;可动件120,其以能够相对于固定件110而沿外壳3的厚度方向l1相对移动的方式配置;重锤130,其装配于可动件120;致动器部60,其具有在固定件110与可动件120之间设置的形状记忆合金丝61,使可动件120沿厚度方向l1瞬间地位移,并且基于该位移而使惯性力(推力)对外壳3起作用;螺旋弹簧70,其对可动件120朝向固定件110侧沿着厚度方向l1施力;以及导杆75,其将可动件120以能够沿厚度方向l1移动的方式引导。此外,在图14中,省略控制基板4的图示。

固定件110形成为将相对于控制基板4垂直的轴线o作为中心的有底筒状。此外,将在从轴线o方向观察的俯视下相对于轴线o交叉的方向称为径向方向,将围绕轴线o旋转的方向称为周向方向。

固定件110形成为具备以俯视圆形状形成的底壁部111和从底壁部111的外周缘部朝向上方竖立设置的周壁部112的有底筒状,朝向上方开口。在底壁部111的中央部分,导杆75以与轴线o同轴地配置的状态竖立设置。此外,导杆75比周壁部112更向上方略微突出。

在周壁部112的上端部,装配有将该周壁部112的开口部从上方堵塞的俯视圆形状的盖板113。由此,能够例如密封固定件110的内部。此外,在盖板113的中央部分,形成有沿厚度方向l1贯通该盖板113的贯通孔114。盖板113在使导杆75插入贯通至贯通孔114内的状态下装配于周壁部112的上端部。此外,导杆75的上端面相对于盖板113的上端面而共面。

可动件120以双重筒状形成,在与轴线o同轴地配置的状态下,容纳于固定件110中的周壁部112的内侧。

可动件120具备:内筒部121,其从径向方向的外侧包围导杆75;外筒部122,其进一步从径向方向的外侧包围内筒部121;俯视圆形状的闭塞部123,其将内筒部121的下端开口部堵塞;环状的连接环124,其将内筒部121的上端部与外筒部122的上端部沿径向方向连接;以及环状的凸缘部125,其从外筒部122的下端部朝向径向方向的外侧突出。

在闭塞部123的中央部,形成有沿厚度方向l1贯通该闭塞部123的导孔126。可动件120在使导杆75插入贯通至导孔126内的状态下容纳于周壁部112的内侧。因此,可动件120能够被导杆75引导(导向),同时沿厚度方向l1直线地移动。

内筒部121的内侧成为向上方开口的第一容纳部127。内筒部121与外筒部122之间成为向下方开口的环状的第二容纳部128。

本实施方式的形状记忆合金丝61形成为将轴线o作为中心的螺旋状(线圈状),与轴线o同轴地容纳于第二容纳部128内。形状记忆合金丝61的上端部相对于可动件120中的连接环124而从下方接触,下端部相对于固定件110中的底壁部111而从上方接触。由此,可动件120由线圈状的形状记忆合金丝61从下方支撑。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形状记忆合金丝61构成为通过利用通电来加热而如图16所示地瞬间地伸长。由此,形状记忆合金丝61使可动件120沿着作为可动方向的厚度方向l1以朝向上方上推的方式移动,能够使可动件120从固定件110中的底壁部111离开。

随后,形状记忆合金丝61由于散热而收缩,如图15所示地复位至原来的状态。这样,形状记忆合金丝61由于伴随着通电加热的伸缩而能够使可动件120与固定件110的间隔变化。

此外,上述的固定件110和可动件120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地由热导率比形状记忆合金丝61的热导率更高的材料形成。具体而言,固定件110和可动件120由铝材料形成,在其表面通过耐酸铝处理等而形成有成为绝缘膜的阳极氧化膜。因此,固定件110和可动件120以相对于形状记忆合金丝61接触的方式配置,还作为使该形状记忆合金丝61散热的散热体(本发明所涉及的传热体)起作用。

此外,在图15和图16中,省略连接端子62的图示。连接端子62例如形成于固定件110中的底壁部111。

另外,作为热导率比形状记忆合金丝61的热导率更高的材料,举例说明了施行耐酸铝处理的铝材料,但是如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说明的,不限定于该情况,例如也可以是其它金属材料,也可以采用合成树脂等。

如图15所示,螺旋弹簧70与轴线o同轴地容纳于第一容纳部127内,并且以压缩状态配置。螺旋弹簧70的上端部相对于盖板113而从下方接触,并且下端部相对于可动件120中的闭塞部123而从上方接触。

