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机和/或膨胀机装置的制造方法_6

文档序号:8919262阅读:来源:国知局
域,每个所述分隔器构造为当液体被移动到所述第一内部区域与所述第二内部区域中的一个内时容纳用于压缩的气体。18.—种使用压力容器压缩或膨胀气体的方法,所述压力容器具有内部区域和设置在所述压力容器内的热传递装置,其中在所述内部区域中容纳液体和气体,所述热传递装置构造为在所述液体与所述气体之间传递热量,所述方法包括: 将所述液体移动到所述内部区域内以压缩所述气体并从所述内部区域排放出压缩气体; 当液体移动到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内部区域或从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内部区域移动时维持基本恒定的气体一液体界面表面积。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液体移动到所述内部区域或从所述内部区域移动时将热能从所述气体传递到所述液体以维持基本恒定的气体温度。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能以与1.05或更小的多变指数相关联的速率进行传递。21.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将压缩气体膨胀到所述内部区域内将液体从所述内部区域移位到致动器。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致动器驱动发电机以从通过进入所述内部区域内的膨胀气体移位的所述液体产生电力。23.—种系统,包括: 第一压力容器,在所述第一压力容器中能够容纳液体和气体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压力容器,在所述第二压力容器中能够容纳液体和气体中的至少一种;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联接到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并且与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流体连通,所述致动器、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共同容纳所述液体的体积,所述致动器构造为当在第一压缩模式中操作时将所述液体的体积从所述第二压力容器移动到所述第一压力容器以压缩所述气体,并将压缩气体排放出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并且同时将气体吸入所述第二压力容器内,所述致动器构造为当在第二压缩模式中操作时将所述液体的体积从所述第一压力容器移动到所述第二压力容器以压缩所述气体,并将压缩气体排放出所述第二压力容器并且同时将气体吸入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内。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第三压力容器,在所述第三压力容器中能够容纳液体或气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压力容器联接到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并且与所述第一压力容器流体连通,所述第三压力容器构造为接收从所述第一压力容器排放的压缩气体。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第三压力容器,在所述第三压力容器中能够容纳液体或气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压力容器联接到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并且与所述第一压力容器流体连通,所述第三压力容器构造为接收从所述第一压力容器排放的压缩气体;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力容器与所述第三压力容器之间的阀。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存储结构,所述存储结构联接到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并且与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流体连通,所述存储结构构造为接收从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排放的压缩气体。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存储结构,所述存储结构联接到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并且与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流体连通,所述存储结构构造为接收从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排放的压缩气体; 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力容器与所述存储结构之间的第一阀;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二压力容器与所述存储结构之间的第二阀,所述第一阀构造为当所述第二阀关闭时打开。28.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致动器包括与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流体连通的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活塞,所述活塞构造为在所述第一压缩模式中沿第一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压力容器移动。29.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致动器包括与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流体连通的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活塞,所述活塞构造为在所述第一压缩模式中沿第一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压力容器移动; 所述活塞构造为在所述第二压缩模式中沿第二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压力容器移动。30.一种系统,包括: 第一压力容器,在所述第一压力容器中能够容纳液体或气体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压力容器,在所述第二压力容器中能够容纳液体或气体中的至少一种;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联接到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并且与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流体连通,所述致动器、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共同容纳所述液体的体积,所述致动器构造为当在第一膨胀模式中操作时接收由进入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内的压缩气体移位的所述液体并且同时将所述液体的体积移动到所述第二压力容器内,所述致动器构造为当在第二膨胀模式中操作时接收由进入所述第二压力容器内的压缩气体移位的所述液体并且同时将所述液体的体积移动到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内。31.