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气管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140559发布日期:2023-11-22 23:10阅读:24来源:国知局
进气管及具有其的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设计,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进气管及具有其的车辆。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随着整车nvh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由于pet材料具有良好的降噪特性与防水特性,pet材料冷空气进气口在汽车中的应用日渐广泛。在设计n975车型时,如采用防水pet技术,有以下三方面风险,一是进气口较长,整体采用pet材料强度不足;二是与空滤器连接位置不易制作焊接连接结构;三是固定点为保证强度需采用焊接形式。

2、针对上述的进气口整体采用pet材料强度不足的技术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气管及具有其的车辆,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进气口整体采用pet材料强度不足的问题。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进气管,进气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连接以围设成进气管,第二管体的第一端与第一管体的第一端连接以围设成进气管的进气口,第二管体的第二端形成进气管的出气口,出气口与空滤器连接;其中,至少部分的第二管体采用注塑材料注塑形成。

3、进一步地,第二管体包括:pet本体;注塑骨架,注塑骨架设置于pet本体的远离第一管体的一侧,注塑骨架形成部分的进气管的外周面,注塑骨架采用注塑材料注塑形成,注塑骨架至少具有出气口,注塑骨架与pet本体通过注塑方式一体连接。

4、进一步地,第二管体还包括:吸音棉,吸音棉设置于pet本体的朝向第一管体的一侧,吸音棉与pet本体热压成型。

5、进一步地,注塑骨架上还设置有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凸出于进气管的外周面设置,进气管通过固定结构与车身连接。

6、进一步地,出气口处设置有卡接结构,卡接结构沿进气管的轴向方向突出设置,出气口通过卡接结构与空滤器连接。

7、进一步地,出气口处设置有密封条。

8、进一步地,注塑骨架上设置有多个加强筋,加强筋沿注塑骨架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和/或加强筋沿注塑骨架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

9、进一步地,注塑材料采用pp-td20。

10、进一步地,进气管的进气口呈沿进气管向外逐渐扩大的喇叭形。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具有进气管,进气管为上述的进气管。

12、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部分的第二管体采用注塑材料注塑形成,通过采用注塑材料,可以使得第二管体的结构强度更高,进而提升进气管的整体结构强度,解决现有技术中进气管整体采用pet材料引起的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并且,注塑方式获得的结构精度更高,工艺制造难度更低,利于提升进气管的加工精度、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特征:

1.一种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2)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2)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骨架(22)上还设置有固定结构(221),所述固定结构(221)凸出于所述进气管的外周面设置,所述进气管通过所述固定结构(221)与车身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202)处设置有卡接结构(222),所述卡接结构(222)沿所述进气管的轴向方向突出设置,所述出气口(202)通过所述卡接结构(222)与所述空滤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202)处设置有密封条(3)。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骨架(22)上设置有多个加强筋(223),所述加强筋(223)沿所述注塑骨架(22)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和/或所述加强筋(223)沿所述注塑骨架(22)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注塑材料采用pp-td2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的进气口(201)呈沿所述进气管向外逐渐扩大的喇叭形。

10.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具有进气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为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进气管。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进气管及具有其的车辆。进气管包括:第一管体;第二管体,第二管体与第一管体连接以围设成进气管,第二管体的第一端与第一管体的第一端连接以围设成进气管的进气口,第二管体的第二端形成进气管的出气口,出气口与空滤器连接;其中,至少部分的第二管体采用注塑材料注塑形成。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至少部分的第二管体采用注塑材料注塑形成,通过采用注塑材料,可以使得第二管体的结构强度更高,进而提升进气管的整体结构强度,解决现有技术中进气管整体采用PET材料引起的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并且,注塑方式获得的结构精度更高,工艺制造难度更低,利于提升进气管的加工精度、提升生产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琦,刘洋,冷凯,付杨,陈燕迪,雷森旺,高宇航,耿銘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21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