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4336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净化从内燃机即发动机排出的排出气体的排气净化装置的改进。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例如日本特许公开平第3-85316号公报所揭示的“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及日本特许公开平第4-287821号公报所公开的“摩托车等的排气净化装置”,已是公开技术。
上述日本特许公开平第3-85316号公报所揭示的“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如

图17及图18所示,排气管100与安装在摩托车等上的小型内燃机的排气口相连,沿着该排气管100的内壁设置有以与排气管100相同方向延伸的由多孔板制成的内管101,在该内管101的壁面上附有含催化剂载体102。
上述日本特许公开平第4-287821号公报所公开的“摩托车等的排气净化装置”如图19、图20及图21所示,排气消声器110与安装在摩托车等上的小型内燃机的排气口相连,该排气消声器(相当于排气管)110的断面中央部设置有催化剂管111,在该催化剂管111内安装有催化剂本体112。催化剂本体112在蜂窝状结构的催化剂元件上附着有催化剂物质。
一般来说,为了充分发挥催化剂的活性化作用,必须使催化剂在高温下活性化。但是,对于小型内燃机来说,为了达到催化剂活性化的程度而提高排气温度是很困难的。为此,不仅需要考虑尽可能提高催化剂的温度,而且还需要考虑经过排气管流动的排出气体温度在管的断面中央部位比较高,而在管壁附近相对较低的这一事实。
但是,图17及图18所示的“内燃机的排出气体的净化装置”,由于沿排气管100的内壁设有带催化剂的内管101,因而很难充分发挥净化作用。
图19~图21所示的“摩托车等的排气净化装置”,在排气消声器110断面的中央部位设置有催化剂本体112,由于排气温度比较高,很容易发挥净化作用。但是,由蜂窝状结构的催化剂元件构成的催化剂本体112,与上述图17及图18所示的多孔板制成的内管101相比较,其压力损失大,经过排气消声器110流动的排出气体的流速在管断面中央部位比较高,因而压力损失更大。结果,压力损失给内燃机性能带来很大影响,特别是对摩托车这样的低输出的内燃机来说,这是不可忽视的要素。另外,由蜂窝状结构的催化剂元件构成的催化剂本体112安装在催化剂管111中的这种结构,与上述图17及图18所示的内管101配置在排气管100内的结构相比较,更增加了制造成本。
发明的揭示因此,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1)充分发挥净化作用、(2)尽量不对内燃机的性能造成影响、(3)费用低的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
本发明在从该内燃机的排气口延伸的排气管断面的大致中央部位设置有带催化剂金属的薄壁钢板。因此,在排气管中将催化剂金属设置在排气温度高的断面的大致中央部位,可以使催化剂金属活性化,充分发挥排出气体的净化作用。
作为前述薄壁钢板,由于最好是沿前述排气管轴向延伸的筒体,因此,可以减少排出气体经过时的压力损失。
前述筒体是由多孔板构成的,筒体的排气上游侧最好被封住。也就是说,由于排出气体经过开设在筒体壁上的数个孔,因而,排出气体能与第二载体内外表面上的催化剂金属接触。结果,可以增大排出气体与催化剂金属接触的面积,提高排出气体的净化作用。
更进一步,本发明在从内燃机的排气口延伸的排气管断面的大致中央部位,设置有沿排气管轴向延伸的带催化剂金属的由薄壁钢板制成的筒体,在前述排气管内,支撑有前述薄壁钢板制成的筒体,并且,设有用于封闭前述薄壁钢板制成的筒体与排气管之间的通路的隔板。也即是说,隔板将其前后隔开,限制了来自内燃机的排出气体的脉动,使得流动大致成为平滑稳定的流动。这样,排气净化装置的净化能力不会改变,因而提高了净化作用。另外由于利用限制排出气体脉动的隔板来支撑薄壁钢板制成的筒体,因此不需要使用专门的支撑部件。
