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分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1257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电子分电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电器类。
传统的触点点火系,自1910年在汽车上首次装用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尽管多次改进,结构已定型,仍存在以下根本性的缺点1.触点易烧蚀,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工作性能,需经常打磨,导致触点寿命短,车辆动力性不稳定,油耗大,排污高;2.点火线圈初级电流受触点允许电流强度的限制(一般不超过5A),使高压火花能量的提高同样受到限制;3.高压随发动机转速升高而显著下降,使发动机高速时效率下降。以上缺点不适应汽车向高转速、高压缩比,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污的方向发展。为此出现了电子点火器,解决了上述问题,但是目前的电子点火器,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有些电子点火器电器部分需要采用原车分电器改装,该种产品安装复杂,且有些车分电器的中空提前装置与其也不相适应。许多电子点火器,其传感与触发器采用径向结构式,该种结构因传感器与触发器之间存在的间隙仅为0.2~0.4mm,分电器中轴较小的磨损就会导致该间隙较大的变化,该间隙变化达一定程度则电子点火系就不能正常工作,如有某一触发凸点与传感部分磁钢接触就极易损坏电路元件(接触瞬间传感器产生很高信号电压),热车难启动,甚至出现断火现象(由于凸点直接摩擦产生高温,使磁钢磁性下降),严重影响使用寿命,电子分电器中轴磨损后一般条件下无法修理,需全套更换,造成很大浪费。此外,目前电子分电器不具有防盗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盗功能、工作可靠、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污、使用寿命长的汽车电子分电器。
本实用新型包括分电器2、充电控制电路3、充放电路4、推动电路5、末级大功率开关电路6、可控硅电路7、点火线圈8、电源自动转换电路9、稳压电路10、密码控制电路11、密码输入电路12、开锁电路13、错码报警输出电路14、触发电路15、警戒电路16、报警延时控制电路17、报警器18、可控硅电路7和点火线圈8的输入端接电源E1,可控硅电路7的输出端接分电器2、充电控制电路3和推动电路5的电源输入端,分电器2信号输出端接充电控制电路3的信号输入端,充电控制电路3的信号输出端接充放电路4的信号输入端,充放电路4的信号输出端接推动电路5的信号输入端,末级大功率开关电路6的信号输入端接推动电路5的信号输出端,其信号输出端接点火线圈8的信号输入端,点火线圈8的输出端接分电器2,电源自动转换电路9的输出端与稳压电路10和警戒电路16的电源输入端相连,稳压电路10的输出端接密码控制电路11和开锁电路13及错码报警输出电路14,密码控制电路11的二个输出端与开锁电路13和错码报警输出电路14分别相连,开锁电路13的输出端与可控硅电路7的信号输入端相连,错码报警输出电路14的输出端接触发电路15的输入端,可控硅电路7的电源输入端接电源E1正极,可控硅电路7的信号输出端接推动电路5的信号输入端,电源E1和电源自动转换电路9的输出端与警戒电路16的输入端相接,警戒电路16的输出端与触发电路15的信号输入端相连,触发电路15的信号输出端与报警延时控制电路17和报警器18的输入端相连,报警延时控制电路17的输出端接触发电路15的输入端。