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发电方法及所含部件设计与流程

文档序号:24294475发布日期:2021-03-17 00:44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发电方法及所含部件设计与流程

技术领域
:所述包括热水发电和热气发电,如:光热,锅炉,冶炼余热,地热,等。若验证可行,用于家庭,房车船舶,能耗企业,边疆哨所,多机组集群供电,等。
背景技术
::现有火力发电的汽轮机,水力发电,风力发电,地热发电,余热发电,核电,透平膨胀机,与本发动机原理有区别,简而言之:只需参照【太阳能电池板现状】就可确认所述方法值得探索了。最初想采用【汽轮机原理】构建发动机,也思考过【柱塞泵】作为发动机,渐渐将重心转向【叶片泵】作为发动机原理:叶片泵【迫使膨胀做功】特性,是其他气泵不具备的。因丁烷戊烷等气化热=液化热,而气化热约是气化后升温1℃的200倍。即,液化散热所占换热量比例过大,却难以通过膨胀做功释放,用迫使膨胀做功释放,是所述发电的潜在优势。煤电水电核电等【环境成本】,是否被计入每度电5毛钱?若所述批量铸造,随着技术发展,若所述热电转换超过60%,寿命超过20年,那将会向电网供电,全球通用。所述发电原理:将丁烷戊烷(丙烷备用)等与润滑油混合,经一体化注液泵,泵入换热器(达不到高压级别),气化后裹挟润滑油流经并驱动发电泵,冷却液化再循环。发电效率关键:叶片泵的【迫使膨胀做功】。或因过去每家每日没有两吨热水;或因扎堆高精尖;至今未曾听闻所述发电原理的科研结论。所述热发电源于【太阳能取暖+热发电+郊区别墅】项目,曾走访太阳能取暖,并完成两套取暖实验后,诞生热水发电探索激情,所述太阳能取暖中太阳灶会加热2吨水,约含140度电热能,当温度高于60或70℃,若每天太阳灶收集20-60度电热能,此热能闲置,太浪费了。所述方案有失败风险,却值得验证,风险如:叶片伸缩的性能与噪声,耐磨性,漆包线耐腐蚀性,气密性,内耗过大,参数不匹配时是否能被资方支持并坚持下去。技术实现要素::所述部件包括:换热器,一体化注液泵,发电泵,发电机,控制系统,防爆阀,关断阀,等。所述发电方法中,上述部件,除发电机外,均需做创新设计,满足实际需要。发电机选择,首选直接采购,次选定制。当验证所述发电可行,产品升级时,会对发电机原理中的【将线圈和磁体和导磁体设计在定子上】做进一步探索。结合附图说明,介绍
发明内容:图1,是对【用常规叶片泵原理实现所述发电】,暂时拟定的外观设计。图中,左侧是犀形方案,右侧是牛形方案。所有部件均做表面防腐。后续会描述两种选择。图中,换热器功率越大尺寸越大,无法按比例画出,但不影响阅读理解。图中,外壳是铸造保温层,保温层可内置消声器。牛角可考虑变牛耳,采集音频做泄露自检。图中,牛腿造型还需做逼真设计,牛腿中空作为备用走线管。牛眼可用led,即便不太实用。图中有用电机驱动脚轮的变化空间,那或将用于未来野外自动机器人,甚至车辆,若那得以实现,或将牛鼻子做成电源插孔。虽然实用性未必达标,但在设计思考上,却要留出空间。另,图中【一体化注液泵】的注液阀排气阀等,可设在背侧,即,便于维护操作的侧面。图2,所述热发电系统框图说明:实施预案,首选图2中右侧框图,即先做热水发电验证设计:除换热器置于热水箱,除电控系统,其他部件均置于冷水箱中。若验证通过,再尝试左侧框图,即,去掉冷水箱。图2中左侧框图,对应100%热电转换效率,但发电功率未必理想,需要进一步测试。图2中,靠近一体化注液泵的所有阀门壳,与注液泵是一体的。当用【20平米升级后的太阳灶(性价比高)】加热2吨水至80℃(用高温区发电),当用低成本,将四季每晴日收集的20-70度电100%转换,把必将不限于2吨热水。所述发电若成立,热水箱所储热能,冬季会被100%利用,因为冷却换热是在室内完成的。当,所述热水发电验证通过,完善热气发电势在必行。所述热气发电系统,与图2区别在【热源特征】及【换热器构造】。热源特征,举四例说明:1黑色百叶窗顶部。2抛物太阳灶的聚焦区。3锅炉。4车厢集热器,或将箱体设计成太阳能集热器(或可折叠可展开,或竖向通气可拼装扩展面积)。所述热气发电,最高温度或将超过100℃,相关部件参数形状必然要改变。换热器构造:太阳灶焦区,与黑色百叶窗顶部,锅炉,换热器的安装空间不同。图3,【热气发电换热器】,图中换热管1,可选空调中常见铜管,若弯180°后水压爆破安全系数低(可用后续一体化注液泵做水压爆破实验),可改加180°弯头。外表面做发黑工艺或喷黑色涂料或高温漆。有类似暖气片,所述设计因用于热气发电,改进有三:一,承受压力更高。二,表面是黑色。三,因为要承压,图3中换热管1要回避焊接,因此当换热管1装卡换热片2时,将两根冷拔丝4穿过一组换热片2后,再穿套管(或热缩管或垫片)3,再穿下一组换热片,再穿过套管3,即,通过两根被众多套管限定间距的冷拔丝,在换热管上连接加固众多成对换热片。若所述热气发电的温度,不影响热缩管使用寿命,套管3首选热缩管。图4,【热水发电换热器】(图4安装时会上下翻转,见图1。倒过来画容易读懂。)外表面防腐。图中三通3下管口是入口,上管口是排空气阀。出口前一段管略带u形特性(犀形则无需此处u形)。单作用发电泵(见图9)或犀形特征,无需此处【防爆过滤整流器2】。当混合液态发电工质被泵入换热器,被加热气化后,会裹挟润滑油,由高到低,经防爆过滤整流器(主要用于双作用叶片泵的润滑油均分),进入后续所述发电泵中,驱动发电泵旋转。