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冷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5235639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风冷发动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冷发动机,尤其是涉及一种在风冷发动机上的改进,该风冷发动机包括一个装在支撑于曲轴箱上的曲轴的一端的冷却风扇和一个用于将冷却风扇产生的冷风导向一缸体外表面的导流罩。
这种风冷发动机已为公众所知,例如,日本实用新型公报57-30407所公开的风冷发动机。
在公知的风冷发动机中,如果需要一较高的冷却效果,那么通常的作法是增加装在曲轴某端的冷却风扇的直径,扩大冷风通道,以此来增加冷风量。这种方法会伴随着发动机尺寸及重量的增加。
相应地,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上述形式的风冷发动机,其中该发动机的冷却效果得以提高,同时将发动机尺寸及重量方面的增加减小至最小。
为达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和特征,提供了一种风冷发动机,该发动机包括一个安装在支撑于曲轴箱上的曲轴的一端的冷却风扇和一个用于将冷却风扇产生的冷风导向缸体外表面的导流罩,其中该发动机还包括一个安装在曲轴另一端的辅助冷却风扇,和一个用于将该辅助冷却风扇产生的冷风导向曲轴箱外表面的辅助导流罩。
采用本发明的这些特征之后,通过用辅助冷却风扇产生的冷风来冷却曲轴箱可以有效地实现从曲轴箱附近的气缸体来的热量的吸收,可以在不增加流过气缸体冷风量,也即不增加冷却风扇直径及导流罩尺寸的情况下提高整个发动机包括气缸体的冷却效果。因此可以避免增加发动机的尺寸和重量。
根据本发明第一特征之外的第二方面及特征,曲轴箱内辅助冷却风扇附近设置有一个润滑油储存室。
采用本发明这种特征后,辅助冷却风扇冷却曲轴箱时,润滑油储存室内的润滑油可较满意地被冷却,因此通过润滑油可有效地实现发动机内部的润滑及冷却。
再有,根据本发明第一及第二特征之外的第三方面和特征,还形成有一辅助导流罩用于引导辅助冷却风扇产生的一部分冷风吹向设置在曲轴箱某一侧的一燃油箱的外表面。
采用本发明的该第三特征之后,辅助冷却风扇产生的一部分冷风可以作用于燃油箱周围区域,因此利用该辅助冷却风扇还可以冷却燃油箱内的燃油。
从以下结合附图对最佳实施例的描述中可使本发明的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更清楚。


图1是本发明手提式风冷发动机一使用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是该发动机的前视纵剖图;图3是沿图2中直线3-3剖取的剖面图;及图4是沿图2中直线4-4剖取的剖面图。
下面将参照附图通过一实施例的方式描述本发明。
首先,参见图1,手提式风冷发动机E作为一动力源装在一动力修剪机T上,如装在动力修剪机T的驱动部分上。该动力修剪机T使用时带有一个切割装置,该切割装置依照该动力修剪机T的工作状态可沿各种方向转动,因此在每种情况下,发动机E基本上是倾斜的或被上下翻转,该发动机E的工作状态是不稳定的。
见图1至4,在该风冷发动机E的发动机基体1的前部及后部装有一个化油器2和一个消音器3。一空气滤清器4装在化油器2的进气道的入口处。发动机基体1的下底面装有一燃油箱5。化油器2包括一个利用发动机E的曲柄室内产生的脉冲压力将燃油从燃油箱5泵出并将过量燃油返回燃油箱5的膜片泵,因此不论发动机E处于何种状态,都能将燃油提供给发动机E的一进入口。
发动机基体1包括一缸盖与缸体成一体型的气缸体6和一固定在该气缸体6下端面的曲轴箱7。该气缸体6包括一个简单的气缸9,该气缸9的中心部位装有一活塞8,在该气缸体6的外周面上设置有大量的冷却肋片10。
曲轴箱7包括一对上、下外壳部分7a和7b,两者由一螺栓连接。一曲轴12通过一连杆11与活塞8相连,并支撑在两外壳部分7a和7b之间。
曲轴箱7的内部,如图2所示,分成三个腔室一左润滑油储存室13、一中央曲柄室14和一右气门操纵室15。在曲柄室14内置有曲轴12的一曲柄部分,在气门操纵室15内装有一用于驱动设置在气缸盖上的进、排气门的气门操纵机构17。在润滑油储存室13内储存有一定量的润滑油0,一用于搅动润滑油0以产生一润滑油雾的润滑油甩油环18固定在曲轴12上。润滑油储存室产生的润滑油雾被提供给曲柄室14及气门操纵室15内的发动机可动部件,并在润滑这些可动部件后返回润滑油储存室13。
一飞轮永磁发电机19的带有一冷却风扇20(该风扇在文中被称为“第一风扇”)的转子21固定在曲轴12的外端紧靠气门操纵室15,与该转子21相配合的一点火线圈22固装在气缸体6上。该转子21与一工作机械驱动轴23间设置有一个离心式离合器24。
还装有一导流罩,该导流罩被称为“第一导流罩”,用于包围转子21和气缸体6,从而限定出一个冷却空气通道26,该通道26从转子21周围经气缸体6的一侧(气门操纵室15一侧)延伸到另一侧(润滑油储存室13一侧)。该第一导流罩25有与冷却空气通道26相连的一入口26i和一出口26e,该入口26i和出口26e分别设置在该冷却空气通道26与转子21外端面相对的部分及与气缸体6的另一侧相对的部分上。
