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751442发布日期:2022-07-13 09:11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属于联合循环热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动力需求为人类生活与生产当中所常见,其中利用热能转换为机械能是获得和提供动力的重要方式。对于高温热资源来说,基于单一热力循环的动力装置难以将更多的热能转化为机械能,热变功的损失较大;因此,需要构建联合循环以提高热动装置的热效率。
3.对于朗肯循环为理论基础的外燃式蒸汽动力装置来说,放热过程温差损失小;但由于受到材料耐温耐压性能和安全性方面的限制,循环工质与热源之间都存在较大的温差损失,不可逆损失大,热效率低——这意味着提高热效率的潜力较大。对于以布雷顿循环为理论基础的热动装置来说,其功率、热效率和压缩过程升压比之间常常存在着难以协调的矛盾。
4.人们需要简单、主动、安全、经济、高效地利用热能来获得动力,为此,本发明提出了热效率高、安全性强、功率匹配范围大、工作介质成本低、结构简单、能够应对高温热源或变温热源以及各种燃料的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主要目的是要提供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具体

技术实现要素:
分项阐述如下:
6.1.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压缩机、高温膨胀机、汽轮机、升压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和蒸发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汽轮机连通,汽轮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经蒸发器与冷凝器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经压缩机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工作介质通道与高温膨胀机连通,高温膨胀机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蒸发器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7.2.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压缩机、高温膨胀机、汽轮机、升压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汽轮机连通,汽轮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经蒸发器与冷凝器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经压缩机和高温回热器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工作介质通道与高温膨胀机连通,高温膨胀机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和蒸发器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8.3.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压缩机、高温膨胀机、汽轮机、升压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与蒸发器连通
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汽轮机连通,汽轮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经蒸发器与冷凝器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经压缩机和高温回热器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工作介质通道与高温膨胀机连通之后高温膨胀机再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与自身连通,高温膨胀机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蒸发器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9.4.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压缩机、高温膨胀机、汽轮机、升压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汽轮机连通,汽轮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经蒸发器与冷凝器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与压缩机连通之后压缩机再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与自身连通,压缩机还有工作介质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工作介质通道与高温膨胀机连通,高温膨胀机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和蒸发器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0.5.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压缩机、高温膨胀机、汽轮机、升压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汽轮机连通,汽轮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经蒸发器与冷凝器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与压缩机连通之后压缩机再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与自身连通,压缩机还有工作介质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工作介质通道与高温膨胀机连通之后高温膨胀机再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与自身连通,高温膨胀机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蒸发器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1.6.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压缩机、高温膨胀机、汽轮机、升压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和蒸发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汽轮机连通,汽轮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经蒸发器与冷凝器连通;压缩机有气体工质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气体工质通道与高温膨胀机连通,高温膨胀机还有气体工质通道经蒸发器与压缩机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2.7.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压缩机、高温膨胀机、汽轮机、升压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汽轮机连通,汽轮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经蒸发器与冷凝器连通;压缩机有气体工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气体工质通道与高温膨胀机连通,高温膨胀机还有气体工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和蒸发器与压缩机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3.8.