再者,前述薄壁钢板制成的筒体,相对于前述排气管沿轴向可伸缩地安装着,因而,可以吸收随着热膨胀而发生在薄壁钢板制成的筒体与排气管之间的延伸量之差。
更进一步,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沿着从该内燃机排气口延伸的排气管的内壁附近设置有带催化剂金属的第一载体,在该第一载体断面的大致中央部位配置具有催化剂金属的第二载体。也就是说,在排气管的内壁附近及断面的大致中央部位两个位置处设置有带催化剂金属的载体,因此,不会对内燃机的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可以进一步提高排出气体的净化作用。
图面的简单说明图1是装有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的摩托车的侧面图。
图2是本发明排气管第一实施例的侧面图。
图3是图2中的A-A断面图。
图4是图3中的B-B断面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排气净化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6是图2中的C-C断面图。
图7是图6中的D-D断面图。
图8是图6中的E-E断面图。
图9A~图9E是本发明第二载体的第一实施例的组装说明图。
图10A~图10D是本发明第二载体的第一实施例的变形例示意图。
图11A~图11H是本发明第二载体的第一实施例支撑结构的变形例示意图。
图12是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排气净化装置的立体图。
图13是图12中的F-F断面图。
图14是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排气净化装置的变形例示意图。
图15是图14中的G-G断面图。
图16A~图16E第三实施例的排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17是现有技术的排气管横断面图。
图18是现有技术的排气管局部纵断面图。
图19是现有技术的排气消声器的平面图。
图20是现有技术的排气净化装置的局部断面立体图。
图21是表示现有技术的催化剂管附近结构的纵断面图。
实施发明的最佳形式下面根据附图叙述本发明的实施例。首先参照图1~图9说明第一实施例。
在图1中,摩托车1在车体2中央附近装有二冲程型发动机(内燃机)3,发动机3的排气口4连接有排气管5,该排气管5的后部连接有消声器6。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排气管5。该排气管5由薄壁钢板做成断面为圆形的结构,其一端部5a由法兰连接在发动机3的排气口4(参照图1)上,另一端部5b通过法兰连接有消声器6(参照图1),其内部装有排气上游侧的第一排气净化装置10及排气下游侧的第二排气净化装置20。第一排气净化装置10是前级净化装置,第二排气净化装置20是后级净化装置。排气管5的配置排气下游侧的第二排气净化装置20的部分比其它部分的直径大。
图3示出了前述第一排气净化装置10的断面结构。
第一排气净化装置10由设置在排气管5内的内管11组成。该内管11是沿着排气管5内壁的与该排气管5同方向延伸的圆筒体,并由薄壁钢板制成的多孔板构成。内管11其一端部11a通过焊接固定在排气管5上,另一端11b由支撑部件13支撑,可相对于排气管5沿轴向伸缩。这样,可以吸收随着热膨胀产生在排气管5与内管11之间的轴向延伸量之差。
内管11在带有多个孔11c的壁面上,设有铂或铑等具有催化剂功能的贵金属(通过涂敷含贵金属的溶液等方法附着)。排气管5的中间部的大小为可与内管11之间设有空隙5c。
图4中的排气管5做成径向分割的半圆筒状,在内装有内管11的状态下,将这两个半圆筒状部分焊接成一体。
