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盖及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24977发布日期:2021-08-20 16:37阅读:63来源:国知局
气缸盖及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缸盖及具有该气缸盖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随着发动机功率及强化系数的提高,使发动机热负荷大幅提高,对气缸盖的冷却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目前,排气门阀座安装在气缸盖的缸盖本体排气入口处,而气缸盖上对应缸盖本体排气入口处却无强制冷却结构,导致排气门阀座经常因高温造成异常磨损甚至烧蚀,气缸盖也因冷却不均产生裂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缸盖,该气缸盖解决了排气门阀座易磨损和烧蚀的问题以及气缸盖因冷却不均而产生裂纹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气缸盖,包括缸盖本体,所述缸盖本体设置有冷却结构,所述冷却结构包括设置在排气道周侧用于给所述排气道冷却降温的缸盖本体冷却腔,所述缸盖本体冷却腔包括相连通的下冷却腔和上冷却腔,所述下冷却腔连通有第一冷却液入口,所述上冷却腔连通有冷却液出口;所述缸盖本体设置有与所述排气道相连通的第一缸盖本体排气入口和第二缸盖本体排气入口,所述冷却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缸盖本体排气入口周侧的第一冷却通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缸盖本体排气入口周侧的第二冷却通道,所述第一冷却通道和所述第二冷却通道分别与所述下冷却腔相连通,且所述第一冷却通道连通有第二冷却液入口,所述第二冷却通道连通有第三冷却液入口。

其中,所述缸盖本体上设置有与进气道相连通的第一缸盖本体进气出口和第二缸盖本体进气出口,所述第一缸盖本体进气出口与所述第二缸盖本体进气出口之间为第一鼻梁区,所述第二缸盖本体进气出口与所述第一缸盖本体排气入口之间为第二鼻梁区,所述第一缸盖本体排气入口与所述第二缸盖本体排气入口之间为第三鼻梁区,所述第二缸盖本体排气入口与所述第一缸盖本体进气出口之间为第四鼻梁区。

其中,所述冷却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喷油器衬套周侧的第三冷却通道,用于对所述第一鼻梁区进行冷却降温的第四冷却通道,用于对所述第二鼻梁区进行冷却降温的第五冷却通道,用于对所述第三鼻梁区进行冷却降温的第六冷却通道,和用于对所述第四鼻梁区进行冷却降温的第七冷却通道,所述第三冷却通道与所述上冷却腔相连通,所述第四冷却通道、所述第五冷却通道、所述第六冷却通道和所述第七冷却通道分别与所述第三冷却通道和所述下冷却腔相连通。

其中,所述气缸盖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缸盖本体上的进排气连接座,所述进排气连接座上设置有连接座进气道和连接座排气道,所述连接座进气道与所述进气道的缸盖本体进气入口相连通,所述连接座排气道与所述排气道的缸盖本体排气出口相连通。

其中,所述进排气连接座设置有用于对所述连接座排气道进行冷却降温的连接座冷却腔,所述连接座冷却腔分别与所述上冷却腔和所述冷却液出口相连通。

其中,所述进排气连接座上设置有回水管,所述冷却液出口与所述回水管相连通。

其中,所述第一缸盖本体进气出口和所述第二缸盖本体进气出口的内壁上均凸出设置有用于安装进气门阀座的安装台,所述安装台上设置有便于拆卸所述进气门阀座的拆卸结构。

其中,所述拆卸结构包括多个拆卸槽,各所述拆卸槽沿相应的所述安装台的周向均布。

其中,每个所述安装台上设置有三个所述拆卸槽。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缸盖,通过在第一缸盖本体排气入口周侧设置第一冷却通道,且第一冷却通道连通有第二冷却液入口,在第二缸盖本体排气入口周侧设置第二冷却通道,且第二冷却通道连通有第三冷却液入口,并将第一冷却通道和第二冷却通道分别与下冷却腔相连通,因此,在发动机工作时,会对第一缸盖本体排气入口处和第二缸盖本体排气入口处进行强制冷却,进而降低安装在第一缸盖本体排气入口处和第二缸盖本体排气入口处的排气门阀座的热负荷,避免其因高温而造成异常磨损甚至烧蚀,同时使得整个气缸盖冷却均衡,避免产生裂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气缸盖解决了排气门阀座易磨损和烧蚀的问题以及气缸盖因冷却不均而产生裂纹的问题,提高了气缸盖的耐久可靠性,延长了气缸盖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该发动机解决了排气门阀座易磨损和烧蚀的问题以及气缸盖因冷却不均而产生裂纹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发动机,具有第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气缸盖。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发动机由于具有第一个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气缸盖,因此,解决了排气门阀座易磨损和烧蚀的问题以及气缸盖因冷却不均而产生裂纹的问题,提高了发动机的耐久可靠性,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气缸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剖视图;

图3是图1的俯视图;

图4是图3中a-a的剖视图;

图5是图1中进排气连接块的剖视图;

