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口管的配设方法和支撑方法

文档序号:9308227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入口管的配设方法和支撑方法
【专利说明】Λ口管的配设方法和支撑方法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国际申请要求2013年I月11日在日本专利局提交的日本发明专利申请第2013-003707号的优先权,所述日本发明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而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0003]本发明涉及车辆用消音器中的入口管的配设方法和支撑方法。
【背景技术】
[0004]在车辆中,设置有用于减少或消除来自内燃机的排气的排气声的消音器(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3和本申请的图6Α、6Β)。
[0005]这种消音器具备:具有扁平截面的筒形的外壳、对该外壳两端的开口进行封闭的端板、用于向外壳的内部导入排气的入口管、用于对外壳的内部进行区分以形成多个消音室的隔板、以及用于使排气从外壳的内部向外部排出的出口管。
[0006]专利文献I中记载的消音器,是以外壳的长轴方向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的方式而配设的所谓纵置型消音器,直线形的入口管沿着外壳的长轴方向架设配置在端板和隔板上(参照专利文献I的图1)。
[0007]另一方面,由于消音器的设置空间的局限而开发了如专利文献2、3这样的横置型消音器。这种消音器以外壳的长轴方向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的方式(换言之,以外壳的短轴方向沿着车辆的前后方向的方式)而配设。因此,一般而言,入口管从外壳的短轴方向插入该外壳(参照专利文献2的图1、2和专利文献3的图1)。
[0008]图6Α是表示消音器(例如横置型消音器)的设置例的整体图,图6Β是消音器的设置部分的放大图。图6Α、6Β所示的车辆是所谓轿车型的车辆,在该类型的车辆中,消音器一般配设在车辆后方的行李空间的下方。一般而言,内燃机配设在车辆的前侧区域,因此入口管沿着消音器的短轴方向而向车辆的前方突出。
[0009]现有技术文献
[0010]专利文献
[0011]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274767号公报
[0012]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31888号公报
[0013]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0-138807号公报