分电器2控制充电控制电路3的通或断,充电控制电路3向充放电路4充电,充放电路4控制推动电路5导通或截止,充电时,推动电路5导通,放电时,推动电路5截止,推动电路5用于推动末级大功率开关电路6工作,末级大功率开关电路6控制点火线圈8的通断,点火线圈8产生高压通过分电器2送给火花塞1,可控硅电路7在开锁电路13的控制下向分电器2、充电控制电路3和推动电路5供电,密码控制电路11控制开锁电路13和错码报警输出电路14,电源自动转换电路9平时由电源E1(即汽车蓄电池)供电,一但E1引线断开(即蓄电池引线被断开)则自动改用备用电源E2供电,稳压电路10向密码控制电路11和开锁电路13及错码报警输出电路14提供稳定电压,密码输入电路12用来向密码控制电路11输入密码,错码报警输出电路14用来触发触发电路15导通。警戒电路16当车盖被开启或蓄电池断开任一引线则触发触发电路15导通,此时,报警器18报警,如车门被打开则延时一定时间后再触发触发电路15导通,报警器18报警,若一定时间内可控硅电路7开锁导通即点火系进入正常供电状况,门警戒自动撤销,司机可正常工作,报警延时控制电路17使报警延时一定时间后自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1.机械部分可与传统的白金分电器通用(仅除掉不用的触点、电容器即可),给用户维修带来了方便,也便于大面积推广和配套;2.本实用新型分电器传感与触发部分采用轴向结构,其机械部分寿命大大延长,电路简单可靠,即降低了成本又降低了故障发生率;3.完全勉维护,低速启动性好,加速,节油,净化尾气均明显;4.火花能量强大,具有发动机停转,电路自动切断点火系大电流的保护功能,保护了点火系及蓄电池;5.点火系与防盗系结合在一起,安全可靠。


图1为本实用新型原理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分电器2结构图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分电器2包括分火头19、触发轮20、磁钢21、传感器22、固定架23、离心块24、外壳25、轴承26、分电器轴27、离心块支撑件28,离心块支撑件28与分电器轴27相连,离心块24装在离心块支撑件28上,将分电器轴27穿于轴承26并一同装在外壳25上,传感器22通过固定架23与外壳25相连,磁钢21位于传感器22上方,通过触发轮20与分电器轴27相连,分火头19装在分电器轴27上,充电控制电路3包括电阻R2、R3和三极管T1,可控硅电路7包括可控硅SCR1和电容C4,传感器22有两根引线,一根通过电阻R1与可控硅SCR1的阴极相接,一根与三极管T1的基极相接,传感器22通过固定架23接地,T1的基极通过电阻R2与可控硅SCR1的阴极相接,T1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3与可控硅SCR1的阴极相接,充放电路4包括电容C1、电阻R5,推动电路5包括电阻R4、二极管D1、三极管T2、电容C2、C3,末级大功率开关电路6包括稳压二极管DW2、大功率模块T3(市售元件),三极管T1的发射极通过电阻R5接地,通过电容C1与三极管T2的基极相连,T2的基极通过电容C3接地,通过二极管D1与大功率模块T3的②脚相连,T2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4与可控硅SCR1的阴极相连,电容C2连于T2的基极和集电极之间,T2的发射极与T3的②脚相连,T3的③脚接地,稳压管DW2连于T3的①脚和②脚之间,T3的①脚与线圈L1相连,线圈L1、L2及可控硅SCR1的阴极均通过汽车点火开关K1与电源E1正极相连,L2与分火头19相连,分火头19引出线接火花塞1,电源自动转换电路9包括电阻R6、二极管D2、D3,稳压电路10选用三端稳压器G,电阻R6的一端和二极管D3的正极与电源E2的正极相连,电阻R6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2、D3的负极与三端稳压器G的①脚相连,二极管D2的正极接电源E1的正极,三端稳压器G的②脚接地,密码控制电路11包括专业级密码控制集成块IC1、电阻R7、电容C5、C6、开关K2,密码输入电路12包括二极管D17、D18、D19及键盘,三端稳压器G的③脚与专业密码控制集成块IC1(市售产品)的⑨脚相连,电阻R7连于IC1的①脚和 脚之间,电容C5连于IC1的①脚和②脚之间,IC1的②脚和③脚接地,电容C6连于IC1的③脚和④脚之间,IC1的②、⑩、 脚接键盘的三竖列,⑤、⑥、⑦、⑧脚接键盘的四行列,②脚与地相连,二极管D17连于IC1⑤、⑧脚之间,二极管D18连于IC1⑥、⑧脚之间,二极管D19连于IC1的⑦、⑧脚之间,IC1的 