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存储结构,所述存储结构联接到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并且与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流体连通,所述存储结构构造为将压缩气体供应到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32.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存储结构,所述存储结构联接到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并且与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流体连通,所述存储结构构造为将压缩气体供应到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 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力容器与所述存储结构之间的第一阀; 设置在所述第二压力容器与所述存储结构之间的第二阀,所述第一阀构造为当所述第二阀关闭时打开。33.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第三压力容器,在所述第三压力容器中能够容纳液体或气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压力容器联接到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中的一个并且与之流体连通,所述第三压力容器构造为从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中的一个接收气体,使得设置在所述第三压力容器的内部区域内的液体的体积移动出所述第三压力容器。34.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第三压力容器,在所述第三压力容器中能够容纳液体或气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压力容器联接到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中的一个并且与之流体连通,所述第三压力容器构造为从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中的一个接收气体,使得设置在所述第三压力容器的内部区域内的液体的体积移动出所述第三压力容器;以及 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三压力容器之间的阀。35.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致动器包括与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流体连通的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活塞,所述活塞构造为在所述第一膨胀模式中沿第一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压力容器移动。36.如权利要求30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致动器包括与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流体连通的壳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活塞,所述活塞构造为在所述第一膨胀模式中沿第一方向朝向所述第一压力容器移动; 所述活塞构造为在所述第二膨胀模式中沿第二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压力容器移动。37.一种系统,包括: 第一压力容器,在所述第一压力容器中能够容纳液体或气体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压力容器,在所述第二压力容器中能够容纳液体或气体中的至少一种; 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联接到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并且与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流体连通,所述致动器、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共同容纳所述液体的体积; 所述致动器具有第一操作模式,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中,所述致动器将所述液体引入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中的一个内以压缩所述气体,并且将压缩气体从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中的一个排放; 所述致动器具有第二操作模式,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中,在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中的一个中接收压缩气体,以将所述液体从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中的一个移位到所述致动器中。38.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存储结构,所述存储结构联接到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并且与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流体连通,所述存储结构构造为当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操作时将压缩气体供应给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中的一个。39.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存储结构,所述存储结构联接到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并且与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流体连通,所述存储结构构造为当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操作时将压缩气体供应给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中的一个; 设置在所述第一压力容器与所述存储结构之间的第一阀;以及 设置在所述存储结构与所述第二压力容器之间的第二阀,所述第一阀构造为当所述第二阀关闭时打开。40.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第三压力容器,在所述第三压力容器中能够容纳液体或气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压力容器联接到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中的一个并且与之流体连通,所述第三压力容器构造为当在所述第一模式中操作时从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中的所述一个接收气体,使得设置在所述第三压力容器的内部区域内的液体的体积从所述第三压力容器移位。41.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系统,还包括: 第三压力容器,在所述第三压力容器中能够容纳液体或气体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三压力容器联接到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中的一个并且与之流体连通,所述第三压力容器构造为当在所述第二模式中操作时从所述第一压力容器和所述第二压力容器中的所述一个接收气体,使得设置在所述第三压力容器的内部区域内的液体的体积从所述第三压力容器移位。