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子点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2646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汽车电子点火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电子点火装置,属于电火花控制器。
为使发动机的动力性能、经济性能和使用性能更好地发挥,需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准确的点火时间。
传统的点火系统有感应式和蓄电池式,前者点火电压一般在10000~15000伏以上,它受发动机转速的影响,转速越高,触点闭合的时间就越短,通过初级线圈的电流就少,点火线圈磁化不强,因此当触点张开时,次级线圈产生的电压降影响发动机的性能,且断电器触点易烧蚀,火花塞积炭严重而使点火不可靠;后者虽然简单价廉,却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1)由于通过点火线圈初级绕组的电流受分电器触点允许电流密度的限制,点火能量不大;(2)发动机高速运转时,分电器触点闭合时间缩短,点火线圈初级电流不能达到最大值,影响高速时的点火能量和次级电压,易产生高速断火;(3)通过分电器触点的电流为点火线圈的初极电流,其值较大,使触点易受电弧燃蚀;(4)次级电压上升太慢,易受火花塞积炭污染的影响;(5)低速时,受分电器触点分断速度的限制,次级点火电压较低,使发动机起动性能较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避免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点火强劲、火花塞不积炭、免清洗、灵敏度和准确性高、点火时间延长、无点火漏空及熄火现象、在低电压情况下以及在低温环境下迅速点火、具有滤波功能和应急装置、使用寿命长的汽车电子点火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列技术措施来达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外壳上盖、外壳下盖、外壳上、下盖之间的绝缘纸、连接外壳上、下盖的螺钉及其绝缘垫圈、外壳下盖左侧面上的开关和指示器、其右侧面上的输出线孔以及其下端与汽车连接的固定螺孔。
三极管BG2基b与三极管BG1发射极C相接,三极管BG2和BG1的发射极e并联接二极管D7负极,电解电容器C2负极和二极管D7正极串联电阻器R1,再接电解电容器C2正极回到点火线圈JN正极,电容器C1一端分别接三极管BG2集电极C、电阻器R5的一端和脉冲线圈L1,其另一端接三极管BG1发射极e,三极管BG2发射极e通过二极管D1回路到蓄电池TOS负极,脉冲线圈L1与二极管D5和D6并联与开关11的I档的接点1和3相接,再与点火线圈JN负极相接,开关11的II档接点1和2串联接通II档的接点5和6,经电容器C3回到点火线圈JN负极,并与分电器KF的开关K1连接,三极管BG2的基极b接电阻器R4另一端和电阻器R5的另一端,三极管BG1的基极b串联电阻器R2,电阻器R2的另一端并联二极管D3的正极、D4的负极以及与电阻器R4串联的电阻器R3,并与二极管D2正极和开关接点4相接。
当开关K1、K2()闭合时,开关I档2和4接到二极管D2,输入到三极管BG1基极b起开关作用,只有信号通过,开关电流为0.003安培,因此K1、K2汽车白金触点永久不会烧蚀老化。三极管BG1基极b串联二极管D2,用以二级放大,弥补NPN三极管灵敏度低的缺陷。点火线圈JN正极接二极管D4、D3起电压电流循环作用,电流输入电阻器R2,分布给BG1基极b的电压为6V,再通过电阻器R3、R4,给三极管BG2基极b的电压是3V,这样起到保护三极管BG1和BG2基极b的作用,所以大功率管不会温度上升,增长了使用寿命。
