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尿素加注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40798发布日期:2021-10-30 00:34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车用尿素加注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尾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用尿素加注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内排放法规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很多重型发动机厂商采用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的尾气处理技术。车用尿素是一种使用在scr技术中,用来减少柴油车尾气中氮氧化物污染的液体,其组成成分为32.5%的高纯尿素和67.5%的去离子水。在工作时scr将尿素溶液喷射到排气管中,尿素溶液由于高温分解为氨和二氧化碳,氨又在催化剂的作用下,与氮氧化合物发生还原反应,将其还原成氮气和水,从而达到降低氮氧化合物排放的目的。
3.目前车辆加注尿素的常见方式有:桶装加注、移动尿素加注机方式以及固定尿素加注方式。桶装尿素加注是最传统的方式,其成本高,费时费力,且尿素桶的回收重复利用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影响车用尿素的质量。而目前市场上的尿素加注机,通常只有加注功能,没有配制功能,所加注的尿素溶液都是由工厂预先生产调配好并配送至各加注点使用。因此目前的尿素加注机自动化程度低,人工成本高,严重影响了加注机的使用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4.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车用尿素加注机不能自动配制尿素溶液的问题,提供一种车用尿素加注系统,所述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能够实现车用尿素溶液的自动配制,且该系统的集成化程度高,结构紧凑,体积小,能够节约人力操作成本和设备的制造成本。
5.一种车用尿素加注系统,包括:储水容器,所述储水容器设有储水腔体,所述储水容器上设有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所述第一进液口用于与液源连通,所述储水腔体与所述第一进液口以及所述第一出液口连通;混合容器,所述混合容器设有混合腔体,所述混合容器上还设有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所述混合腔体与所述第二进液口以及所述第二出液口连通,所述混合容器还包括第三进液口,所述第三进液口与所述混合腔体连通;供液系统,所述供液系统包括第一供液系统,所述第一供液系统用于将储水腔体内的液体输入所述混合腔体内;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供液系统连接。
6.上述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包括储水容器和混合容器,储水容器和混合容器通过第一供液系统连通。其中,储水容器用于对配液用水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后的配液用水进行存储,混合容器用于尿素溶液的配制。储水容器包括第一进液口和第一出液口,第一进液口用于将配液用水输入至储水腔体中,第一出液口用于将配液用水通过第一供液系统输出至混合容器的混合腔体内。混合容器包括第二进液口和第二出液口,第二进液口通过第一供液系统与所述第一出液口连接,用于将配液用水通过第二进液口进入混合腔体内。第二出液口用于将混合后达到浓度标准的尿素溶液输出混合腔体外。所述混合容器还包括第三进液口,所述第三进液口与混合腔体连通,所述第三进液口用于将外界的尿素物质输送至所述混合腔体内。上述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与所述供液系统连接,以控制所述供液系统内的液源在管路内的流动与断开,从而实现尿素溶液的自动配
制,提高所述车用尿素加注系统中尿素生产的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节约尿素溶液的生产成本。另外,上述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将储水容器和混合容器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体的设备,可以有效减少车用尿素加注系统的体积,能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7.可选地,所述第一供液系统上设有第一流量计,所述第一流量计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通过在所述第一供液系统上设置第一流量计,可以进一步控制和有效调整第二进液口的液体流速,从而提高上述车用尿素加注系统液体配制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用尿素加注系统的所述第一供液系统包括第一管路,所述第一出液口通过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进液口连通。