42.如权利要求37所述的系统,其中,所述致动器是第一致动器,所述系统还包括: 第三压力容器,在所述第三压力容器中能够容纳液体或气体中的至少一种; 第四压力容器,在所述第四压力容器中能够容纳液体或气体中的至少一种;以及 第二致动器,所述第二致动器联接至所述第三压力容器和所述第四压力容器并且与所述第三压力容器和所述第四压力容器流体连通,所述第二致动器、所述第三压力容器和所述第四压力容器共同容纳所述液体的体积; 所述第二致动器具有第一操作模式,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中,所述第二致动器将所述液体引入到所述第三压力容器和第四压力容器中的一个内以压缩所述气体,并且将压缩气体从所述第三压力容器和所述第四压力容器中的一个排放; 所述第二致动器具有第二操作模式,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中,在所述第三压力容器和所述第四压力容器中的一个中接收压缩气体,以将所述液体从所述第三压力容器和所述第四压力容器中的一个移位到所述第二致动器内。43.—种设备,包括: 压力容器,所述压力容器限定有内部区域,在所述内部区域中能够容纳液体或气体中的至少一种;以及 多个向下开口的分隔器,所述多个分隔器定位在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内部区域中,以将所述内部区域分成多个子区域。44.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向下开口的分隔器中的每一个构造为容纳气体并且提供用于传递热能的气体一液体界面。45.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向下开口的分隔器中的每一个提供用于传递热能的气体一分隔器界面。46.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气体一液体界面具有表面积,并且所述向下开口的分隔器中的每一个构造为当液体移动到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内部区域或从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内部区域移动时容纳以基本恒定的气体一液体界面的表面积与液体相接触的气体。47.如权利要求44所述的设备,还包括: 与由每一个所述向下开口的分隔器容纳的气体流体连通的歧管。48.如权利要求47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多个向下开口的分隔器以叠置的方式布置,并且歧管延伸穿过所述多个向下开口的分隔器的叠层。49.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设备,其中,每一个所述向下开口的分隔器包括形成盘状结构的基本竖直的侧壁和上壁。50.如权利要求49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压力容器包括基本竖直的侧壁,并且其中每一个所述向下开口的分隔器的所述基本竖直的侧壁遵循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基本竖直的侧壁。51.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设备,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多个向下开口的分隔器中的至少一个上的湍流器。52.如权利要求43所述的设备,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多个向下开口分隔器中的至少一个上的传热翅片。53.—种设备,包括: 压力容器,所述压力容器限定有内部区域,在所述内部区域中能够容纳液体或气体中的至少一种;以及 多个分隔器,所述多个分隔器定位在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内部区域中以将所述内部区域分成多个子区域,每个所述分隔器构造为容纳气体并且提供气体一液体界面。54.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设备,还包括: 与由每一个所述分隔器容纳的气体流体连通的歧管。55.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分隔器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形成盘状结构的基本竖直的侧壁和上壁,所述设备还包括: 歧管,所述歧管具有与所述分隔器的所述上壁相邻的一个或多个开孔,以容许在由所述分隔器容纳的气体和所述歧管之间的流体连通。56.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分隔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拱形上壁。57.如权利要求53所述的设备,其中,所述分隔器中的至少一个具有展开的侧壁。58.一种使用压力容器压缩或膨胀气体的方法,所述压力容器具有内部区域,在所述内部区域中能够通过定位在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内部区域中的多个向下开口的分隔器容纳液体和气体,所述方法包括: 在由所述多个向下开口的分隔器中的每一个形成的多个子区域内容纳气体,并且将液体移动到所述内部区域内以压缩容纳在所述子区域中的每一个中的气体并且将压缩气体从所述内部区域排放。59.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将压缩气体膨胀到所述多个子区域内而将所述液体从所述内部区域移位至致动器。60.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方法,其中,容纳在所述多个子区域中的所述气体和液体具有气体一液体界面表面积,所述方法还包括: 当液体移动到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内部区域或从所述压力容器的所述内部区域移动时维持基本恒定的气体一液体界面表面积。61.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当液体移动到所述内部区域或从所述内部区域移动时将热能从所述气体传递到所述液体以维持基本恒定的气体温度。62.如权利要求61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热能以与1.05或更小的多变指数相关联的速率进行传递。63.如权利要求58所述的方法,还包括: 通过使压缩气体膨胀到所述多个子区域内而将所述液体从所述内部区域移位。
【专利摘要】本文描述了用于操作液压致动装置/系统的系统及方法。例如,用于压缩和/或膨胀气体的系统及方法能够包括:至少一个压力容器,所述至少一个压力容器限定有内部区域,所述内部区域用于保持液体体积或气体体积中的至少一种;以及致动器,所述致动器联接到所述压力容器并且与所述压力容器流体连通。所述致动器能够具有第一操作模式,在所述第一操作模式下,设置在所述压力容器内的液体体积移动以压缩气体并使气体移动离开所述压力容器。所述致动器能够具有第二操作模式,在所述第二操作模式下,设置在所述压力容器内的液体体积通过进入所述压力容器内的膨胀气体而移动。所述系统还能够包括热传递装置,所述热传递装置构造为将热量传递到由所述压力容器保持的液体体积或气体体积中的至少一种或从液体体积或气体体积中的至少一种传递热量。
【IPC分类】F03D9/02
【公开号】CN104895745
【申请号】CN201510172912
【发明人】J·A·阿博恩, E·D·英格索尔
【申请人】通用压缩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9日
【申请日】2010年5月21日
【公告号】CA2762980A1, CN102459889A, CN102459889B, EP2433000A2, US8096117, US8286659, US8359857, US8850808, US20110061741, US20110061836, US20110062166, US20130305704, US20150089948, WO2010135658A2, WO2010135658A3
当前第6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