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压缩机、高温膨胀机、汽轮机、升压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汽轮机连通,汽轮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经蒸发器与冷凝器连通;压缩机有气体工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气体工质通道与高温膨胀机连通之后高温膨胀机再有气体工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与自身连通,高温膨胀机还有气体工质通道经蒸发器与压缩机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4.9.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压缩机、高温膨胀机、汽轮机、升压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汽轮机连通,汽轮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经蒸发器与冷凝器连通;压缩机有气体工质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气体工质通道与高温膨胀机连通,高温膨胀机还有气体工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和蒸发器与压缩机连通之后压缩机再有气体工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与自身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5.10.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主要由压缩机、高温膨胀机、汽轮机、升压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与蒸发器连通之后蒸发器再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与汽轮机连通,汽轮机还有低压蒸汽通道经蒸发器与冷凝器连通;压缩机有气体工质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气体工质通道与高温膨胀机连通之后高温膨胀机再有气体工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与自身连通,高温膨胀机还有气体工质通道经蒸发器与压缩机连通之后压缩机再有气体工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与自身连通;高温热交换器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蒸发器或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膨胀机连接压缩机并传输动力,形成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6.11.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6-10项所述的任一一款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双能压缩机并取代压缩机,增加膨胀增速机并取代高温膨胀机,形成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17.12.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在第1-11项所述的任一一款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膨胀增速机并取代汽轮机,增加新增扩压管并取代升压泵,形成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附图说明:
18.图1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1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19.图2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2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20.图3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3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21.图4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4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22.图5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5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23.图6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6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24.图7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7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25.图8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8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26.图9是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第9种原则性热力系统图。
27.图中,1-压缩机,2-高温膨胀机,3-汽轮机,4-升压泵,5-高温热交换器,6-冷凝器,7-蒸发器(余热锅炉),8-高温回热器,9-双能压缩机,10-膨胀增速机;a-新增膨胀增速机,b-新增扩压管。
具体实施方式:
28.首先要说明的是,在结构和流程的表述上,非必要情况下不重复进行;对显而易见的流程不作表述。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来详细描述本发明。
29.图1所示的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30.(1)结构上,它主要由压缩机、高温膨胀机、汽轮机、升压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和蒸发器所组成;冷凝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4与蒸发器7连通之后蒸发器7再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汽轮机3连通,汽轮机3还有低压蒸汽通道经蒸发器7与冷凝器6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经压缩机1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工作介质通道与高温膨胀机2连通,高温膨胀机2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蒸发器7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6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