图4,是将所有零部件全部置于热水箱中时,换热器的初拟方案,实际上,当分出冷水箱,出入口位置需调整到最外圈,置于中央不利于安装维护操作。换热器功率:1000w-10kw甚至更多。换热器入口防爆阀装在三通3入口前,出口端再加【过滤整流器】,见图5。图5,【防爆阀】与【防爆过滤整流器】,图5左侧是【防爆阀】,右侧是【防爆过滤整流器】(水平安装角度可调)。防爆阀原理说明:当换热器及所对应管1爆裂,连通大气压,珠粒2将迅速冲过弧形簧片3,抵达防爆阀芯4的右侧通孔前,遏制发电工质泄露速度。整流目的,是使螺旋管中,被不同流速的气流吹动后发生侧旋倾斜的润滑油,恢复水平,使润滑油左右均分,进而使双作用发电泵润滑供给与受力平衡。防爆过滤整流器中的防爆原理同上,因需要整流过滤和润滑油均分,所以,令弧形簧片呈水平倒装,为确保弧片径向水平,减小润滑油面在管中的激流旋转,图中a处外螺纹与防爆阀芯有定位销。若气流经防爆阀中的弧形簧片引发哨音,需要更换簧片的材质。若此处噪声无法解决,可考虑图6.1中的单向防爆阀芯7。系统是全密封循环,所有接口处,都有密封圈5的类似设计。润滑油经滤整流壳6内滤网7左右均分,是为了对称式叶片发电泵的工作平衡。滤网7,维护时可关断图6一体化注液泵中的两个手动关断阀4与10,取出滤网7,清洗油污。但禁用【拆装滤网时所对应螺帽与顶丝】测试防爆阀,压力下拆除螺帽内顶丝不安全。图6,【一体化注液泵】(用于高压要做探伤,此部件创意或许早已出现,但未结合发电),所述发电中,【一体化注液泵】需具备【增压,承压,密封,排油,排气,注液,搅拌,防爆,防倒,扩容,关断】功能,并需做泄露自检,下面分别说明:一体化注液泵,可选择齿轮泵增压,也可选择叶片泵增压。图中选择了齿轮泵。一体化说明:壳体横截面轮廓,可以是多边形或圆形,将注液泵嵌入壳体内腔底部,并加工多个深盲孔用作预置管,外围众多阀门或电控阀或管接口,可通过预置管再加工。图6是结合所述发电,选择【长方体(立放)+内腔盲孔+4个预置管】。一体化设计,理由有二:一,压力设计,需要壳体壁厚管路无薄弱点,阀门与管接口也需压力密封设计。二,高压阀系列较贵。在所述预置管基础上,设计灵活加工简单,性价比最优。俯视图中【油泥区5】可延长系统寿命:对应【齿轮泵上端盖1】的圆形局部切除后生成的空间。该端盖设置4个固定孔,1个驱动轴孔,1个液体输入孔,2个轴承座。图中【齿轮泵输入口2】可攻丝后加一段多孔管并箍几层滤网,即,加高入口高度,使油泥向油泥区沉淀。【电机腔11】,电机固定在内腔顶部,固定方式需根据电机选型因实制宜,电机外端盖,可与壳体上端面密封紧固。电机电线密封在电机外端盖上并引出,密封方法:在端盖下再加一层盖,两盖走线孔错开,两盖之间灌满密封固化胶。所述发电,此处电机功率暂定为60-100瓦,确定电机尺寸后,再确定电机安装方式和密封盖。防倒:首选整体卡箍在周边稳固物体上。钻盲孔攻丝固定带钢防倒,需避开预置管和内腔。扩容说明:所述发电,需要一定量的混合工质,当注液泵内腔容量相对不足时,可通过冷却器(或外加盘管)扩展容积,使一体化注液泵可以连续向换热器中供给。排油说明:b-b剖视图中,【排油口16】连通了【齿轮泵高压腔】与【高压输出预置管】(即俯视图中【出口手动关断防爆阀4】所在预置管),排油口16,用来降低润滑油所占发电工质混合比例。此处排油嘴,可在密封螺堵螺杆段开浅窄槽,旋出一半时,可以缓慢泄露。排气说明:b-b剖视图中【限压限流排气阀8】用来调整丁烷戊烷等所占比例,原理同排油,平时用密封螺堵(见图6.1,标识1)堵死。(排空气见图4说明)。排丁烷等时,通风下,需要点燃(即,此处需做与煤气灶接口设计)。(注:润滑油,比液态丁烷戊烷密度大。气态丁烷戊烷,比空气密度大。)泄露检测:首选在水箱内做气泡声音检测,丁烷浓度检测可能不实用。声音检测,轻微泄露要与音响等声音震动,做频率区分,传感器要安装在喇叭口里(或利用两个牛耳),收集定向音波。声控灯不贵,声控传感器也不会贵。注液说明:因泵壳全密封,用厚有机玻璃做观察窗,适合测定工作压力后的实验观察,不宜民用产品。所以追加【浮子14】,当液位到达,浮子牵动【注入口+珠阀6】中珠粒,堵住注入通道。无需注入时,用密封螺堵堵死【注入口+珠阀6】。搅拌功能:因所述发电工质是混合液体,静止会分层,需要搅拌。只需将金属条片固定在螺杆轴上(两个联轴器之间),拧成螺旋桨,见【搅拌桨15】。手动关断功能:包括【出口手动关断防爆阀4】【回口手动关断防爆阀10】,见图6.1,阀芯设计举例示意。图6.1中,只有密封螺堵1具备彻底关断功能。图6.1中,1,密封螺堵。2,出口手动防爆关断阀芯。3,回口手动防爆关断阀芯。4,普通手动关断阀芯。5,可排出关断阀芯。6,倒置回口手动防爆关断阀芯。7,单向防爆阀芯。8,溢流阀芯。防爆功能:当系统检测到换热器爆裂泄露,或检测到注液泵电机电流突然增大,要立刻停止注液泵供电,或用溢流阀缓冲(见图6.1中,标识8),或用被【防爆缓冲通道7】连通齿轮泵高压输出的【防爆空腔缓冲3】所在预置管内置密封柱塞和压簧做空腔缓冲。簧片防爆有缺陷:当换热管爆裂,关断出入口关断阀后,簧片防爆,是无法自动复位的。此时或仍可正常使用,若不能正常使用,需要放气燃烧,可以考虑用【图6.1中的3】。此处,当一体化注液泵所在水箱温度过低时,腔内气压偏低,换热器爆裂后,或许难以顶起珠粒,所以,此珠粒或许不宜选用钢珠,或需改用铝制锥形片。类似故障保护设计排后,设计首要是验证【能够高效高功率发电】。若不能完成高功率发电,产品关键不过关,安防设计的再完美也没有意义,此时只要有所努力,确保实验安全即可。