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声器冷却系统及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933966发布日期:2024-05-11 00:12阅读:6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声器冷却系统及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消声器,具体涉及一种消声器冷却系统及发动机。


背景技术:

1、发电机组主要包括底盘、发电机、发动机、控制箱、消声器以及油箱,其中,消声器的作用是为了降低发动机的排气噪声。消声器通常是安装在保护罩内,对动力主体冷却后的气流会流向保护罩内,从而对消声器进行冷却,最后,冷却后的气流从保护罩排出。

2、现有消声器冷却系统,冷却气流在进入到保护罩内后,冷却气流不易流向消声器与保护罩靠近机体一侧的间隙中,这就会造成对消声器的冷却不均匀,使得消声器始终处于较高温度,从而对机体周围的零部件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声器冷却系统及发动机,以降低消声器本体的温度,以及降低对机体的热辐射。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声器冷却系统,包括消声器本体;外罩,其罩设在所述消声器本体外,并与所述消声器本体之间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和第三风道,所述外罩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风道连通的进风口和第一排风口,所述外罩靠近所述第三风道的侧壁设有与所述第三风道连通的第二排风口;以及第一导风部,其设在所述外罩的内壁上,所述第一导风部用于将所述第一风道的气流依次导向所述第二风道和所述第三风道。

3、优选地,所述第一导风部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侧壁形成有第一导风面,所述第一导风面设在所述第一风道并延伸至所述第二风道内。

4、优选地,所述外罩的内壁设有第二导风部,所述第二导风部布置在所述第一导风部与所述第一排风口之间;所述第二导风部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侧壁形成有第二导风面,所述第二导风面设在所述第一风道并延伸至所述第二风道内。

5、优选地,所述外罩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导风部和所述第二导风部。

6、优选地,所述第一风道的横截面积沿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第一排风口的方向逐渐减小。

7、优选地,所述第二排风口为百叶窗结构。

8、优选地,所述消声器本体的外侧壁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伸出所述外罩外。

9、优选地,所述外罩包括相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导风部和所述第二导风部均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排风口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上。

10、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的消声器冷却系统。

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2、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消声器冷却系统,其通过在外罩的内侧壁设计第一导风部,第一导风部能够将气流引向第二风道内,这样,就能够对消声器本体靠近机体一侧的外壁进行良好的冷却,从而实现了对消声器本体全方位的冷却作用,有效地降低了消声器本体的温度,也降低了对机体的热辐射。同时,由于第二排风口设计在外罩背离机体一侧的侧壁上,因此,通过将对消声器本体冷却后的部分高温气流从侧向排出,进一步降低了对机体的热辐射。

13、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发动机,通过使用上述的消声器冷却系统,降低了对机体的热辐射,改善了机体的工作环境,使得整机运行的动力性和经济性得到了提升。



技术特征:

1.一种消声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风部朝向所述进风口的侧壁形成有第一导风面,所述第一导风面设在所述第一风道并延伸至所述第二风道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消声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的内壁设有第二导风部,所述第二导风部布置在所述第一导风部与所述第一排风口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声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的侧壁向内凹陷形成所述第一导风部和所述第二导风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道的横截面积沿所述进风口朝向所述第一排风口的方向逐渐减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风口为百叶窗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消声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消声器本体的外侧壁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有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伸出所述外罩外。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消声器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罩包括相扣合的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导风部和所述第二导风部均设在所述第一壳体上,所述第二排风口设在所述第二壳体上。

9.一种发动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消声器冷却系统。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消声器冷却系统,包括消声器本体、外罩和第一导风部,外罩罩设在消声器本体外,并与消声器本体之间形成有相互连通的第一风道、第二风道和第三风道。第一导风部设在外罩的内壁上,第一导风部用于将第一风道的气流依次导向第二风道和第三风道。通过在外罩的内侧壁设计第一导风部,第一导风部能够将气流引向第二风道内,这样,就能够对消声器本体靠近机体一侧的外壁进行良好的冷却,从而实现了对消声器本体全方位的冷却作用,有效地降低了消声器本体的温度,也降低了对机体的热辐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发动机,包括上述的消声器冷却系统。

技术研发人员:张磊,黄求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润通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25
技术公布日:2024/5/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