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途多功能集能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0840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多用途多功能集能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把江河湖海中的波浪簸动、浪击冲力以及交通运输车辆行驶过程中的簸动、冲击和振动的能量收集起来,变成有用动力的一种多用途多功能集能器具,是一种无污染的能源。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节能和能源的二次利用都非常重视,并预言21世纪将是清洁能源的时代,而且已取得了许多成果,例如电厂或钢铁厂利用余热、废气开发多种项目的综合利用,取得了可喜的经济效益,且控制了对环境的污染。开展能源的综合利用是多方面的,簸动、冲击和振动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如江河湖海中的波浪簸动、浪击冲力以及交通运输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簸动、冲击和振动。这些能量都是无规律的,时大时小,时有时无。交通运输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簸动、冲击和振动都消耗了动力源,而这些能量又都变成物体间互相摩擦、克服内部阻力、物体的变形或变成声能、热能等消失在大气中。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是把这部分能量因地制宜地开发出来,利用所谓的多用途多功能集能器,使得这一部分能量变成有用的能源,起到了所谓废能利用或废能回收的功能,最后达到节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适用范围广泛,构思新颖,适用于江河湖海及陆上,是一种无污染的能源。本实用新型不仅适合我国许多地方使用,并且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将会有广泛的开发前景。
例一在江河湖海中波浪簸动和浪击冲力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具有相当的能量,即使在风平浪静情况下,在内河中航行的船只扰动水流而形成的浪击也有相当的能量和频率,在海边即使是轻浪也能具有0.5-1.5米的浪高(见附表一)。
附表一
例二某种载重汽车在特种试验道路路段上进行试验时,汽车悬架车轿部分承受下列振动(见附表二)附表二
交通运输车辆如汽车、火车等车体至少几百公斤至几千公斤以上,当乘员或装货时则有几千公斤甚至几万公斤以上,因此车辆在各种情况下行驶时,由于簸动、冲击和振动产生的能量是很大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能把江河湖海中的波浪簸动、波浪冲击以及交通运输车辆行驶过程中所产生的簸动、冲击和振动的能量收集起来,并与相应的配套设备发电装置、空气压缩装置、制冷装置或唧水机配套,变成有用动力的一种多用途多功能集能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按如下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由集能器主机、簸动感受器或振动体、相应的配套设备发电装置、空气压缩装置、制冷机或唧水机组成。现分部说明各组成部分的技术方案多用途多功能集能器主机集能器主机由主要构件主、付两个互相啮合的单向离合器、飞轮、转轮、连杆、摇杆、转轴、轴承及壳体组成。带有转轴的摇杆与传动杆自由端铰接,传动杆另一端的同一侧铰接有互相平行且等长的两条连杆;这两条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主、付单向离合器的带离合机构的内座圈的转轴固定联接。