支撑部件13通过将波形板(波纹板)卷成圆筒状并将重合面用点焊固定而做成沿圆周方向的波状结构。因此,支撑部件13通过弹性变形可相对于排气管5在径向伸缩,吸收因热膨胀引起的排气管5与内管11之间的延伸量差。但是,支撑部件13并不限于由前述波形板构成的结构,还可以采用例如通过编入不锈钢线材而做成环状的结构。
符号14、14表示用于覆盖高温排气管5的保护件,做成沿径向分割的一对。该保护件14、14用螺栓固定在焊接于排气管5外周面上的数个螺母15上。
在图5中,示出了本发明第二排气净化装置20。该第二排气净化装置20沿着排气管5的内壁面附近设置有一对第一载体21、21,该第一载体21、21的断面的大致中央部(排气管5的大致中央部)配置有第二载体22,第一载体21、21及第二载体22沿着排气管5的轴向延伸。
第一载体21、21由径向分割的一对半圆筒体构成,第二载体22由直径小于第一载体21、21的柱状圆筒体构成,第一载体21、21及第二载体22由薄壁钢板制成的多孔板构成。第一载体21、21及第二载体22分别在带有多个孔(21a、22c)的壁面上设有铂或铑等具有催化剂功能的贵金属(通过涂敷含贵金属的溶液等方法附着)。排气管5的大小做成与第一载体21、21之间具有间隙的结构。
在图6中,在排气管5内的排气上游侧(该图的左侧)设有支撑部件23,用于支撑第二载体22的一端部22a,使第二载体22可相对于排气管5沿轴向伸缩。该支撑部件23具有支撑第二载体22的一端部22a并使该一端部22a可穿过的缓冲部件24、用于安装该缓冲部件24的环状支座25及将该支座25固定在排气管5上的托架26。因此,可以吸收随着热膨胀而发生在排气管5与第二载体22之间的轴向延伸量之差。
在排气管5内的排气下游侧(该图的右侧)设有用于支撑第二载体22并堵住该第二载体22与排气管5之间的通路的隔板27。由薄壁钢板做成的端板(略呈碟形的端板)所构成的前述隔板27,通过将其法兰部27a塞焊固定在排气管5上,并让第二载体22的另一端部22b插入且焊接在断面的大致中央部位的通孔27b中而固定。第二载体22的一端(排气上游侧)22a由盖28堵住。
在图7中,缓冲部件24通过将波形板(波纹板)卷成圆筒状并将重合面用点焊固定而做成沿圆周方向的波状结构。因此,缓冲部件24通过弹性变形可相对于排气管5在径向伸缩,吸收因热膨胀引起的排气管5与第二载体22之间的延伸量差。
如图8所示,一对第一载体21、21各自的两端部通过点焊固定在径向分割的排气管5的边缘部附近。
下文根据图6及图9A~图9E叙述上述结构的第二载体22的组装顺序。
首先,如图9A所示,将盖28嵌合在第二载体22的一端部22a上,接着如图9B所示,将第二载体22的一端部22a与盖28的边缘部通过点焊而固定,并把一端部22a堵住。
然后,如图9C所示,将第二载体22的另一端部22b插入隔板27的通孔27b中,并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
随后,如图9D所示,将安装缓冲部件24(参照图6)的支座25插入第二载体22的一端部22a,组装成9E所示的姿势。
最后,将如图9E所示姿势的第二载体22定位在图6所示的半分割状排气管5的下半部之内,将支座25焊接在预先固定的托架26上,用排气管5的上半部分盖住并把所述上下两个半部焊接在一起,将排气管5与隔板27的法兰部27a通过塞焊连接在一起,便完成了组装作业。
下文根据图2、图6叙述第一排气净化装置10及第二排气净化装置20的作用。
如图2所示,发动机的排出气体从排气管5的一端部5a侧流入并通过第一排气净化装置10时,与内管11上的贵金属接触发生反应,净化后到达第二排气净化装置20。
如图6所示,在第二排气净化装置20中,排出气体从该图的左侧流动。但是,由于第二载体22的一端部22a由盖28堵住,因此排出气体不能从这一端部22a流入。
排气管5设置有第二排气净化装置20的部分比其它部分的直径大,通过由隔板27对其前后的分隔,使排气上游侧成为膨胀室29。因此,利用膨胀室29可以限制来自发动机3的排出气体的脉动,使排出气体的流动大致成为平滑稳定的流动。从而,排出气体沿图6箭头所示方向顺着排气管5的管壁附近流动,该排出气体与第一载体21、21上的贵金属接触反应以达净化之目的。
