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减震的高阻尼风电塔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32214发布日期:2023-03-22 08:04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减震的高阻尼风电塔筒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高阻尼风电塔筒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减震的高阻尼风电塔筒。


背景技术:

2.风能是指地球表面大量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由于地面各处受太阳辐照后气温变化不同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同,因而引起各地气压的差异,在水平方向高压空气向低压地区流动,即形成风。风能资源决定于风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风能年累积小时数,风电塔筒就是风力发电的塔杆,在风力发电机组中主要起支撑作用。
3.如申请号为202121317843.6的一种便于安装的风电塔筒,该便于安装的风电塔筒,通过采用在连接座的外周开设固定孔与弹簧组合的形式,并在下底座的外周固定安装有插接销,使得风电塔筒的安装更便捷,且插接销的插接块左右端面设计成圆弧形,配合加设刚体球让组合结构的牢固性得到提高,加设的两组半月形的铰接板,通过连接板与螺栓连接在一起,使得组合状态下风电塔筒不仅易于安装也便于拆卸,从而提高安装效率节省人力,但是由于风向时刻在变化导致风轮机舱始终跟踪风向,从而产生巨大的回转力矩,使塔筒不易对其力产生震感进行减缓。
4.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出一种便于减震的高阻尼风电塔筒。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减震的高阻尼风电塔筒,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减震的高阻尼风电塔筒,包括塔筒本体和承台,所述塔筒本体的内部顶端设置有安装座一,且安装座一的上端安装有用于提高塔筒本体的减震性能的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阻尼杆、弹簧、连接板、通孔、连接环、减震垫和钢绞线,所述阻尼杆的外部设置有弹簧,所述阻尼杆的上端安装有连接板,且连接板的表面开设有通孔,所述通孔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环,且连接环的内侧表面安装有减震垫,所述连接环的内部贯穿有钢绞线,所述承台位于塔筒本体的底部。
7.进一步的,所述塔筒本体的表面设置有防护疏水层,所述承台的下端安装有底板,且底板的下端设置有基础桩。
8.进一步的,所述基础桩的后端设置有连接件,所述塔筒本体的外部表面通过安装座二安装有环形钢件。
9.进一步的,所述环形钢件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提供动力的驱动组件,且驱动组件包括电动滑轨一和滑块一,所述电动滑轨一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一。
10.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组件还包括电动滑轨二、滑块二和固定杆,所述滑块一的表面设置有电动滑轨二,且电动滑轨二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二,所述滑块二的表面安装有固
定杆。
11.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杆的端部设置有喷洒箱,且喷洒箱的右侧表面安装有喷雾头,所述喷洒箱的顶端设置有摄像头。
12.进一步的,所述滑块二、固定杆与喷洒箱为一体化结构,且喷洒箱的竖直中轴线与塔筒本体的横向中轴线相垂直。
1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减震的高阻尼风电塔筒,具备以下有益效果:该一种便于减震的高阻尼风电塔筒,通过采用防护疏水层的设置可提高塔筒本体的防水性能,承台、底板和基础桩的安装可提高塔筒本体整体的稳定性,同时在减震组件的设置可提高塔筒本体的减震性能,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其整体的稳定性,避免其在恶劣的天气下发生倾倒的现象,驱动组件和摄像头的安装便于对喷洒箱进行控制来对塔筒本体进行维护工作,这样避免了人们高空作业时的麻烦和危险。
14.1、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护疏水层的设置可提高塔筒本体的防水性能,减少其表面因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腐蚀脱皮的现象,从而影响塔筒本体的使用寿命,承台、底板和基础桩的安装可提高塔筒本体整体的稳定性,这样可避免在恶劣的天气下,塔筒本体因为风力过大而发生倾倒的现象,从而造成巨大的安全事故和经济上的损失。
15.2、本实用新型通过减震组件的设置可利用阻尼杆、弹簧、连接板、通孔、连接环与钢绞线之间的配合,将塔筒本体产生的震感进行缓冲减弱,这样可进一步的提高塔筒本体的稳定性,同时在减震垫的作用下可对钢绞线进行缓冲保护,防止其出现折断的现象。
