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底壳、发动机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90976发布日期:2022-04-16 11:40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油底壳、发动机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油底壳、发动机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2.油底壳是封闭发动机机体并且用于存储机油的部件,其作用为回收发动机机体各摩擦副以及内表面回流的机油,从而防止机油氧化。
3.现有技术中,为延长机油更换期,通常将油底壳的体积设置较大以存储更多机油;但是,机油量大则会造成发动机暖机过程延长,而温度较低的机油润滑性能不足,容易令发动机机体内部产生较大的摩擦功,导致发动机的磨损。
4.因此,如何加快发动机的暖机过程,成为了本领域一个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油底壳、发动机系统及车辆,上述油底壳能够缩短发动机的暖机时间,有效减少了发动机机体内部产生较大的摩擦功,降低了发动机的磨损。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油底壳,用于安装于发动机的机体底部,包括壳体、机油泵、分隔板以及导油板;其中,壳体具有开口和腔体,腔体用于存储机油,开口用于与发动机的机体连通;分隔板设置于壳体的腔体中、且分隔板将腔体分为主油区和副油区;导油板设置于开口,导油板用于将发动机的机体油道中的机油引入主油区;机油泵设置于主油区,机油泵用于将主油区中的机油输入发动机的机体油道;分隔板靠近主油区的一侧安装有节温器,节温器能够在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当主油区中的机油温度等于或高于设定值时,节温器处于开启状态,主油区和副油区连通;当主油区中的机油温度低于设定值时,节温器处于关闭状态,分隔板将主油区和副油区隔绝。
8.本发明提供的油底壳,使用时,将其安装于发动机的机体底部,发动机启动前,令腔体内的机油液面高于分隔板的上边缘、且低于导油板的下边缘;
9.当发动机启动后,机油泵将主油区中的机油输入发动机的机体油道,机油在机体内部经过各摩擦副的摩擦进行升温后由开口处经导油板流回主油区,此时主油区的机油液面低于分隔板的高度,副油区由于没有参与机油的循环,其液面高度与分隔板的上边缘持平;
10.机油在主油区和机体反复循环后,当主油区内的机油温度达到预设值时,此时节温器处于开启状态,以将主油区和副油区连通,此时主油区和副油区的机油液面再次持平,主油区和副油区中的机油均参与循环过程。
11.其中,预设值的定义为:当主油区内的机油温度达到预设值时,暖机过程完成,能够令发动机油道内的机油维持在较高温度,从而减少摩擦功、降低发动机的磨损。预设值的温度值可视实际情况而定,具体不做限定。
12.因此,这种设置方式,由于只有主油区内的机油参与暖机过程中的机油循环,相比
较整个腔体中的机油均参与循环的方式,提高了机油加热的效率,从而缩短了发动机的暖机时间,有效减少了发动机机体内部产生较大的摩擦功,降低了发动机的磨损。
13.可选地,分隔板为两个;两个分隔板将腔体分为一个主油区和两个副油区,两个副油区分别位于主油区的两侧。
14.可选地,节温器安装在分隔板靠近腔体的底部的一端。
15.可选地,主油区还具有集滤器;集滤器与机油泵连接,集滤器用于过滤主油区中机油中的杂质。
16.可选地,还包括封堵塞;壳体的底部具有与封堵塞配合的卸油孔。
17.一种发动机系统,包括机体以及上述的任一种油底壳。
18.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动机系统。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油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a)-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油底壳在发动机工作工程中腔体中的机油液面变化示意图。
21.图标:1-壳体;2-机油泵;3-分隔板;4-导油板;5-开口;6-主油区;7-副油区;8-节温器;9-集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3.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油底壳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油底壳,用于安装于发动机的机体底部,包括壳体1、机油泵2、分隔板3以及导油板4;其中,壳体1具有开口5和腔体,腔体用于存储机油,开口5用于与发动机的机体连通;分隔板3设置于壳体1的腔体中、且分隔板3将腔体分为主油区6和副油区7;导油板4设置于开口5,导油板4用于将发动机的机体油道中的机油引入主油区6;机油泵2设置于主油区6,机油泵2用于将主油区6中的机油输入发动机的机体油道;分隔板3靠近主油区6的一侧安装有节温器8,节温器8能够在开启状态和关闭状态之间切换;当主油区6中的机油温度等于或高于设定值时,节温器8处于开启状态,主油区6和副油区7连通;当主油区6中的机油温度低于设定值时,节温器8处于关闭状态,分隔板3将主油区6和副油区7隔绝。
