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支架组件以及尾气后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775900发布日期:2022-10-12 08:26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传感器支架组件以及尾气后处理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传感器支架组件以及尾气后处理装置,属于发动机尾气后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尾气后处理装置通常包括柴油氧化催化器、柴油颗粒捕集器以及选择性催化还原器。为了对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中的气流参数进行检测,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还包括传感器。
3.然而,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在工作时,其中的尾气温度较高,容易对传感器造成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热效果较高的传感器支架组件以及尾气后处理装置。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传感器支架组件,其包括支架、转接板、安装在所述支架和所述转接板之间的隔热棉、安装固定于所述转接板上的传感器以及至少部分包裹在所述传感器上的隔热罩,所述支架包括安装板以及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的第一螺纹柱,所述隔热棉被夹持在所述安装板和所述转接板之间;所述传感器支架组件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转接板上的第二螺纹柱,所述隔热罩至少部分被夹持在所述转接板和所述传感器之间。
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螺纹柱包括抵接于所述安装板的背面的第一头部以及穿过所述安装板的正面的第一凸柱,所述第一凸柱设有第一内螺纹孔;
7.所述隔热棉设有第一穿孔,所述第一凸柱穿过所述第一穿孔;
8.所述传感器支架组件包括第一螺栓,所述第一螺栓穿过所述转接板与所述第一内螺纹孔相配合,以将所述转接板、所述隔热棉以及所述安装板固定在一起。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螺纹柱包括抵接于所述转接板的背面的第二头部以及穿过所述转接板的正面的第二凸柱,所述第二凸柱设有第二内螺纹孔;
10.所述传感器支架组件包括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螺栓穿过所述传感器与所述第二内螺纹孔相配合,以将所述传感器以及所述转接板固定在一起。
11.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隔热罩包括夹持在所述转接板和所述传感器之间的垫片部以及与所述垫片部相连的翻边部,其中所述翻边部遮罩在所述传感器上。
12.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垫片部包括让所述第二螺栓穿过的贯穿孔。
13.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螺纹柱焊接固定于所述安装板。
14.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螺纹柱焊接固定于所述转接板。
15.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翻边部未设置将所述传感器暴露在外面的开孔。
16.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改进的技术方案,所述传感器为压差传感器。
17.本实用新型还揭示了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其包括柴油氧化催化器组件、位于所述柴油氧化催化器组件的下游且与所述柴油氧化催化器组件相连的柴油颗粒捕集器组件、位于所述柴油颗粒捕集器组件的下游的选择性催化还原组件、以及连通所述柴油颗粒捕集器组件与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组件的混合管组件,其中所述柴油氧化催化器组件包括第一壳体以及封装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的柴油氧化催化器,所述柴油颗粒捕集器组件包括第二壳体以及封装在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柴油颗粒捕集器,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组件包括第三壳体以及封装在所述第三壳体内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器,所述混合管组件包括第四壳体以及位于所述第四壳体内的混合器;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还包括前述的传感器支架组件,其中所述支架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壳体、所述第三壳体以及所述第四壳体至少其中之一上。
18.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转接板、所述隔热棉以及所述隔热罩,有效降低了热量经所述支架传递给所述传感器的传热路径,提高了所述传感器的耐热性。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尾气后处理装置在一种实施方式中的立体示意图。
20.图2是图1中传感器支架组件的立体分解图。
21.图3是图2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22.图4是图1中传感器支架组件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附图详细地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其中如果存在若干具体实施方式,在不冲突的情况下,这些实施方式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当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说明,不同附图中相同的数字或者符号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内容并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书中所记载的、与本实用新型相一致的产品的例子。
24.在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具体实施方式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例如“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特征的命名。
25.请参照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尾气后处理装置100,其包括柴油氧化催化器组件10、位于所述柴油氧化催化器组件10的下游且与所述柴油氧化催化器组件10相连的柴油颗粒捕集器组件20、位于所述柴油颗粒捕集器组件20的下游的选择性催化还原
组件30、以及连通所述柴油颗粒捕集器组件20与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组件30的混合管组件40。所述柴油氧化催化器组件10包括第一壳体11以及封装在所述第一壳体11内的柴油氧化催化器(doc);所述柴油颗粒捕集器组件20包括第二壳体21以及封装在所述第二壳体21内的柴油颗粒捕集器(dpf);所述选择性催化还原组件30包括第三壳体31以及封装在所述第三壳体31内的选择性催化还原器(scr);所述混合管组件40包括第四壳体41以及位于所述第四壳体41内的混合器(未图示)。
26.所述尾气后处理装置100还包括传感器支架组件50,其中所述传感器支架组件50包括支架51、转接板52、安装在所述支架51和所述转接板52之间的隔热棉53、安装固定于所述转接板52上的传感器54以及至少部分包裹在所述传感器54上的隔热罩55。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传感器54为压差传感器。
27.所述支架51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11、所述第二壳体21、所述第三壳体31以及所述第四壳体41至少其中之一上。
28.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架51包括安装板511以及固定在所述安装板511上的第一螺纹柱512。所述第一螺纹柱512包括抵接于所述安装板511的背面5111的第一头部5121以及穿过所述安装板511的正面5112的第一凸柱5122。所述第一凸柱5122设有第一内螺纹孔5122a。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螺纹柱512焊接固定于所述安装板511。
29.所述隔热棉53设有第一穿孔531,所述第一凸柱5122穿过所述第一穿孔531。
30.所述传感器支架组件50包括第一螺栓56,所述第一螺栓56穿过所述转接板52与所述第一内螺纹孔5122a相配合,以将所述转接板52、所述隔热棉53以及所述安装板511固定在一起。所述隔热棉53被夹持在所述安装板511和所述转接板52之间。
31.所述传感器支架组件50还包括固定在所述转接板52上的第二螺纹柱57,所述第二螺纹柱57包括抵接于所述转接板52的背面的第二头部571以及穿过所述转接板52的正面的第二凸柱572,所述第二凸柱572设有第二内螺纹孔5721。在本实用新型图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螺纹柱57焊接固定于所述转接板52。
32.所述传感器支架组件50包括第二螺栓58,所述第二螺栓58穿过所述传感器54与所述第二内螺纹孔5721相配合,以将所述传感器54以及所述转接板52固定在一起。
33.所述隔热罩55包括夹持在所述转接板52和所述传感器54之间的垫片部551以及与所述垫片部551相连的翻边部552,其中所述翻边部552遮罩在所述传感器54上。所述翻边部552未设置将所述传感器54暴露在外面的开孔,从而对所述传感器54实现更好地覆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垫片部551包括让所述第二螺栓58穿过的贯穿孔(未图示),以对所述垫片部551进行一定程度的定位。
3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所述转接板52、所述隔热棉53以及所述隔热罩55,有效降低了热量经所述支架51传递给所述传感器54的传热路径,提高了所述传感器54的耐热性。
35.以上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对本说明书的理解应该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为基础,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仍然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
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