【发明内容】

_4]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0015]在专利文献I的纵置型消音器中,在其结构上,能够将直线形的入口管架设在端板和隔板双方上而对其进行支撑,易于确保充分的支撑刚性。
[0016]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3的横置型消音器中,如上所述,入口管从外壳的短轴方向而向外侧突出。在该情况下,当以使用直线形的入口管为前提时,在外壳的内部,由于入口管与隔板平行,因此不能将入口管架设在隔板上,入口管仅能够在相对于外壳的插通部分而被支撑。此时,会担忧支撑刚性降低。其中,在专利文献2、3中,使用呈大致L字形弯曲的入口管,并使入口管插通外壳和隔板。
[0017]但是,该情况下,外壳中入口管的插通孔与隔板中入口管的插通孔不在一条直线上,如果事后再插入入口管的话,则会无法进行安装或明显难以进行安装。
[0018]而且,近年来,如图6A、6B所示,消音器的设置空间的限制变得越发严格,入口管相对于外壳的安装也可能受到限制。例如,如果要确保更宽敞的行李空间,则可能会使行李空间下方的空间变窄。由此,消音器的设置空间受到限制,从而外壳的形状也受到限制,入口管相对于外壳的安装也有变难的倾向。
[0019]关于所谓横置型消音器,希望提供一种更简便并更切实地配设和支撑入口管的方法。
[0020]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0021]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为一种在消音器中对入口管进行配设的配设方法,其中,所述消音器具备:两端开口的筒形的外壳、用于向外壳内部导入排气的大致L字形的入口管、以及用于对外壳内部进行区分以形成多个消音室的隔板,所述配设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步骤,将入口管从外壳的两端中的一方开口,沿着朝向另一方开口的方向插入外壳内部;第二步骤,为使入口管的一端插通在外壳侧壁设置的开口,使该入口管在外壳内部向与入口管的插入方向大致直行的方向移动而进行配设;以及第三步骤,为使入口管的另一端插通在隔板设置的开口,将该隔板从外壳的两端中的另一方开口插入外壳内部而进行配设。
[0022]根据这样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以使入口管的一端插通在外壳侧壁设置的开口的方式,对该入口管进行定位后,将隔板插入外壳内部,使入口管的另一端插通在该隔板设置的开口,由此能够在外壳和隔板这2处对入口管进行支撑。因此,能够充分确保入口管的支撑刚性。
[0023]此外,设置于外壳侧壁的开口与设置于隔板的开口不在一条直线上,则事后会无法插入入口管或明显难以插入,然而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使入口管的一端插通在外壳侧壁设置的开口后,将隔板插入外壳内部,以使入口管的另一端插通隔板的开口,这样能够简便并切实地对入口管进行配设并进行支撑。由此,能够不导致工时增加和品质下降,而对消音器进行制造。
[0024]此外,在第一步骤中,可以使入口管与外壳相对地进行移动,以将入口管配置在外壳内部。在第二步骤中,可以使入口管与外壳相对地进行移动,以将入口管配设在所要求的位置。在一例中,可以不移动入口管而是移动外壳,也可以使入口管和外壳双方进行移动。
[0025]在第三步骤中,可以使包括入口管以及外壳的部分与隔板相对地进行移动,以将入口管的另一端插通在隔板设置的开口。在一例中,可以不移动隔板而是移动包括入口管以及外壳的部分,也可以使该部分和隔板双方进行移动。
[0026]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第一步骤也可以包括:将入口管固定在用于支撑入口管的治具上的步骤、以及将固定有入口管的治具插入外壳内部的步骤。第二步骤也可以包括:使固定有入口管的治具移动而对入口管进行配设的步骤。
[0027]这样,如果使用治具对入口管进行配设,则能够更简便地配设入口管。具体而言,对治具的动作(移动)进行控制即可,通过治具的控制能够更短时间地安装入口管。
[0028]此外,在第一步骤中,可以使固定有入口管的治具与外壳相对地进行移动,以将入口管配置在外壳内部。在第二步骤中,可以使固定有入口管的治具与外壳相对地进行移动,以将入口管配设在所要求的位置。在一例中,可以不移动治具而是移动外壳,也可以使治具和外壳双方进行移动。
[0029]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第三步骤也可以包括:从外壳的另一方开口插入圆筒形的引导部件,以使该圆形的引导部件与入口管的另一端卡合的步骤、以及使引导部件插通隔板的开口、而将隔板沿着引导部件插入外壳内部的步骤。
[0030]由此,能够通过引导部件更简便并更切实地将隔板配设在所要求的位置。具体而言,只要以维持引导部件插通隔板的开口的状态的方式来移动隔板,便能够使隔板移动到使入口管的另一端插通隔板的开口的位置。
[0031]在第三步骤中,可以使包括外壳以及入口管的部分与引导部件相对地进行移动,以使引导部件与入口管的另一端卡合。在一例中,可以不移动引导部件而是移动包括外壳以及入口管的部分,也可以使该部分和引导部件双方进行移动。
[0032]此外,可以使包括外壳、入口管以及引导部件的部分与隔板相对地进行移动,以将隔板配设在所要求的位置。在一例中,可以不移动隔板而是移动该部分,也可以使该部分和隔板双方进行移动。
[0033]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第一步骤也可以包括:在入口管的另一端朝向外壳的另一方开口的状态下,将入口管插入外壳内部,直至入口管的一端与外壳侧壁的开口正对的步骤。通过这样的步骤,首先,在入口管向外壳插入的方向上对入口管进行定位,后期工序能够变得更简单。具体而言,如果入口管的一端与外壳侧壁的开口正对,之后为使其一端插通外壳侧壁的开口,使入口管直线形移动即可,很简便。
[0034]在第一步骤中,可以使入口管与外壳相对地进行移动。在一例中,可以不移动入口管而是移动外壳,也可以使入口管和外壳双方进行移动。
[0035]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中,第二步骤也可以包括:在入口管的一端与外壳侧壁的开口正对的状态下,以使入口管的一端朝向开口的方式,使入口管直线形移动的步骤。
[0036]由此,如上所述,能够使入口管的移动简便,并能够使入口管易于安装。
[0037]在第二步骤中,可以使入口管与外壳相对地进行移动。在一例中,可以不移动入口管而是移动外壳,也可以使入口管和外壳双方进行移动。
[0038]本发明的一个方面为一种在消音器中的入口管的支撑方法,其中,所述消音器具备:两端开口的筒形的外壳、用于向外壳内部导入排气的大致L字形的入口管、以及用于对外壳内部进行区分以形成多个消音室的隔板,所述支撑方法的特征在于,将入口管配设为,使入口管的一端插通在外壳侧壁设置的开口,将隔板配设为,使入口管的另一端插通在隔板设置的开口,通过外壳以及隔板,对入口管的两端进行支撑。
[0039]根据这样的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能够在设置于外壳侧壁的开口和设置于隔板的开口这2处,对入口管进行支撑,能够充分确保入口管的支撑刚性。
【附图说明】
[0040]图1是应用了本发明的消音器的概略图。
[0041]图2A是图1中的IIA-1IA剖视图;图2B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