其他说明:【出口13】(图中位置偏低)接短管,短管另一端含防爆阀,再接换热器输入(图4中三通3)。【联轴器12】接螺杆轴。【齿轮泵或叶片泵17】首选滚针轴承。【珠粒18】的作用同推力轴承。【回口9】接冷却器(若单加盘管扩容,此管口可以调高,否则要调低)。所述【一体化注液泵】,也可作为【可灵活应用的一体化增压泵】,可外接管路增加容量。可用于实验室,可对其他设备做水压爆破检测,预置管上安装压力表,可独立完成压力自检。可做液压驱动。可做多路高压自动供给。因壳体配有多个预置管,可再加工,用作管接口或各种高低压阀门设计,阀芯如管材珠粒弹簧螺杆螺帽都是常见的廉价材料。因压力罐爆炸导致伤亡案例很多,据网上资料,空调用直径9.52的薄壁铜管,水压爆破实验均在10兆帕以上。煤气罐设计压力1.8兆帕,壁厚2.5mm左右。所述系统发电工质可燃易爆,存在磕碰撞伤管路,故需做防爆防倒处理。一体化注液泵,预计水压爆破将超过20兆帕,必然满足中低压设计的安全条件。发电泵说明:(注:后续所述叶片离心力和叶片根腔吸油,表达不精准,但不会有误解。)常规叶片泵,多用于液体增压。用作发电泵的,我没有查到。即,将叶片泵用作发电泵,需要对泵内众多细节,做出新的思考与设计。所述发电泵,采用【单作用叶片泵】【双作用叶片泵】原理,分别命名为【单作用发电泵】【双作用发电泵】,若验证可行或会出现【低速环形叶片式发电泵】。图7:犀形发电泵,部件位置示意图。1,犀形输入。2端盖配流盘。3,发电泵腔。4,中间配流盘。5,发电机腔。6,后端盖。7,电缆管。8,输出。9,可调支架。10,防倒带钢。图7中,可调支架9,可通过弹性阻尼脚轮完成调整和缓冲,防止进动和降噪。牛形与犀形区别:输入位置改变,入口防爆整流与均流零件改变。其他同。图8:【犀形双作用发电泵】三维示意图:图8设计有缺陷:叶片多,内耗大。在此,可以用来说明设计思路:图中两个【转子堵4】与【空心转子2】通过【销键3】连接,是为了试验便于拆装调整。产品化时去掉销键3,用氩弧焊等将转子堵与转子及空心轴焊接为一体。图中两个【调压环11】,通过定位销和螺丝,镜像固定在【端盖配流盘10】【中间配流盘13】上,试验期间,调整调压环增压挡角度,可调整叶片根腔吸油量。图中【犀形泵壳1】通过【密封圈14】,与【端盖配流盘10】【中间配流盘13】构成密封连接。泵壳壳壁开有出入孔:两个入孔是盲孔,四个出孔是通孔(其中两个作为试验品的备用出孔,不用时穿入棒料堵死,产品化时只保留2个)。入孔是深盲孔,与端盖配流盘之间也有密封圈(密封圈内径比入孔孔径略大)。出入孔均做细分,化作众多2mm以下小孔,与叶片输入腔和输出腔连通。将【入孔均流螺旋8】穿入入孔。将【出孔分流棒9】穿入出孔。系统流体路线设计,结合【泵壳端面开槽,泵壳壳壁上出孔内置分流棒,空心轴,配流盘开槽或通孔,或配流盘内嵌凸台分层,】等,可灵活多变。入孔均流目的:使输入腔(对应图9图10的1腔)快速生成完整油膜,使叶片受力均衡。若均流效果差,可令螺距渐变并轴向铣槽或铣扁。若无需均流,去掉均流螺旋。出孔分流目的:使输出的气液,经【端盖配流盘10】,再经【空心轴6】做气液分离,为【空心转子2】补充液体,因润滑油比重略大,旋转时润滑油偏向空心外径,此时混合液经【转子堵4】上的通孔,向转子堵外侧的环槽补充混合液体(此时润滑油比例更多些),作为结合【调压环11】与【叶片根腔】形成的【增压泵】的【输入补给源】。【调压环11】的作用:确保高压腔叶片能顶紧泵壳。双作用发电泵,调压环上有4个档位,在首选试验方案中,会将两个【起始档位】加工在配流盘上。【滤网7】(图中做了立体剖视)会置于【空心转子2】空心中,目的是起到海绵效果,使低速发电时,仍可向调压环上半部分的吸油区补给液体。【挡环5】是为了减少此处流经的液体进入发电机腔。【空心轴6】是为了气液分离并为轴承提供润滑油,轴承外圈外侧可加波形弹垫。【出口12】在中间配流盘下方,在中间配流盘发电机侧钻盲孔(见图9中标识10)连通出口12,沿轴泄露的混合液,及沿空心轴供给发电机腔轴承润滑的混合液,会经盲孔回流。【密封圈槽14】加装密封圈。【组装定位销15】确保配流盘与泵壳位置精度。图8中【调压环调压原理,系统流体路线,叶片驱动力矩的来源】,详见图9与图10描述。【发电泵】是所述【一种发电方法及所含部件设计】的【成败关键】。而关键中的关键,是【所述发电泵的工作原理】及【各细节的设计思想】。当【发电原理】与【各细节设计思想】明确,相关零件的设计绘制会很简单。如:在叶片两端加装珠粒,配流盘上开设珠粒轨道,用珠粒导向强迫叶片伸缩。或在配流盘上固定凸台,用凸台导向,迫使叶片伸出。如:为降低叶片动能内耗,降低叶片重,并确保耐磨性,选用钢铝结合或空心铝合金叶片。下面通过介绍【初步拟定的首选方案】介绍【所述设计思想】,先定义术语,解说简单前提:叶片根腔:叶片伸出与叶片槽之间的腔。叶片腔:两个叶片之间的腔。叶片腔前侧叶片:旋转方向向前,和【叶片前倾角】中的【前】一样。系统低压:指一体化注液泵内的低压,≈冷却器压力,≈发电泵输出压力。系统高压:指一体化注液泵输出压力,≈换热器气化压力,≈发电泵输入压力。调压环对应高低压瞬间切换,调压环高压≥系统高压,调压环低压≤系统低压。图9图10中,0腔是隔断高压输入与低压输出。1腔是高压输入(经泵壳内壁一排小孔进入)。2腔3腔是膨胀做功降温。4腔5腔是迫使膨胀做功继续降温。因润滑油温度补偿,温降不大。6腔7腔(8腔9腔)是低温压缩半液化腔,因润滑油,液化温升不会太高。【系统低压与迫使膨胀腔的超低压】之间压力差,会驱动迫使膨胀区叶片推出。