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063946发布日期:2024-05-20 11:51阅读:11来源:国知局
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及车辆。


背景技术:

1、发动机水温过高会影响发动机可靠性和发动机动力性,给发动机冷却液冷却的传统方式为节温器后连接一个空冷散热器,但散热器尺寸受机舱空间限制以及前端阻挡,散热效率往往有限,在高原、高温以及爬长坡等特殊工况条件下,水温容易超过合适的温度上限,进而影响发动机可靠性和动力性。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及车辆,该发动机冷却系统可以使发动机水温控制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保证发动机可靠性和动力性。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由发动机冷却液出口至发动机冷却液进口依次连接的节温器、散热器和冷热交换器,所述冷热交换器上形成有冷气入口和冷却后气体出口;所述冷气入口连接有冷气输送装置。

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后气体出口上连接有第一消声器。

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气输送装置包括:空压机气瓶,形成有高压气体出口;涡流管,形成有高压气体进口、冷气出口和热气出口;所述高压气体进口与所述高压气体出口连通,所述冷气出口与所述冷气入口连通。

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热气出口上连接有第二消声器。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高压气体出口与所述高压气体进口之间连接有第一电磁阀。

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气输送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磁阀连接。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节温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在所述节温器开启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打开。

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气入口与所述冷气出口之间连接有第二电磁阀。

10、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1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的发动机。

12、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该发动机冷却系统在发动机处于爬长坡等特殊工况条件下时,发动机水温高于某一限值进入大循环系统,可通过冷气输送装置向冷热交换器输送冷气,配合散热器,实现冷却液从发动机冷却液出口至发动机冷却液进口的双重冷却,从而提高了对发动机冷却液的冷却效率,使发动机水温控制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保证了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动力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发动机冷却液出口至发动机冷却液进口依次连接的节温器、散热器和冷热交换器,所述冷热交换器上形成有冷气入口和冷却后气体出口;所述冷气入口连接有冷气输送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后气体出口上连接有第一消声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气输送装置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气出口上连接有第二消声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气体出口与所述高压气体进口之间连接有第一电磁阀。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气输送装置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第一电磁阀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与所述节温器连接,所述控制器在所述节温器开启时,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打开。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气入口与所述冷气出口之间连接有第二电磁阀。

9.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动机。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技术领域的一种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及车辆,发动机冷却系统包括由发动机冷却液出口至发动机冷却液进口依次连接的节温器、散热器和冷热交换器,所述冷热交换器上形成有冷气入口和冷却后气体出口;所述冷气入口连接有冷气输送装置。本申请的发动机冷却系统可以在爬长坡等特殊工况条件下,使发动机水温控制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保证发动机可靠性和动力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杰,钟绵远,吴忠良,丁保安,王峰,李帅,刘勇峰,陈永康,贺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08
技术公布日:2024/5/1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