这两条连杆和传动杆与主、付单向离合器的带离合机构的内座圈的转轴的轴心线连线构成一平行四边形的四联杆机构。摇杆通过传动杆带动连杆作往复摆动,摆动角小于180°。单向离合器由带齿圈的外座圈和带离合机构的内座圈及其转轴构成,主、付单向离合器的带齿圈的外座圈互相啮合。主、付单向离合器主体的外形尺寸是一样的,但“离”、“合”的工况是相反的;即当主单向离合器在“合”工况时,则付单向离合器在“离”工况,反之亦然。飞轮、转轮和主单向离合器的带齿圈的外座圈固定在同一轴上;而主单向离合器的带离合机构的内座圈的转轴与该轴均在同一轴线上,但这是二个独立的转轴。付单向离合器的带离合机构的内座圈的转轴与前述两轴是互相平行的。摇杆的转轴与两平行的连杆的转轴的轴线均在同一平面内,且互相平行;并且摇杆和两平行的连杆的中心线也均在另一平面内。摇杆的支点到摇杆和传动杆联接点间的长度与两平行的连杆上相应的两联接点间的长度是等长的且互相平行。摇杆转轴位置的选定和摇杆自由端的长度可根据现场设计确定。转轴与其他构件的结合部均由轴承支承。主、付单向离合器、飞轮、转轴均在壳体内,摇杆、摇杆的转轴、传动杆、连杆和转轮分别在壳体之外的两侧。即构成多用途多功能集能器的主机。摇杆的力来自感受江河湖海中的波浪簸动、波浪冲击的簸动感受器或来自感受交通运输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簸动、冲击和振动的振动体。摇杆的力不管是正向或反向都能使飞轮、转轮向同一方向旋转。
簸动感受器或振动体簸动感受器或振动体均由感受部分和传动部分组成。
簸动感受器本实用新型用于江河湖海上时,就需用簸动感受器。簸动感受器的结构形式可根据当地水位变化情况和场地来确定,因此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利用基本原理进行现场设计。其基本结构有二种一是靠浮力在水面上感受波浪簸动的浮力式;二是潜在水中感受浪击冲力的潜入式。簸动感受器包括感受部分和传动部分;感受部分能感受波浪簸动或波浪冲击,传动部分能将感受到的波浪簸动或波浪冲击传递给主机的摇杆。传动部分是指感受部分到主机的摇杆间的一套机构。在簸动感受器上均设置有减震垫,它由富有弹性耐冲击的材料橡胶、废轮胎、弹簧等或其组合制成。这样簸动感受器才能把感受到的力和位移传递给主机,以使飞轮、转轮高速旋转,并带动相应的配套设备发电装置、空气压缩装置、制冷装置或唧水机。下列分别说明浮力式和潜入式簸动感受器的技术方案浮力式簸动感受器浮力式簸动感受器由与水面接触的具有中空结构的浮体、导向支座、限位器、减震垫、传力杆和折臂构成。浮体是感受部分,导向支座、限位器、减震垫、传力杆和折臂为传动部分。浮体与传力杆铰接,传力杆的活动方向由导向支座限定,活动行程由限位器与导向支座的距离来限定,传力杆的另一端与折臂铰接,折臂的另一端与主机的摇杆铰接。限位器既能限制传力杆的位移,亦是减震垫,起减震作用。与水面接触的具有中空结构的浮体,能在水中产生浮力。浮体可由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或它们的复合制成。浮力式簸动感受器的主要特征是利用浮体在水面上产生的浮力,当波浪簸动时浮体也产生簸动,并带动传力杆在导向支座和限位器限定的范围内作上下运动;但浮体带动传力杆活动的行程、传动部分尺寸和摇杆自由端的长度的选择应与主机的两连杆的摆动角互相协调。这样浮体就能在波浪簸动时带动主机的飞轮、转轮高速旋转,从而带动相应的配套设备发电装置、空气压缩装置、制冷装置或唧水机。
潜入式簸动感受器潜入式簸动感受器的感受浪击的冲力板有二种结构形式一种是由二块平板铰接在一起的可折冲力板;另一种是整块平板的冲力板。下列分别说明1、可折冲力板的潜入式簸动感受器这种潜入式簸动感受器的冲力板由互相铰接在一起的二块平板,上板和下板构成,因此能折动。可折冲力板的潜入式簸动感受器由感受波浪冲击的可折冲力板、支架、减震垫、导向轨、传力杆和折臂构成。可折冲力板是感受部分,支架、减震垫、导向轨、传力杆和折臂为传动部分。可折冲力板安置在支架上,支架固定在水下的地基上。