9.基于所述储水腔体的液面高于所述混合腔体的液面,所述第一供液系统还包括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基于所述储水腔体的液面低于所述混合腔体的液面,或所述储水腔体的液面与所述混合腔体的液面持平时,所述第一供液系统还包括第一阀体和第一泵体,所述第一阀体和所述第一泵体均设置在所述第一管路上。当所述储水腔体的液面高于所述混合腔体的液面时,储水腔体的液面与混合腔体液面之间形成高度差,在重力势能的作用下,储水腔体内的液体能自动流向所述混合腔体,此时在所述第一供液系统的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第一阀体,所述第一阀体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路中液体的流动或断开。当所述储水腔体的液面低于所述混合腔体的液面,或储水腔体的液面与所述混合腔体的液面持平时,所述第一供液系统的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第一阀体和第一泵体,所述第一泵体用于为储水腔体内的液体定向流动至混合腔体提供动力,而第一阀体用于控制所述第一管路中液体的流动或断开。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还包括储液容器,所述储液容器包括储液腔体,所述储液容器上设有第四进液口和第三出液口,所述第四进液口和所述第三出液口与所述储液腔体连通,所述供液系统还包括第二供液系统和第三供液系统,所述第三供液系统包括第三管路和第三泵体,所述第三泵体设置在所述第三管路上,所述第四进液口通过所述第二供液系统与所述第二出液口连通,所述第三出液口通过所述第三管路与外部设备连接。
11.上述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还设置了储液容器,储液容器用于存储配制后的尿素溶液,在混合容器中配制完毕的尿素溶液通过所述第二供液系统输出至所述储液容器中储存,从而使所述混合容器与所述储液容器的功能进一步划分,有利于尿素溶液浓度的精确控制,还可以进一步增加了尿素溶液配制的容量。除此之外,在储液容器上还设有第三供液系统,所述第三供液系统用于将储液容器内的车用尿素溶液输出至外部设备使用,在所述的第三供液系统上通过设置所述第三泵体,有利于储液容器内的车用尿素溶液的定向输出,防止倒流而污染了储液容器中的车用尿素溶液。
12.可选地,所述第三供液系统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计,所述第二流量计与所述控制系统连接,所述第二流量计的设置有利于统计计算车用尿素溶液的加注量,提高了设备的精密性和车用尿素添加量的准确性。
13.可选地,第三管路上的第三泵体为耐酸泵,可以有效防止泵体被车用尿素溶液的侵蚀,提高了车用尿素加注系统的使用寿命。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车用尿素加注系统的所述第二供液系统包括第二管路,所述第四进液口通过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第二出液口连通;基于所述混合腔体的液面
高于所述储液腔体的液面时,所述第二供液系统还包括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基于所述混合腔体的液面低于所述储液腔体的液面,或所述混合腔体的液面等于所述储液腔体的液面时,所述第二供液系统还包括第二阀体和第二泵体,所述第二阀体和所述第二泵体设置在所述第二管路上。
1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混合容器和所述储液容器通过所述第二供液系统连通。当所述混合腔体的液面高于所述储液腔体的液面时,混合腔体的液面与储液腔体液面之间形成高度差,在重力势能的作用下,混合腔体内的液体能自动流向所述储液腔体,此时在所述第二供液系统的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第二阀体,所述第二阀体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路中液体的流动或断开。当所述混合腔体的液面低于所述储液腔体的液面,或混合腔体的液面与所述储液腔体的液面持平时,所述第二供液系统的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第二阀体和第二泵体,所述第二泵体用于为混合腔体内的液体定向流动至储液腔体提供动力,而第二阀体用于控制所述第二管路中液体的流动或断开。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还包括水位传感器组件,所述水位传感器组件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水位传感器组件设置于所述储水容器上,且位于所述储水腔体内。通过在储水容器中设置水位传感器组件,可以通过水位传感器组件实时监控储水容器的水位变化情况,从而将信息反馈至控制系统上,由控制系统判断是否需要补充进水,以实现储水容器进出水的精确控制。