脚悬空,电阻R8和蜂鸣器HD并联后连于IC1 脚与三端稳压器G的③脚之间,开锁电路13包括电阻R9、R11、R13、二极管D4、三极管T4,电阻R9连于IC1的 脚与三极管T4的基极之间,T4的发射极与三端稳压器G的③脚相连,电阻R11连于T4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可控硅SCR1的控制极与T4的集电极相连,T4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3与二极管D4的正极相连,D4的负极接地,IC1的 脚通过开关K2接地,错码报警输出电路14包括电阻R10、R12、R14、二极管D5、三极管T5,电阻R10连于三极管T5的基极与IC1的 脚之间,T5的发射极与三端稳压器G的③脚相连,电阻R12连于T5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T5的集电极通过电阻R14接二极管D5的正极,D5的负极接地,警戒电路16包括开关K4、K5a、K5b、K5c、K5d、电阻R15、R16、R20、R21、R22、二极管D6、D7、D8、电容C7、六反相器IC2、稳压二极管DW1,触发电路15包括二极管D13~D16、电容C6、可控硅SCR2、继电器触点J-1,报警延时控制电路17包括继电器J、稳压二极管DW3、三极管T6、电容C8、电阻R18、R19、二极管D10、D11、D12、开关K3,二极管D13的正极与三极管T5的发射极相连,六反相器IC2的①脚通过开关K4接地,IC2的②脚与③脚相连,④脚与二极管D14的正极相连,⑤、⑥脚悬空,⑦脚接地,二极管D6的正极接可控硅SCR1的阴极,二极管D6的负极通过电阻R21与六反相器IC2的⑨脚相连,IC2的⑧脚与二极管D16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7的正极与IC2的⑩脚相连,负极接IC2的⑨脚,开关K5a、K5b、K5c、K5d串联后与电容C7并联,电容C7负极一端接地,正极一端与IC2的 脚相连,二极管D8的负极通过电阻R16与IC2的 脚相连,D8的正极接三端稳压器G的③脚,二极管D9的正极接IC2的 脚,负极接三端稳压器G的③脚,IC2的 脚接二极管D15的正极,③脚通过电阻R20与稳压二极管DW1的正极相连,稳压二极管DW1的负极与电源E1的正极相连,电阻R22连于IC2的 脚和三端稳压器G的①脚之间,电阻R17连于三端稳压器G的①脚和地之间,二极管D13、D14、D15、D16的负极接可控硅SCR2的控制极,电容C9连于地和SCR2控制极之间,开关K3一端接三端稳压器G的①脚,另一端与继电器触点J-1的一端相连,J-1的另一端与可控硅SCR2的阳极相连,继电器J一端通过继电器触点J-1与可控硅SCR2的阳极相连,另一端接三极管T6的集电极,二极管D10正极一端接可控硅SCR2的阴极,负极通过电阻R18与稳压二极管DW3的负极相连,DW3的正极与三极管T6的基极相连,二极管D11正极与DW1的负极相连,D11的负极与SCR2的阴极相连,电阻R19连于SCR2的阴极和地之间,电容C8连于稳压二极管DW3的负极和地之间,三极管T6的发射极接地,二极管D12的负极接T6的集电极,D12的正极接地,报警器18与可控硅SCR2的阴极相连。工作原理当电路接通时(SCR1导通),12V电源经K1、SCR1、R2使T1基极处于高电平,T1导通,电流经T1向C1充电,充电时,由于T2be、T3be中流过电流,T2、T3处于导通状态,T3的导通会使L1中流过电流,L1将电能转变为磁能储存,这时如分电器2不转动,C1会很快充至饱和,使充电终止,T2、T3继而自动截止,切断L1中大电流,对点火线圈8、电源(蓄电池)E1及T3本身进行保护。当分电器2转动时,触发轮20上的磁钢21会随之转动,如某块磁钢刚好转至传感器22上方时,电路动作,结果使T1的基极由高变低,T1截止,C1迅速放电,放电瞬间,T2的基极产生负偏使T2截止,T3同样截止,流经L1的电流迅速消失,结果使L1两端瞬时产生较高的脉冲电压,经L2升压后供火花塞1放电点燃混合气体,C2、C3用来辅助T2工作,D1对T2起保护作用。DW2的作用是双重的,一是用来保护T3,当线路电压升高时,C1开始充电瞬间,T3的基极电压同样升高,这时DW2正向导通,与T3ce构成一分流通道,防止了T3be结过流烧坏。