可折冲力板的下板铰接在支架下部;上板与传力杆铰接,传力杆的另一端与折臂铰接,折臂的另一端与主机的摇杆铰接,可折冲力板的上板的自由端与导向轨配合,以保持可折冲力板能给予传力杆以轴向作用力,也即导向轨的导向与传力杆的轴向是一致的,当可折冲力板由于波浪冲击的作用向左或向右折拢时,都能使传力杆向下运动;当可折冲力板在浪击冲力换向情况下,也即可折冲力板由折拢状态展开时,则都能使传力杆向上运动。可折冲力板的折动的角度是可设定的,折动的角度由支架的结构来限定,可折冲力板的折动角、传动部分尺寸和摇杆自由端的长度的选择应与主机上两连杆的摆动角互相协调。可折冲力板的铰接处与支架的接触处设有减震垫。这样可折冲力板的潜入式簸动感受器就能感受浪击的冲力去带动主机的飞轮、转轮高速旋转,从而带动相应的配套设备发电装置、空气压缩装置、制冷装置或唧水机。
2、整块平板的冲力板的潜入式簸动感受器这种潜入式簸动感受器的冲力板是由整块平板构成。整块平板的冲力板的潜入式簸动感受器由感受波浪冲击的冲力板、支架、减震垫、导向支座、摇臂、传力杆和折臂构成。整块平板的冲力板是感受部分,支架、减震垫、导向支座、摇臂、传力杆和折臂为传动部分。冲力板是整块平板,下端铰接在支架的下部,而支架是固定在水下的地基上,冲力板的上端与摇臂铰接,摇臂的转轴在支架的上端,摇臂的另一端与传力杆铰接,传力杆的另一端与折臂铰接,折臂的另一端与主机上的摇杆铰接。摇臂的两端都有长孔,以便在活动时,在冲力板和传力杆与摇臂的铰接处有一定的可调性。传力杆的运动方向由导向支座来限定,冲力板的上端与支架的接触处设置有减震垫;而冲力板的摆动角的大小由支架结构来限定,但整块平板的冲力板的摆动角、传动部分尺寸和摇杆自由端的长度的选择应与主机上两连杆的摆动角互相协调。当潜入水中的冲力板受来自左、右侧的波浪冲击时,冲力板就左右偏转。这样整块平板的冲力板的潜入式簸动感受器就能感受浪击的冲力去带动主机的飞轮、转轮高速旋转,从而带动相应的配套设备发电装置、空气压缩装置、制冷装置或唧水机。
振动体本实用新型用在交通运输车辆上时,就需用振动体,振动体包括感受部分和传动部分。由于车辆行驶过程中因簸动、冲击和振动产生车体与悬架车轿间的位移和力,所以交通运输车辆本身具有的悬架车轿构成了振动体的感受部分;并还有把位移和力传递给主机上摇杆的一套传动机构。传动部分是指感受部分到主机的摇杆间的一套机构。集能器主机安置在车体上。由此振动体是由悬架车轿和传力杆组成。车体与悬架车轿间有弹性构件联接,这在车辆设计时对二者的位置和位移已选定,因此传力杆的行程和导向问题,对各种车辆来说是确定的,但交通运输车辆本身具有的悬架车轿可能产生的位移和摇杆自由端的长度的选择应与主机上两连杆的摆动角互相协调。传力杆一端与悬架车轿铰接;另一端与主机的摇杆的自由端铰接。本实用新型只感受车辆行驶过程中因簸动、冲击和振动而产生车体与悬架车轿间的位移和力,所以车辆倒顺车或煞车情况下都能正常使用。
相应的配套设备一般可用动力带动的设备都能配套使用,设备的功率与本实用新型使用条件应匹配,但考虑到多用途多功能集能器收集的能量是无规律的,时大时小、时有时无,因此,相应的配套设备选用时,应考虑到这一特征。主要配套设备有发电装置、空气压缩装置、制冷装置、唧水机等。
集能器主机与簸动感受器或振动体的联接方式是主机摇杆的自由端与簸动感受器或振动体传动部分的自由端铰接。
集能器主机与相应的配套设备的联接方式是集能器主机的转轮与相应的配套设备发电装置、空气压缩装置、制冷装置或唧水机等间通过转轴、齿轮、传动链或传动带等传动部件均能带动。
由于相应的配套设备发电装置、空气压缩装置、制冷装置、唧水机等原来都是直接或间接靠消耗燃料来带动的,显然使用本实用新型减少了燃料的消耗或充分利用了原动力的效率。从而减少了对大气的污染。本实用新型在江河湖海或陆上均能适用,使用范围广、结构简单、生产工艺不复杂、成本低廉、经济实用,无污染,能广泛收集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簸动、冲击和振动的能量,起到了所谓废能利用或废能回收的功能,最后达到节能的目的,具有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较理想的集能、节能器具,是一种无污染的能源。例如在交通运输车辆上使用本实用新型去带动空气压缩装置,并将压缩空气压入发动机气缸内,则可提高发动机效率。