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在SCR混合器的壳体组件及SCR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34713发布日期:2022-08-23 22:34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在SCR混合器的壳体组件及SCR混合器的制作方法
一种用在scr混合器的壳体组件及scr混合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尾气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用在scr混合器的壳体组件及scr混合器。


背景技术:

2.目前车辆尾气后处理技术中普遍采用scr处理器来降低氮氧化合物的排放,其中scr混合器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尿素喷射系统将一定浓度的尿素水溶液雾化后喷入排气管中与发动机尾气混合,尿素水溶液经过热解和水解反应生成氨气(nh3),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氨气将柴油机尾气中有害的氮氧化合物(no
x
)转换为无害的氮气(n2)和水。
3.参见图1和2所示,现有技术中的scr处理主要包括壳体以及安装在壳体内的多孔管,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其中多孔管与壳体上的尿素喷射口相连接,内壳连接盖板,盖板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盖板的进气口连接排放尾气的管路,这样进入到壳体内废气会与多孔管的尿素液滴混合。其中壳体的温度对废气与尿毒液滴的混合起到一定的作用,壳体的温度过低的话,尿素会产生结晶的现象,目前都是在内壳和外壳之间安装保温棉作为保温结构来实现对壳体的保温,这样不仅成本高,且保温效果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在scr混合器的壳体组件及scr混合器,该混合器能够使得待处理的尾气在壳体内部循环流动,确保混合器的壳体保持与待处理尾相同的温度,实现保温的同时减少尿素结晶。
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在scr混合器的壳体组件,包括壳体,壳体包括内壳和外壳,内壳连接盖板,盖板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内壳与外壳之间设有空腔,盖板与内壳连接处设有与空腔相连通的间隙,内壳的底面设有通气孔,在空腔内设有气体导流件,气体导流件安装在通气孔的上方,且能够保证空腔内顶部的气体在气体导流件作用下流入空腔的底部,进而通过通气孔进入内壳的内部。
6.进一步地,在内壳上的尿素喷射口与外壳上的尿素喷射口之间设有防止尿素液滴进入所述空腔内的密封挡环。
7.进一步地,气体导流件为具有缺口的非封闭弧形件,通气孔设置在非封闭弧形件的内部,且非封闭弧形件的缺口朝下。
8.进一步地,所述非封闭弧形件为u型件或者v型件。
9.进一步地,气体导流件均与内壳和外壳固定连接,且气体导流件与内壳和外壳的相贴合的面密封。
10.进一步地,所述通气孔为若干个在高度方向上间隔的矩形孔。
11.进一步地,内壳的中间设有分隔板,分隔板将内壳的内部分成上腔体和下腔体,内壳中的设有固定在分隔板上的内多孔管,内多孔管外部套装有旋流管和外多孔管,旋流管设置在上腔体内,外多孔管设置在下腔体内。
12.进一步地,旋流管在远离分隔板的方向上直径逐渐减小。
13.进一步地,旋流管在高度方向至少设有三组旋流口,每组旋流口中的每个旋流口处连接旋流板,且每组旋流口的旋流板能够保证气体形成旋转运动进入旋流管内部。
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scr混合器,该混合器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在scr混合器的壳体组件。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scr混合器的壳体组件当盖板上的进气口通过尾气的时候,尾气可以通过盖板与内壳之间间隙内进入内壳与外壳之间的腔体内,同时在气体导流板的作用下,先流入到腔体的底部,然后向上流动通过内壳上的通气孔进入内壳内与内多孔管内的尿素混合,该混合器相比于现有的混合器,省去了在内壳和外壳之间安装保温棉,利用尾气在腔体内循环流动,使混合器一直保持与尾气相同的温度,减少尿素结晶,降低了成本,同时通过气体导流件保证了气体能够充满内壳和外壳之间的腔体内,提高了保温效果。
附图说明
17.图1为现有技术中提供的scr混合器结构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scr混合器结构分解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scr混合器中内壳的后视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scr混合器中旋流管的结构图。
21.图中:1、壳体,2、盖板,21、外壳,22、内壳,3、内多孔管,4、旋流管,5、分隔板,6、外多孔管,7、w型扰流板,8、多孔板,9、密封挡环,10、尿素喷嘴,11、气体导流件,12、内壳尿素喷射口,13、外壳尿素喷射口,14、通气孔,15、进气口,16、出气口,17、旋流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22.参见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在scr混合器中的壳体组件,所述混合器包括壳体1、安装在壳体1上的盖板2以及设置在壳体1内的多孔管,其中多孔管包括内多孔管3和外多孔管6,其中内多孔管3的顶部与壳体1顶部的尿素喷射口相连通,尿素喷射口处设有尿素喷嘴10,通过尿素喷嘴10可以向内多孔管3内喷射尿素。