16.3、本实用新型通过驱动组件的设置可利用电动滑轨一和电动滑轨二提高的移动动力,使喷洒箱能在其结构的作用下进行任意位置上的移动,这样可使喷洒箱上的喷雾头能根据需求移动至塔筒本体的表面,从而对其表面进行维护修补工作,同时在摄像头的作用下方便人们对塔筒本体表面的维修情况进行实时的了解。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减震的高阻尼风电塔筒的塔筒本体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减震的高阻尼风电塔筒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减震的高阻尼风电塔筒的塔筒本体外部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减震的高阻尼风电塔筒的塔筒本体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塔筒本体;2、防护疏水层;3、承台;4、底板;5、基础桩;6、连接件;7、安装座一;8、减震组件;801、阻尼杆;802、弹簧;803、连接板;804、通孔;805、连接环;806、减震垫;807、钢绞线;9、安装座二;10、环形钢件;11、驱动组件;1101、电动滑轨一;1102、滑块一;1103、电动滑轨二;1104、滑块二;1105、固定杆;12、喷洒箱;13、喷雾头;14、摄像头。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3.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一种便于减震的高阻尼风电塔筒,包括塔筒本体1和承台3,塔筒本体1的内部顶端设置有安装座一7,且安装座一7的上端安装有用于提高塔筒本体1的
减震性能的减震组件8,减震组件8包括阻尼杆801、弹簧802、连接板803、通孔804、连接环805、减震垫806和钢绞线807,阻尼杆801的外部设置有弹簧802,阻尼杆801的上端安装有连接板803,且连接板803的表面开设有通孔804,通孔804的内部设置有连接环805,且连接环805的内侧表面安装有减震垫806,连接环805的内部贯穿有钢绞线807,减震组件8的设置可利用阻尼杆801、弹簧802、连接板803、通孔804、连接环805与钢绞线807之间的配合,将塔筒本体1产生的震感进行缓冲减弱,这样可进一步的提高塔筒本体1的稳定性,同时在减震垫806的作用下可对钢绞线807进行缓冲保护,防止其出现折断的现象,承台3位于塔筒本体1的底部,塔筒本体1的表面设置有防护疏水层2,防护疏水层2的设置可提高塔筒本体1的防水性能,减少其表面因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发生腐蚀脱皮的现象,从而影响塔筒本体1的使用寿命,承台3的下端安装有底板4,且底板4的下端设置有基础桩5,承台3、底板4和基础桩5的安装可提高塔筒本体1整体的稳定性,这样可避免在恶劣的天气下,塔筒本体1因为风力过大而发生倾倒的现象,从而造成巨大的安全事故和经济上的损失。
24.如图3所示,基础桩5的后端设置有连接件6,塔筒本体1的外部表面通过安装座二9安装有环形钢件10,环形钢件10的表面设置有用于提供动力的驱动组件11,且驱动组件11包括电动滑轨一1101和滑块一1102,电动滑轨一1101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一1102,驱动组件11还包括电动滑轨二1103、滑块二1104和固定杆1105,滑块一1102的表面设置有电动滑轨二1103,且电动滑轨二1103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块二1104,滑块二1104的表面安装有固定杆1105,固定杆1105的端部设置有喷洒箱12,且喷洒箱12的右侧表面安装有喷雾头13,喷洒箱12的顶端设置有摄像头14,滑块二1104、固定杆1105与喷洒箱12为一体化结构,且喷洒箱12的竖直中轴线与塔筒本体1的横向中轴线相垂直,驱动组件11的设置可利用电动滑轨一1101和电动滑轨二1103提高的移动动力,使喷洒箱12能在其结构的作用下进行任意位置上的移动,这样可使喷洒箱12上的喷雾头13能根据需求移动至塔筒本体1的表面,从而对其表面进行维护修补工作,同时在摄像头14的作用下方便人们对塔筒本体1表面的维修情况进行实时的了解。
25.综上,该便于减震的高阻尼风电塔筒,首先根据图1、图2、图3和图4中所示的结构,使用时可先将安装座一7将减震组件8固定在塔筒本体1的内部顶部,固定好后便可承台3、底板4和基础桩5的设计将塔筒本体1安装在指定的地点,在安装的同时可将钢绞线807的端部与基础桩5上的连接件6连接在一起,通过其结构的设计可避免在恶劣的天气下,塔筒本体1因为风力过大而发生倾倒的现象,从而造成巨大的安全事故和经济上的损失,而塔筒本体1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风向时刻在变化导致风轮机舱始终跟踪风向,从而产生巨大的回转力矩,使连接环805内部的钢绞线807会产生竖直方向的震感,这时连接板803下端的阻尼杆801和弹簧802因自身的性能会对其震感进行缓冲减弱,这样可进一步的提高塔筒本体1的稳定性,同时在减震垫806的作用下可对钢绞线807进行缓冲保护,防止其出现折断的现象,塔筒本体1因处于室外,而其表面虽喷涂有防护疏水层2(材质为聚氟乙烯层),但也会发生表面脱皮或开裂的现象,这时人们便可将喷洒箱12内灌上所需的液体,然后启动电动滑轨一1101和电动滑轨二1103,使滑块一1102和滑块二1104能带动通过固定杆1105与其相连接的喷洒箱12,能在塔筒本体1的外部进行任意位置上的移动,同时摄像头14也会随其移动将拍摄的画面传递给人们手中的终端,人们可通过其传输的画面来了解塔筒本体1表面的情况,当看到需要维护的地方时便可停止喷洒箱12的移动,这时其内部的泵体便会将液体
通过喷雾头13喷至维修的地方,通过其结构的设计避免了人们高空作业时的麻烦和危险。
2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