在叶片向外推出时,叶片根腔需要补充满润滑油等,旋转时众多叶片同时伸缩,众多叶片根腔流量存在互补性,且是发电泵输入流量的多倍,对应调压环流槽,要加深加宽。高速旋转弊端多:叶片与泵壳磨损加快;叶片可能难以顶紧泵壳(对泵壳曲线要求苛刻);叶片动能内耗加大。所以,最大转速暂定在每分钟1500转左右。(每分钟1500转或3000转,与发电机极对数和工频50hz关联。每分钟3000转时,叶片加速度与位移,动能变化,壳壁曲线,叶片内耗,磨损速度,综合估算很不理想,见后续计算。)机械设计前,需先测定液态丙烷丁烷戊烷,分别在80℃和30℃时的气压值。将丁烷80℃所测压力作为高压参数设计参照;将30℃时气压值作为系统低压参数设计参照。(丁烷中,混入丙烷和戊烷系列,可以调节系统低压和系统高压。)确认上述高低压后,调压环的起始档位就能计算了:因为不饱和发电状态时,换热器会将发电工质充分气化,此时进入发电泵中,在膨胀腔时,忽略循环液体的二次气化后,满足pv=ct计算前提,假设80℃气压是30℃时气压的n倍,拟定为恒温膨胀(因为有润滑油做温度补偿),确认叶片旋转完成n倍膨胀角度,此角度是起始档位设计参照。见图10-8-9调压档位。经起始档位时,叶片腔膨胀做功结束,进入迫使膨胀做功,叶片腔将低于系统低压,对应叶片腔前侧叶片槽根,经过起始挡,使叶片根腔脱离调压环高压,进入低压吸油区。调压环增压挡位计算与每个叶片的吸油量设定有关,吸油量过大,叶片根腔增压功耗会过多占用发电效率,且增大磨损及摩擦阻力,吸油量过少,叶片在膨胀做功区1-2腔(见图9图10)时,因叶片前倾角与阻力,有难以顶出的风险。图9:犀形单作用发电泵,首次试制方案之一:单作用发电泵,优点:叶片少,内耗小,耐磨。单作用发电泵,缺点:满负荷工作时,转子两端滚柱轴承径向受力较大。因为调压环会套在轴承上,占用了轴承座受力的厚度,所以,单作用发电泵的试验设计,调压环不宜独立制作,需与配流盘一体化加工。若发电验证可行,可将单作用发电泵一分为二,将发电机夹在中间,即有两个中间配流盘。确保同轴精度下,用4个滚柱轴承,分担轴承径向压力。(此时外观设计将脱离图1方案。)即,单作用发电泵,调压环与配流盘一体化加工,不可调整,需要计算位置。调压环起始挡14,略超越【前述计算所得迫使膨胀做功角度】。调压环增压挡17,位于设定的吸油量处。当所述发电可行,若【泵壳内壁1】不耐磨,可将泵壳内壁做成易更换耐磨零件。密封圈槽2,分别在发电泵壳与配流盘上,槽沿轻微导角,装紧后密封圈截面变形充斥在槽内,密封圈多余的体积,充斥在导角处。试验期,可比对密封槽内是否涂柔性胶的密封性能。销键3,用来连接空心转子与转子堵,产品化时,转配空心轴与滤网后,去掉此销键,空心转子与转子堵,用氩弧焊等满焊后,再加工。配流盘输出孔4.1,泵壳上输出孔加分流棒4.2,两者二选一。输出孔靠近末腔8与0腔边界时,意味着更多气态在泵内压缩液化,远离8腔与0腔边界时,泵内液化量变少,剩余气体在冷却器中彻底液化。当输出孔远离边界,接通低压瞬间叶片伸长量较大,阻力矩未必减小。所以首选靠近边界,若测量此处液化温度过高或压力过大,再适当远离边界。图9-4.1-4.2与图10-2.1-2.2角度扩孔调整,关联输出瞬间叶片腔压力与系统低压切换噪声,及泵内液化效果和输出气液温度及驱动合力矩,加工时留下预置孔,可加快试验比对节奏。【配流盘上斜通孔5】连通【配流盘输出孔4.1】或【泵壳上输出孔加分流棒4.2】与配流盘轴承座及空心轴。通孔两端用螺堵堵死,或连接压力表。【限压槽6】宜浅不宜深,令调压环吸油量略大,可令调压环高压区,略高于输入高压值。【定位销7】,单作用叶片泵,转子单向受力较大,所以此定位销加粗。【泵壳上入孔盲孔8】,此处没必要做成通孔。只需连通端盖配流盘的入孔加密封圈即可,即【端盖配流盘犀角输入与泵壳盲孔密封圈11】。【中间配流盘出口9】与【中间配流盘发电机腔回流孔10】连通。【空心转子内滤网12】,是为了携带润滑油,起到海绵作用。使上侧调压环吸油区,有液态供给,无油供给会令叶片根腔压入(貌似吸入)气体,使调压环失效。【空心转子堵外侧环槽13】【空心转子堵环槽上通孔15】【调压环上连通槽16】连通【调压环吸油区】与【空心转子空心】与【空心轴空心】。【调压环起始挡14】与【调压环增压挡17】将360°分成两份,小于180度的区间为调压环吸油区,吸油量是叶片在两个档位的伸缩差,调压环吸油区连通空心轴(见上段描述),进而连通一体化注液泵,即,吸油区压力≈系统低压值。大于180°的区间为增压区,增压区通过【限压槽6】连通高压输入。调压环,调压原理说明:两个调压环镜像固定在两端配流盘上,相对静止。调压环增压挡位置所对应叶片伸长量>起始挡位置叶片伸长量,所以,两个档位构成吸油区间,此区间是迫使膨胀做功区间,叶片腔压力<系统低压,叶片根腔压力≈系统低压,两腔压差形成压油(貌似吸油)。(例:设叶片厚3mm,长100mm,即叶片承压面3cm2,当压差是每平方厘米1公斤时,叶片所受气压差为3公斤力。每分钟1500转时,选择铝叶片时,在叶片前倾角作用下,叶片径向离心力相对压力差很小,需要来自叶片根腔向外的压力推出叶片。)当叶片转过增压挡,叶片根腔液体被压迫,若叶片槽绝对无泄漏,被压迫的液体只能推动相关叶片向外伸出,多余的量(吸油量)向【限压槽6】泄露。而叶片槽必然泄露,叶片槽泄露+限压槽流量,对应叶片根腔形成增压泵功耗,此功耗占用热电转换效率,与吸油量成正比。发电泵,叶片驱动力矩说明:膨胀腔,和迫使膨胀腔,必然是对外输出驱动力。感觉上,迫使膨胀腔,需要膨胀腔驱动。实际上,假设迫使膨胀腔后面的压缩区为真空,那么就不是迫使膨胀,而是膨胀做功了。所以,【迫使膨胀】是相对压缩区的非真空定义的。