当二极管D2(负搭铁)是说明接通电源,电流回到三极管BG2和BG1发射极C,通过电解电容器C2和二极管D7(发光二极管发光),再回到点火线圈JN正极,起升压作用,电压可达30V左右,增强了点火线圈的脉冲电压。电解电容器C2具有延时和滤波作用。
三极管BG1和BG2的集电极C产生的复合起放大作用,当开关K1、K2闭合时,集电极C的电压可达1万伏左右,再通过电阻器R3(不使电流进入三极管BG2),电阻器R3再接通二极管D6、D5输入到开关I档3和1,进入点火线圈JN负极。L1脉冲线圈起补充初级线圈匝数的作用,因点火线圈JN自身只能承受2万伏的高压,由于三极管BG1和BG2大功率管的复合放大作用,以补充点火线圈JN的脉冲电压,可达到3万伏左右。
开关拨向II档,接点1~2与接点5~6连接,经电容器C3回到点火线圈JN负极、分电器KF、K1、K2触点和电容器C3的另一端,接通蓄电池TOS负极搭铁,供火花塞点火。
本实用新型因高温高压影响不采用印制电路板,各元器件之连接均采用套有化纤套管的引接线连接。装有所有元器件的外壳上盖、下盖中灌装有环氧树脂作为绝缘。
三极管BG2集电极C与上盖之间有绝缘纸并用螺钉、石棉垫圈和螺帽装在外壳上盖的孔中,其它元器件均装在外壳下盖内,外壳上盖孔的周围和外壳上盖左、右侧面上设有散热片。外壳上盖上的三极管BG2集电极C经螺钉下的焊片和套有化纤套管的引接线穿入外壳上盖穿线孔与电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采用双晶复合无触点开关特性,能降低触点电流,白金触点永久不会烧蚀老化。
2、因点火强劲,火花塞不积炭,免清洗,每组火花塞可以以比一般蓄电池点火距离长3倍。
3、外壳上、下盖采用有色合金铸型制成,能适应低温环境条件,如在零下40℃左右,汽车照样能迅速点火。
4、可以不改变汽车原有电路和部件,与各种型号汽油发动机汽车通用。
5、晶体三极管基极串接二极管D2,补偿其灵敏度低的缺陷,用电容器C起延时和滤波作用,次级电压达30000伏左右,决不会有点火漏空及熄火现象。
6、开关10可作应急装置,当在三极管BG2损坏时,将开关10拨向II档,恢复原蓄电池式点火,不会因三极管损坏而不能点火。
附图图面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以下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进行详述。
本实用新型包括有用有色金属合金压铸成型的外壳上盖6、外壳下盖7(见图2)、外壳上、下盖(6和7)之间的绝缘纸7—1、连接外壳上、下盖(6和7)的螺钉1及其绝缘垫圈1—1、外壳下盖7左侧面上的开关11和指示器111(见图3)、其右侧面上的输出线孔8(见图4)以及其下端的固定螺孔9。三极管BG2集电极C与外盖上盖6之间有绝缘纸7—2并用螺钉2、石棉垫圈2—1和螺帽2—2装设在外壳上盖6的孔61中(见
图1和5),其它元器件均装在外壳下盖7内,所有元器件均套有化纤套管的引接线连接,装有无器件的外壳上、下盖(6和7)中用环氧树脂灌封绝缘。外壳上盖6孔61的周围和外壳上盖6的左、右侧面上设有散热片5。三极管BG2集电极C经螺钉2,与其连接的焊片2—3和引接线2—4穿人外壳上盖6的穿线孔4与电路连接。
两个功率配对的NPN三极管BG2和BG1复合(见
图1),三极管BG2基极b与三极管BG1发射极C相接,其两个发射极e并联接二极管D7负极,电解电容器(1000MF35V)C2负极和二极管D7正极串联电阻器R1(1W3.3K),再接电解电容器C2正极回到点火线圈JN正极,电容器C1(0.047MF400V)一端分别接三极管BG2集电极C、电阻器R5(1W470K)的一端和1.8(MH)脉冲线圈L1,其另一端接三极管GB1发射极e,并通过二极管D1回路到蓄电池TOS负极,脉冲线圈L1与二极管D5和D6并联与开关11(220VKNSA2X2)的I档10的接点1和3相接,再与点火线圈JN负极相接,开关11的II档12的接点1和2串联接通开关11的II档接点5和6,经电容器C3(0.022MFl2V)回到点火线圈JN负极,并与分电器KF的开关K1旌接,三极管BG2的基极b接电阻器R4(2W68Ω)另一端和电阻器R5(1W1K)的另一端,三极管BG1的基极b串联接电阻器R2(2W1K),电阻器R2的另一端并联二极管D3的正极、D4的负极以及与电阻器R4串联的电阻器R3,三极管BG1基极b并与二极管D2正极、开关11接点4串接。