由此,螺旋弹簧70利用弹性复原力(作用力)来对可动件120朝向固定件110中的底壁部111侧施力。

如上所述,由于可动件120朝向固定件110中的底壁部111侧被施力,因而可动件120成为夹入于形状记忆合金丝61与螺旋弹簧70之间的状态。另外,被螺旋弹簧70施力的可动件120通过形状记忆合金丝61而被抑制进一步位移至固定件110中的底壁部111侧,成为如图15所示地定位的状态。

重锤130以从径向方向的外侧包围可动件120中的外筒部122的环状形成,在相对于凸缘部125从上方接触的状态下一体地组合于外筒部122的外侧。因此,重锤130能够与可动件120一起伴随着形状记忆合金丝61的伸缩而沿厚度方向l1移动。

此外,重锤130也可以相对于可动件120的外筒部122而通过例如粘接、熔敷、嵌合等一体地组合。而且,在由合成树脂形成可动件120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将例如重锤130利用作插入零件并通过对重锤130的注射成形而成形出可动件120的所谓插入成形,使可动件120与重锤130一体地组合。

由于如上所述地构成惯性力赋予装置100,因而重锤130以成为如下位置关系的方式装配于可动件120:相对于可动件120、形状记忆合金丝61、螺旋弹簧70以及导杆75,沿作为与厚度方向l1(可动方向)正交的径向方向的正交方向(第一方向l2和第二方向l3)重叠。

(惯性力赋予装置的作用)

即使是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惯性力赋予装置100,也仅仅使可动件120移动的方向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具体而言,通过对形状记忆合金丝61进行通电,从而能够加热形状记忆合金丝61而使形状记忆合金丝61瞬间地伸长。由此,如图16所示,能够利用形状记忆合金丝61将可动件120向上方上推,能够抵抗螺旋弹簧70的弹性复原力(作用力)而使可动件120从固定件110中的底壁部111离开。

因此,能够使螺旋弹簧70弹性变形,同时使装配有重锤130的可动件120沿着作为可动方向的厚度方向l1瞬间地移动,能够使可动件120和重锤130的惯性力(推力)作用于外壳3整体,能够使如造成点击感那样的触感对触碰到触摸面板2的指尖起作用。

而且,由于通电加热而产生的热从形状记忆合金丝61散热,从而能够使形状记忆合金丝61例如瞬间地收缩。因此,伴随着形状记忆合金丝61的收缩,能够利用螺旋弹簧70所导致的作用力使可动件120沿着作为可动方向的厚度方向l1瞬间地沿反方向(下方)移动,能够复位至图15所示的状态。

在该复位时,能够与刚才同样地使如造成点击感那样的触感对触碰到触摸面板2的指尖起作用。

因此,即使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形状记忆合金丝61的伸缩使可动件120沿厚度方向l1振动,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以可动件120、形状记忆合金丝61、螺旋弹簧70、导杆75以及重锤130沿径向方向重叠的方式配置,因而能够更紧凑地构成惯性力赋予装置100的整体,易于谋求薄型化和小型化。除此之外,由于能够以直径大的环状形成重锤130,因而易于使重量进一步增重。因此,易于使可动件120和重锤130的惯性力对外壳3更有效地起作用,能够使如造成点击感那样的触感对指尖有效地起作用。

(第五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第五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该第五实施方式中,对与第四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将可动件120和重锤130分体地形成,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可动件和重锤一体地形成。

如图17和图18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惯性力赋予装置140中,导杆75以夹着轴线o沿径向方向并排的方式设置两个,与轴线o平行地配置。此外,在图17中,省略控制基板4的图示。

可动件150以从径向方向的外侧包围两个导杆75的环状形成,在与轴线o同轴地配置的状态下容纳于固定件110中的周壁部112的内侧。重锤160以沿着厚度方向l1的长度比直径更短的圆柱状形成,配置于可动件150的内侧。

此外,可动件150由与重锤160相同的材质(例如钨)形成,并且与重锤160一体地形成。由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能够将可动件150兼用作重锤160。此外,可动件150与重锤160中的厚度方向l1的中央部分一体地形成。

在重锤160,形成有沿厚度方向l1贯通该重锤160并且使导杆75分别插入贯通至内部的两个导孔161。由此,重锤160和可动件150能够被导杆75引导(导向),同时沿厚度方向l1直线地移动。而且,由于形成有两个导杆75,因而重锤160和可动件150能够在停止向周向方向转动的状态下沿厚度方向l1移动。