同时,电压升高,T3的集电极脉冲峰值也升高,这时,DW2会被反向击穿使T3导通,结果T3将脉冲吸收掉,防止了T3被击穿。DW2的另一作用是可增加高压火花的强度,当T3的集电极出现正脉冲,且峰值超过设定数值时,DW2被击穿,导至T3很快开关一次,结果在火花塞上产生一个火花,即为辅助火花,该火花紧随主火花而产生,使火花塞上的火花维持时间延长,火花增强,满足了发动机高速下吸入浓混合气所需的强大火花。电源自动转换电路9,平常电源E1(12V)>电源E2(9V),D2导通,D3不导通,由E1向系统供电,一但电源E1(即蓄电池)消失,如蓄电池被盗或任何一根引线被断开,则D3导通,由E2供电,R6用来向E2补充电能,三端稳压器G向由IC1为核心的密码控制电路提供稳定的工作电压,IC1为专业级密码控制集成块,有效密码为1010组数位由一位至12位任意组合允许重码,K2用于输入密码。司机开启电门(合上K1),输入正确密码后,按下井键,IC1
脚输出2秒的开锁信号,经T4倒相放大后,触发SCR1导通,点火器开锁。当键盘输入错码时,第一、二次输错,蜂鸣器HD发出告警声,如第三次输入错码,IC1的
脚输出控制信号,经T5倒相放大后,触发SCR2导通,向报警器18供电,报警器18报警。六反相器IC2及外围原件组成车盖车门蓄电池警戒电路,K4为常开开关,平时被车盖压下而闭合,IC2a、IC2b组成同向器,平时K4闭合,使同相器输出端为低电平,不会触发SCK2,当有人打开车盖时,K4断开,R15使同相器输出高电平,触发SCR2导通,报警器报警。K5a~K5d为串接的车门开关组,IC2d、IC2e组成同相器,当K5全闭合时,同相器输入端为低电平,输出端同样为低电平,不触发SCR2,当K5a~K5d任开一只时(即任一车门被打开时),电源经D8、R16向C7充电约2分钟,C7正端电压足以使IC2e的状态发生翻转,结果同相器输出高电平触发SCR2,报警器18报警。在2分钟以内,如司机开启电门,并输入正确密码,使点火器开锁,开锁后的电压经D6、R21加到IC2的⑨脚使其被迫处于高电平,则⑧脚处于低电平无法触发SCR2,报警器18不工作。此时K5a~K5d不起作用,车门可任意开闭,D7为隔离二极管,D9、R17为防万一而设置,正常情况下无作用。IC2f组成蓄电池警戒电路,当电源E1(即蓄电池)存在时,其电压会击穿DW1,并经R20加至IC2的 脚,使其处于高电平, 脚则为低电平,不会触发SCR2,报警器不工作,当断开E1任一根接线(或E1被盗),IC2的 脚变为低电平,其 脚输出高电平,触发SCR2,报警器18工作。T6、继电器J等组成报警延时控制电路,当SCR2被触发导通时,电源一路送到报警器18报警,另一路则经D10、R18向C8充电,约5分钟后,C8正端电压足以击穿DW3,而使T6导通,结果继电器J的常闭触点被吸开,SCR2失压而截止,报警停止。同时,C8上的电荷会经过D11、R19释放,使电路复位。K3用来人为停止报警,可便于维修。
权利要求1.汽车电子分电器,包括分电器2、充放电路4、推动电路5、点火线圈8,点火线圈8输入端接电源E1,点火线圈8的输出端接分电器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电控制电路3、末级大功率开关电路6、可控硅电路7、电源自动转换电路9、稳压电路10、密码控制电路11、密码输入电路12、开锁电路13、错码报警输出电路14、触发电路15、警戒电路16、报警延时控制电路17、报警器18,可控硅电路7的输入端接电源E1,可控硅电路7的输出端接分电器2、充电控制电路3和推动电路5的电源输入端,分电器2信号输出端接充电控制电路3的信号输入端,充电控制电路3的信号输出端接充放电路4的信号输入端,充放电路4的信号输出端接推动电路5的信号输入端,末级大功率开关电路6的信号输入端接推动电路5的信号输出端,其信号输出端接点火线圈8的信号输入端,电源自动转换电路9的输出端与稳压电路10和警戒电路16的输入端相连,稳压电路10的输出端接密码控制电路11和开锁电路13及错码报警输出电路14的输入端,密码控制电路11的输出端与开锁电路13和错码报警输出电路14分别相连,开锁电路13的输出端与可控硅电路7的信号输入端相连,错码报警输出电路14的输出端接触发电路15的输入端,可控硅电路7的信号输出端接推动电路5的信号输入端,电源E1和电源自动转换电路9的输出端与警戒电路16的输入端相接,警戒电路16的输出端与触发电路15的信号输入端相连,触发电路15的信号输出端与报警延时控制电路17