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缸盖及具有其的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18177发布日期:2023-06-21 12:49阅读:24来源:国知局
气缸盖及具有其的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尤其是涉及一种气缸盖及具有其的发动机。


背景技术: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升以及车辆行业的快速发展,车辆已经进入千家万户成为日常生活中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其中,作为车辆的动力输出部件,发动机的稳定性直接影响车辆的性能,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通常需要使用水套结构配合冷却液降低发动机内部温度,但是相关技术中的发动机内的水套布局不合理,影响水套的冷却效果和气缸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气缸盖,所述气缸盖具有对燃烧室的冷却效果佳的优点。

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气缸盖的发动机。

3、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缸盖,所述气缸盖内形成上水套、下水套、燃烧室、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所述上水套和所述下水套沿上下方向排布且连通,所述上水套包括上水腔以及与所述上水腔连通的排水通道,所述下水套包括下水腔以及与所述下水腔连通的进水通道,所述燃烧室设于所述气缸盖的底壁,所述进气通道以及所述排气通道均与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下水腔包括位于燃烧室径向外侧的第一冷却腔和位于所述排气通道径向外侧的第二冷却腔,所述第一冷却腔与所述第二冷却腔连通,所述进水通道的排水端设于所述第一冷却腔内。

4、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气缸盖,下水套包括位于燃烧室径向外侧的第一冷却腔和位于排气通道径向外侧的第二冷却腔,使得通过第一冷却腔可以较好地对燃烧室进行降温处理,通过第二冷却腔可以较好地对排气通道进行降温处理,进水通道的排水段设于第一冷却腔内,使得冷却液通过进水通道可以优先进入第一冷却腔内,从而通过温度较低的冷却液可以较好地提升第一冷却腔对燃烧室的冷却效果,以保证燃烧室内的温度保持在安全范围内,可以较好地避免燃烧室高温损伤气缸盖,同时可以较好地避免燃烧室高温影响发动机的运转效率,利于提升气缸盖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进水通道的排水端邻近所述第一冷却腔背离第二冷却腔的一端设置。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水腔包括与所述第二冷却腔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三冷却腔,所述排气通道位于所述第二冷却腔与所述第三冷却腔之间。

7、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冷却腔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通的第一子腔、第二子腔和第三子腔,所述第二子腔位于所述排气通道下方,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三子腔均朝向靠近所述第三冷却腔的方向延伸且分别位于所述排气通道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和/或,所述第三冷却腔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且依次连通的第四子腔、第五子腔和第六子腔,所述第五子腔位于所述排气通道上方,所述第四子腔和所述第六子腔均朝向靠近所述第二冷却腔的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排气通道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

8、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缸盖形成与所述第二冷却腔和所述第三冷却腔均连通的出砂孔,所述出砂孔内设有沿轴向可移动的调节件;和/或,所述第二冷却腔内设有第一导流结构,所述第一导流结构用于引导液体在所述第二冷却腔内均匀流动,所述第三冷却腔内设有第二导流结构,所述第二导流结构用于引导液体在第三冷却腔内均匀流动。

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朝向远离所述燃烧室的方向上,所述排气通道以及所述第二冷却腔均向上倾斜延伸,所述第一冷却腔朝向所述上水套的一侧形成向下凹入的凹坑。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水腔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冷却腔沿上下方向排布的第四冷却腔,所述第四冷却腔朝向所述第一冷却腔的一侧形成向下凸出且与所述凹坑相对的凸起。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缸盖内还形成第一连通通道和第二连通通道,所述第一连通通道和所述第二连通通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冷却腔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通道以及所述第四冷却腔连通,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腔和第四冷却腔连通。

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气缸盖还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与燃烧室连通的火花塞安装孔,所述第一冷却腔环绕所述火花塞安装孔。

1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上水腔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冷却腔沿上下方向排布且连通的第四冷却腔,所述第四冷却腔位于所述火花塞安装孔的径向外侧。

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在由所述火花塞安装孔的中心轴线至外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冷却腔的厚度缩小。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排水通道的进水端邻近所述上水腔的顶部设置;