23.盖板2上设有进气口15和出气口16,所述进气口15用于连接传输尾气的导管,当尾气通过进气口15进入壳体1内部的时候,会与内多孔管内部的尿素液滴混合,来降低尿素结晶的风险。
24.所述壳体1包括内壳22和用于包裹内壳22的外壳21,内壳22和外壳21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形成空腔。
25.内壳22的底面上设有通气孔14,该通气孔14将内壳22的内部和外壳21与内壳22之间的空腔相连通。
26.内壳22和外壳21之间还设有气体导流件11,所述气体导流件11安装在内壳22上通气孔14的上方,该气体导流件11能够保证位于内壳22与外壳21之间空腔内顶部的气体能够在气体导流件11的导流作用下,先流通到空腔的底部,然后在向上流通,最后通过内壳22上的通气孔14进入内腔的内部直接与内多孔管3内的尿素液滴混合。
27.通常盖板2在安装在内壳上是时,盖板2在进气口处与内壳22之间的对接处设有间
隙,所以进气口15与发动机的尾气排出管相连通的时候,部分尾气会顺着该间隙流入内壳22与外壳21之间空腔内,且位于空腔的顶部,随着气体不断的进入在气体导流件11的作用下会进入到内壳22的内部,实现空气的循环流动,这样能够保证混合器的温度,防止混合器内热量流失,且防止尿素产生结晶。
28.参见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内壳22上的通气孔14可以类似百叶窗,均匀的设置在内壳22的表面上,或者是一些孔,用于将腔体内的气体引流至内壳22的内部。
29.具体地,参见图2所述,本实施例中的气体导流件11为u型件,该u型件倒置,开口朝下,将该u型气体导流件安装在通气孔14的上方,这样空腔内顶部的气体会在u型件两侧的阻挡下优先进入到腔体的底部。
30.为了保证气体能够流入到空腔的底部,该u型导流件的前后两个端面分别与内壳22和外壳21密封固定连接,这样避免空气从两者的间隙直接通过内壳22上的通气孔14进入到内壳22的内部。
31.当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气体导流件11不仅仅限于本实施例中的u型,也可以是其它具有缺口的非封闭形状,例如v型、半圆形或者其它具有缺口的弧形件,将所述v型气体导流件11安装在通气孔14的上方,也保证v型气体导流件11的开口朝下,这样使得进入腔体内的气体不会直接通过内壳上通气孔14进入内壳22的内部,而是先流入到腔体的底部,使得气体充满整个腔体,然后再向上流动通过通气孔14进入内壳22的内部。
32.在实施例中内壳尿素喷口12和外壳尿素喷射口13之间设有密封挡环9,该密封挡环9也是安装在腔体内,密封挡环9的上端面与外壳21的内壁面密封固定,密封挡环9的下端面与内壳221的外壁面固定。
33.通常外壳尿素喷射口13处连接尿素喷嘴10,这样通过安装内壳22与外壳21之间的密封挡环9可以使得尿素喷嘴10喷入的尿毒溶液直接进入到内多孔管3内部,不会与内壳22与外壳21之间的尾气进行混合。
34.挡环的两端也分别与内壳22和外壳21焊接固定在一起。
35.参见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内壳22的内部中间位置设有分隔板5,通过该分隔板5将内壳22的内部分成上腔体和下腔体。
36.分隔板5的中心设有安装孔,内多孔管3直接穿过分隔板5上的安装孔安装在内壳22的内部,其中内多孔管3位于上腔体的部分外部套装有旋流管4,内多孔管3位于下腔体的部分外部套装有外多孔管6,
37.进一步地,多孔管的上下两端表面设有通孔,在本实施例中多孔管位于内壳22上腔体的部分外部设有旋流管4,该旋流管4的外壁面上在高度方向上设有三圈旋流口,参见图4所示,每圈旋流口为多个,且每个旋流口的入口处连接旋流叶片17,这些旋流叶片17与旋流口的入口处之间设有夹角,通过这些旋流叶片17间隔的分布在旋流管4的外周以使尾气形成旋转运动,提高混合均匀性和混合路径。
38.这样当尾气通过盖板2上的进气口15进入到内壳22中上腔体内的时候,在旋流管4和内多孔管3的作用下,尾气和尿素溶液高速旋转,充分混合,通过内多孔管3进入内壳22的下腔体内。
39.作为优选的结构,本实施例中的悬流管为锥形管,且旋流管4的管径从远离分隔板5的一端到靠近分隔板5的一端逐渐增大,这样可以增强气体上腔体向下腔体的流动性。
40.本实施例中旋流管4的旋流口分为三圈,这样能够保证旋流片面积,使气流和尿素溶液充分旋转流动,促进尿素溶液和发动机尾气混合,旋流叶片17分为三圈,每段旋流叶片17长度不会太长,旋流叶片17两端有支撑,保证旋流叶片17在高温下不会发生塑性变型和鼓胀,影响混合器性能。
41.参见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内多孔管3位于下腔体中的部分外部套有外多孔管6,所述外多孔管6的直径大于内多孔管3的直径,且和内多孔管3一样,表面设有若干个通孔,这样通过内多孔管3和外多孔管6的结构下,增加了尿素液滴的碰壁面积,有利于尿素的增发,防止产生尿素结晶。
42.进一步地,所述内多孔管3的底端连接有多孔板8,通过该多孔板8能增强内多孔管3底端的出气阻力,使得内多孔管3内的混合气通过表面的通孔和多孔板8上的通孔流出,实现碰撞破碎,提高混合效果。
43.参见图2所示,在内壳22内的底部与内多孔管3的底部之间还安装有w型扰流板7,该w型扰流板7的作用是对内多孔管3内下行的混合气进行反射扰流,进一步地提高混合效果。
4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scr混合器,该混合器包括上述所述的一种用在scr混合器中的壳体组件。
45.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46.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所属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