形状记忆合金丝61在从径向方向的外侧包围重锤160的状态下,在可动件150与固定件110中的底壁部111之间与轴线o同轴地配置。形状记忆合金丝61的上端部相对于可动件150而从下方接触,下端部相对于固定件110中的底壁部111而从上方接触。由此,可动件150由线圈状的形状记忆合金丝61从下方支撑。

螺旋弹簧70在从径向方向的外侧包围重锤160的状态下,在可动件150与盖板113之间以压缩状态与轴线o同轴地配置。螺旋弹簧70的上端部相对于盖板113而从下方接触,并且下端部相对于可动件150而从上方接触。

由此,螺旋弹簧70利用弹性复原力(作用力)对可动件150朝向固定件110中的底壁部111侧施力。

如上所述,由于可动件150朝向固定件110中的底壁部111侧被施力,因而如图18所示,可动件150成为夹入于形状记忆合金丝61与螺旋弹簧70之间的状态。另外,被螺旋弹簧70施力的可动件150通过形状记忆合金丝61而被抑制进一步位移至固定件110中的底壁部111侧,成为如图18所示地定位的状态。

即使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重锤160也以成为如下位置关系的方式构成:相对于可动件150、形状记忆合金丝61、螺旋弹簧70以及导杆75,沿作为与厚度方向l1(可动方向)正交的径向方向的正交方向(第一方向l2和第二方向l3)重叠。

(惯性力赋予装置的作用)

即使是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本实施方式的惯性力赋予装置140,通过对形状记忆合金丝61进行通电,从而也能够使该形状记忆合金丝61瞬间地伸长,如图19所示地将可动件150向上方上推。

因此,即使是本实施方式的惯性力赋予装置140,也能够起到与第四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由于能够将可动件150兼用作重锤160,因而与第四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能够使重锤160和可动件150的整体的重量增重。因此,易于使可动件150和重锤160的惯性力对外壳3更有效地起作用,能够使如造成点击感那样的触感对指尖更有效地起作用。

另外,与第四实施方式的情况相比,能够使惯性力赋予装置140的整体的大小小直径化,易于谋求进一步的小型化。

(第六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第六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此外,在该第六实施方式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中的构成要素相同的部分标记相同符号并省略其说明。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以具有从基部31朝向可动件40侧突出的突起部32的方式形成有固定件30,以具有从基部41朝向固定件30侧突出的突起部42的方式形成有可动件40,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固定件具有多个固定销,可动件具有多个可动销。

如图20至图2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惯性力赋予装置170具备具有多个固定销181的固定件180和具有多个可动销191的可动件190。此外,在图21中,省略控制基板4的图示。

固定件180具备:基座20,其沿作为可动方向的第一方向l2配置;和多个固定销181,其以沿厚度方向l1突出的方式装配于基座20中的底板21。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基座20还作为固定件180起作用。

固定销181以圆柱状形成,以从底板21朝向上方突出的方式相对于底板21装配。具体而言,固定销181通过压入而固定于底板21。

但是,固定销181相对于底板21的装配方法不限定于该情况,也可以通过例如粘接等而固定。而且,在例如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包括底板21的基座20并由金属材料形成固定销181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插入成形而使底板21与固定销181一体地组合。

固定销181的顶端部(上端部)以带有圆的半球状形成。但是,不限定于该情况,也可以将固定销181的顶端部以平坦状形成。

此外,固定销181以顶端部相对于后述的可动板192接近的长度,或者在顶端部与可动板192之间确保微小间隙的长度形成。

上述的固定销181沿作为可动方向的第一方向l2和相对于作为相对于可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的厚度方向l1而正交的第二方向l3隔开一定的间隔而配置。在图示的示例中,相对于底板21而装配有四个固定销181。但是,固定销181的数量不限定于该情况。

可动件190以能够沿第一方向l2滑动移动的方式承载于底板21的上表面。可动件190具备:基部41,其沿着第二方向l3延伸;可动板192,其从基部41的上端部朝向前方突出,并且从上方覆盖多个固定销181;以及多个可动销191,其以沿厚度方向l1突出的方式装配于可动板192。

可动板192沿着第二方向l3的长度与基部41相同,沿着第一方向l2与底板21平行地配置。因此,可动板192比底板21更配置于上方,而且以相对于底板21而沿厚度方向l1相对的方式配置。

可动销191以圆柱状形成,以从可动板192朝向下方突出的方式相对于可动板192装配。具体而言,可动销191通过压入而固定于可动板192。

但是,可动销191相对于可动板192的装配方法不限定于该情况,也可以通过例如粘接等而固定。而且,在例如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可动板192和基部41并由金属材料形成可动销191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插入成形而使可动板192与可动销191一体地组合。