在高原地区气压低、空气稀薄,导致发动机功率下降,一般当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公尺功率约下降8-10%,采用压缩空气增压后,可以恢复功率。特别是对于车用柴油发动机采用压缩空气增压后,可提高功率30-100%甚至更多。这样即可减小单位马力重量、缩小发动机尺寸、节约原材料、降低燃料消耗、增大柴油机扭矩,提高车辆的牵引和爬坡能力,从而可提高载重量,以及减少汽车排气对大气的污染。另外对江河湖海边的居民和航标、海岛、码头等上使用本实用新型,更是一本万利。本实用新型不仅适合我国许多地方使用,并且对其他发展中国家也将会有广泛的开发前景。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用途多功能集能器主机结构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浮力式簸动感受器)用于江河湖海上时的示意图;图3、图4是本实用新型(潜入式簸动感受器)用于江河湖海上时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振动体)用于交通运输车辆上时的示意图。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提出的具体结构的细节及工作情况图2、图3、图4、图5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江河湖海和陆上实施方式例举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由集能器主机(I)(
图1),簸动感受器(图2、3、4)或振动体(图5)、相应的配套设备发电装置、空气压缩装置、制冷装置或唧水机(E.G.)三部分组成。主机(I)的摇杆(B)的自由端与簸动感受器或振动体传动部分的自由端铰接,摇杆(B)的转轴(16)与两平行的连杆(5)、(4)的转轴的轴线均在同一平面内,且互相平行;并且摇杆(B)和两平行的连杆(5)、(4)的中心线也均在另一平面内。摇杆(B)的转轴(16)到摇杆(B)与传动杆(3)联接点间的长度与两平行的连杆(5)、(4)上相应的两联接点间的长度是等长的,且互相平行,摇杆(B)的转轴(16)位置的选定和摇杆(B)自由端的长度可根据现场设计确定。集能器主机(I)的转轮(15)与相应的配套设备发电装置、空气压缩装置、制冷装置或唧水机(E.G.)通过转轴、齿轮、传动链或传动带等传动部件联接。
现分部说明各组成部分的实施方式多用途多功能集能器主机
图1是本实用新型多用途多功能集能器主机(I)的结构图。带有转轴(16)的摇杆(B)与传动杆(3)的自由端铰接,传动杆(3)另一端的同一侧,铰接有互相平行且等长的两条连杆(5)、(4),连杆(5)、(4)的另一端分别与主、付单向离合器(1)、(2)的带离合机构的内座圈(13)、(10)的转轴(12)、(11)固定连接。连杆(5)、(4)和传动杆(3)与主、付单向离合器(1)、(2)的带离合机构的内座圈(13)、(10)的转轴(12)、(11)的轴心线连线构成一平行四边形的四联杆机构。摇杆(B)通过传动杆(3)带动连杆(5)、(4)作往复摆动,摆动角小于180°。主、付单向离合器(1)、(2)均由带齿圈的外座圈(14)、(9)和带离合机构的内座圈(13)、(10)及其转轴(12)、(11)构成。主、付单向离合器(1)、(2)的带齿圈的外座圈(14)、(9)互相啮合。主、付单向离合器(1)、(2)主体的外形尺寸是一样的,但“离”、“合”的工况是相反的,即当主单向离合器(1)在“合”工况时,则付单向离合器(2)在“离”的工况;反之亦然,飞轮(7)、转轮(15)和主单向离合器(1)的带齿圈的外座圈(14)固定在同一轴(6)上,而主单向离合器(1)的带离合机构的内座圈(13)的转轴(12)与轴(6)均在同一轴线上,但这是两个独立的转轴。付单向离合器(2)的带离合机构的内座圈(10)的转轴(11)与转轴(6)、(12)是互相平行的。所有转轴与其他构件的结合部均有轴承支承。这样构成来自摇杆(B)的力不管是正向或反向都能使飞轮(7)、转轮(15)向同一方向旋转。主、付单向离合器(1)、(2)、飞轮(7)、转轴(6)均在壳体(8)内,摇杆(B)、转轴(16)、传动杆(3)、连杆(5)、(4)和转轮(15)分别在壳体(8)之外的两侧。这就构成了多用途多功能集能器的主机(I)。