图6是图1中缸盖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缸盖本体,101-下冷却腔,102-上冷却腔,103-第一冷却液入口,104-第一缸盖本体排气入口,105-第二缸盖本体排气入口,106-第一冷却通道,107-第二冷却通道,108-第二冷却液入口,109-第三冷却液入口,110-第一缸盖本体进气出口,111-第二缸盖本体进气出口,112-第三冷却通道,113-第四冷却通道,114-第五冷却通道,115-第六冷却通道,116-第七冷却通道,117-缸盖本体进气入口,118-缸盖本体排气出口,119-安装台,120-拆卸槽,20-进排气连接座,201-冷却液出口,202-连接座进气道,203-连接座排气道,204-连接座冷却腔,40-喷油器衬套,50-回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6共同所示,发动机,包括气缸盖,气缸盖包括缸盖本体10,缸盖本体10设置有冷却结构,冷却结构包括设置在排气道周侧用于给排气道冷却降温的缸盖本体冷却腔,缸盖本体冷却腔包括相连通的下冷却腔101和上冷却腔102,下冷却腔101连通有第一冷却液入口103,上冷却腔102连通有冷却液出口201;缸盖本体10上设置有与排气道相连通的第一缸盖本体排气入口104和第二缸盖本体排气入口105,冷却结构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缸盖本体排气入口104周侧的第一冷却通道106,和设置在第二缸盖本体排气入口105周侧的第二冷却通道107,第一冷却通道106和第二冷却通道107分别与下冷却腔101相连通,且第一冷却通道106连通有第二冷却液入口108,第二冷却通道107连通有第三冷却液入口109。

采用上述结构,会对第一缸盖本体排气入口104处和第二缸盖本体排气入口105处进行强制冷却,进而降低安装在第一缸盖本体排气入口104处和第二缸盖本体排气入口105处的排气门阀座的热负荷,避免其因高温而造成异常磨损甚至烧蚀,同时使得气缸盖冷却均衡,避免产生裂纹。

本实施例中,缸盖本体10上设置有与进气道相连通的第一缸盖本体进气出口110和第二缸盖本体进气出口111,第一缸盖本体进气出口110与第二缸盖本体进气出口111之间为第一鼻梁区,第二缸盖本体进气出口111与第一缸盖本体排气入口104之间为第二鼻梁区,第一缸盖本体排气入口104与第二缸盖本体排气入口105之间为第三鼻梁区,第二缸盖本体排气入口105与第一缸盖本体进气出口110之间为第四鼻梁区。

冷却结构还包括设置在喷油器衬套40周侧的第三冷却通道112,用于对第一鼻梁区进行冷却降温的第四冷却通道113,用于对第二鼻梁区进行冷却降温的第五冷却通道114,用于对第三鼻梁区进行冷却降温的第六冷却通道115,和用于述第四鼻梁区进行冷却降温的第七冷却通道116,第三冷却通道112与上冷却腔102相连通,第四冷却通道113、第五冷却通道114、第六冷却通道115和第七冷却通道116分别与第三冷却通道112和下冷却腔101相连通。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使气缸盖内的冷却液全部强制经过第三冷却通道112,加强对喷油器衬套40的冷却,提高喷油器的喷油效率。

本实施例中的气缸盖还包括设置在缸盖本体10上的进排气连接座20,进排气连接座20上设置有连接座进气道202和连接座排气道203,连接座进气道202与缸盖本体10的进气道的缸盖本体进气入口117相连通,连接座排气道203与缸盖本体10的排气道的缸盖本体排气出口118相连通。

进排气连接座20设置有用于对连接座排气道203进行冷却降温的连接座冷却腔204,连接座冷却腔204分别与上冷却腔102和冷却液出口201相连通。

本实施例中,进排气连接座20上设置有回水管50,冷却液出口201与回水管50相连通,为了提高回水管50与进排气连接座20的连接强度,本实施例中将回水管50与进排气连接座20通过铸造工艺铸造为一体。

采用上述结构,能够对由排气道排出的油气进一步进行冷却降温,提高与进排气连接座20相连接的排气管的耐久可靠性。

本实施例中,第一缸盖本体进气出口110和第二缸盖本体进气出口111的内壁上均凸出设置有用于安装进气门阀座(图中未示出)的安装台119,安装台119上设置有便于拆卸进气门阀座的拆卸结构。

其中,拆卸结构包括多个拆卸槽120,各拆卸槽120沿相应的安装台119的周向均布。

本实施例中每个安装台119上分别设置有三个拆卸槽120,实际应用中,不限定拆卸槽120的数量。

本实施例中的发动机,在发动机工作时,会对第一缸盖本体排气入口104处和第二缸盖本体排气入口105处进行强制冷却,进而降低安装在第一缸盖本体排气入口104处和第二缸盖本体排气入口105处的排气门阀座的热负荷,避免其因高温而造成异常磨损甚至烧蚀,同时使得气缸盖冷却均衡,避免产生裂纹。

由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实用新型气缸盖及发动机解决了排气门阀座易磨损和烧蚀的问题以及气缸盖因冷却不均而产生裂纹的问题,提高了发动机的耐久可靠性,延长了发动机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