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系统总成及发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222826发布日期:2024-03-05 15:22阅读: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系统总成及发热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属于系统散热,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散热系统总成及发热设备。


背景技术:

1、发电设备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散发出大量的热量,为了确保发电设备的正常运作,通常会采用散热设备对其进行及时的散热。而目前的散热装置中,各功能部件通常为分开安装和固定,安装和维护操作麻烦;而且,各冷却模块均为一致式的安装在框架上,然后通过风扇组件进行集中散热,存在不必要的能耗损失,并且会对散热效果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至少其中一个缺点,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系统总成及发热设备。

2、本申请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手段是:

3、其一方面,本申请中提供一种散热系统总成,包括:

4、散热组件,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中冷器和水散热器,所述中冷器和所述水散热器呈并排设置以形成板式结构;

5、框架组件,所述框架组件包括若干侧向护板,若干所述侧向护板顺次连接以形成围蔽结构,所述散热组件嵌设在所述围蔽结构内;

6、送风组件和防护网,所述送风组件和所述防护网分别设置在形成的所述板式结构的两侧,所述送风组件、防护网与所述围蔽结构连接;

7、若干驱动器和水箱,所述驱动器、水箱设置在所述侧向护板上,所述驱动器与所述送风组件电连接,所述水箱与所述散热组件相连通。

8、上述申请方案中,可以实现所述散热组件、送风组件、防护网、驱动器以及所述水箱在所述框架组件上的集成式安装设置,整体的集成度更高,增强了所述驱动器与所述送风组件之间、所述水箱与所述散热组件之间的关联式安装设置,组装和维护上都可以更为方便。

9、在一些应用方案中,所述侧向护板包括上护板、下护板、左护板和右护板,所述左护板、右护板的端部设置有朝向内侧延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可伸入至与所述上护板、下护板之间形成重叠区;

10、所述重叠区处设置有若干紧固件。

11、上述应用方案中,通过设置的所述连接部,可以便于实现所述左护板、右护板与所述上护板、下护板之间的嵌入式安装连接,然后在形成的重叠区处设置紧固件即可实现连接固定,安装结构简单且安装后的整体性会更好。

12、在一些应用方案中,所述上护板、下护板的内侧设置有相对应的若干第一承托件和第二承托件,所述中冷器嵌设于所述第一承托件,所述水散热器嵌设于所述第二承托件;

13、所述第一承托件的嵌设空间小于所述第二承托件的嵌设空间,且所述第一承托件的嵌设空间到所述送风组件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承托件的嵌设空间到所述送风组件的距离。

14、上述应用方案中,通过设置的所述第一承托件、第二承托件,可以便于实现所述中冷器、水散热器在所述上护板、下护板内的嵌入式安装设置,提高安装后的整体受力性能;同时,通过对所述第一承托件、第二承托件的嵌设空间进行设计,使得所述中冷器与所述送风组件之间可以存在一定的间隙,使得所述中冷器可以具有更好的应用环境,提高散热性能。

15、在一些应用方案中,所述左护板和/或所述右护板的内侧设置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与所述左护板或右护板之间形成缓冲空间。

16、上述应用方案中,通过设置的所述缓冲板,可以对安装后的所述中冷器以及水散热器形成更好的承托作用,提高安装稳定性;同时形成的所述缓冲空间,可以便于提高对所述中冷器以及水散热器的侧向防护,避免侧向的意外碰撞对所述散热组件造成损害。

17、在一些应用方案中,所述中冷器和水散热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左护板或右护板之间连接。

18、上述应用方案中,通过设置的所述第一连接板,使得所述中冷器、水散热器与所述左护板或右护板之间可以存在连接关系,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中冷器、水散热器的安装稳定性。

19、在一些应用方案中,所述防护网包括外框、设置于所述外框内的内网;

20、所述外框分别与所述上护板、下护板、左护板和右护板连接。

21、上述应用方案中,通过在所述内网的外侧设置所述外框,可以便于提高成型后的所述防护网的结构强度;同时,在所述外框与所述上护板、下护板、左护板和右护板之间均形成连接关系,从而可以便于提高成型后的系统框架强度。