现假定
图1中摇杆(B)使传动杆(3)受力向下运动则带动连杆(5)和(4)同时作顺时针转动,由于连杆(5)和(4)分别与主、付单向离合器(1)和(2)的带离合机构的内座圈(13)和(10)的转轴(12)和(11)固定联接,这样主、付单向离合器的带离合机构的内座圈(13)和(10)也顺时针旋转,现设定主单向离合器(1)这时的工况是处在“合”状态;这样主单向联合器(1)的带离合机构的内座圈(13)与带齿圈的外座圈(14)同步顺时针旋转,由于带齿圈的外座圈(14)与飞轮(7)、转轮(15)固定在同一轴(6)上,因此飞轮(7)、转轮(15)也顺时针旋转。由于主、付单向离合器(1)、(2)的带齿圈的外座圈(14)、(9)是互相啮合的,所以这时付单向离合器(2)的带齿圈的外座圈(9)是逆时针旋转,这样付单向离合器(2)即处在“离”的工况。当来自摇杆(B)的力,方向相反时;即传动杆(3)向上运动,则连杆(5)和(4)同时作逆时针转动;主、付单向离合器(1)、(2)的带离合机构的内座圈(13)和(10)也逆时针旋转,根据上述对主、付单向离合器(1)、(2)“离”、“合”工况的设定,这时主单向离合器(1)是处在“离”状况,这样付单向离合器(2)的带离合机构的内座圈(10)与带齿圈的外座圈(9)都逆时针旋转;即付单向离合器(2)这时的工况是处在“合”状态;而付单向离合器(2)的带齿圈的外座圈(9)由于与主单向离合器(1)的带齿圈的外座圈(14)互相啮合,因此主单向离合器(1)的外座圈(14)就顺时针旋转,并与固定在同一轴(6)上的飞轮(7)、转轮(15)都顺时针旋转。这样主机就确保来自摇杆(B)的作用力不论是正向或反向都能促使飞轮(7)、转轮(15)向同一方向旋转;只要来自摇杆(B)的作用力能使主、付单向离合器(1)、(2)的带离合机构的内座圈(13)、(10)的角速度大于带齿圈的外座圈(14)、(9)的当时角速度;则都能促使飞轮(7)、转轮(15)加速旋转。摇杆(B)的力来自感受江河湖海中的波浪簸动、波浪冲击的簸动感受器(图2、图3、图4)或来自感受交通运输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簸动、冲击和振动的振动体(图5)。
簸动感受器或振动体簸动感受器或振动体由感受部分和传动部分组成。
簸动感受器本实用新型用于江河湖海上时,就需用簸动感受器(图2、3、4)。簸动感受器的结构形式可根据当地水位变化情况和场地确定,因此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是利用基本原理进行现场设计。其基本结构有二种一是靠浮力在水面上感受波浪簸动的浮力式(图2);二是潜在水中感受波浪冲击的潜入式(图3、4)。簸动感受器包括感受部分和传动部分,感受部分能感受波浪簸动或波浪冲击,传动部分能将感受到的波浪簸动或波浪冲击传递给主机(I)的摇杆(B)。传动部分是指感受部分到主机(I)的摇杆(B)间的一套机构。在簸动感受器上均设置有减震垫(D),它由富有弹性耐冲击的材料橡胶、废轮胎、弹簧等或其组合制成。这样簸动感受器才能把感受到的力和位移传递给主机(I),以使飞轮(7)、转轮(15)高速旋转。从而带动相应的配套设备发电装置、空气压缩装置、制冷装置或唧水机(E.C.)。下列分别说明浮力式和潜入式簸动感受器的实施方式浮力式簸动感受器浮力式簸动感受器(图2)由与水面接触的具有中空结构的浮体(22)、导向支座(18)、(20)、限位器(19)、感震垫(D)、传力杆(21)和折臂(17)构成。浮体(22)是感受部分,导向支座(18)、(20)、限位器(19)、减震垫(D)、传力杆(21)、和折臂(17)构成传动部分。浮体(22)与传力杆(21)铰接,传力杆(21)的活动方向由导向支座(18)、(20)限定,活动行程由限位器(19)与导向支座(18)、(20)的距离来限定;传力杆(21)的另一端与折臂(17)铰接,折臂(17)的另一端与主机的摇杆(B)铰接。