更进一步,排出气体通过开设在第二载体22壁上的数个孔22c进入第二载体22内,通过另一端部22b从排气管的排气下游侧排放到大气中。排出气体经过第二载体22时,与第二载体22上的贵金属接触发生反应,使之净化。
在这种场合,由于排出气体通过开设在第二载体22壁上的数个孔22c,与第二载体22内外表面上的催化剂金属接触,因而可以增大排出气体与催化剂金属的接触面积,充分发挥催化剂金属的净化作用。
如上述,为了能够充分发挥催化剂金属的净化作用,必须在高温下使催化剂活性化。另一方面,经过排气管5流动的排出气体的温度在管的断面中央部位比较高。由于经过排气管5的断面中央部位流动的温度比较高的排出气体,也是在与催化剂金属接触下通过的,因此,第二载体22可以使催化剂温度增高并充分活性化,充分发挥了净化作用。另外,由于第二载体22是由多孔板制成的筒体构成的,因此,可以减少排出气体通过时的压力损失,减少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这样,排出气体与第一载体21、21及第二载体22上的贵金属接触,发生反应而净化,因而净化效率高。另外,由于排出气体的流动大致为平滑稳定流动,因此第二排气净化装置20的净化能力不变,净化效率高。
第二载体22通过反应热等使其温度高于排气管5的温度。由于第二载体22的另一端部22b由隔板27固定在排气管5上,因而随着热膨胀在排气管5与第二载体22之间发生延伸量差时,该第二载体22的一端部22a可以沿空心箭头方向延伸,从而用该第二载体22来吸收这一延伸量的差。排气管5与第二载体22之间的径向延伸量差可以通过缓冲部件24的弹性变形来吸收。
前述第二载体22采用了排出气体上游侧封闭的结构,但是,也可以采用例如图10A~图10D所示的结构。
图10A~图10D示出了关于上述第一实施例的第二载体22的变形例。
图10A示出了第二载体22的一端部22a由盖31封闭的结构,盖31由向排气上游侧鼓出的多孔板制成,并通过冲压成形而形成。
图10B示出了第二载体22的一端部22a通过挤压做成扁平的作为盖32的结构。
阻10C示出了在第二载体22的一端部22a安装有数枚多孔板制成的板的结构,该数枚多孔板制成的板安装成螺旋状(风车状)并作为盖33,以增加排出气体的流动阻力。
图10D示出了在第二载体22的一端部22a由平板状的多孔板制成的盖34封闭的结构。代替安装的平板状多孔板制成的盖34,还可以采用将一端部22a本身朝第二载体22中心一侧折缘构成平板状的盖以封闭排气上游侧的结构。
于是,图10A~图10D示出的各盖31、32、33、34具有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同样的作用,并且,由于是由多孔板制成的,因此通过设置各盖31、32、33、34,与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比,可以进一步减少压力损失。
第二载体22的支撑结构是,第二载体22的一端相对于排气管5沿轴向可伸缩地支撑着,另一端固定在排气管5上,例如可采用图11A~图11H所示的结构。
图11A~图11H示出了第一实施例的第二载体22支撑结构的变形例。排出气体沿着这些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流动,第二载体22的一端部22a由热膨胀引起沿空心箭头所示方向的伸长。
图11A示出的第二载体22的支撑结构是,第二载体22的一端部22a从支撑部件23朝排气上游侧延伸,一端部22a由平板状的盖28封闭。
图11B示出的第二载体22的支撑结构,采用支撑部件23的排气上游侧(该图的左侧)由盖36封闭的结构。一端部22a与盖36之间具有大于第二载体22因热膨胀引起的伸长量的间隙S1。在这种场合,不需要在第二载体22的一端部22a上安装盖。
图11C示出的第二载体22的支撑结构,采用支撑部件23的支座25沿着排气管5轴向的长度比托架26更长的结构。
