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缸上下板一体大曲轴气缸前后动力正时齿轮外燃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88986发布日期:2022-10-12 15:29阅读:56来源:国知局

1.本发明所属发动机技术、环保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双缸上下板一体摆大曲(轮) 轴气缸前后动力正时齿轮外燃机。


背景技术:

2.当前联合国提倡节能环保减少有害气体排放,我国也大力提倡节能环保技术的创新,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低碳环保。目前世界各国的交通运输车辆,大货车、内燃机车、农业机械、海上渔船、军用运输车辆、装甲车、军舰、航母等使用的大多数都是现有技术活塞式四行程内燃发动机(汽油机和柴油机)两种,虽然经过多年的研发改进,提高了发动机的压缩比,改用电喷、直喷、电子控制单元,传感器组三大部分组成。又增加了涡轮增压装置,实际上都增加了发动机的制造成本,也增加了重量,还增加了体积和复杂性,从活塞式内燃机主体构造没有改变,理论没有改变,还存在体积大,构造复杂产生动力少,曲轮轴旋转两周只产生一次动力的缺点,只有活塞顶部一个面起作用,自身浪费转数,浪费动力,浪费燃料的问题,目前还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技术。没有替代燃料增加动力的技术,废气也不能回收再利用。内燃机消耗燃料比较大,环保性能比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克服活塞式内燃机存在的缺点,本发明提供缩小体积的一种双缸上下板一体摆大曲(轮)轴、气缸前后动力正时齿轮外燃机,本方案体积小,产生动力多,产生动力大,节省制造材料减轻重量,节省制造成本,能用水增加动力,废气回收可再利用,节能环保低碳。
具体实施方案
4.一种双缸上下板一体摆大曲(轮)轴、气缸前后动力正时齿轮外燃机,其主体结构特征1包括一个带有四个进气孔的气缸体,孔的位置设在上下板左右摆的四个终点,进气孔上设置有单项进气阀,通过进气歧管把四个进气孔统一到一个管道中,管道上设置废气回收支管及空气滤清器。气缸内径设定260mm,长260mm,在气缸体中心设置一根外径70mm 的通轴,通轴通气缸前后盖外壁,通轴中部上下各固定一个厚12mm的进气压缩摆板,板的立面设置密封条及弹簧,通轴左右各设置有一个固定的隔板,隔板与通轴之间设置密封条及弹簧,气缸体前后设置带有轴承的气缸盖用螺栓固定,此时气缸内就形成了上下两个独立的气缸,上气缸内一个进气压缩摆板,下气缸内一个进气压缩摆板,通轴最后端设置一个半径55mm的摆轮大曲(轮)轴,通过以上的设置就形成了双缸上下板一体摆大曲(轮) 轴。见附图1所示
5.其主体结构特征2包括在前、后气缸盖内外壁上设置有上下气缸相对称的前后各两个压气通孔,压力通孔的位置设置在上下气缸上下进气压缩摆板左右摆的终点位置,前后共四个压气通孔(压气通孔左右设置密封条),在前后气缸盖外壁每个压气通孔设置一组反作用燃烧室,包括第一反作用燃烧室30度(设置密封条)设置火花塞、高压喷油嘴,第二反
作用燃烧室50度设置高压喷水嘴,第二反作用燃烧室后是排气孔,第二反作用燃烧室与排气孔之间不设置密封条,目的是能起到在第二燃烧室爆发膨胀的气体,强大的冲击气流能更有力的带动动力正时齿轮反作用燃烧室通过缝隙旋转到排气孔,同时也是通过两次爆发膨胀强大的反作用推力使动力正时齿轮带着强大的冲击旋转动力瞬间旋转到排气孔,释放爆发膨胀气流的能量,能促进动力正时齿轮旋转的能量与惯性,又把旋转的强大动力传递给飞轮总成正时齿轮小曲(轮)轴,使飞轮总成高速旋转惯性大增。前后气缸盖外壁反作用燃烧室内、外设置密封环及弹簧,作用是防止气流向外扩散,促使动力正时齿轮反作用燃烧室气流向同一个旋转方向冲击到排气孔,排气孔后设置密封条。见附图2所示
