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冷却装置和内燃机的冷却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4691876发布日期:2023-07-06 01:13阅读:27来源:国知局
内燃机的冷却装置和内燃机的冷却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内燃机的冷却装置和内燃机的冷却方法。


背景技术:

1、为了冷却内燃机而在车辆搭载冷却装置。冷却装置包括使冷却水循环的冷却水通路、泵及热交换器(散热器)等。公开了将2个冷却水通路连接于内燃机且在各冷却水通路设置有泵的装置(例如日本特开2011-169237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存在在2个冷却水通路中流动的冷却水互相干涉而对于泵的压力损失(压损)增加之虞。因压损的增加而冷却水的流动被阻碍,冷却性能会下降。

2、本发明提供能够提高冷却性能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和内燃机的冷却方法。

3、本发明的第1方案涉及具备第1通路、第2通路、热交换器、第1泵、第2泵及电子控制单元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所述第1通路连接于内燃机,构成为供冷却水循环。所述第2通路连接于所述内燃机,构成为供所述冷却水循环。所述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第1通路,构成为供所述冷却水进行热交换。所述第1泵设置于所述第1通路。所述第2泵设置于所述第2通路。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构成为控制所述第1泵及所述第2泵。并且,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构成为在所述冷却水的温度为预定的温度以上的情况下进行以下的第1控制:以与所述冷却水的温度低于所述预定的温度的情况相比使所述第1通路中的所述冷却水的流量增加的方式使所述第1泵驱动,且使所述第2泵停止。

4、在上述的第1方案的冷却装置中,可以是,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构成为在所述第1控制中使所述第1泵的转速成为最大。

5、在上述的第1方案的冷却装置中,可以是,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构成为在所述内燃机进行从低负荷向高负荷的过渡运转的情况下进行以下的第2控制:以与不进行所述过渡运转的情况相比使所述第1通路中的所述冷却水的流量增加的方式使所述第1泵驱动,且以与不进行所述过渡运转的情况相比使所述第2通路中的所述冷却水的流量增加的方式使所述第2泵驱动。

6、在上述的构成的冷却装置中,可以是,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构成为在所述内燃机的吸入空气量的增加量为预定量以上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第2控制。

7、在上述的构成的冷却装置中,可以是,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构成为在所述内燃机的加速器开度的增加量为预定量以上的情况下进行所述第2控制。

8、在上述的构成的冷却装置中,可以是,所述电子控制单元构成为在所述第2控制持续预定时间以上的情况下停止所述第2控制。

9、在上述的第1方案的冷却装置中,可以是,所述第1通路和所述第2通路共有一部分的通路,在所述第1通路中的比所述共有的通路靠上游侧处设置所述第1泵,在所述第2通路中的比所述共有的通路靠上游侧处设置所述第2泵。

10、本发明的第2方案涉及内燃机的冷却方法。在此,构成为供冷却水循环的第1通路连接于所述内燃机。构成为供所述冷却水循环的第2通路连接于所述内燃机。构成为供所述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的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第1通路。第1泵设置于所述第1通路。并且,第2泵设置于所述第2通路。在所述冷却方法中,(i)在所述冷却水的温度为预定的温度以上的情况下,以与所述冷却水的温度低于所述预定的温度的情况相比使所述第1通路中的所述冷却水的流量增加的方式使所述第1泵驱动,并且,(ii)在所述冷却水的温度为所述预定的温度以上的情况下,使所述第2泵停止。

11、根据如上所述的第1方案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和第2方案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的冷却方法,由于向内燃机流入的冷却水的流量增加,冷却水以大的流速向内燃机导入,所以能够使内燃机的冷却性能提高。



技术特征:

1.一种内燃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内燃机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

8.一种内燃机的冷却方法,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内燃机的冷却装置和内燃机的冷却方法。所述冷却装置具备:第1通路,连接于内燃机且供冷却水循环;第2通路,连接于所述内燃机且供所述冷却水循环;热交换器,设置于所述第1通路且构成为供所述冷却水进行热交换;第1泵,设置于所述第1通路;第2泵,设置于所述第2通路;及电子控制单元,控制所述第1泵及所述第2泵。在所述冷却水的温度为预定的温度以上的情况下,所述电子控制单元进行以下的第1控制:以与所述冷却水的温度低于所述预定的温度的情况相比使所述第1通路中的所述冷却水的流量增加的方式使所述第1泵驱动,且使所述第2泵停止。

技术研发人员:高木登,秋山翔一,田中浩和,吉田雅澄,佐佐木隆介,黑木雅太,福田昂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