一轴流式辅助冷却风扇,以下称为“第二冷却风扇”,27固定在从曲轴箱7靠近润滑油储存室13的外侧凸出的曲轴12外端上,一与辅助冷却风扇27相配合的辅助导流罩,以下称为“第二导流罩”28装在曲轴箱7上。该辅助导流罩28包括一个截锥进气口部分28a,一个与该进气口部分28a的大直径部分相连的圆柱状导向部分28b,一个从该导向部分28b一侧凸出的辅助导向部分28c和一个从进气口部分28a和导向部分28b之间的界面向内径方向凸出的环形间壁28d。辅助冷却风扇27被布置以使其以一较小的间隙被间壁28d包围。导向部分28b被设置以在导向部分28b与曲轴箱7靠近润滑油储存室13一端的一外周面之间限定出一个辅助冷却空气通道30。设置辅助冷却部分28c是为了在辅助导向部分28c与燃油箱靠近润滑油储存室13的一端之间限定出一个第二辅助冷却空气通道31。在进气口部分28a的一周壁上设置有很多狭缝状进气孔32。
在辅助导流罩28内,设置有一个公知的反冲起动装置33,该装置33能够转动曲轴12起动发动机。既如此,该起动装置33的一缠绳皮带轮34支撑在辅助导流罩28的进气口部分28a的一端壁上,一由皮带轮34经一单向离合器35驱动的从动轮36与辅助冷却风扇27一起固定在曲轴12上。
下面将描述本发明实施例的工作过程。
在发动机E的运转中,冷却风扇20与辅助冷却风扇27一同被曲轴12驱动。冷却风扇20转动产生的冷风在导流罩25内的冷却空气通道26中从进口26i流到出口26e,同时冷却发动机在气缸体6周围区域内的部分。
另一方面,辅助冷却风扇27的转动产生的冷风从在辅助导流罩28上的进气孔32吸入并输入辅助冷却空气通道30与第二辅助冷却空气通道31以冷却曲轴箱7和燃油箱5。当曲轴箱7被以此种方式冷却时,该冷却同时从具有较高温度的气缸体6吸收热量,从而有助于气缸体6的冷却。
因此,不专门增加导流罩25内的冷却空气通道26中的冷却空气的流量就可提高气缸体6的冷却效果。
此外,在冷却过程中,曲轴箱7中临近辅助冷却风扇27的润滑油储存室13内的润滑油0同时也被满意地冷却,因此,通过润滑油储存室13内产生的润滑油雾可有效地完成发动机内部的润滑与冷却。尽管已详细地描述了本发明,但是理解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不离开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与范围的前提下可以对其做各种改变。例如,冷却叶片可以形成于曲轴箱7的外周表面上,以取得高的冷却效果。此外,辅助冷却风扇27可以做成一个离心式的。
权利要求
1.一种风冷发动机,包括一个气缸体,一个曲轴箱,一根可转动的支撑在所述曲轴箱内的曲轴,一个固定在所述曲轴上以随其一同转动的第一冷却风扇,形成一个包围所述第一冷却风扇的第一导流罩的装置,该装置用于将所述第一冷却风扇在冷却产生的冷风导向所述气缸体的一外周表面,一固定在所述曲轴上以随其一同转动的第二冷却风扇,该第二冷却风扇与所述第一冷却风扇彼此有分离,及形成一包围所述第二冷却风扇的第二导流罩的装置,该装置用于将所述的第二冷却风扇产生的冷风按照冷却比例关系导向所述曲轴箱的一外周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形成所述第一和第二导流罩的装置彼此相互分离。
3.如权种要求2所述的风冷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冷却风扇与所述第二冷却风扇彼此相对地设置在所述曲轴的两端。
4.如权种要求1所述的风冷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曲轴箱包括一个靠近某一所述冷却风扇的润滑油储存室。
5.如权种要求4所述的风冷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润滑油储存室靠近所述第二冷却风扇。
6.如权种要求1至5中任何一权利要求所述的风冷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该发动机包括一个设置在所述曲轴箱一侧上的燃油箱,所述第二导流罩装置包括用于将所述第二冷却风扇产生的一部分冷风导向所述燃油箱一外周面的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冷发动机,其特征在于该发动机包括一反冲起动装置,该反冲装置出于工作需要由某一所述导流罩支撑,该反冲起动装置驱动一个从动轮,该从动轮固定在所述曲轴上靠近由装有该反冲起动装置的导流罩所包围的冷却风扇。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冷发动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冲起动装置出于工作需要由所述第二导流罩支撑,所述从动轮固定在所述曲轴上靠近所述第二冷却风扇。
全文摘要
一种风冷发动机包括一个装在支撑于一曲轴箱上的曲轴的一端上的冷却风扇,一个用于将冷却风扇产生的冷风引导向气缸体一外周面的导流罩。该发动机还包括一个装在曲轴另一端的辅助冷却风扇,该风扇与一辅助导流罩一起将辅助冷却风扇产生的冷风导向曲轴箱的一外周面,从而可有效地增加从曲轴箱附近气缸体来的热量的吸收。因此在不增加冷却风扇及导流罩尺寸的情况下可以提高风冷发动机的冷却效果。
文档编号F02F1/26GK1185518SQ97122559
公开日1998年6月24日 申请日期1997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1996年10月9日
发明者平野友大, 片山伸二, 西田隆夫 申请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