限位器(19)上设置有减震垫(D)。与水面接触的具有中空结构的浮体(22)能在水中产生浮力,浮体可由铁、铜、不锈钢等金属材料,塑料、橡胶、玻璃钢等非金属材料或它们的复合制成。浮力式簸动感受器的主要特征是利用具有中空结构的浮体(22)在水上产生的浮力;并当波浪簸动时,浮体(22)也产生簸动,这样带动传力杆(21)在导向支座(18)、(20)和限位器(19)限定的范围内作上下运动,但浮体(22)带动传力杆(21)活动的行程、传动部分尺寸和摇杆(B)自由端的长度的选择应与主机(I)的两连杆(5)、(4)的摆动角互相协调。由于在限位器(19)上设置有减震垫(D),因此限位器(19)既能限制传力杆(21)的位移,亦是减震垫,起减震作用。这样浮体(22)就能感受波浪的簸动去带动主机(I)的飞轮(7)、转轮(15)高速旋转;从而带动相应的配套设备发电装置、空气压缩装置、制冷装置或唧水机(E.G.)。
潜入式簸动感受器潜入式簸动感受器(图3、4)的感受浪击的冲力板有二种结构形式一种是由二块平板铰接在一起的可折冲力板(30和32);另一种是整块平板的冲力板(40)。下列分别说明1、可折冲力板的潜入式簸动感受器(图3)这种潜入式簸动感受器的冲力板由互相铰接在一起的二块平板,上板(30)和下板(32)构成,因此能折动。可折冲力板的潜入式簸动感受器由感受波浪冲击的可折冲力板(30和32)、支架(28)、减震垫(D)、导向轨(29)、传力杆(27)和折臂(26)构成。可折冲力板(30和32)是感受部分,支架(28)、减震垫(D)、导向轨(29)、传力杆(27)和折臂(26)构成传动部分。可折冲动板(30和32)安置在支架(28)上,支架(28)固定在水下的地基上,可折冲力板的下板(32)铰接在支架(28)下部;上板(30)与传力杆(27)铰接,传力杆(27)的另一端与折臂(26)铰接,折臂(26)的另一端与主机(I)的摇杆(B)铰接。传力杆(27)只能在导向轨(29)限定的方向运动。可折冲力板的上板(30)的自由端与导向轨(29)配合,以保持可折冲力板能给予传力杆(27)以轴向作用力,也即导向轨(29)的导向与传力杆(27)的轴向是一致的。当可折冲力板(30和32)由于波浪冲击的作用向左或向右折拢时,都能使传力杆(27)向下运动;当可折冲力板(30和32)在波浪冲击换向情况下,也即可折冲力板(30和32)由折拢状态下展开时,则都能使传力杆(27)向上运动。可折冲力板(30和32)折动的角度是可以设定的,折动的角度由支架(28)的结构来限定,但可折冲力板(30和32)的折动角、传动部分尺寸和摇杆(B)自由端的长度的选择应与主机上两连杆(5)、(4)的摆动角互相协调。可折冲力板(30和32)的铰接处与支架(28)的接触处设有减震垫(D)。这样可折冲力板的潜入式簸动感受器就能感受浪击的冲力去带动主机(I)的飞轮(7)、转轮(15)高速旋转,从而带动相应的配套设备发电装置、空气压缩装置、制冷装置或唧水机(E.G.)。
2、整块平板的冲力板的潜入式簸动感受器(图4)这种潜入式簸动感受器的冲力板是由整块平板构成。整块平板的冲力板的潜入式簸动感受器由感受波浪冲击的冲力板(40)、支架(39)、减震垫(D)、导向支座(36)、摇臂(38)、传力杆(37)和折臂(35)构成。整块平板的冲力板(40)是感受部分,支架(39)、减震垫(D)、导向支座(36)、摇臂(38)、传力杆(37)和折臂(35)为传动部分。冲力板(40)是整块平板,下端铰接在支架(39)的下部,而支架(39)是固定在水下地基上。冲力板(40)的上端与摇臂(38)铰接,摇臂(38)的转轴在支架(39)的上端,摇臂(38)的另一端与传力杆(37)铰接,传力杆(37)的另一端与折臂(35)铰接,折臂(35)的另一端与主机的摇杆(B)铰接。摇臂(38)的两端都有长孔,以便在活动时在冲力板(40)和传力杆(37)与摇臂(38)的铰接处有一定的可调性。传力杆(37)的运动方向由导向支座(36)来限定,冲力板(40)的上端与支架(39)的接触处设置有减震垫(D);而冲力板(40)的摆动角的大小由支架(39)的结构来限定,但整块平板的冲力板(40)的摆动角、传动部分尺寸和摇杆(B)自由端的长度的选择应与主机上两连杆(5)、(4)的摆动角互相协调。当潜入水中的冲力板(40)受来自左、右侧的波浪冲击时,冲力板(40)就左右偏转。这样整块平板的冲力板的潜入式簸动感受器就能感受浪击冲力去带动主机(I)的飞轮(7)、转轮(15)高速旋转,从而带动相应的配套设备发电装置、空气压缩装置、制冷装置或唧水机(E.G.)。
