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滤清器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303301发布日期:2023-09-02 11:20阅读:42来源:国知局
燃油滤清器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尤其涉及燃油滤清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1、燃油滤清器中,通过滤芯对燃油进行过滤,以除去燃油中的杂质。现有的燃油滤清器一般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滤芯,油液从进油管路中流入壳体内的进油腔,经滤芯过滤后进入出油腔,并从出油管路排出。燃油滤清器在运行过程中,可能会由于漏气或滤芯过滤性能下降等因素而导致进油腔与出油腔的压差增大,影响滤芯的使用寿命。

2、进油腔与出油腔的压差具体可以表现为进油腔的油液液面或出油腔的油液液面发生变化,对此,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燃油滤清器,其上盖本体采用tpu等透明材料,可通过透明的上盖本体直观地观察到上盖本体内部滤芯堵塞情况,同时也能观察到位于滤芯外部的进油腔的液面情况。但是其存在的问题是,滤芯一般呈筒状,出油腔位于滤芯的内部,进油腔位于滤芯的外部,使用者配合透明的外壳只能观察到进油腔的液面情况,无法观察到出油腔的液面高度,进而无法判断滤芯的具体使用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燃油滤清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使用者无法观察到出油腔的液面高度,进而无法判断滤芯的具体使用情况的问题。

2、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燃油滤清器,包括:

4、壳体,具有油腔,所述壳体至少部分由透光材料制成;

5、过滤组件,安装于所述油腔,并将所述油腔分隔为进油腔和出油腔,所述过滤组件包括滤芯,所述滤芯被配置为仅允许油液通过,所述滤芯呈筒状;

6、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的进油管以及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出油管,所述进油腔位于所述滤芯的内部,并与所述进油管的内腔连通,所述出油腔位于所述滤芯的外部,并与所述出油管的内腔连通。

7、作为燃油滤清器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油管穿过所述壳体的中间部位,所述出油管与所述壳体的外壁相切。

8、作为燃油滤清器的优选方案,所述进油管位于所述油腔的下方,和/或所述出油管位于所述油腔的下方。

9、作为燃油滤清器的优选方案,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分隔板,所述油腔位于所述分隔板的上方,所述分隔板的下表面与所述壳体围成导流腔,所述导流腔内设置有导流件,所述导流件将所述导流腔分隔为进油导流腔和出油导流腔,所述进油管的内腔、所述进油导流腔以及所述进油腔依次连通,所述出油管的内腔、所述出油导流腔以及所述出油腔依次连通。

10、作为燃油滤清器的优选方案,所述分隔板的中间部位开设有分隔板开口,所述进油导流腔与所述进油腔通过所述分隔板开口连通。

11、作为燃油滤清器的优选方案,所述分隔板的侧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间隔设置,以使所述出油导流腔与所述出油腔连通。

12、作为燃油滤清器的优选方案,所述导流件包括内导流件和套设于所述内导流件的外导流件,所述内导流件与所述外导流件间隔设置,且所述内导流件与所述外导流件之间具有过油通道,所述壳体还具有位于所述过油通道下方的收集腔,所述进油腔、所述过油通道以及所述收集腔依次连通。

13、作为燃油滤清器的优选方案,所述分隔板的上方表面开设有容纳槽,所述滤芯的下端安装于所述容纳槽内。

14、作为燃油滤清器的优选方案,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和安装于所述底座的上壳,所述上壳由透光材料制成。

15、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车辆,包括上述燃油滤清器。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燃油滤清器,壳体至少部分由透光材料制成,滤芯呈筒状,进油腔位于滤芯的内部,并与进油管的内腔连通,出油腔位于滤芯的外部,并与出油管的内腔连通。使用者可直接通过壳体直观地观察到进油腔以及出油腔的液面高度,且由于油液液面较低的出油腔位于滤芯的外部,使用者在观察出油腔的液面时不会受到干扰。

18、本实用新型还提供车辆,包括上述燃油滤清器,并具备与上述燃油滤清器相同的效果。



技术特征:

1.燃油滤清器,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101)穿过所述壳体(100)的中间部位,所述出油管(102)与所述壳体(100)的外壁相切。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油管(101)位于所述油腔(110)的下方,和/或所述出油管(102)位于所述油腔(110)的下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100)的分隔板(300),所述油腔(110)位于所述分隔板(300)的上方,所述分隔板(300)的下表面与所述壳体(100)围成导流腔(310),所述导流腔(310)内设置有导流件(320),所述导流件(320)将所述导流腔(310)分隔为进油导流腔(311)和出油导流腔(312),所述进油管(101)的内腔、所述进油导流腔(311)以及所述进油腔(111)依次连通,所述出油管(102)的内腔、所述出油导流腔(312)以及所述出油腔(112)依次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300)的中间部位开设有分隔板开口,所述进油导流腔(311)与所述进油腔(111)通过所述分隔板开口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300)的侧壁与所述壳体(100)的内壁间隔设置,以使所述出油导流腔(312)与所述出油腔(112)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件(320)包括内导流件(321)和套设于所述内导流件(321)的外导流件(322),所述内导流件(321)与所述外导流件(322)间隔设置,且所述内导流件(321)与所述外导流件(322)之间具有过油通道(323),所述壳体(100)还具有位于所述过油通道(323)下方的收集腔(150),所述进油腔(111)、所述过油通道(323)以及所述收集腔(150)依次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板(300)的上方表面开设有容纳槽(330),所述滤芯(210)的下端安装于所述容纳槽(330)内。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燃油滤清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00)包括底座(130)和安装于所述底座(130)的上壳(140),所述上壳(140)由透光材料制成。

10.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燃油滤清器。


技术总结
本技术属于车辆技术领域,公开了燃油滤清器及车辆,燃油滤清器的壳体至少部分由透光材料制成,滤芯呈筒状,进油腔位于滤芯的内部,并与进油管的内腔连通,出油腔位于滤芯的外部,并与出油管的内腔连通;使用者可直接通过壳体直观地观察到进油腔以及出油腔的液面高度,且由于油液液面较低的出油腔位于滤芯的外部,使用者在观察出油腔的液面时不会受到干扰。

技术研发人员:周佳成,尹燕升,张驰,张贵华,董亚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315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