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的所述水位传感器组件设置于所述混合容器上,且位于所述混合腔体内,所述水位传感器组件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通过在混合容器内设置水位传感器组件,可以有效监控混合容器中溶液的配制情况,实时控制储水容器第一出液口的打开或关闭,防止混合容器中的溶液溢出。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的所述水位传感器组件设置于所述储液容器上,且位于所述储液腔体内,所述水位传感器组件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上述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通过在储液容器上设置水位传感器组件,可以实时监控储液容器中的尿素溶液存储情况,可以及时提示储水容器和混合容器启动或停止工作,实现尿素配制的自动化控制。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基于所述水位传感器组件设置于所述储水容器上时,所述水位传感器组件包括第一水位传感器和第二水位传感器,所述第一水位传感器设置于靠近所述储水容器底壁的其中一端,所述第二水位传感器设置于靠近所述储水容器顶盖的其中一端。此时第一水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储水容器内的低水位情况,在储水容器的水位过低时可以提示补水,防止出现缺水情况;而第二水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储水容器内的高水位情况,防止所述储水容器中的水位过高而使水往外溢,影响设备的安全性。
20.当基于所述水位传感器组件设置于所述混合容器上时,所述水位传感器组件还包括第三水位传感器和第四水位传感器,所述第三水位传感器设置于靠近所述混合容器底壁的其中一端,所述第四水位传感器设置于靠近所述混合容器顶盖的其中一端。此时第三水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混合容器内的低液位情况,提示需要及时进行尿素溶液的配制,防止出现缺液的情况,从而提高车用尿素加注系统的使用可靠性;而第四水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混合容器内的高液位情况,防止所述混合容器中的水位过高而使尿素液体往外溢
出,影响设备的安全性和使用卫生。
21.当基于所述水位传感器组件设置于所述储液容器上时,所述水位传感器组件还包括第五水位传感器和第六水位传感器,所述第五水位传感器设置于靠近所述储液容器底壁的其中一端,所述第六水位传感器设置于靠近所述储液容器顶盖的其中一端。此时第五水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储液容器内的低液位情况,提示需要及时进行尿素溶液的配制,防止出现缺液的情况,从而提高车用尿素加注系统的使用可靠性;而第六水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储液容器内的高液位情况,防止所述储液容器中的水位过高而使尿素液体往外溢出,影响设备的安全性和使用卫生。
2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水容器内设有加热系统,所述加热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储水容器的所述储水腔体内,所述加热系统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通过在所述储水容器中设置加热系统,加热系统用于提高储水容器的水温,有效促进尿素的溶解和混合,提高车用尿素溶液的配制效率。而加热系统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储水腔体内,可以实时监测储水容器内的水温,温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能够及时调整水温,防止所述储水容器中的水温过高而产生安全隐患,或水温过低影响车用尿素溶液的配制效率。
2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混合腔体上还设有密度计,所述密度计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通过在混合腔体上设置密度计,密度计用于检测所配制的尿素溶液的浓度,以精确控制所述储水容器在所述混合容器中的加水量,提高自动化控制的准确性。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供液系统在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四进液口之间依次设有所述第二泵体和所述第二阀体;所述车用尿素加注系统还包括第四供液系统,所述第四供液系统包括第四管路和第三阀体,所述混合容器还包括第五进液口,所述第五进液口与所述混合腔体连通,所述第四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五进液口连接,所述第四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管路连通,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二泵体和所述第二阀体之间。