和报警器18的输入端相连,报警延时控制电路17的输出端接触发电路15的输入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汽车电子分电器,其特征在于,分电器2包括分火头19、触发轮20、磁钢21、传感器22、固定架23、离心块24、外壳25、轴承26、分电器轴27、离心块支撑件28,离心块支撑件28与分电器轴27相连,离心块24装在离心块支撑件28上,将分电器轴27穿过轴承26并一同装在外壳25上,传感器22通过固定架23与外壳25相连,磁钢21位于传感器22上方,通过触发轮20与分电器轴27相连,分火头19装在分电器轴27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汽车电子分电器,其特征在于,充电控制电路3包括电阻R2、R3和三极管T1,可控硅电路7包括可控硅SCR1和电容C4,传感器22有二根引线,一根通过电阻R1与可控硅SCR1的阴级相接,一根与三极管T1的基极相接,传感器22通过固定架23接地,T1的基极通<p>
</p>包括继电器J、稳压二极管DW3、三极管T6、电容C8、电阻R18、R19、二极管D10、D11、D12、开关K3,二极管D13的正极与三极管T5的发射极相连,六反相器IC2的①脚通过开关K4接地,IC2的②脚与③脚相连,④脚与二极管D14的正极相连,⑤、⑥脚悬空,⑦脚接地,二极管D6的正极接可控硅SCR1的阴极,二极管D6的负极通过电阻R21与六反相器IC2的⑨脚相连,IC2的⑧脚与二极管D16的正极相连,二极管D7的正极与IC2⑩脚相连,负极接IC2的⑨脚,开关K5a、K5b、K5c、K5d串联后与电容C7并联,电容C7负极一端接地,正极一端与IC2的
脚相连,二极管D8的负极通过电阻R16与IC2的
脚相连,D8的正极接三端稳压器G的③脚,IC2的
脚接二极管D15的正极,
脚通过电阻R20与稳压二极管DW1的正极,稳压二极管DW1的负极与电源E1的正极相连,电阻R22连于IC2的
脚和三端稳压器G的①脚之间,二极管D13、D14、D15、D16的负极接可控硅SCR2的控制极,电容C9连于地和SCR2控制极之间,开关K3一端接三端稳压器G的①脚,另一端和继电器J一端通过继电器触点J-1与可控硅SCR2的阳极相连,J另一端接三极管T6的集电极,二极管D10正极一端接可控硅SCR2的阴极,负极通过电阻R18与稳压二极管DW3的负极相连,DW3的正极与三极管T6的基极相连,二极管D11正极与DW1的负极相连,D11的负极与SCR2的阴极相连,电阻R19连于SCR2的阴极和地之间,电容C8连于稳压二极管DW3的负极和地之间,三极管T6的发射极接地,二极管D12的负极接T6的集电极,D12的正极接地,报警器18与可控硅SCR2的阴极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汽车电子分电器,其特征在于在IC2的
脚与三端稳压器G的⑧脚之间连有二极管D9,电阻R17连于三端稳压器G的③脚和地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汽车电子分电器,其特征在于电阻R8和蜂鸣器HD并联后连于IC1的
脚与三端稳压器G的③脚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电器类,其优点在于机械部分可与传统的白金分电器通用,寿命长,电路简单可靠,完全免维护,低速启动性能好,火花能量强大,点火系与防盗系结合在一起,安全可靠。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电子点火系部分(包括分电器和点火系电子部分)、电源自动转换电路、稳压电路、密码控制系统(包括密码控制电路、密码输入电路、错码报警输入电路和开锁电路)、触发电路、警戒电路、报警延时控制电路、报警器、电源自动转换电路与稳压电路、警戒电路及触发电路相连,电子点火系部分与密码控制系统及警戒电路相连,触发电路与密码控制系统、警戒电路、报警延时控制电路及报警器相连。
文档编号F02P7/00GK2171694SQ9322290
公开日1994年7月13日 申请日期1993年8月30日 优先权日1993年8月30日
发明者万怀清, 贾凤水 申请人:万怀清, 贾凤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