但,迫使膨胀与压缩,按理想气态方程pv=ct,【膨胀做功】和【压缩所需做功】相互抵消,不存在输出驱动力呀?实则此处pv=ct失效:因为迫使膨胀做功后,叶片腔内气体属于低温低能易液化,迫使膨胀后将立刻进入压缩液化,液化后不再满足理想气态方程前提中的固定量气体。注意:此中压缩液化升温,升温量不大,因为温度起点低,有润滑油温度补偿。而上述,压缩液化升温后却仍是低压。而输入腔却是加热气化后的高压。即,膨胀段的驱动力矩,会大于压缩段的阻力矩。这是我认为能够驱动旋转的关键。而发电效率关键,是内耗,是迫使膨胀做功的量,及确保液化升温不高,即,能否让【液化散热这部分能量】通过【迫使膨胀做功】先做驱动发电?即,所述【迫使膨胀做功】的本质,到底能否成立?当热水温降消耗10度电热能,若转化2度电以上,就意味着【迫使膨胀做功】是成立的。因为1kg丁烷液化热约是气态升温1度的200倍。即,用此原理热发电,液化散热是关键。设从30℃加热到80℃,气态升温所占吸收热能为50/250=20%。即,若液化热不能转化为电能,理想无内耗作用下,热水消耗10度热能,最大只能输出2度电。估算如下:水热容4200,(4200x1000)/(3600x1000)=1.17度电。即,要消耗1.17度电,才能让1吨水温升1度。即,两吨热水消耗10度电热能,温降小于5℃。即,2吨热水在保温层忽略散热状态下,温度从80℃降至75℃时,要释放11.7度电热能。若发电超过20%(即2.34度),迫使膨胀做功发电,就是有效的。而所述发电泵膨胀倍数设计在40倍以上(计算上要追加二次循环气化占用膨胀倍数),膨胀做功对应的热能,会让腔内气体温降超过200或300℃,在二次循环及调压环使叶片槽泄露及补充的润滑油的温度补偿下,假设温降100℃,即从80℃降低至-20℃。而丁烷沸点-0.5℃。正戊烷沸点36℃。上述,在实际上,迫使膨胀做功所抽取的热能中,有部分来自被加热的润滑油。这一部分热电转换,是通过发电工质与润滑油温度补偿联合完成的,不属于换热器中发电工质所吸收热能。当润滑油所占比例为50%,润滑油吸热相对液化热占20%左右。所以,所述一体化注液泵,润滑油比例可调。但润滑油比例过高,一体化增压泵的电机功耗加大。试验期,各种参数调整与测试,要尽量避免疏忽,要记录清晰无误,这会让人疲惫,所以,若首次试验就能突破30%的热电转换效率,才能引起兴奋,确保坚持下去的意志,即首战告捷的重要性。若一开始就一败再败,很容易打垮信心。所以,需要攻坚的意志,需要面对艰难追根求源的敏锐,及变通思路的灵性,所以,欢迎严谨纠错,欢迎专业的建模计算,欢迎集思广益,提出积极建议。润滑油比例,丙烷丁烷戊烷比例后的高低压,调压挡测试与计算,叶片槽间隙,磨损,各参数综合匹配,都影响发电效率,相关建模计算,我有些力不从心。所述发电系统,【流体路线】贯穿说明:流体被【一体化注液泵】泵入换热器加热气化,经犀形犀角或牛肩管(此犀角或牛肩管,就是防爆过滤整流器),经发电泵入孔均流细分,进入所述发电泵1腔随叶片旋转,先膨胀做功,后被迫做功,后压缩液化,经两侧配流盘输出孔或输出通道(或经壳体内壁输出排孔,被输出孔内分流棒分流),被分作两路(双作用发电泵被分作4路),一路进入中间配流盘出口,有至少一半流量会经【端盖配流盘】上轴承座,进入空心轴做气液分离,此时有少量液体经空心转子,经【转子堵】上通孔,经【转子堵】外侧环槽,经调压环,进入叶片根腔再循环。更多流体沿空心轴流向出口,流经中间配流盘时,有少量气液(空心轴内加桨叶可增此流量冷却发电机)沿空心轴经发电机后端盖(见图7-6)轴承座,经发电机腔底,经中间配流盘电机腔回流孔(见图9-10),汇合并流经出口,经冷却器,回到一体化注液泵中。图10:犀形双作用发电泵,首次试制方案之二:所述双作用发电泵,优点:受力均衡。缺点:叶片数较多。按图上标识,说明如下:【1,发电泵壳内壁】若不耐磨,发电可行后,或将独立为易更换耐磨层零件。【2.1,配流盘上输出孔】【2.2,泵壳上输出孔加分流棒】两者二选一。【3,配流盘上斜通孔】连通输出与轴承座空心轴,通孔两端为螺堵或接压力表。【4,定位销】确保装配精度。【5,端盖配流盘上,输入连通盲孔】,此盲孔内加入滤网后,孔端用密封螺堵堵死。作用同【防爆过滤整流器】中的过滤整流分流。【7,空心转子内滤网】置于【6,空心转子】中。【8,调压环起始挡】,试验时,两个起始挡,与配流盘一体加工。【9,调压环增压挡】,产品化时,调压环与配流盘一体加工。【10,中间配流盘出口】,也是发电泵总出口。【11,中间配流盘上,发电机腔回油孔】。【12,中间配流盘上,停转泄油阀】,所述双作用发电泵停止转动后,泵内液体会向泵壳底部积蓄,若不泄出,会导致下次启动时,下侧腔阻力过大。所以,利用此处被迫膨胀区特征(叶片腔<低压),水平设置珠粒,并连通【10,中间配流盘上出口】,使油等自动导出。(图中12下限,要低于壳内壁)。【13,密封圈槽】。【14,空心转子堵外侧通孔环槽】。【15,配流盘上,限压槽】宜浅不宜深。【16,泵壳盲入孔密封圈】。【17,销键】。【18,犀角输入】,犀角内置防爆阀。【19,调压环上固定螺丝沉孔】。所述发电泵,部件原理弊端探讨:1,耐磨性:关键在1腔(1腔决定输入量所对应膨胀倍数),因为限压槽连通了1腔和叶片根腔高压区,使得叶片径向压差微小,即,1腔叶片顶紧泵壳的力较小,且各腔润滑油充足,即,中低速运转时,1腔磨损速度缓慢,输入腔容积精度相对稳定。控制住耐磨性,就控制住了维护成本和产品寿命。2,所述发电泵,存在液态工质循环并二次气化侵占空间,减小【迫使膨胀做功】,进而加大液化散热量,损热电转换效率。