25.上述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中,所述第二供液系统在第二出液口和第四进液口之间依次设有第二泵体和第二阀体,所述第二泵体的设置为所述混合容器内液体的输出提供动力。所述车用尿素加注系统还包括第四供液系统,所述第四供液系统还包括第四管路,第四管路通过一端与混合容器上的第五进液口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管路连通,可以实现混合腔体内的溶液在混合容器中进行循环流动,有利于溶液的自动混合,保证尿素溶液配制的均匀性,还能节省了搅拌装置的设置,从而节约了设备制造的成本,减轻了设备清洁的难度。同时,通过在所述第二供液系统上设置第二阀体,在所述第四管路上设置第三阀体,从而控制混合容器内液体的流动方向。当所述混合容器内的车用尿素溶液的浓度达到标准要求时,所述第二阀体开启同时关闭所述第三阀体,所述车用尿素溶液可通过所述第二管路流向所述储液容器。当所述混合容器内的车用尿素溶液的浓度没有达到标准要求时,所述第二阀体关闭且同时开启所述第三阀体,所述混合容器内的车用尿素溶液经由所述第四管路在混合容器实现内循环混合。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包括第一过滤系统,所述第一过滤系统设置于所述第二管路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出液口与所述第二泵体之间。上述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通过设置第一过滤系统,可以过滤混合容器中所配制的尿素溶液中的杂质,
提高溶液的洁净度,从而提高了车用尿素溶液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27.上述任一一个实施例中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还包括第五供液系统,所述第五供液系统包括第五管路,所述第五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储水容器的所述第一进液口连接,所述第五管路的另一端与外部液源连接。
28.在上述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中,还包括第五供液系统,所述第五供液系统包括第五管路,所述第五管路一端与外部液源连接,可以将外部液源的水通过第一进液口直接引入储水容器中,从而避免了加水的人工操作,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尿素溶液配制的自动化。
2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还包括第二过滤系统,所述第二过滤系统包括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和第三过滤器,所述第五供液系统还包括第四阀体和第四泵体,所述第一过滤器、所述第四阀体和所述第四泵体、所述第二过滤器和所述第三过滤器依次设置在所述第五管路上,所述第三过滤器位于靠近所述第一进液口的一端。上述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中,通过设置第二过滤系统,可以对外部液源的水进行过滤处理,使车用尿素溶液配制水的洁净度和微生物指标符合标准要求,从而提高车用尿素溶液的配制质量。此外,第五供液系统还包括第四阀体和第四泵体,第四阀体的设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五管路中液体的流动。而通过在第五管路上设置第四泵体,可以加速外部液源在管体内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储水容器的进液速度,以提高配制效率。
30.所述第二过滤系统包括第一过滤器、第二过滤器和第三过滤器,通过设置不同的过滤器,可以实现对外部液源的流动水进行不同级别的处理,特别是第一过滤器为初效过滤器,可以首先将外部液源中较大体积的颗粒进行过滤处理,从而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第二过滤器和第三过滤器的水处理压力,提高了所述第二过滤器和第三过滤器的使用寿命,节约了车用尿素溶液的生产成本。
31.可选地,所述第一过滤器为pp棉过滤器,可以过滤水中的铁锈、泥沙、悬浮物等固体。
32.可选地,所述第二过滤器为碳棒过滤器,碳棒过滤器吸附能力强,可有效降低水的浊度。
33.可选地,所述第三过滤器为膜过滤器,如ro过滤器,可以过滤去除水中微生物。
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的所述储水容器上还设有第四出液口;所述供液系统还包括第六供液系统,所述第六供液系统还包括第六管路和第五阀体,所述第五阀体设置在所述第六管路上,所述第六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四出液口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五管路连通,所述第六管路与所述第五管路的连接处位于所述第四阀体和所述第四泵体之间;所述储水容器还包括水质检测传感器,所述水质检测传感器位于所述储水腔体内,所述水质检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系统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所述第五阀体、所述第四阀体以及所述第四泵体电连接。
