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冷却液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149897发布日期:2023-08-18 05:56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冷却液壶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汽车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却液壶。


背景技术:

1、冷却液是发动机、电机冷却系统中的重要部件,主要作用是在保证冷却效果的前提下,清除水循环过程中空气产生的气阻现象。

2、在汽车运行过程中,汽车的发动机和电池都需要冷却,但是现有冷却液壶中只有一个总的装冷却液的容置腔,放置于容置腔内的冷却液同时用于冷却发动机和电池。在实际冷却过程中,由于容置腔内两侧的冷却液分别与发动机和电池进行热量交换,而发动机与电池分别产生的热量是不一样的,故容置腔内两侧的冷却液的温度有一定区别,故冷却液内部也会进行热交换,导致冷却发动机的冷却液和冷却电池的冷却液易蹿温,影响冷却效果,故现有冷却液壶仍有改进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提高冷却液壶中冷却液对发动机和电池的冷却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冷却液壶。

2、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冷却液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冷却液壶,包括形成有第一容置腔的上壳体以及形成有第二容置腔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连接有用于对所述第一容置腔进行分区的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的内部形成有第一空气腔;所述下壳体连接有用于对所述第二容置腔进行分区的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二分隔板的内部形成有第二空气腔,当所述上壳体盖合所述下壳体时,所述第一分隔板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分隔板的端面紧密贴合。

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内部形成有第一空气腔的第一分隔板以对第一容置腔进行划分,同时,通过设置内部形成有第二空气腔的第二分隔板以对第二容置腔进行划分,第一分隔板和第二分隔板配合以隔开用于冷却发动机的冷却液以及用于冷却电池的冷却液;同时,利用隔热效果较好的空气来减小分隔板两侧的冷却液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提高分隔板两侧冷却液的冷却效果。

5、可选的,所述第一空气腔与所述第二空气腔相连通。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分隔板的大小是有限的,故形成于分隔板内的空气腔的大小也是有限的,本申请通过将第一空气腔与第二空气腔相连通以扩大空气腔的容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冷却液壶内分隔板两侧的冷却液的冷却效果。

7、可选的,所述上壳体连接有第一加强板,所述第一加强板相对两侧的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空气腔处所述第一分隔板的内壁相连。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加强板以在不增大第一分隔板壁厚的条件下增大第一分隔板的强度和刚性,同时降低制备过程中因第一加强板上应力不均而导致第一加强板出现歪扭变形的概率,提高通过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配合以起到隔热作用的可靠性。

9、可选的,所述下壳体连接有第二加强板,所述第二加强板相对两侧的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二空气腔处所述第二分隔板的内壁相连。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二加强板以在不增大第二分隔板板壁厚的条件下增大第二分隔板的强度和刚性,同时降低制备过程中因第二加强板上应力不均而导致第二加强板出现歪扭变形的概率,提高通过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配合以起到隔热作用的可靠性。

11、可选的,所述第一加强板间隔设置有多块。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加强板间隔设置有多块以进一步提高第一分隔板的强度和刚性。

13、可选的,所述第二加强板间隔设置有多块。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二加强板间隔设置有多块以进一步提高第二分隔板的强度和刚性。

15、可选的,所述上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提示防冻液添加量上限的上限提示线,所述下壳体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提示防冻液添加量下限的下限提示线。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上限提示线和下限提示线以起到提示作用,辅助判断冷却液容量是否充足。

17、可选的,所述上壳体连接有用于测量所述冷却液壶内冷却液液位的液位传感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液位传感器以监测冷却液液位,从而保障车辆的正常运行。

19、可选的,所述上壳体的外侧凸设有连接凸环,所述液位传感器包括相连的连接部与传感部,所述连接部朝向所述传感部的一端开设有供所述连接凸环插设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的孔壁与所述连接凸环的外周面紧密贴合。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凸环和连接孔的插接配合以将液位传感器固定在冷却液壶上,简便易行。

21、可选的,所述连接孔为环形孔,所述连接凸环的外周面与内周面均与所述连接孔的孔壁紧密贴合。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连接孔设置为环形孔,使得当连接凸环插设连接孔时,连接凸环的外周面与内周面均与连接孔的孔壁紧密贴合,从而加强连接部与冷却液壶相连接的稳定性。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本申请通过设置内部形成有第一空气腔的第一分隔板以及内部形成有第二空气腔的第二分隔板以将冷却液划分成专门用于冷却发动机以及专门用于冷却电池两部分,利用具有良好隔热性的空气以减小分隔板两侧的冷却液之间的热量交换,从而提高分隔板两侧冷却液的冷却效果;

25、2.本申请通过将第一空气腔与第二空气腔相连通以在不变动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的体积的前提下扩大第一空气腔与第二空气腔的容量大小,从而容纳更多空气,进一步提高冷却液壶内分隔板两侧的冷却液的冷却效果;

26、3.本申请通过设置第一加强板以在不增大第一分隔板壁厚的条件下增大第一分隔板的强度和刚性,同时降低制备过程中因第一加强板上应力不均而导致第一加强板出现歪扭变形的概率,提高通过第一加强板和第二加强板配合以起到隔热作用的可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冷却液壶,其特征在于:包括形成有第一容置腔(18)的上壳体(1)以及形成有第二容置腔(24)的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连接有用于对所述第一容置腔(18)进行分区的第一分隔板(11),所述第一分隔板(11)的内部形成有第一空气腔(111);所述下壳体(2)连接有用于对所述第二容置腔(24)进行分区的第二分隔板(21),所述第二分隔板(21)的内部形成有第二空气腔(211),当所述上壳体(1)盖合所述下壳体(2)时,所述第一分隔板(11)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分隔板(21)的端面紧密贴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冷却液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空气腔(111)与所述第二空气腔(211)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却液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连接有第一加强板(15),所述第一加强板(15)相对两侧的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一空气腔(111)处所述第一分隔板(11)的内壁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冷却液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壳体(2)连接有第二加强板(22),所述第二加强板(22)相对两侧的侧壁分别与所述第二空气腔(211)处所述第二分隔板(21)的内壁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冷却液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强板(15)间隔设置有多块。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冷却液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强板(22)间隔设置有多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冷却液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提示防冻液添加量上限的上限提示线(16),所述下壳体(2)的外表面设置有用于提示防冻液添加量下限的下限提示线(23)。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冷却液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连接有用于测量冷却液壶内冷却液液位的液位传感器(3)。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冷却液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1)的外侧凸设有连接凸环(17),所述液位传感器(3)包括相连的连接部(31)与传感部(32),所述连接部(31)朝向所述传感部(32)的一端开设有供所述连接凸环(17)插设的连接孔(311),所述连接孔(311)的孔壁与所述连接凸环(17)的外周面紧密贴合。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冷却液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311)为环形孔,所述连接凸环(17)的外周面与内周面均与所述连接孔(311)的孔壁紧密贴合。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冷却液壶,其包括形成有第一容置腔的上壳体以及形成有第二容置腔的下壳体,所述上壳体连接有用于对所述第一容置腔进行分区的第一分隔板,所述第一分隔板的内部形成有第一空气腔;所述下壳体连接有用于对所述第二容置腔进行分区的第二分隔板,所述第二分隔板的内部形成有第二空气腔,当所述上壳体盖合所述下壳体时,所述第一分隔板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分隔板的端面紧密贴合。本申请具有提高冷却液壶中冷却液对发动机和电池的冷却效果的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冯军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加凯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30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