振动体本实用新型用在交通运输车辆上时,就需用振动体(图5),振动体包括感受部分和传动部分。由于车辆行驶过程中因簸动、冲击和振动产生车体(44)与悬架车轿(45)间的位移和力,所以交通运输车辆本身具有悬架车轿构成了振动体的感受部分;并还有把位移和力传递给主机(I)上摇杆(B)的一套传动机构。传动部分是指感受部分到主机(I)的摇杆(B)间的一套机构。集能器主机(I)安置在车体(44)上。由此振动体由悬架车轿(45)和传力杆(42)构成。车体(44)与悬架车轿(45)间有弹性构件连接,这在车辆设计时,对二者的位置和位移已选定。因此传力杆(42)的行程和导向问题,对各种车辆来说是确定的;但交通运输车辆本身具有的悬架车轿可能产生的位移和摇杆(B)自由端的长度的选择与主机上两连杆(5)、(4)的摆动角互相协调。传力杆(42)一端与悬架车轿(45)铰接;另一端与主机(I)的摇杆(B)的自由端铰接。因此只要车辆行驶并由此产生簸动、冲击和振动时,都能使主机(I)的飞轮(7)、转轮(15)高速旋转,从而带动相应的配套设备发电装置、空气压缩装置、制冷装置或唧水机(E.G.)。本实用新型只感受车辆行驶过程中因簸动、冲击和振动而产生车体(44)与悬架车轿(45)间的位移和力,所以车辆倒顺车或煞车情况下都能正常使用。
相应的配套设备一般可用动力带动的设备都能配套使用,设备的功率与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条件应匹配,但考虑到多功能集能器收集的能量是无规律的,时大时小、时有时无,因此相应的配套设备选用时,应考虑到这一特征。主要的配套设备(E.G.)有发电装置、空气压缩装置、制冷装置、唧水机等。
权利要求1.一种多用途多功能集能器,它由集能器主机(Ⅰ)、簸动感受器或振动体及发电装置(E.G.)三大部分组成,其特征在于集能器主机(Ⅰ)由主、付单向离合器(1)、(2)、飞轮(7)、转轮(15)、摇杆(B)、传动杆(3)、连杆(5)、(4)、转轴(6)、(11)、(12)、(16)、轴承及壳体(8)组成;带有转轴(16)的摇杆(B)与传动杆(3)的自由端铰接,传动杆(3)另一端的同一侧铰接有互相平行且等长的两连杆(5)、(4),连杆(5)、(4)的另一端分别与主、付单向离合器(1)、(2)的带离合机构的内座圈(13)、(10)的转轴(12)、(11)固定联接,连杆(5)、(4)和传动杆(3)与转轴(12)、(11)的轴心线连线构成一平行四边形的四联杆机构,摇杆(B)的转轴(16)与转轴(12)、(11)的轴线均在同一平面内,且互相平行,并且摇杆(B)和两平行的连杆(5)、(4)的中心线也均在另一平面内,摇杆(B)的转轴(16)到摇杆(B)与传动杆(3)联接点的长度与两平行的连杆(5)、(4)上相应的两联接点的长度是等长的,且互相平行;摇杆(B)通过传动杆(3)带动连杆(5)、(4)作往复摆动,摆动角小于180°;主、付单向离合器(1)、(2)均由带齿圈的外座圈(14)、(9)和带离合机构的内座圈(13)、(10)及其转轴(12)、(11)构成,主、付单向离合器(1)、(2)的带齿圈的外座圈(14)、(9)互相啮合,主、付单向离合器(1)、(2)主体的外形尺寸是一样的,但“离”、“合”的工况是相反的;飞轮(7)、转轮(15)和主单向离合器(1)的带齿圈的外座圈(14)固定在同一轴(6)上,而主单向离合器(1)的带离合机构的内座圈(13)的转轴(12)与转轴(6)均在同一轴线上,但这是两个独立的转轴,转轴(11)与转轴(6)、(12)是互相平行的,所有转轴与其它构件的结合部均有轴承支承;主、付单向离合器(1)、(2)、飞轮(7)、转轴(6)均在壳体(8)内,摇杆(B)、传动杆(3)、连杆(5)、(4)、转轴(16)和转轮(15)分别在壳体(8)之外的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多功能集能器,其特征在于集能器主机(I)的摇杆(B)的自由端与簸动感受器或振动体传动部分的自由端铰接,集能器主机(I)的转轮(15)与发电装置(E.G.)