24.图2(a)-图2(c)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油底壳在发动机工作工程中腔体中的机油液面变化示意图,图2(a)-图2(c)中的虚线即为机油液面示意,参考图2(a)-图2(c):
25.本实施例提供的油底壳,使用时,将其安装于发动机的机体底部,发动机启动前,令腔体内的机油液面高于分隔板3的上边缘、且低于导油板4的下边缘,如图2(a)所示;
26.当发动机启动后,机油泵2将主油区6中的机油输入发动机的机体油道,机油在机体内部经过各摩擦副的摩擦进行升温后由开口5处经导油板4流回主油区6,此时主油区6的机油液面低于分隔板3的高度,副油区7由于没有参与机油的循环,其液面高度与分隔板3的
上边缘持平,如图2(b)所示;
27.机油在主油区6和机体反复循环后,当主油区6内的机油温度达到预设值时,此时节温器8处于开启状态,以将主油区6和副油区7连通,此时主油区6和副油区7的机油液面再次持平,如图2(c)所示,主油区6和副油区7中的机油均参与循环过程。
28.其中,预设值的定义为:当主油区6内的机油温度达到预设值时,暖机过程完成,能够令发动机油道内的机油维持在较高温度,从而减少摩擦功、降低发动机的磨损。预设值的温度值可视实际情况而定,具体不做限定。
29.因此,这种设置方式,由于只有主油区6内的机油参与暖机过程中的机油循环,相比较整个腔体中的机油均参与循环的方式,提高了机油加热的效率,从而缩短了发动机的暖机时间,有效减少了发动机机体内部产生较大的摩擦功,降低了发动机的磨损。
30.参考图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分隔板3为两个;两个分隔板3将腔体分为一个主油区6和两个副油区7,两个副油区7分别位于主油区6的两侧。
31.本实施例中,两个分隔板3能够将腔体分隔出两个副油区7,而由于每个分隔板3靠近主油区6的一侧均安装有节温器8,则在暖机过程中当主油区6的机油温度达到预设值时,两个分隔板3的节温器8都处于开启状态,两个副油区7中的机油均能流入主油区6从而参与循环过程,从而提高了腔体内所有机油参与循环过程的效率。
32.如图1所示,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节温器8安装在分隔板3靠近腔体的底部的一端。
33.本实施例中,在暖机过程中,当主油区6的机油温度达到预设值时,由于节温器8安装在分隔板3靠近腔体的底部的一端,则即使出现腔体内部残余机油不多的情况,由于节温器8的位置靠近腔体的底部,当节温器8处于开启状态时也能够实现副油区7中的机油流入主油区6。
34.继续参考图1,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主油区6还具有集滤器9;集滤器9与机油泵2连接,集滤器9用于过滤主油区6中机油中的杂质。
35.本实施例中,主油区6中的机油在被机油泵2输入至发动机的机体油道前,先通过集滤器9进行过滤,以防止机油中的杂质进入机体油道,从而起到了防止机体油道收到杂质污染的作用。
36.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例,还包括封堵塞(图中未视出);壳体1的底部具有与封堵塞配合的卸油孔(图中未视出)。
37.本实施例中,工作时,封堵塞封堵卸油孔,以防止机油从油底壳的腔体漏出;当油底壳需要维修或更换时,在将油底壳从发动机机体底部拆卸下来之前,先将封堵塞由卸油孔拔出,以将油底壳的腔体中的机油泄出,而后再拆卸油底壳,从而更加便于油底壳的拆卸。
38.另外,可在壳体1对应主油区6和副油区7的底部均设置卸油孔和封堵塞,以进一步保证在拆卸油底壳之前腔体中的机油能够完全泄出。
39.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系统,包括机体以及上述的任一种油底壳。
40.本实施例中,油底壳安装于机体的底部,发动机系统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的任一种油底壳的有益效果相同,不再赘述。
41.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动机系统。
42.本实施例中,车辆的有益效果与上述的发动机系统的有益效果相同,不再赘述。
43.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