可动销191的顶端部(下端部)以带有圆的半球状形成。但是,不限定于该情况,也可以将可动销191的顶端部以平坦状形成。

此外,可动销191以顶端部相对于底板21接近的长度,或者在顶端部与底板21之间确保微小间隙的长度形成。

上述的可动销191沿第二方向l3隔开一定的间隔而配置。在图示的示例中,相对于可动板192装配有三个可动销191。但是,可动销191的数量不限定于该情况。

上述的多个固定销181之间的间隔和多个可动销191之间的间隔为相同间隔(间距)。而且,固定销181的长度与可动销191的长度相同。由此,固定销181和可动销191沿着第二方向l3隔开一定的间隔而交替地排列。

此外,作为固定销181和可动销191的材质,未特别地限定,但是例如由热导率比形状记忆合金丝61的热导率更高的材料形成。具体而言,固定销181和可动销191由铝材料形成,在其表面通过耐酸铝处理等而形成有成为绝缘膜的阳极氧化膜。

但是,固定销181和可动销191也可以由除了铝以外的金属材料(例如黄铜等)形成,也可以由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固定销181和可动销191以相对于形状记忆合金丝61接触的方式配置,还作为使该形状记忆合金丝61散热的散热体(本发明所涉及的传热体)而起作用。

对于如上所述地构成的固定件180和可动件190,形状记忆合金丝61相对于固定销181和可动销191交替地接触,同时以穿过固定销181和可动销191之间的方式沿第二方向l3以波状(之字形)配置。由此,形状记忆合金丝61以波状夹入于固定销181与可动销191之间。

此外,形状记忆合金丝61的两端部连接至装配在基部41的连接端子62。

(惯性力赋予装置的作用)

即使在如上所述地构成的惯性力赋予装置170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即,由于形状记忆合金丝61以波状夹入于固定销181与可动销191之间,因而形状记忆合金丝61伸缩,从而能够使固定销181与可动销191的间隔沿第一方向l2变化。由此,能够利用形状记忆合金丝61的伸缩使装配有重锤50的可动件190沿第一方向l2瞬间地位移。因此,能够使如造成点击感那样的触感对触碰到触摸面板2的指尖起作用。

这样,即使在利用固定销181和可动销191的惯性力赋予装置170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与第一实施方式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外,固定销181的上端部和可动销191的下端部全都带有圆而形成,而且固定销181与可动板192之间和可动销191与底板21之间确保接近或微小的间隙。因此,即使在利用固定销181和可动销191的情况下,也能够不阻碍可动件190的移动,能够进行可动件190的平稳移动。

特别地,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通过将固定销181装配于底板21而构成固定件180,因而至少固定销181具备绝缘性和既定的热导电率即可,能够简便地构成固定件180。因此,能够以低成本制造固定件180。

例如,在将实心的铝棒材精加工成既定的外径之后,以既定的长度切断,将顶端部加工成带有圆,从而能够作为固定销181而利用。因此,能够以低成本制造固定件180。

除此之外,能够由与固定销181不同的材料(例如合成树脂材料等)形成包括底板21的基座20,因而能够提高材料选择的自由度,易于谋求进一步的低成本化。

此外,对于可动件190也具备可动销191,因而能够起到与上述的固定件180同样的作用效果。

此外,在上述第六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代替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固定件30的突起部32和可动件40的突起部42而采用固定销181和可动销191的情况,但也可以在第二实施方式和第三实施方式中采用。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示例而提出的,不旨在限定发明的范围。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各样的方式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在实施方式或其变形例中,包括例如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设想的方案、实质上相同的方案、等同的范围的方案等。

例如,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举例说明了将触感提示装置适用于智能电话等便携信息终端1的情况,但是例如也可以如图24所示地适用于智能手表200。而且,不限定于便携信息终端,也可以适用于例如车载用汽车导航系统等,也可以适用于在触碰时使物理上的操作触感疑似性地对指尖起作用的各种电子设备等。

符号说明

l1……厚度方向(可动方向)

l2……第一方向(可动方向)

1……便携信息终端(触感提示装置)

2……触摸面板(操作面板)

5、80、90、100、140、170……惯性力赋予装置

15……显示面板

16……控制部

30、110……固定件、传热体

40、120、150……可动件、传热体

50、81、130、160……重锤

60……致动器部

61……形状记忆合金丝

70……螺旋弹簧(弹性部件)

75……导杆(引导部件)

91……板簧部件(弹性部件)

180……固定件

181……固定销、传热体

190……可动件

191……固定销、传热体

200……智能手表(触感提示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