通过传动链联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多功能集能器,其特征在于集能器主机(I)的摇杆(B)的自由端与簸动感受器或振动体传动部分的自由端铰接,集能器主机(I)的转轮(15)与空气压缩装置(E.G.)通过传动链联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多功能集能器,其特征在于集能器主机(I)的摇杆(B)的自由端与簸动感受器或振动体传动部分的自由端铰接,集能器主机(I)的转轮(15)与制冷装置(E.G.)通过传动链联接。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多功能集能器,其特征在于集能器主机(I)的摇杆(B)的自由端与簸动感受器或振动体传动部分的自由端铰接,集能器主机的转轮(15)与唧水机(E.G.)通过传动链联接。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多功能集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簸动感受器由具有中空结构的浮体(22)构成的感受部分与由导向支座(18)、(20)、限位器(19)、减震垫(D)、传力杆(21)和折臂(17)组成的传动部分联接构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多功能集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簸动感受器由可折冲力板(30和32)构成的感受部分与由支架(28)、减震垫(D)、导向轨(29)、传力杆(27)和折臂(26)组成的传动部分联接构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多功能集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簸动感受器由整块平块的冲力板(40)构成的感受部分与由支架(39)、减震垫(D)、导向支座(36)、摇臂(38)、传力杆(37)和折臂(35)组成的传动部分联接构成。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途多功能集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振动体由悬架车轿(45)构成的感受部分与由和集能器主机(I)的摇杆(B)的自由端铰接的传力杆(42)组成的传动部分联接构成。
10.如权利要求1、6、7、8所述的多用途多功能集能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簸动感受器上均设置有由富有弹性耐冲击材料制成的减震垫(D)。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用途多功能集能器。它由多功能集能器主机、簸动感受器和振动体、相应的配套设备组成,集能器主机的摇杆自由端与簸动感受器或振动体传动自由端铰接,集能器主机的转轮与发电装置通过传动链联接,可以带动发电装置、空气压缩机、制冷装置、唧水机等。使用范围广泛,结构简单,生产工艺不复杂,成本低廉,经济实用,无污染,能广泛收集自然界中存在的各种簸动、冲击和振动的能量,起到了所谓废能利用或废能回收的功能;最后达到节能的目的。
文档编号F03G7/00GK2172813SQ9320600
公开日1994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1993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1993年3月18日
发明者陆異军, 邵美秀 申请人:陆異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