35.上述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所述储水腔体内设置水质检测传感器,用于检测储水容器内的水质质量,当所述储水容器内的配制用水的质量变差达不到配制要求时,所述水质检测传感器向所述控制系统发出反馈信号,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第五阀体打开所述第六供液系统,所述储水容器内的水通过所述第六管路流向所述第二过滤系统,并通过第二过滤系统中的第二过滤器和第三过滤器对第六管路中的水进行过滤处理,从而进一步净化
储水容器内的配制用水。
3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还包括第七供液系统,所述第七供液系统还包括第七管路,所述第七管路的一端与所述第三过滤器连接,所述第七管路的另一端与外界排水口连接。
37.通过设置第七管路,在对车用尿素加注系统进行管路系统的清洗时,方便废液的自动排出,提高效率。
附图说明
38.图1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车用尿素加注系统结构图;
39.图2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车用尿素加注系统结构图;
40.图3为本发明其中一个实施例所述车用尿素加注系统结构图。
41.1储水容器;11储水腔体;12第一进液口;13第一出液口;14第四出液口;
42.2混合容器;21混合腔体;22第二进液口;23第二出液口;24第三进液口;25第五进液口;
43.3供液系统;31第一供液系统;311第一管路;312第一阀体;313第一泵体;32第二供液系统;321第二管路;322第二阀体;323第二泵体;33第三供液系统;331第三管路;332第三泵体;34第四供液系统;341第四管路;342第三阀体;35第五供液系统;351第五管路;352第四阀体;353第四泵体;36第六供液系统;361第六管路;362第五阀体;37第七供液系统;371第七管路;372第六阀体;
44.5储液容器;51储液腔体;52第四进液口;53第三出液口;
45.6水位传感器组件;61第一水位传感器;62第二水位传感器;63第三水位传感器;64第四水位传感器;65第五水位传感器;66第六水位传感器;
46.7加热系统;
47.8密度计;
48.91第一过滤系统;92第二过滤系统;921第一过滤器;922第二过滤器;923第三过滤器;
49.10水质检测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50.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51.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52.下面参照附图描述本发明一些实施例所述车用尿素加注系统。
53.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用尿素加注系统,包括:
54.储水容器1,储水容器1设有储水腔体11,储水容器1上设有第一进液口12和第一出液口13,第一进液口12用于与液源连通,储水腔体11与第一进液口12以及第一出液口13连
通;混合容器2,混合容器2设有混合腔体21,混合容器2上设有第二进液口22和第二出液口23,混合腔体21与第二进液口22以及第二出液口23连通,混合容器2还包括第三进液口24,第三进液口24与混合腔体21连通,第三进液口24用于输入外部尿素物质;供液系统3,供液系统3包括第一供液系统31,第一供液系统31用于将储水腔体11内的液体输入混合腔体21内;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供液系统3连接。
55.上述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包括储水容器1和混合容器2,储水容器1和混合容器2通过第一供液系统31连通。其中,储水容器1用于对配液用水进行处理,并对处理后的配液用水进行存储,混合容器2用于尿素溶液的配制。储水容器1包括第一进液口12和第一出液口13,第一进液口12用于将配液用水输入至储水腔体11中,第一出液口13用于将配液用水通过第一供液系统31输出至混合容器2的混合腔体21内。混合容器2包括第二进液口22和第二出液口23,第二进液口23通过第一供液系统31与第一出液口13连接,用于将配液用水通过第二进液口22进入混合腔体21内。第二出液口23用于将混合后达到浓度标准的尿素溶液输出混合腔体21外。混合容器2还包括第三进液口24,第三进液口24与混合腔体21连通,第三进液口24用于将外界的尿素物质输送至所述混合腔体21内。上述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供液系统3连接,以控制供液系统3内的液源在管路内的流动与断开,从而实现尿素溶液的自动配制,提高车用尿素加注系统中尿素生产的效率,降低劳动强度,节约尿素溶液的生产成本。另外,上述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将储水容器1和混合容器2集成在一起形成一体的设备,可以有效减少车用尿素加注系统的体积,能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