22、在一些应用方案中,所述上护板、下护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减震垫。

23、上述应用方案中,通过设置的所述第二连接板,可以便于实现系统框架的安装固定,使得整个散热系统可以投入实际的应用当中;而设置的所述减震垫,则可以便于降低因设备运行而带来的震动影响。

24、在一些应用方案中,所述送风组件包括护风罩和若干风扇,所述护风罩上设置有若干进风口,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进风口;

25、所述护风罩内设置有横隔板,所述横隔板将所述护风罩内分为第一送风区和第二送风区,所述第一送风区、第二送风区分别与所述中冷器、水散热器相对应。

26、上述应用方案中,通过在不同的所述进风口处设置所述风扇,然后对设置的所述风扇进行控制,则可以实现不同所述进风口处的不同送风需求;而且,通过设置的所述横隔板,可以在所述护风罩内划分出第一送风区和第二送风区,从而可以根据所述中冷器、水散热器的运行特性,而实现送风需求,提高应用效益。

27、在一些应用方案中,所述风扇包括叶轮、外罩和电机,所述叶轮、电机分别设置于所述外罩的两侧;

28、所述外罩设置于所述进风口的外侧,所述电机设置于所述外罩。

29、上述应用方案中,通过将所述外罩设置在所述进风口的外侧,并将所述电机设置在所述外罩上,使得整个所述风扇的安装固定结构都可以更为简单。

30、另一方面,本申请中还提供一种发热设备,其设置有如上所述的散热系统总成。

3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32、本申请方案提供的散热系统总成中,同时在所述框架组件上集成安装设置有所述散热组件、送风组件、防护网、驱动器以及所述水箱,整体的集成度更高,功能更为完善,可以便于提高组装和维护时的作业效率。

33、同时,对所述框架组件与所述散热组件之间的安装结构,以及所述送风组件与所述散热组件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了优化设计,从而可以更好地适配所述中冷器、水散热器的工作特性,提高散热效率以及降低不必要的运行能耗。

34、而且,在所述框架组件、散热组件、送风组件和所述防护网之间均存在连接关系,以共同形成系统框架,整体的受力性能以及防护性能都可以得到提高,具有更好的应用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散热系统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护板包括上护板、下护板、左护板和右护板,所述左护板、右护板的端部设置有朝向内侧延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可伸入至与所述上护板、下护板之间形成重叠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散热系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板、下护板的内侧设置有相对应的若干第一承托件和第二承托件,所述中冷器嵌设于所述第一承托件,所述水散热器嵌设于所述第二承托件;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散热系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左护板和/或所述右护板的内侧设置有缓冲板,所述缓冲板与所述左护板或右护板之间形成缓冲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散热系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和水散热器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所述左护板或右护板之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散热系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包括外框、设置于所述外框内的内网;

7.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散热系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板、下护板上设置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上设置有减震垫。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系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送风组件包括护风罩和若干风扇,所述护风罩上设置有若干进风口,所述风扇设置于所述进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系统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包括叶轮、外罩和电机,所述叶轮、电机分别设置于所述外罩的两侧;

10.一种发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其设置有如上述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散热系统总成。


技术总结
本申请属于系统散热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散热系统总成及发热设备,包括散热组件、框架组件、送风组件、防护网、若干驱动器和水箱,所述散热组件包括中冷器和水散热器,所述中冷器和所述水散热器呈并排设置以形成板式结构;所述框架组件包括若干侧向护板,若干所述侧向护板顺次连接以形成围蔽结构,所述散热组件嵌设在所述围蔽结构内;所述送风组件和所述防护网分别设置在形成的所述板式结构的两侧,所述送风组件、防护网与所述围蔽结构连接;所述驱动器、水箱设置在所述侧向护板上,所述驱动器与所述送风组件电连接,所述水箱与所述散热组件相连通。本申请方案具有更高的整体集成度,组装和维护上都可以更为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欧伟雄,漆道明,吴国荣,陈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大华德盛热管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