图11D示出的第二载体22的支撑结构,采用第二载体22仅由隔板27支撑其一端的结构。支撑部件37由缓冲部件38、容纳该缓冲部件38的支座39及将该支座39固定在排气管5上的隔板27构成,缓冲部件38支撑着第二载体22的另一端部22b,使该另一端部22b可沿排气管5的轴向伸缩。在另一端部22b与支座39的凸缘39a之间具有间隙S2,该间隙S2将另一端部22b的移动量及伸长量限制在该间隙S2的范围内。
图11E示出了图11D结构的变形例,缓冲部件38及支座39的长度比图11D的结构更短一些。
图11F示出的第二载体22的支撑结构,采用了第二载体22的一端部22a由托架41固定在排气管5上、第二载体22的另一端部22b由支撑部件42支撑、可沿排气管5的轴向伸缩的两端支撑的结构。支撑部件42由缓冲部件43、容纳缓冲部件43的支座44及将支座44固定在排气管5上的隔板27构成,缓冲部件43支撑着第二载体22的另一端部22b,使该另一端部22b可沿排气管5的轴向伸缩。另一端部22b从支撑部件42朝排气下游侧(该图的左侧)延伸。
图11G示出的第二载体22的支撑结构,是图11F结构的变形例,采用在第二载体22的一端部22a安装盖45,封闭该一端部22a的结构,所述盖45带有冲切爪。
图11H是上述缓冲部件24、38、43的变形例,采用了通过编入不锈钢线材做成环状的缓冲部件48。例如,支撑部件46由卷绕在第二载体22另一端部22b上的座板47、插在该座板47上并支撑着另一端部22b使该另一端部22b可沿排气管5的轴向伸缩的前后两个缓冲部件48、用于容纳该两个缓冲部件48的圆筒状支座49及将该支座49固定在排气管5上的隔板27构成。
下文根据图12及图13叙述第二排气净化装置的第二实施例。
在图12中,第二排气净化装置50沿着排气管5的内壁面附近设置有第一载体51,该第一载体51的断面的大致中央部(排气管5的断面的大致中央部)设置有第二载体52。第一载体51及第二载体52沿排气管5的轴向延伸。
前述第一载体51由圆筒体构成,其轴向两端部带有圆锥部51a、51a,该圆锥部51a、51a的一方或两方通过焊接固定在排气管5上。第二载体52由平板构成,其长度方向的一端或两端通过焊接固定在第一载体51内。
第一载体51及第二载体52由薄壁钢板制成的多孔板构成。第一载体51及第二载体52分别在带有多个孔51c、52a的壁面上,设有铂或铑等具有催化剂功能的贵金属(通过涂敷含贵金属的溶液等方法附着)。
图13示出了由平板构成的第二载体52在第一载体51内竖起的状态。
下文参照图12叙述上述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排气净化装置50的作用。
发动机的排出气体沿该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流动,经过管壁附近流动的排出气体,通过开设在第一载体51壁上的数个孔51c流动,经过断面大致中央部位流动的排出气体穿过开设在第二载体52壁上的数个孔52a流动。因此,该排出气体与第一载体51及第二载体52上的贵金属接触反应以达净化之目的。
在这种场合,由于排出气体通过开设在第二载体52壁上的数个孔52a,与第二载体52内外表面上的催化剂金属接触,因而可以增大排出气体与催化剂金属的接触面积,充分发挥催化剂金属的净化作用。
第二载体52上的贵金属因与经过排气管5的断面中央部位流动的温度比较高的排出气体接触,可以变成高温,充分活性化,完全发挥净化作用。
由于第二载体52是由沿排气管5轴向延伸的平板构成的,因此,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相比,可进一步减少排出气体通过时的压力损失。
上述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排气净化装置50还可以采用图14及15的结构。
即是说,图14示出了第二实施例的第二排气净化装置50的变形例。第一载体51的断面形状是带缺口的圆断面,是将圆筒体径向的一部分(例如图14的下部)切去而形成的。
在图15中,第一载体51的由带缺口的断面两边缘弯折而形成的凸缘部51b、51b连接在排气管5的内壁上。第二载体52贯穿第一载体51的缺口部分而连接在排气管5的内壁上。