56.可选地,第一供液系统31上设有第一流量计,第一流量计与控制系统连接。通过在第一供液系统31上设置第一流量计,可以进一步控制和有效调整第二进液口的液体流速,从而提高上述车用尿素加注系统液体配制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57.如图1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本实施例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中,第一供液系统31包括第一管路311,第一出液口13通过第一管路311与第二进液口22连通;基于储水腔体11的液面高于混合腔体21的液面,第一供液系统31还包括第一阀体312,第一阀体312设置在第一管路311上。当储水腔体11的液面高于混合腔体21的液面时,储水腔体11的液面与混合腔体21液面之间形成高度差,在重力势能的作用下,储水腔体11内的液体能自动流向混合腔体21,此时在第一供液系统31的第一管路311上设置第一阀体312,第一阀体312用于控制第一管路311中液体的流动或断开。
58.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中,第一供液系统31包括第一管路311,第一出液口13通过第一管路311与第二进液口22连通;基于储水腔体11的液面低于混合腔体21的液面,或储水腔体11的液面与混合腔体21的液面持平,第一供液系统31还包括第一阀体312和第一泵体313,第一阀体312和第一泵体313均设置在第一管路311上。当储水腔体11的液面低于混合腔体21的液面,或储水腔体11的液面与混合腔体21的液面持平时,第一供液系统31的第一管路311上设置第一阀体312和第一泵体313,第一泵体313用于为储水腔体11内的液体定向流动至混合腔体21提供动力,而第一阀体312用于控制第一管路311中液体的流动或断开。
59.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还包括储液容器5,储液容器5设有储液腔体51,储液容器5上设有第四进液口52和第三出液口53,第四进液口52和第三出
液口53与储液腔体51连通,供液系统3还包括第二供液系统32和第三供液系统33,第三供液系统33包括第三管路331和第三泵体332,第三泵体332设置在第三管路331上,第四进液口52通过第二供液系统32与第二出液口23连通,第三出液口53通过第三管路331与外部设备连接。
60.上述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还设置了储液容器5,储液容器5用于存储配制后的车用尿素溶液,在混合容器2中配制完毕的车用尿素溶液通过第二供液系统32输出至储液容器5中储存,从而使混合容器2与储液容器5的功能进一步划分,有利于车用尿素溶液浓度的精确控制,还可以进一步增加车用尿素溶液配制的容量。除此之外,在储液容器5上还设有第三供液系统33,第三供液系统33用于将储液容器5内的车用尿素溶液输出至外部设备使用,在第三供液系统33上通过设置第三泵体332,有利于储液容器5内的车用尿素溶液的定向输出,防止倒流而污染了储液容器5中的车用尿素溶液。
61.可选地,第三供液系统33上设置有第二流量计,第二流量计与控制系统连接,第二流量计的设置有利于统计计算车用尿素溶液的加注量,提高了设备的精密性和车用尿素添加量的准确性。
62.可选地,第三管路331上的第三泵体332为耐酸泵,可以有效防止泵体被车用尿素溶液的侵蚀,提高了车用尿素加注系统的使用寿命。
63.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车用尿素加注系统的第二供液系统32包括第二管路321,第四进液口52通过第二管路321与第二出液口23连通;基于混合腔体21的液面高于储液腔体51的液面,第二供液系统32还包括第二阀体322,第二阀体322设置在第二管路321上。当混合腔体21的液面高于储液腔体51的液面时,混合腔体21的液面与储液腔体51液面之间形成高度差,在重力势能的作用下,混合腔体21内的液体能自动流向储液腔体51,此时在第二供液系统32的第二管路321上设置第二阀体322,第二阀体322用于控制第二管路321中液体的流动或断开。
6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车用尿素加注系统的第二供液系统32包括第二管路321,第四进液口52通过第二管路321与第二出液口23连通;基于混合腔体21的液面低于储液腔体51的液面,或混合腔体21的液面等于储液腔体51的液面,第二供液系统32还包括第二阀体322和第二泵体323,第二阀体322和第二泵体323设置在第二管路321上。当混合腔体21的液面低于储液腔体51的液面,或混合腔体21的液面与储液腔体51的液面持平时,第二供液系统32的第二管路321上设置第二阀体322和第二泵体323,第二泵体323用于为混合腔体21内的液体定向流动至储液腔体51提供动力,而第二阀体322用于控制第二管路321中液体的流动或断开。
65.如图1

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还包括水位传感器组件6,水位传感器组件6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水位传感器组件6设置于储水容器1上,且位于储水腔体11内。通过在储水容器1中设置水位传感器组件6,可以通过水位传感器组件6实时监控储水容器1的水位变化情况,从而将信息反馈至控制系统上,由控制系统判断是否需要补充进水,以实现储水容器1进出水的精确控制。