遏制预案如:用低速遏制磨损;或用多层空心轴内滤网加强气液分离后甩出的润滑油比例;或让0区前半段转子与壳间隙最小化,后半段间隙渐至0.2左右,此间隙是为了输入畅通;或减小调压挡吸油量,即减小限压槽流量。限压槽影响膨胀倍数,限制调压环高压值,可令0腔1腔壳体磨损最慢。壳壁继续加工增大1腔圆弧外偏角可增大动力矩。叶片腔接通回流时,叶片伸出越大,阻力越大。弊端2中所述,均需实践比对优劣,精益求精,相关变化的各种加工验证,耗时耗力。发电泵入口位置:首选犀形。当加大设计功率,加长发电泵壳时,可能要回到牛形方案。发电泵输入,要确保1腔2腔的高压气密性,此处油膜很关键,所以最初时选择了牛形输入。发电泵出口位置,关联润滑油流向,决定机械细节设计。图9图10两个首选方案,是将出口放在了【中间配流盘】下端面。更早设计思考,是放在牛形入口下方。丁烷的温度与气压物性表:下表来源于某彩图,数据不准,仅供参考。压力单位:公斤每平方厘米。-0.5℃0℃10℃20℃30℃40℃50℃60℃00.30.71.21.82.53.55.5后续建模计算时的参数设定,是根据上表所对应物性曲线做的假设。混合气体物性曲线需自行实验,无法借助相关专业设计手册。发电工质配比:【丙烷,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新戊烷,润滑油,等】的混合比例,关联所述发电原理的系统高压系统低压及发电性能;相关比例调质在电磁场长期作用下,是否存在有机化学反应影响性能稳定;以及润滑油的工作温度,都对应风险。备用方案说明:最初设想是【锥式涡轮或直式涡轮发动机】,后调查汽轮机,思路一致,即,通过压差气流驱动转子,用定子涡轮多次重置气流的动量方向:那是一根带有多个轴键的长轴,轴键对应位置安装驱动涡轮转子,轴键之间是反向涡轮定子,转子定子层层装配,【定子的一体化外圈】与【壳体套筒】通过顶丝固定。汽轮机涡轮原理不具备迫使膨胀做功,在此说明,是希望不被后来的相关专利阻挡。创新思维,有很多出人意料,所以即便原理上认为性能较差,也不敢轻易否定,一切皆有可能,不去想,永远都想不到。关于发电机,现有一种无刷理论,【永磁体+绕组】都在定子上,转子只是导引磁通变化,那或许把磁铁再内嵌到转子上,更有利于发电效率,因为磁场的变化强度被加大了。低速环形叶片式发电泵:先验证所述发电可行,或会再探索环形方案。备用方案中的【珠粒导向】:在叶片根部加装珠粒,在配流盘上加工珠粒轨道。珠粒导向缺陷分析:虽然叶片两侧根和尖都是润滑油充足,但那是椭圆轨道,轨道与珠粒滑动,易磨损破碎,而破碎残渣滑过内部细小的输入输出孔时,易引发卡壳并伤及叶片和输入输出孔,进入到注液泵中,也会导致齿轮啮合故障。即,用珠粒导向时定期维护的要求提高。凸台导向:将椭圆凸台固定在配流盘上,椭圆凸台滑动副导角,此时叶片轮廓成【凸】形,叶片两端凸出部分是梯形导圆角,与凸台导角构成滑动副。椭圆凸台与空心转子端面接触。凸台导向缺陷:1,凸台与叶片相互磨损。2,液态循环二次液化严重。柔性椭圆锥式滑动轴承或滚动轴承:用柔性蝶形弹片层层叠加,寿命未必长。计算说明:所述数学模型关键,是功率计算,温降计算,内耗计算,性价比计算:【叶片内耗】计算:每分钟3000转时,忽略动量守恒动能传递,叶片径向动能对应功率,计算如下:设叶片重50g共36片,设伸缩量12mm,前6mm匀加速,后6mm匀减速。则,s=0.5vt,最大速度v=2s/t=12x50x8/1000=4.8m/s叶片最大径向动能:0.5x50x速度2/1000=0.576j,共计36片,则累计约20.7j。每转经过4次加速4次减速,故再乘8=166j。每秒50转,再乘50,约8.3kw。此处看似功耗很大,却可急剧降低,且内耗生成的热能会通过温度补偿,回归发电效率。因【叶片间动量守恒动能传递】不会理想化,所以此处将是【研发焦点之一】。即,叶片数并非越多越好,叶片重量与厚度及最大转速等都会进入综合考量。如:将最大转速控制在1500转左右,如:空心铝叶片?铁铝搭配,铝与铁热膨胀系数不同,因此导致的间隙会否影响气密性?当单作用叶片泵,叶片为9片,转速减半,上述值将变成500w,质量再减半将变成250w,算上动量守恒动能传递,最大功率输出时叶片内耗或能低于150w。日常家庭用电:照明约几十瓦,同时做饭炒菜约2-4千瓦(直接用热水提前煮饭,所需功率2-3kw),所以理想型产品设计应可以满足【从几十瓦,到5千瓦或10千瓦】的瞬间变换。关于叶片径向加速度与位移:设叶片槽阻力和离心力抵消,设叶片3mm厚,总长10cm,所受压力差为5公斤,则叶片受力为15公斤。设叶片50g,则加速度为15x10/0.05kg=3000。位移=0.5at2=0.5x3000xt2,设位移需6mm,则t2=6/(1000x1500),t=2ms。当每分钟3000转,对应每秒50转,每转20ms。此时1ms转过18度,叶片伸长速度,涉及叶片是否能在每分钟3000转时被压力差推出顶住泵壳。综合降低噪声和磨损,参照上面计算,决定将最大转速设定在1500转左右,首选铝制叶片。【结合能量估算,进一步做设计分析】,如下:1kg工质汽化热约0.1度电,相当于气化升温200度。设1kg工质气化压力1兆帕,气化后为0.036m3,即36l。设最大功率时每秒50转,设每分钟气化1kg,即每分钟流量36l,即每秒流量600ml,即每转12ml。设36个叶片,即第一腔容积需0.33ml。分20个叶片,1腔容积需0.6ml。关于限压槽流量与功耗:当调整【调压环】的吸油量,排油会进入第一腔,此时输入量可以做到减半,那意味着膨胀倍数×2,甚至更多。