6.其主体结构特征3包括与前后缸盖外壁反作用燃烧室相互配合的设置有前后动力正时齿轮,动力正时齿轮中心设置有轴承,轴承安装在双缸上下板一体摆大曲(轮)轴上,动力正时齿轮能自由转动,前、后动力正时齿轮上各设置相对称的两个反作用燃烧室,前、后动力正时齿轮共四个反作用燃烧室每个30度,与气缸盖外壁前、后共八个反作用燃烧室,正时齿轮相互作用点火、爆发、做工,同时旋转一周共产生八次动力。见图3所示
7.其主体结构特征4包括在气缸体前后盖中心的一侧相距200mm设置一根直径50mm前后带有轴承的通轴,在通轴的前端设置飞轮总成(标准配件),在飞轮总成后端固定第一个正时齿轮,正时齿轮与前气缸盖外壁的动力正时齿轮正时齿合,同时在通轴的后端设置第二个正时齿轮与气缸后缸盖外壁的动力正时齿轮正时齿合,在第二个正时齿轮上设置有半径51mm的小曲(轮)轴,通过以上设置就形成了一个飞轮两个正时齿轮小曲(轮)轴总成。把一个两端孔距200mm的连杆的一端设置安装在飞轮两个正时齿轮小曲(轮)轴总成上,另一端设置安装在双缸上下板一体摆大曲(轮)轴,通过以上部件连接配合就组合成一体,同时旋转一周就能产生8次旋转动力,是本发明不可缺少的技术步骤。见附图3所示
8.通过起动机带动飞轮两个正时齿轮小曲(轮)轴总成旋转一周,飞轮两个正时齿轮小曲(轮)轴总成旋转同时带动气缸外壁前后两个动力正时齿轮旋转,同时经连杆拉动双缸上下板一体摆大曲(轮)轴,使上下进气压缩摆板同时在各自的气缸内左右摆动各135度行程,同时产生进气、压缩把气体或混合气分别压缩到气缸前后外壁反作用燃烧室与动力正时齿轮反作用燃烧室正时同时点火爆发膨胀,在起动机强力带动下,在爆发膨胀强大的反作用力推动下,共同完成了瞬间前后动力正时齿轮反作用燃烧室旋转到缸壁第二反作用燃烧室,此时高压喷水嘴向高压高温的室内喷射水雾马上蒸发膨胀产生二次水蒸发膨胀动力,强大的冲击气流通过缝隙带动动力正时齿轮反作用燃烧室瞬间旋转到排气孔,增加了动力正时齿轮旋转的动力和惯性,自动排气,共产生8次油气水混合动力,通过歧管、管道、消音(消声器)器后回收到气体液体循环环保箱内循环利用(环保箱已另行分案申请),环保箱出气口通发动机进气支管。参考图1图2所示
9.通过以上所述,气缸体前后盖外壁两个动力正时齿轮反作用燃烧室产生的8次强大爆发膨胀动力,推动两个动力正时齿轮旋转的动力及惯性,早已传递给了飞轮正时齿轮小曲 (轮)轴总成,旋转的更快,连续旋转的动力和转数已超过了起动机的动力和转数(这时起动机自动回位),此时飞轮正时齿轮小曲(轮)轴总成产生的动力及惯性已经能够自动高速旋转,第二周快速高速拉动上下进气压缩摆板在各自气缸内连续自动进气压缩到气缸前后盖外壁反作用燃烧室与动力正时齿轮反作用燃烧室,又连续做工爆发8次强大的旋转动力又传递给了飞轮正时齿轮小曲(轮)轴总成,旋转两周就能产生16次油气水混合动力使
飞轮正时齿轮小曲(轮)轴总成旋转更快,惯性、扭距大增。比活塞式内燃机多爆发 15次动力,是活塞式内燃机旋转两周的16倍动力。本发明从构造上、理论上早已超越了活塞式内燃机技术,本发明构造简单,能试制能制造能产生积极效果。
10.本发明简要构造理论,通过起动机带动飞轮正时齿轮小曲(轮)轴总成,旋转一周经连杆拉动双缸上下板一体摆大曲(轮)轴,上下板同时在上下气缸内左右摆135度,同时产生进气压缩行程四次,同时把气体或混合气分别压送到气缸前后盖外壁四个压气孔及八个反作用燃烧室与相配合的前后盖外壁的两个动力正时齿轮同时被飞轮正时齿轮小曲 (轮)轴总成带动旋转,当动力正时齿轮反作用燃烧室与缸盖壁外燃烧室重叠时,点火连续爆发、喷水膨胀做工8次,旋转的动力又传给飞轮正时齿轮小曲(轮)轴总成高速旋转,起动机自动回位,旋转两周产生16次油气水混合动力比活塞式内燃机多15次动力,是活塞式内燃机旋转两周的16倍的动力,废气能回收到气体液体循环环保箱循环利用,做到低碳环保。
11.所述的能用水增加动力,废气回收可利用节能环保低碳,包括本发明双缸上下板一体摆大曲轴气缸前后动力正时齿轮外燃机,配装一台小型高压油泵(标准配件)通过油管从气体液体循环环保箱下部出水管,连接到高压油泵,通过高压油泵压送到前后缸盖外壁上的四个第二反作用燃烧室设置的高压喷水嘴,按时向高压高温的室内喷射乳化液体水,增加四次水膨胀动力,节省燃料,喷射乳化液体水不但增加动力还能起到降温润滑的作用,本技术能起到增加动力,减少有害气体排放,能起到积极的效果、实用。废气、水蒸气通过排气管道、消音器回收到气体液体循环环保箱内,冷却变成水,可循环使用,油气可通过循环箱体的上方管道进入发动机进气支管,循环利用。这是环保技术的实用效果,可用在多种发动机上。