图16A~16E示出了本发明第三实施例的排气净化装置的简要结构。
图16A的排气净化装置61采用在排气管5内设置有前后两级净化装置的结构,前级净化装置与后级净化装置之间装有用于调节排气量的调节阀(例如蝶阀)62。前级净化装置采用前述图3所示的第一排气净化装置10的结构,后级净化装置采用前述图12所示的第二排气净化装置50的结构。
图16B中的排气净化装置63采用在排气管5内设置有前后三级净化装置的结构。前级净化装置采用前述图3所示的第一排气净化装置10的结构,中间一级的净化装置采用前述图12所示的第二排气净化装置50的结构,后级净化装置采用从排气管5的另一端部5b延伸到排气管5内的导出管64的结构。该导出管64由薄壁钢板制成的多孔板构成,在带有多个孔的壁面上,设有铂或铑等具有催化剂功能的贵金属(通过涂敷含贵金属的溶液等方法附着)。
图16C的排气净化装置65采用在排气管5的断面大致中央部设置沿排气管5轴向延伸的载体66的结构。该载体66是由薄壁钢板制成的多孔板构成的平板,在带有多个孔的壁面上,设有铂或铑等具有催化剂功能的贵金属(通过涂敷含贵金属的溶液等方法附着)。
图16D的排气净化装置67是上述图16C所示排气净化装置的变形例,代替平板状结构,载体66采用波形板(波纹板)结构。
图16E的排气净化装置68采用配置半圆筒状载体69的结构,半圆筒状载体69沿着排气管5轴向延伸的轴向两端被封闭住。载体69的径向敞开端69a配置在排气管5的断面大致中央部。载体69由薄壁钢板制成的多孔板构成,在带有多个孔的壁面上,设有铂或铑等具有催化剂功能的贵金属(通过涂敷含贵金属的溶液等方法附着)。
图16C、图16D及图16E所示的载体66、69也适用于图16A及图16B所示的在排气管5内配置多级净化装置的结构。
上述第一、第二、第三实施例及其变形例中的带有催化剂金属的“薄壁钢板”,是设置在排气管5的断面大致中央部或第一载体21、51的断面大致中央部的,作为具体的例子,对于如图1~图9所示的第一实施例及图10、图11所示的变形例,采用由多孔板制成的筒体构成的第二载体22的结构,对于图12、图13所示的第二实施例、图14、图15所示的变形例以及图16A、图16B所示的第三实施例采用由多孔板制成的平板构成的第二载体52的结构,对于图16C、图16D及图16E所示的第三实施例,采用由多孔板制成的平板、波形板或半筒状构成的载体66、69的结构。
这样,在本发明中, “薄壁钢板”并不限于上述各实施例或其变形例的结构,并且对多孔板的结构也没有任何限定,多孔板的孔形状、孔大小及数量可以是任意的。
工业上的应用可能性上述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由于从内燃机的排气口延伸的排气管断面的大致中央部位设置有带催化剂金属的薄壁钢板,这样,使得催化剂金属设置在排气温度高的断面的大致中央部位,因此,可使催化剂金属活性化,充分发挥其排气净化作用,而且,可以降低成本。
此外,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由于薄壁钢板是沿排气管轴向延伸的筒体,因而可以减少排气经过时的压力损失,其优点是对内燃机的性能不会产生影响。
再者,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由于筒体是由多孔板构成,将筒体的排气上游侧封住,使排出气体经过筒体壁上开设的多个孔,因此,排出气体与第二载体内外表面上的催化剂金属接触。结果,可以增大排出气体与催化剂金属接触的面积,更进一步提高排气净化作用。
进一步,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由于从内燃机的排气口延伸的排气管断面的大致中央部位,设置有沿排气管轴向延伸的带催化剂金属的由薄壁钢板制成的筒体,薄壁钢板制成的筒体支撑在排气管内,并且该薄壁钢板制成的筒体与排气管之间的通路由隔板封闭,这样,使得催化剂金属设置在排气温度高的断面的大致中央部位,因此,可使催化剂金属活性化,充分发挥其排气净化作用,而且,可以降低成本。还有,由于利用隔板将其前后隔开,限制了来自内燃机的排出气体的脉动,使得流动成为基本稳定的平滑流动,因此,不会改变排气净化装置的净化能力,可充分发挥其净化作用。另外,由于利用限制排出气体脉动的隔板支撑薄壁钢板制成的筒体,因而不需要专门的支撑部件,可以简化支撑结构。