叶片根腔增压泵功耗解析,以叶片根腔为1腔补充0.2ml计算,当叶片数36,一转要补充7.2ml,每秒50转时,对应360ml。设压差为10公斤,则对应100牛顿x3.6m=360焦耳,即要消耗功率360瓦,此功耗会转换成热能,并因叶片槽泄露进入温度补偿并再次转换成电能。当叶片数为18,1转补充3.6ml,每秒25转时,对应每秒90ml,仍设压力差为10公斤,对应100牛顿x0.9m=90焦耳,即90瓦。即,通过调整调压环角度,增加限压槽润滑油流量,可增加膨胀倍数,对内耗影响不大。温度补偿估算:润滑油与丙烷丁烷等热容接近,设温度为67℃,对应340k,温度减半为170k,对应约-100℃,此时润滑油多会凝固。忽略二次循环及叶片槽泄露润滑油,当液气比例各占一半时,因为润滑油也会被换热器加热,当膨胀做功后,设对应工质理论温降200℃,在温度补偿下,实际温降约100℃(润滑油热容与丙烷丁烷等接近),即67-100=-33℃。【膨胀做功与温降计算】:当低于最大发电功率时,发电泵输入已彻底气化,即在膨胀做功期间,不会继续气化。即,此时的膨胀段,忽略二次气化,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ct成立。按【膨胀做功=热能消耗】计算,pv=ct,膨胀段温度会降低,压力会因温度降低而再次降低,压缩段,温度会升高,压力会因温度升高而再次升高,但,当有温度补偿时,温度变化量较小,假定温度不变,忽略恒压热容与恒容热容的区别,设气体热容c,一个气压为p0,常温一个气压下,1kg气体体积v0。膨胀倍数m,换热器加热后气压为p1,迫使膨胀后为p2。则,p2=p1/m。一公斤高压气体体积变化量为:δv=v0×p0/p2-v0×p0/p1=(m-1)×v0×p0/p1。膨胀做功:w=δv×(p1+p2)/2=【(m-1)×v0×p0/p1】×【p1×(m+1)/2m】≈v0×p0×m/2。即做功量与常温常压下1kg气体体积有关,与膨胀倍数有关,与系统高低压无关。但这样理解就错了,因为同样转速下,高压越低,质量流量越小,功率越小。继续上面计算,设v0=0.3m3,设m=30倍,设热容c=1.7kj/kg.k则,δt=w/c=0.3×0.1兆×15/1.7k=450/1.7≈265℃。此时,气体做功≈汽化热+气化后升温吸收的能量,低温下,不需过多的压缩做功,就可以轻松完成液化了。设1个气压下1kg工质0.3立方米,一小时需蒸30kg工质,即每分钟0.5kg,对应v=0.5x0.3xp0/p高,设p高=10,即1兆帕。则v=0.015立方米=15kml。设每分钟转速1500转,则每转需要带走15k/1500=10ml。设叶片数为18,则每区间带走10/18≈0.55ml,即1腔容积,约0.55ml。实际或需每分钟蒸发1kg,而p高≈8,即1腔容积设在1ml或许相对更实用。加长泵壳,即加大1腔容积和最大功率。发电功率,与热电转换效率不同,如将系统置于热水中无热损,热电转换效率是100%,但发电功率性价比未必高。所述发电系统【控制电路设计概要】说明:见图12,当检测电网电压浮动较大,切换干路电源需控制升压电路,或另做选择。图12,所述发电系统电路框图:是控制系统雏形,有待完善。【自检系统】的每个循环周期,都会扫描一遍所有潜在故障并声光报警,如:不饱和发电状态下,发电机若未因增大注液泵流量而提高发电功率,对应一种报警声音特征及灯亮报警,或用数码管,或用4个led表达14种故障(正常工作时4个led全灭。有报警时,4个led同时亮,再全灭,再亮故障号)。报警特征可以通过三态开关,做三态设置:1,声光报警同时工作。2,只有声音报警。3,只有灯光报警。可燃气体泄漏时,声光同时报警,不受设置约束。系统故障时,不能正常发电,不会启动注液泵。增压泵的pwm可以考虑用定时中断,也可以用其他方案,都是通用电子技术。具体实施方式:1,如果成功,产品化后或会以多套发电系统,在深层地下室中分别以不同的成倍压力,摄像监视做疲劳寿命测试,提前发现问题,提前分析解决。如:将发出的电通过加热器,再次返回热水箱,并令热水时刻保持高温。2,做丁烷戊烷等温度压力测量,及其与漆包线在高温和变化电磁场中的化学测试,磁体温度退磁测试。若存在化学反应等,需要对发电机设计,做深入思考。3,实验平台要求,试验监测与优化设计:试验平台要求;实验场所,通风,防火,防静电,设置安全警示牌,拟定安全条例。设定热水水温与冷水水温标准,设定一体化注液泵供给速度,使每次试验前提一致。更换调压环或发电工质比例时,需明确记录【发电泵编号,调压环参数,发电工质比例,发电功率,1腔输入压力与温度,配流盘输出孔位置,输出管温度】等,并附上试验视频,使试验文件和记录清晰可回溯。即,试制期间,要把试验平台搭建出来,确保每次试验的前提一致。关于安全操作与维护,需验证发电可行后,学习国家相关安全标准,许可后在产品说明中描述。实验期安全,需先完成所述系统的自检功能。3.1,利用配流盘端盖已有通孔,或在端盖配流盘四周端面和外端面对应各腔位置钻孔,密封固定压力表,监视【系统高压,系统低压,迫使膨胀后的超低压】。3.2,利用在局部保温管加温度传感器,测量【输入管输出管温度】及【迫使膨胀腔温度】。3.3,使一体化注液泵中电机,满负荷工作,输出电能为热水箱中加热棒加热。通过监测加热棒电压及电流,测量发电功率。即,通过检测发电功率,比对不同参数设定时的发电功率,并根据试验监测所获测量数据,做综合分析,优化设计。