66.如图1

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水位传感器组件6设置于混合容器2上,且位于混合腔体21内,水位传感器组件6与控制系统电连接。通过在混合容器2内设置水位传感器组件6,可以有效监控混合容器2中溶液的配制情况,实时控制储水容器1
第一出液口的打开或关闭,防止混合容器2中的溶液溢出。
67.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水位传感器组件6设置于储液容器5上,且位于储液腔体51内,水位传感器组件6与控制系统电连接。上述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通过在储液容器5上设置水位传感器组件6,可以实时监控储液容器5中的车用尿素溶液存储情况,可以及时提示储水容器1和混合容器2启动或停止工作,实现车用尿素配制的自动化控制。
68.如图1

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基于水位传感器组件6设置于储水容器1上,水位传感器组件6包括第一水位传感器61和第二水位传感器62,第一水位传感器61设置于靠近储水容器1底壁的其中一端,第二水位传感器62设置于靠近储水容器1顶盖的其中一端。此时第一水位传感器61用于检测储水容器1内的低水位情况,在储水容器1的水位过低时可以提示补水,防止出现缺水情况;而第二水位传感器62用于检测储水容器1内的高水位情况,防止储水容器1中的水位过高而使水往外溢,影响设备的安全性。
69.如图1

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基于水位传感器组件6设置于混合容器2上,水位传感器组件6还包括第三水位传感器63和第四水位传感器64,第三水位传感器63设置于靠近混合容器2底壁的其中一端,第四水位传感器64设置于靠近混合容器2顶盖的其中一端。此时第三水位传感器63用于检测混合容器2内的低液位情况,提示需要及时进行尿素溶液的配制,防止出现缺液的情况,从而提高车用尿素加注系统的使用可靠性;而第四水位传感器64用于检测混合容器2内的高液位情况,防止混合容器2中的水位过高而使尿素液体往外溢出,影响设备的安全性和使用卫生。
70.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中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基于水位传感器组件6设置于储液容器5上,水位传感器组件6还包括第五水位传感器65和第六水位传感器66,第五水位传感器65设置于靠近储液容器5底壁的其中一端,第六水位传感器66设置于靠近储液容器5顶盖的其中一端。此时第五水位传感器65用于检测储液容器5内的低液位情况,提示需要及时进行尿素溶液的配制,防止出现缺液的情况,从而提高车用尿素加注系统的使用可靠性;而第六水位传感器66用于检测储液容器5内的高液位情况,防止储液容器5中的水位过高而使尿素液体往外溢出,影响设备的安全性和使用卫生。
71.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储水容器1内设有加热系统7,加热系统7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于储水容器1的储水腔体11内,加热系统7与控制系统电连接。通过在储水容器1中设置加热系统7,加热系统7用于提高储水容器1的水温,有效促进尿素的溶解和混合,提高尿素溶液的配制效率。而加热系统7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储水腔体11内,可以实时监测储水容器1内的水温,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系统电连接,能够及时调整水温,防止储水容器1中的水温过高而产生安全隐患,或水温过低影响车用尿素溶液的配制效率。
72.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混合腔体21上还设有密度计8,密度计8与控制系统电连接。通过在混合腔体21上设置密度计8,密度计8用于检测所配制的车用尿素溶液的浓度,以精确控制储水容器1在混合容器2中的加水量,提高自动化控制的准确性。
73.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本实施例中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第二供液系统32在第二出液口23与第四进液口52之间依次设有第二泵体323和第二阀体322;车用尿素加注系统还
包括第四供液系统34,第四供液系统34包括第四管路341和第三阀体342,混合容器2还包括第五进液口25,第五进液口25与混合腔体21连通,第四管路341的一端与第五进液口25连接,第四管路341的另一端与第二管路321连通,第四管路341与第二管路321的连接处位于第二泵体323和第二阀体322之间。