另外,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由于薄壁钢板制成的筒体相对于排气管沿轴向可伸缩地安装着,因此,很容易吸收随热膨胀而引起的筒体与排气管之间的延伸量之差。
还有,本发明的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沿着从内燃机的排气口延伸的排气管内壁面附近设置有带催化剂金属的第一载体,在第一载体断面的大致中央部位设置带催化剂金属的第二载体,这样,使得带催化剂金属的载体设置在排气管内壁面附近及其断面的大致中央部位两个位置,因此,在不影响内燃机性能的条件下,进一步提高排气净化作用,具有可进一步降低成本的优点。
权利要求
1.一种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包括内燃机(3)及从该内燃机(3)的排气口(4)延伸的用于净化来自前述内燃机(3)的排出气体的排气管(5),其特征是,在前述排气管(5)断面的大致中央部位设置有带催化剂金属的薄壁钢板(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其特征是,前述薄壁钢板(22)是沿前述排气管(5)轴向延伸的筒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其特征是,前述筒体是由多孔板构成的,并将其排气上游侧封住。
4.一种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包括内燃机(3)及从该内燃机(3)的排气口(4)延伸的用于净化来自前述内燃机(3)的排出气体的排气管(5),其特征是,在前述排气管(5)断面的大致中央部位,设置有沿前述排气管(5)轴向延伸的带催化剂金属的由薄壁钢板制成的筒体(22),在前述排气管(5)内,支撑有前述薄壁钢板制成的筒体(22),并且,设有用于封闭前述薄壁钢板制成的筒体(22)与排气管(5)之间的通路的隔板(2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其特征是,前述薄壁钢板制成的筒体(22)相对于前述排气管(5)沿轴向可伸缩地安装着。
6.一种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包括内燃机(3)及从该内燃机(3)的排气口(4)延伸的用于净化来自前述内燃机(3)的排出气体的排气管(5),其特征是,沿着前述排气管(5)的内壁附近设置有带催化剂金属的第一载体(21、51),在该第一载体(21、51)断面的大致中央部位配置具有催化剂金属的第二载体(22、5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其特征是,前述第一载体(51)由圆筒体构成,前述第二载体(52)由平板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燃机的排气净化装置,其特征是,前述第一载体(21、51)及第二载体(22、52)带有数个孔(21a、51c、22c、52a)。
全文摘要
排气净化装置,在从发动机(3)的排气口(4)延伸的排气管(5)断面的中央部位,设置有带催化剂金属的薄壁钢板(22)。即是说,由于在排气温度比较高的排气管(5)断面的中央部位配置催化剂金属,因此除了能够充分发挥排出气体的净化作用之外,还可以使装置低成本化。
文档编号F01N3/28GK1184523SQ9619399
公开日1998年6月10日 申请日期1996年5月24日 优先权日1995年5月25日
发明者内田义康, 伊藤信彦, 井之川浩志, 齐藤贤二郎, 岛田信弘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