带有标记+、-、 和 标记的四根引接线(A、B、C、D)穿过外壳下盖7的穿线孔4分别与汽车上的点火线圈+和-、分电器K1和K2固接后处于备用状态。
使用时,当点火开关K4接通,触点K1、K2闭合时,开关11拨向I档,电流经二极管D2到三极管BGl基极b、电阻器R2回到蓄电池TOS正极,同时电流经三极管BG2基极b、三极管BG1藻电极C,通过电阻器R4、R3、二极管D3、D4流向蓄电池TOS正极,这时三极管BGl和BG2导通,点火线圈JN的初级电路接通。
电流从蓄电池TOS负极搭铁,点火线圈JN的初级线圈通过开关I档10,其接点1和3连接脉冲线圈L1、二极管D5、D6、电阻器R,、三极管BG2和BGl回到蓄电池TOS正极。
当触点K1、K2断开时三极管BG2和BG1被截止,点火线圈JN初级线圈迅速被切断,由于次级线圈匝数相差很大,次级线圈中产生高压,供火花塞点火,本实用新型按上述步骤循环工作。
权利要求1.一种汽车电子点火装置,包括有外壳上盖[6]、外壳下盖[7]、外壳上、下盖[6和7]之间的绝缘纸[7—1]、连接外壳上、下盖[6和7]的螺钉[1]及其绝缘垫圈[1—1]、外壳下盖[7]左侧面上的开关[11]和指示器[111]、其右侧面上的输出线孔[8]以及其下端的固定螺孔[9],其特征是三极管BG2基极b与三极管BG1发射极C相接,三极管BG2和BG1的发射极e并联接二极管D7负极,电解电容器C2负极和二极管D7正极串联电阻器R1,再接电解电容器C2正极回到点火线圈JN正极,电容器C1一端分别接三极管BG2集电极C、电阻器R5的一端和脉冲线圈L1,其另一端接三极管GB1发射极e,三极管BG2发射极e通过二极管D1回路到蓄电池TOS负极,脉冲线圈L1与二极管D5和D6并联与开关11的I档[10]的接点1和3相接,再与点火线圈JN负极相接,开关11的II档[12]的接点1和2串联接通开关11的II档[12]的接点5和6,经电容器C3回到点火线圈JN负极,并与分电器KF的开关K1连接,三极管BG2的基极b接电阻器R4另一端和电阻器R5的另一端,三极管BG1的基极b串联接电阻器R2,电阻器R2的另一端并联二极管D3的正极、D4的负极以及与电阻器R4串联的电阻器R3,三极管BG1基极b并与二极管D2正极、开关接点4串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子点火装置,其特征是三极管BG2集电极C与外壳上盖[6]之间有绝缘纸[7—2]并用螺钉[2]、石棉垫圈[2—1]和螺帽[2—2]装设在外壳上盖[6]的孔[61]中,其它元器件均装在外壳下盖[2]内,外壳上盖[6]孔[61]的周围和外壳上盖[6]的左、右侧面上设有散热片[5]。
3.根据权利要求1和2所述的汽车电子点火装置,其特征是三极管BG2集电极C经螺钉[2]、与其连接的焊片[2—3]和引接线[2—4]穿人外壳上盖[6]的穿线孔[4]与电路连接的引接线[2—4]上套有化纤套管[2—5],所有元器件之间的引接线上均套有化纤套管。
4.根据要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子点火装置,其特征是装设有所有元器件的外壳上、下盖[6和7]中灌装有环氧树脂[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电子点火装置,其特征是外壳上、下盖[6和7]用有色合金压铸成型制成。
专利摘要汽车电子点火装置,外壳由有色金属压铸成型制成,上盖顶面及其两侧面上设有散热片。外壳中有环氧树脂灌封绝缘,采用功率配合的大功率晶体三极管复合无触点开关放大,增大功率,通过二极管D
文档编号F02P7/00GK2223362SQ9424297
公开日1996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1994年12月1日 优先权日1994年12月1日
发明者屈文清, 陈留娣, 邹文来 申请人:屈文清, 陈留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