74.上述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中,所述第二供液系统32在第二出液口23和第四进液口52之间依次设有第二泵体323和第二阀体322,第二泵体323的设置为混合容器2内液体的输出提供动力。车用尿素加注系统还包括第四供液系统34,第四供液系统34还包括第四管路341,第四管路341通过一端与混合容器2上的第五进液口25连通,另一端与第二管路321连通,可以实现混合腔体21内的溶液在混合容器2中进行循环流动,有利于溶液的自动混合,保证尿素溶液配制的均匀性,还能节省了搅拌装置的设置,从而节约了设备制造的成本,减轻了设备清洁的难度。同时,通过在第二供液系统32上设置第二阀体322,在第四管路341上设置第三阀体342,从而控制混合容器2内液体的流动方向。当混合容器2内的车用尿素溶液的浓度达到标准要求时,第二阀体322开启同时关闭第三阀体342,车用尿素溶液可通过第二管路321流向储液容器5。当混合容器2内的车用尿素溶液的浓度没有达到标准要求时,第二阀体322关闭且同时开启第三阀体342,混合容器2内的车用尿素溶液经由第四管路341在混合容器2实现内循环混合。
75.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包括第一过滤系统91,第一过滤系统91设置于第二管路321上,且位于第二出液口23与第二泵体323之间。上述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通过设置第一过滤系统91,可以过滤混合容器2中所配制的尿素溶液中的杂质,提高溶液的洁净度,从而提高了车用尿素溶液的质量和卫生安全。
76.本实施例中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如图3所示,还包括第五供液系统35,第五供液系统35包括第五管路351,第五管路351的一端与储水容器1的第一进液口12连接,第五管路351的另一端与外部液源连接。在上述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中,还包括第五供液系统35,第五供液系统35包括第五管路351,第五管路351一端与外部液源连接,可以将外部液源的水通过第一进液口12直接引入储水容器1中,从而避免了加水的人工操作,减轻了劳动强度,提高了尿素溶液配制的自动化。
77.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车用尿素加注系统,还包括第二过滤系统92,第二过滤系统92包括第一过滤器921、第二过滤器922和第三过滤器923,第五供液系统35还包括第四阀体352和第四泵体353,第一过滤器921、第四阀体352和第四泵体353、第二过滤器922和第三过滤器923依次设置在第五管路351上,第三过滤器923位于靠近第一进液口12的一端。
78.上述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中,通过设置第二过滤系统92,可以对外部液源的水进行过滤处理,使车用尿素溶液配制水的洁净度和微生物指标符合标准要求,从而提高车用尿素溶液的配制质量。此外,第五供液系统35还包括第四阀体352和第四泵体353,第四阀体352的设置用于控制第五管路351中液体的流动。而通过在第五管路351上设置第四泵体353,可以加速外部液源在管体内的流动速度,从而提高储水容器1的进液速度,以提高车用尿素溶液的配制效率。
79.第二过滤系统92包括第一过滤器921、第二过滤器922和第三过滤器923,通过设置不同的过滤器,可以实现对外部液源的流动水进行不同级别的处理,特别是第一过滤器921为初效过滤器,可以首先将外部液源中较大体积的颗粒进行过滤处理,从而一定程度上减
轻了第二过滤器922和第三过滤器923的水处理压力,延长了第二过滤器922和第三过滤器923的使用寿命,节约了车用尿素溶液的生产成本。
80.可选地,第一过滤器921为pp棉过滤器,可以过滤水中的铁锈、泥沙、悬浮物等固体。
81.可选地,第二过滤器922为碳棒过滤器,碳棒过滤器吸附能力强,可有效降低水的浊度。
82.可选地,第三过滤器923为膜过滤器,如ro过滤器,可以过滤去除水中微生物。
83.在本实施例中,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车用尿素加注系统的储水容器1上还设有第四出液口14;供液系统3还包括第六供液系统36,第六供液系统36还包括第六管路361和第五阀体362,第五阀体362设置在第六管路361上,第六管路361的一端与第四出液口14连接,另一端与第五管路351连通,第六管路361与第五管路351的连接处位于第四阀体352和第四泵体353之间;储水容器1还包括水质检测传感器10,水质检测传感器10位于储水腔体11内,水质检测传感器10与控制系统电连接,控制系统分别与第五阀体362、第四阀体352以及第四泵体353电连接。
84.上述的车用尿素加注系统,所述储水腔体11内设置水质检测传感器10,用于检测储水容器1内的水质质量,当储水容器1内的配制用水的质量变差达不到配制要求时,水质检测传感器10向控制系统发出反馈信号,控制系统控制第五阀体362打开第六供液系统36,储水容器内1的水通过第六管路361流向第二过滤系统92,并通过第二过滤系统92中的第二过滤器922和第三过滤器923对第六管路361中的水进行过滤处理,从而进一步净化储水容器1内的配制用水。
85.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车用尿素加注系统还包括第七供液系统37,第七供液系统37还包括第七管路371,第七管路371的一端与第三过滤器923连接,第七管路371的另一端与外界排水口连接。通过设置第七管路371,在对车用尿素加注系统进行管路系统的清洗时,方便废液的自动排出,提高效率。
86.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87.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