1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包括:上述气缸盖。

1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发动机,下水套包括位于燃烧室径向外侧的第一冷却腔和位于排气通道径向外侧的第二冷却腔,使得通过第一冷却腔可以较好地对燃烧室进行降温处理,通过第二冷却腔可以较好地对排气通道进行降温处理,进水通道的排水段设于第一冷却腔内,使得冷却液通过进水通道可以优先进入第一冷却腔内,从而通过温度较低的冷却液可以较好地提升第一冷却腔对燃烧室的冷却效果,以保证燃烧室内的温度保持在安全范围内,可以较好地避免燃烧室高温损伤气缸盖,同时可以较好地避免燃烧室高温影响发动机的运转效率,利于提升气缸盖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8、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内形成上水套、下水套、燃烧室、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所述上水套和所述下水套沿上下方向排布且连通,所述上水套包括上水腔以及与所述上水腔连通的排水通道,所述下水套包括下水腔以及与所述下水腔连通的进水通道,所述燃烧室设于所述气缸盖的底壁,所述进气通道以及所述排气通道均与所述燃烧室连通,所述下水腔包括位于燃烧室径向外侧的第一冷却腔和位于所述排气通道径向外侧的第二冷却腔,所述第一冷却腔与所述第二冷却腔连通,所述进水通道的排水端设于所述第一冷却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通道的排水端邻近所述第一冷却腔背离第二冷却腔的一端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腔包括与所述第二冷却腔在上下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三冷却腔,所述排气通道位于所述第二冷却腔与所述第三冷却腔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冷却腔包括沿第一方向依次连通的第一子腔、第二子腔和第三子腔,所述第二子腔位于所述排气通道下方,所述第一子腔和所述第三子腔均朝向靠近所述第三冷却腔的方向延伸且分别位于所述排气通道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和/或,所述第三冷却腔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且依次连通的第四子腔、第五子腔和第六子腔,所述第五子腔位于所述排气通道上方,所述第四子腔和所述第六子腔均朝向靠近所述第二冷却腔的方向延伸且位于所述排气通道在第一方向上的相对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形成与所述第二冷却腔和所述第三冷却腔均连通的出砂孔,所述出砂孔内设有沿轴向可移动的调节件;和/或,所述第二冷却腔内设有第一导流结构,所述第一导流结构用于引导液体在所述第二冷却腔内均匀流动,所述第三冷却腔内设有第二导流结构,所述第二导流结构用于引导液体在第三冷却腔内均匀流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在朝向远离所述燃烧室的方向上,所述排气通道以及所述第二冷却腔均向上倾斜延伸,所述第一冷却腔朝向所述上水套的一侧形成向下凹入的凹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腔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冷却腔沿上下方向排布的第四冷却腔,所述第四冷却腔朝向所述第一冷却腔的一侧形成向下凸出且与所述凹坑相对的凸起。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内还形成第一连通通道和第二连通通道,所述第一连通通道和所述第二连通通道分别位于所述第一冷却腔沿第一方向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连通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进水通道以及所述第四冷却腔连通,所述第二连通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却腔和第四冷却腔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气缸盖还形成沿上下方向延伸且与燃烧室连通的火花塞安装孔,所述第一冷却腔环绕所述火花塞安装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水腔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冷却腔沿上下方向排布且连通的第四冷却腔,所述第四冷却腔位于所述火花塞安装孔的径向外侧。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在由所述火花塞安装孔的中心轴线至外周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冷却腔的厚度缩小。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缸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通道的进水端邻近所述上水腔的顶部设置;和/或,所述排水通道位于所述上水腔朝向所述进水通道的一侧。

13.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气缸盖。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气缸盖及具有其的发动机,气缸盖内形成上水套、下水套、燃烧室、进气通道和排气通道,上水套和下水套沿上下方向排布且连通,上水套包括上水腔以及与上水腔连通的排水通道,下水套包括下水腔以及与下水腔连通的进水通道,燃烧室设于气缸盖的底壁,进气通道以及排气通道均与燃烧室连通,下水腔包括位于燃烧室径向外侧的第一冷却腔和位于排气通道径向外侧的第二冷却腔,第一冷却腔与第二冷却腔连通,进水通道的排水端设于第一冷却腔内。根据本技术的气缸盖,可以较好地提升对燃烧室的冷却效果,避免燃烧室高温损伤气缸盖,同时可以较好地避免燃烧室高温影响发动机的运转效率,利于提升气缸盖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龙龙,陈良,王家武,陈慧,杨栋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227
技术公布日:2024/1/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