12.通过以上所述证明本发明双缸上下板一体摆大曲轴气缸前后动力正时齿轮外燃机,能用水增加动力,节省燃料低碳环保的技术,在本发明外燃机上的应用。
13.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凡是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出的技术变形、改进都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附图说明
14.图1是双缸上下板一体摆大曲(轮)轴气缸前后动力正时齿轮外燃机——气缸体的平面示意图
15.1、双缸上下板气缸体
16.2、双缸上下板上气缸左内外进气孔及单项进气阀
17.3、双缸上下板上气缸右内外进气孔及单项进气阀
18.4、双缸上下板下气缸左内外进气孔及单项进气阀
19.5、双缸上下板下气缸右内外进气孔及单项进气阀
20.6、双缸上下板上下气缸连接四个进气孔的歧管、节气门及滤清器
21.7、进气歧管节气门上方废气回收支管
22.8、双缸上下板一体摆大曲(轮)轴
23.9、上气缸通轴固定板(进气压缩摆板)a面(立面设密封条、弹簧)
24.10、上气缸通轴固定板b面
25.11、下气缸通轴固定板(进气压缩摆板)a面(立面设密封条、弹簧)
26.12、下气缸通轴固定板b面
27.13、气缸体前后盖中心的一侧相距200mm设置的前后带有轴承的通轴
28.14、双缸上下板一体摆中心轴左侧气缸体固定隔板、密封条及弹簧
29.15、双缸上下板一体摆中心轴右侧气缸体固定隔板、密封条及弹簧
30.图2是气缸前后盖外壁相对称的燃烧室平面示意图
31.1、气缸盖外壁
32.2、上气缸压气通孔的密封条及弹簧
33.3、上气缸压气通孔的密封条及弹簧
34.4、上气缸内外压气通孔
35.5、上气缸第一反作用燃烧室30度设置的高压喷油嘴
36.6、上气缸第一反作用燃烧室30度设置的火花塞
37.7、上气缸第一反作用燃烧室与第二反作用燃烧室设置的密封条
38.8、双缸上下板一体轴大曲(轮)轴
39.9、上气缸外壁第二反作用燃烧室50度设置的高压喷水嘴
40.10、上气缸外壁排气孔
41.11、排气孔后设置的密封条及弹簧
42.12、上下气缸外壁两组反作用燃烧室设置的内密封环
43.13、双缸上下板一体摆前后盖中心一侧距离200mm的位置设置的通轴及带有轴承的飞轮总成、两个正时齿轮和小曲(轮)轴总成的位置
44.14、气缸外壁上下两组反作用燃烧室外密封环
45.15、下气缸燃烧室的密封条
46.16、下气缸内外压气通孔
47.17、压气通孔密封条及弹簧
48.18、下气缸第一反作用燃烧室30度的位置设置的高压喷油嘴
49.19、下气缸第一反作用燃烧室设置的火花塞
50.20、下气缸第一燃烧室与第二燃烧室之间设置的密封条
51.21、下气缸第二反作用燃烧室50度设置高压喷水嘴
52.22、下气缸排气孔
53.23、下气缸排气孔后设置的密封条及弹簧
54.24、连接上下气缸反作用燃烧室排气孔的排气歧管
55.25、排气管消声器(消音器)
56.26、气体液体循环环保箱
57.图3是双缸上下板一体摆大曲(轮)轴气缸前后动力正时齿轮外燃机——后气缸盖外壁燃烧室、动力正时齿轮与一侧的飞轮总成正时齿轮齿合平面示意图
58.及双缸上下板一体摆大曲(轮)轴与飞轮总成正时齿轮小曲(轮)轴连杆连接平面示意图
59.1、气缸盖外壁
60.2、动力正时齿轮两个相对称的30度反作用燃烧
61.3、与标注2动力正时齿轮相对称的30度反作用燃烧
62.4、双缸上下板一体摆大曲(轮)轴(与图1图2,标注的8一致)
63.5、飞轮总成两个正时齿轮上的小曲(轮)轴与标注4连杆两端连接(与图1图2,标注的 13一致)
64.6、上气缸内进气压缩摆板
65.7、下气缸内进气压缩摆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