31.(2)流程上,冷凝器6的冷凝液经升压泵4升压之后进入蒸发器7,吸热升温和汽化,流经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流经汽轮机3降压作功,流经蒸发器7放热降温,再之后进入冷凝器6放热冷凝;外部工作介质流经压缩机1升压升温,流经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流经高温膨胀机2降压作功,流经蒸发器7放热降温,之后对外排放;热源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5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6带走低温热负荷;高温膨胀机2和汽轮机3向压缩机1和外部提供动力,或高温膨胀机2和汽轮机3向压缩机1、升压泵4和外部提供动力,形成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32.图2所示的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33.(1)结构上,它主要由压缩机、高温膨胀机、汽轮机、升压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4与蒸发器7连通之后蒸发器7再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汽轮机3连通,汽轮机3还有低压蒸汽通道经蒸发器7与冷凝器6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经压缩机1和高温回热器8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工作介质通道与高温膨胀机2连通,高温膨胀机2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8和蒸发器7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6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
34.(2)流程上,冷凝器6的冷凝液经升压泵4升压之后进入蒸发器7,吸热升温和汽化,流经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流经汽轮机3降压作功,流经蒸发器7放热降温,再之后进入冷凝器6放热冷凝;外部工作介质流经压缩机1升压升温,流经高温回热器8和高温热交换器5逐步吸热升温,流经高温膨胀机2降压作功,流经高温回热器8和蒸发器7逐步放热降温,之后对外排放;热源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5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6带走低温热负荷;高温膨胀机2和汽轮机3向压缩机1和外部提供动力,或高温膨胀机2和汽轮机3向
压缩机1、升压泵4和外部提供动力,形成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35.图3所示的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36.(1)结构上,它主要由压缩机、高温膨胀机、汽轮机、升压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4与蒸发器7连通之后蒸发器7再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汽轮机3连通,汽轮机3还有低压蒸汽通道经蒸发器7与冷凝器6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经压缩机1和高温回热器8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工作介质通道与高温膨胀机2连通之后高温膨胀机2再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8与自身连通,高温膨胀机2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蒸发器7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6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
37.(2)流程上,冷凝器6的冷凝液经升压泵4升压之后进入蒸发器7,吸热升温和汽化,流经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流经汽轮机3降压作功,流经蒸发器7放热降温,再之后进入冷凝器6放热冷凝;外部工作介质流经压缩机1升压升温,流经高温回热器8和高温热交换器5逐步吸热升温,进入高温膨胀机2降压作功至一定程度之后流经高温回热器8放热降温,再之后进入高温膨胀机2继续降压作功;高温膨胀机2排放的工作介质流经蒸发器7放热降温,之后对外排放;热源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5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6带走低温热负荷;高温膨胀机2和汽轮机3向压缩机1和外部提供动力,或高温膨胀机2和汽轮机3向压缩机1、升压泵4和外部提供动力,形成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38.图4所示的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39.(1)结构上,它主要由压缩机、高温膨胀机、汽轮机、升压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4与蒸发器7连通之后蒸发器7再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汽轮机3连通,汽轮机3还有低压蒸汽通道经蒸发器7与冷凝器6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与压缩机1连通之后压缩机1再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8与自身连通,压缩机1还有工作介质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工作介质通道与高温膨胀机2连通,高温膨胀机2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8和蒸发器7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6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
40.(2)流程上,冷凝器6的冷凝液经升压泵4升压之后进入蒸发器7,吸热升温和汽化,流经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流经汽轮机3降压作功,流经蒸发器7放热降温,再之后进入冷凝器6放热冷凝;外部工作介质进入压缩机1升压升温至一定程度之后流经高温回热器8吸热升温,再之后进入压缩机1继续升压升温;压缩机1排放的工作介质流经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流经高温膨胀机2降压作功,流经高温回热器8和蒸发器7逐步放热降温,之后对外排放;热源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5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6带走低温热负荷;高温膨胀机2和汽轮机3向压缩机1和外部提供动力,或高温膨胀机2和汽轮机3向压缩机1、升压泵4和外部提供动力,形成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41.图5所示的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42.(1)结构上,它主要由压缩机、高温膨胀机、汽轮机、升压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4与蒸发器7连通之后蒸发器7再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汽轮机3连通,汽轮机3还有低压蒸汽通道经蒸发器7
与冷凝器6连通;外部有工作介质通道与压缩机1连通之后压缩机1再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8与自身连通,压缩机1还有工作介质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工作介质通道与高温膨胀机2连通之后高温膨胀机2再有工作介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8与自身连通,高温膨胀机2还有工作介质通道经蒸发器7与外部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6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