4,发电工质配比,关联系统高压,系统低压,发电性能,发电效率:各混合原料,包括【丙烷,丁烷,戊烷系列,及润滑油系列】。利用【常温下,丙烷压力高于大气压,丁烷比大气压略高,戊烷低于大气压】,调节【系统高压,系统低压】参数。用低温润滑油,或超低温润滑油。润滑油工作温度指标,受制于润滑油温度补偿比例,及迫使膨胀区域的低温值。例:若迫使膨胀后温度低于-80℃,此时超低温润滑油也可能失效,需加大润滑油比例。5,发电泵的工艺关键,是发电泵内壁光滑度与曲线精度,所以在此强调,泵壳内壁有4种工艺选择:1,铣。2,热压穿孔。3,一体化铸造。4,半浇铸,如图11。发电泵壳体壁厚设计,不宜参照煤气罐设计壁厚,因为煤气罐除灌后运输,是静态工作。而发电泵壳,是长期震动疲劳下的壁厚安全设计。相对煤气罐,发电泵内所含可燃物总重,相当于十几个打火机所含丁烷。即,危险性不大。另,家用液化气内含丙烷,丙烷在60℃时压力较高,而所述发电,可能不用丙烷,而是使用在60℃时,压力更低的丁烷和戊烷等混合液。6,排空气:系统初装完毕,注入少量丁烷,5分钟后,打开图1顶部排气阀,5-20秒后关断【出口手动关断阀】,使丁烷沿发电泵继续排除空气。排空气时,禁止点燃:因为内部是混合气体,火焰会向内延伸引发内爆。7,排空气后,注入少量发电工质和润滑油,加入高温热水,启动注液泵,测试高压气密性。附图说明:图1:热水发电系统示意图。图2:所述热发电系统框图说明:注:图2右侧右上角【防爆阀】【润滑油均分】对应的【防爆过滤整流器】,原理上是在热水箱中,但实际会调整到牛肩处或犀角处,即,实际上该环节会包裹保温套,置于冷水箱中。增加冷水箱,是考虑到【或需冷却器,及发电机或需散热】,才可能实现高效高功率发电。图3:热气发电换热器,(冷拔丝4改置在水平对称线上只需穿两根)。数字标识描述如下:1,换热管。2,换热片(半圆弧<180°)。3,套管(或热缩管,或垫片)。4,冷拔丝。图4,热水发电换热器,(也可追加图3中数字标识2所示换热片),数字标识描述如下:1:塔式螺旋管(需加大功率时可做上镜像或下镜像层叠加长)。2,防爆过滤整流器。3,三通。图5,【防爆阀】与【防爆过滤整流器】示意图,数字标识描述如下:1,管。2,珠粒。3,弧形弹片。4,防爆阀芯。5,密封圈。6,过滤整流器壳。7,滤网。图6,【一体化注液泵】示意图,数字标识描述如下:1,齿轮泵上端盖。2,齿轮泵输入口。3,防爆空腔缓冲。4,出口手动关断防爆阀。5,油泥区。6,注入口+珠阀。7,防爆缓冲通道。8,限压限流排气阀。9,回口。10,回口手动关断防爆阀。11,电机腔。12,联轴器。13,出口。14,浮子。15,搅拌桨。16,排油口。17,齿轮泵或叶片泵。18,珠粒。图6.1,【一体化注液泵】预置管再加工,阀芯设计举例示意图,数字标识描述如下:1,密封螺堵。2,出口手动防爆关断阀芯。3,回口手动防爆关断阀芯。4,普通手动关断阀芯。5,可排出关断阀芯。6,倒置回口手动防爆关断阀芯。7,单向防爆阀芯。8,溢流阀芯。图7,犀形发电泵部件,结构示意图,数字标识描述如下:1,犀形输入。2端盖配流盘。3,发电泵腔。4,中间配流盘。5,发电机腔。6,后端盖。7,电缆管。8,输出。9,可调支架。10,防倒带钢。图8:【犀形双作用发电泵】三维示意图,数字标识描述如下:1,犀形泵壳。2,空心转子。3,销键。4,转子堵。5,挡环。6,空心轴。5,滤网。8,入孔均流螺旋。9,出孔分流棒。10,端盖配流盘。11,调压环。12,出口。13,中间配流盘。14,密封圈槽。15,组装定位销。图9:犀形单作用发电泵,首次试制方案拟定,数字标识描述如下:1,泵壳内壁。2,密封圈槽。3,销键。4.1,配流盘输出孔。4.2,泵壳上输出孔加分流棒。(两者二选一)。5,配流盘上斜通孔。6,限压槽。7,定位销。8,泵壳上入孔盲孔。9,中间配流盘出口。10,中间配流盘发电机腔回流孔。11,端盖配流盘犀角输入与泵壳盲孔密封圈。12,空心转子内滤网。13,空心转子堵外侧环槽。14,调压环起始挡。15,空心转子堵环槽上通孔。16,调压环上连通槽。17,调压环增压挡。图10:犀形双作用发电泵,首次试制方案拟定,数字标识描述如下:1,发电泵壳内壁。2.1,配流盘上输出孔。2.2泵壳上输出孔加分流棒。(两者二选一)。3,配流盘上斜通孔。4,定位销。5,端盖配流盘上,输入连通盲孔。6,空心转子。7,空心转子内滤网。8,调压环起始挡。9,调压环增压挡。10,中间配流盘出口。11,中间配流盘上,发电机腔回油孔。12,中间配流盘上,停转泄油阀。13,密封圈槽。14,空心转子堵外侧通孔环槽。15,配流盘上,限压槽。16,泵壳盲入孔密封圈。17,销键。18,犀角输入。19,调压环上固定螺丝沉孔。图11,泵壳加工试验品半浇铸工艺设想图,图中【黄色下端盖】(初绘是彩图)指浇筑底面,做成方型裁板方便,易确保定位精度。图12,所述发电系统电路初步构思框图:说明如下:所述发电关键【低成本下,高效发电】,此处性价比首当其冲,后续蓄电池逆变并网等技术,必然会越来越好,相关技术因涉猎肤浅,所构思的框图还比较粗糙,所以,预计先不与电网关联(即,先隔离并网技术,化繁为简),先确认能够高效发电,在此仅供参考,框图中,采集电网频压,令逆变器输出与电网同步,继电器1吸合并网后,再断开继电器2所连电网,水温不够或手动操作,需要切回电网时,先令继电器2连通电网,再断开所述电源(220伏ac逆变器)。若每天发电量足够,电源切换不会频繁。检测手动开关状态,若无需本系统供电,检测到用电电流时,不会启动注液泵。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