43.(2)流程上,冷凝器6的冷凝液经升压泵4升压之后进入蒸发器7,吸热升温和汽化,流经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流经汽轮机3降压作功,流经蒸发器7放热降温,再之后进入冷凝器6放热冷凝;外部工作介质进入压缩机1升压升温至一定程度之后流经高温回热器8吸热升温,再之后进入压缩机1继续升压升温;压缩机1排放的工作介质流经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进入高温膨胀机2降压作功至一定程度之后流经高温回热器8放热降温,再之后进入高温膨胀机2继续降压作功;高温膨胀机2排放的工作介质流经蒸发器7放热降温,之后对外排放;热源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5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6带走低温热负荷;高温膨胀机2和汽轮机3向压缩机1和外部提供动力,或高温膨胀机2和汽轮机3向压缩机1、升压泵4和外部提供动力,形成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44.图6所示的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45.(1)结构上,它主要由压缩机、高温膨胀机、汽轮机、升压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和蒸发器所组成;冷凝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4与蒸发器7连通之后蒸发器7再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汽轮机3连通,汽轮机3还有低压蒸汽通道经蒸发器7与冷凝器6连通;压缩机1有气体工质通道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气体工质通道与高温膨胀机2连通,高温膨胀机2还有气体介质通道经蒸发器7与压缩机1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6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
46.(2)流程上,冷凝器6的冷凝液经升压泵4升压之后进入蒸发器7,吸热升温和汽化,流经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流经汽轮机3降压作功,流经蒸发器7放热降温,再之后进入冷凝器6放热冷凝;气体工质流经压缩机1升压升温,流经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流经高温膨胀机2降压作功,流经蒸发器7放热降温,之后提供给压缩机1;热源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5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6带走低温热负荷;高温膨胀机2和汽轮机3向压缩机1和外部提供动力,或高温膨胀机2和汽轮机3向压缩机1、升压泵4和外部提供动力,形成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47.图7所示的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48.(1)结构上,它主要由压缩机、高温膨胀机、汽轮机、升压泵、高温热交换器、冷凝器、蒸发器和高温回热器所组成;冷凝器6有冷凝液管路经升压泵4与蒸发器7连通之后蒸发器7再有蒸汽通道经高温热交换器5与汽轮机3连通,汽轮机3还有低压蒸汽通道经蒸发器7与冷凝器6连通;压缩机1有气体工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8与高温热交换器5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气体工质通道与高温膨胀机2连通,高温膨胀机2还有气体工质通道经高温回热器8和蒸发器7与压缩机1连通;高温热交换器5还有热源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6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高温膨胀机2连接压缩机1并传输动力。
49.(2)流程上,冷凝器6的冷凝液经升压泵4升压之后进入蒸发器7,吸热升温和汽化,
流经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流经汽轮机3降压作功,流经蒸发器7放热降温,再之后进入冷凝器6放热冷凝;气体工质流经压缩机1升压升温,流经高温回热器8和高温热交换器5逐步吸热升温,流经高温膨胀机2降压作功,流经高温回热器8和蒸发器7逐步放热降温,之后提供给压缩机1;热源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5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6带走低温热负荷;高温膨胀机2和汽轮机3向压缩机1和外部提供动力,或高温膨胀机2和汽轮机3向压缩机1、升压泵4和外部提供动力,形成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50.图8所示的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51.(1)结构上,在图7所示的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双能压缩机9并取代压缩机1,增加膨胀增速机10并取代高温膨胀机2。
52.(2)流程上,冷凝器6的冷凝液经升压泵4升压之后进入蒸发器7,吸热升温和汽化,流经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流经汽轮机3降压作功,流经蒸发器7放热降温,再之后进入冷凝器6放热冷凝;气体工质流经双能压缩机9升压升温并降速,流经高温回热器8和高温热交换器5逐步吸热升温,流经膨胀增速机10降压作功并增速,流经高温回热器8和蒸发器7逐步放热降温,之后提供给双能压缩机9;热源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5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6带走低温热负荷;膨胀增速机10和汽轮机3向双能压缩机9和外部提供动力,或膨胀增速机10和汽轮机3向双能压缩机9、升压泵4和外部提供动力,形成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53.图9所示的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是这样实现的:
54.(1)结构上,在图2所示的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中,增加新增膨胀增速机a并取代汽轮机3,增加新增扩压管b并取代升压泵4。
55.(2)流程上,冷凝器6的冷凝液经新增扩压管b降速升压之后进入蒸发器7,吸热升温和汽化,流经高温热交换器5吸热升温,流经新增膨胀增速机a降压作功并增速,流经蒸发器7放热降温,再之后进入冷凝器6放热冷凝;外部工作介质流经压缩机1升压升温,流经高温回热器8和高温热交换器5逐步吸热升温,流经高温膨胀机2降压作功,流经高温回热器8和蒸发器7逐步放热降温,之后对外排放;热源介质通过高温热交换器5提供驱动热负荷,冷却介质通过冷凝器6带走低温热负荷,高温膨胀机2和新增膨胀增速机a向压缩机1和外部提供动力,形成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56.本发明技术可以实现的效果——本发明所提出的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具有如下效果和优势:
57.(1)循环工质低压变温吸热,吸热环节温差损失小,有利于提高热效率和装置安全性。
58.(2)循环工质低温相变放热,放热环节温差损失可控,有利于提高热效率。
59.(3)顶部循环工质可直接采用外部介质(如空气),降低成本。
60.(4)底部循环设置独立汽轮机,工质流量和汽轮机功率能够灵活选择,功率匹配范围大。
61.(5)能够有效应对高温热源和变温热源,应对优质燃料和非优质燃料,适用范围广泛。
62.(6)在实现高热效率前提下,可选择低压运行,装置运行的安全性得到较大幅度提高。
63.(7)能够简单、主动、安全、高效地实现高温余热资源的动力回收。
64.(8)底部循环可工作在亚临界、临界、超临界或超超临界状态,得到合理的热变功效率。
65.(9)布雷顿循环和朗肯循环共同获取高温热负荷,相对降低压缩机负荷且幅度大;这有利于提升热效率,有利于降低装置成本和构建大负荷双工质联合循环动力装置。
66.(10)提供多种回热技术手段,有效提升装置在功率、热效率、升压比等多方面的协调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